李獻甫傳
關燈
小
中
大
李獻甫,字欽用,李獻能的堂弟。他博通經史,特别精通《左氏春秋》和地理學。李獻甫為人幹練而有心計,他所想到的比别人深遠得多,所以當時人稱贊他學識滿腹。興定五年(1221),李獻甫中進士,曆任鹹陽主簿、行台令史。
正大初年(1224),夏國派使者來講和,朝廷派翰林待制馮延登前去談判,當時李獻甫是書表官,跟随馮延登前往。夏國的使者很有口才,馮延登不能說服對方,談了好幾天還不能談定。當講到要金國每年進貢時,李獻甫忍不住了,在旁插話說:“夏國與我國和好百年,現在雖改君臣之名為兄弟之國,哪有讓哥哥進貢的道理?”使者說:“且不說兄弟關系。宋每年送我國帛二十五萬匹,舊例具在,難道您不知道嗎?金朝要想恢複友好關系,也非這樣辦不可。”李獻甫正言厲色地說“:使者還好意思說嗎?宋每年給你家币帛而賜姓給你們,俨然以君父自居,但夏國的君臣卻沒有一個人明白這一點。就是使者也應當加以隐諱,但你現在卻公開說出。使者當真能做主和議,那麼也要按宋賜姓的規矩,敝國每年送給你們帛五十萬匹,獻甫也能以身自任,保證辦到。”夏國使者說不出話來,和議便定了下來。後來朝廷給他記功,任命他為慶陽總帥府經曆官。
不久,李獻甫被任命為長安縣令。長安是京兆行台所在地,供給任務十分繁重,李獻甫處理得常常像是還有寬餘,縣裡的百姓依賴他安居樂業。後來他入朝任尚書省令史。天興元年(1232)任六部員外郎,朝中有關防衛的策略常靠李獻甫提出,他又因功升遷為鎮南軍節度副使兼右警巡使。李獻甫死于蔡州之難,年僅四十歲。
李獻甫所著的文章名為《天倪集》,留在汴京。李獻甫死後,他的家也破亡。同年,華陽人王元禮買到了《天倪集》,使這本書能流傳于世。
正大初年(1224),夏國派使者來講和,朝廷派翰林待制馮延登前去談判,當時李獻甫是書表官,跟随馮延登前往。夏國的使者很有口才,馮延登不能說服對方,談了好幾天還不能談定。當講到要金國每年進貢時,李獻甫忍不住了,在旁插話說:“夏國與我國和好百年,現在雖改君臣之名為兄弟之國,哪有讓哥哥進貢的道理?”使者說:“且不說兄弟關系。宋每年送我國帛二十五萬匹,舊例具在,難道您不知道嗎?金朝要想恢複友好關系,也非這樣辦不可。”李獻甫正言厲色地說“:使者還好意思說嗎?宋每年給你家币帛而賜姓給你們,俨然以君父自居,但夏國的君臣卻沒有一個人明白這一點。就是使者也應當加以隐諱,但你現在卻公開說出。使者當真能做主和議,那麼也要按宋賜姓的規矩,敝國每年送給你們帛五十萬匹,獻甫也能以身自任,保證辦到。”夏國使者說不出話來,和議便定了下來。後來朝廷給他記功,任命他為慶陽總帥府經曆官。
不久,李獻甫被任命為長安縣令。長安是京兆行台所在地,供給任務十分繁重,李獻甫處理得常常像是還有寬餘,縣裡的百姓依賴他安居樂業。後來他入朝任尚書省令史。天興元年(1232)任六部員外郎,朝中有關防衛的策略常靠李獻甫提出,他又因功升遷為鎮南軍節度副使兼右警巡使。李獻甫死于蔡州之難,年僅四十歲。
李獻甫所著的文章名為《天倪集》,留在汴京。李獻甫死後,他的家也破亡。同年,華陽人王元禮買到了《天倪集》,使這本書能流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