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文傳
關燈
小
中
大
趙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
他從小聰明、悟性強,讀起書來就像早已學過一般。
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進士,調任安塞主簿,因為賦稅收得最多而升遷為邯鄲令,又調任唐山令。
守父喪以後,又被推薦任南京路轉運司都勾判官。
明昌六年(1195),趙秉文入朝任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
他上書議論宰相胥持國應當罷免,宗室守貞可以重用。
章宗召見他詢問,見他說話前後不一緻,于是命令知大興府事内族完顔礸等審問他。
趙秉文開始不敢說,便追問他的仆人,仆人便說出了和他們交往的一些人,趙秉文這才說:“起初打算上書皇帝時,曾與修撰王庭筠,禦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下議論過。
”王庭筠等都被捕入獄,每人受到的判決和處罰有所差别。
有關部門認為趙秉文上書狂妄,依法應當追查罪責,押送監獄。
章宗不想因人進言而判罪,所以就特别免去了對他的處罰。
當時人為此而編話說:“古有朱雲,今有秉文,朱雲攀檻,秉文攀人。
”士大夫無不恥笑他。
他因此久被廢黜。
後來被起用為同知岢岚軍州事,又轉為北京路轉運司支度判官。
承安五年(1200)冬十月,連日陰天,宰相張萬公上朝和皇帝談論,皇上對張萬公說:“你說白天陰暗,也像君王用人邪正不分一樣,這很有道理。
就如趙秉文過去因奏事降職,但聽說這人有才華,善于寫文書,又敢說話,我不是放棄他不用,因為北方邊境戰争剛起,所以先試用一下。
”泰和二年(1202),趙秉文被召回任戶部主事,升為翰林修撰。
十月,出任為甯邊州刺史。
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聽說大赦将到,就先殺了犯人然後再接受大赦的旨令,這樣盜賊越來越多。
趙秉文為政一切從寬從簡,一兩月後,盜賊全都不再出沒。
遇上饑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所得的糧食,并倡導有錢人赈濟窮人,這樣,救活了許多人。
大安初年(1209),北方敵軍南下,皇上召趙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略,趙秉文說:“現在我軍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軍隊隻好布置在城外,經過夏天雨淋,器械會被損壞,人也會得病,等秋天敵兵來到,就對我方不利了。
現在可派臨潢一支軍隊攻打敵軍虛處,這樣便可解山西之圍,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衛王不用趙秉文的計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戰敗。
不久趙秉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又轉翰林直學士。
貞..初年,他提出可實行的三條建議:一是遷都,二是導河,三是實行封建,朝廷大略加以施行。
第二年,趙秉文上書表示願意為國家守衛殘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體恤百姓的願望。
他說“:陛下不要認為書生不知兵,顔真卿、張巡、許遠等人都以身殉國,他們都是書生。
”又說“: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國家,勝過做個坐吃俸祿的無用之人。
”皇帝說“: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現在翰林苑特别難找适當的人,你身為宿儒,應當在我身邊。
”因此沒有答應。
貞..四年(1217),趙秉文拜翰林侍講學士,他說:“寶券流通不暢,是因為朝廷原先商議要改變辦法,集市上已傳言它不再使用了,因而流通受到制約,漸漸就要廢絕了。
我認為應當立即回收交換,派皇上的近臣到通街大市上掌管這件事,換給銀鈔、粟麥、缣帛之類的東西,暫按其價格高低而出入。
”皇帝诏令有關
他從小聰明、悟性強,讀起書來就像早已學過一般。
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進士,調任安塞主簿,因為賦稅收得最多而升遷為邯鄲令,又調任唐山令。
守父喪以後,又被推薦任南京路轉運司都勾判官。
明昌六年(1195),趙秉文入朝任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
他上書議論宰相胥持國應當罷免,宗室守貞可以重用。
章宗召見他詢問,見他說話前後不一緻,于是命令知大興府事内族完顔礸等審問他。
趙秉文開始不敢說,便追問他的仆人,仆人便說出了和他們交往的一些人,趙秉文這才說:“起初打算上書皇帝時,曾與修撰王庭筠,禦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下議論過。
”王庭筠等都被捕入獄,每人受到的判決和處罰有所差别。
有關部門認為趙秉文上書狂妄,依法應當追查罪責,押送監獄。
章宗不想因人進言而判罪,所以就特别免去了對他的處罰。
當時人為此而編話說:“古有朱雲,今有秉文,朱雲攀檻,秉文攀人。
”士大夫無不恥笑他。
他因此久被廢黜。
後來被起用為同知岢岚軍州事,又轉為北京路轉運司支度判官。
承安五年(1200)冬十月,連日陰天,宰相張萬公上朝和皇帝談論,皇上對張萬公說:“你說白天陰暗,也像君王用人邪正不分一樣,這很有道理。
就如趙秉文過去因奏事降職,但聽說這人有才華,善于寫文書,又敢說話,我不是放棄他不用,因為北方邊境戰争剛起,所以先試用一下。
”泰和二年(1202),趙秉文被召回任戶部主事,升為翰林修撰。
十月,出任為甯邊州刺史。
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聽說大赦将到,就先殺了犯人然後再接受大赦的旨令,這樣盜賊越來越多。
趙秉文為政一切從寬從簡,一兩月後,盜賊全都不再出沒。
遇上饑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所得的糧食,并倡導有錢人赈濟窮人,這樣,救活了許多人。
大安初年(1209),北方敵軍南下,皇上召趙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略,趙秉文說:“現在我軍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軍隊隻好布置在城外,經過夏天雨淋,器械會被損壞,人也會得病,等秋天敵兵來到,就對我方不利了。
現在可派臨潢一支軍隊攻打敵軍虛處,這樣便可解山西之圍,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衛王不用趙秉文的計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戰敗。
不久趙秉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又轉翰林直學士。
貞..初年,他提出可實行的三條建議:一是遷都,二是導河,三是實行封建,朝廷大略加以施行。
第二年,趙秉文上書表示願意為國家守衛殘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體恤百姓的願望。
他說“:陛下不要認為書生不知兵,顔真卿、張巡、許遠等人都以身殉國,他們都是書生。
”又說“: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國家,勝過做個坐吃俸祿的無用之人。
”皇帝說“: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現在翰林苑特别難找适當的人,你身為宿儒,應當在我身邊。
”因此沒有答應。
貞..四年(1217),趙秉文拜翰林侍講學士,他說:“寶券流通不暢,是因為朝廷原先商議要改變辦法,集市上已傳言它不再使用了,因而流通受到制約,漸漸就要廢絕了。
我認為應當立即回收交換,派皇上的近臣到通街大市上掌管這件事,換給銀鈔、粟麥、缣帛之類的東西,暫按其價格高低而出入。
”皇帝诏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