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翼傳

關燈
楊雲翼,字之美,他的祖先是贊皇檀山人,六代祖楊忠客居平定的樂平縣,于是就将家安在那裡。

    他的曾祖楊青、祖父楊郁、父親楊恒都被朝廷任用為官。

    楊雲翼天資聰明,剛開始學說話便在地上劃字,每天能背誦幾千字的文章。

    明昌五年(1194),楊雲翼考進士得了第一,詞賦也中了乙科,被特授承務郎、應奉翰林文字。

    承安四年(1199),他出任陝西東路兵馬都總管判官。

    泰和元年(1201),召為太學博士,并升遷為太常寺丞,兼翰林修撰。

    泰和七年,任簽上京、東京等路按察司事,因此被召見。

    章宗問他有關朝政事務,他回答得很合皇帝的心意。

    大安元年(1209),翰林承旨張行簡推薦說他有才幹,而且精通術數,因此楊雲翼被召回任提點司天台,兼翰林修撰,不久又兼禮部郎中。

    崇慶元年(1212),楊雲翼因病辭官回家。

    貞..二年(1214),有關機構給皇帝奏上官員簿籍,宣宗看後,記起楊雲翼的名字,起用他擔任以前的職務,兼任吏部郎中。

    三年,他轉任禮部侍郎,兼提點司天台。

     貞..四年,元和西夏進兵..延,潼關失守,朝廷商議由兵部尚書蒲察阿裡不孫任副元帥進行抵禦,楊雲翼說蒲察阿裡不孫這個人言過其實,一定會誤大事,朝廷不聽他的意見,後來果然戰敗了。

     興定元年(1217)六月,楊雲翼遷任翰林侍講學士,兼修國史,知集賢院事并兼前職,皇上下诏說:“官制入三品的人,按例應到外面任職,因為你遇事敢言,議論國事忠誠正直,所以特意留在朝中。

    ”當時右丞相高琪執掌朝政,有人請求實行油料專賣,高琪竭力贊同,召集百官商議此事,戶部尚書高夔等二十六人同聲說“:可以。

    ”隻有楊雲翼和趙秉文、時戬等幾個人認為不行,這一建議才被擱置下來,高琪後來找事責備他,雲翼也不在乎。

    興定二年,楊雲翼任禮部尚書,兼職和過去相同。

    興定三年,在京師修築子城,服勞役的士兵、百姓有好幾萬人。

    夏秋之交的季節,生病的人接連不斷,楊雲翼拿着藥品,親自給病人醫治,救治了許多人。

    興定四年,他改任吏部尚書。

    自從戰争發生以來,一些人因交納糧食而得補官或者因戰功而升遷,可是,在事成以後,有關機構設了許多繁瑣苛刻的程式,隻要小有不合,就會被罷去。

    楊雲翼上奏說:“賞罰是有關國家信譽的大事,對這些人應該從寬錄用,以勉勵後者。

    ” 這年九月,皇帝在内殿召見楊雲翼及戶部尚書高夔、翰林學士趙秉文,都賜坐。

    皇帝問他們有關講和的策略,有的人力主作戰,皇帝就低着頭很不高興,楊雲翼緩緩地用《孟子》中的事大、事小的說法來解釋此事,并且說:“現在應計劃如何使百姓能得到生息,這就是社稷之福。

    ”皇帝的臉色這才變得溫和一些。

     十一月,楊雲翼改任禦史中丞。

    宗室承立為代理參知政事,在京兆行尚書省事,大臣們都說他不遵法令。

    皇上下诏讓雲翼審問他,罪狀成立後,楊雲翼在朝廷上奏:“承立現在所犯的都是小事,不值得審。

    過去元兵入侵平涼以西,幾個州都被攻破,承立擁有強兵卻坐守不動,遠遠觀望而不進兵。

    ..延統帥完顔合達據守孤城抵擋大兵的進攻,多次立戰功,他的功績是這樣大,而承立的罪責又是那樣大,願陛下明确他們的功罪加以賞罰,那麼天下人就知道鼓勵的和懲罰的是什麼了。

    剩下的那些小過失,有什麼值得追究的呢?”承立因此被免官,完顔合達便掌管了機要大事。

     金哀宗即位,先任命楊雲翼主管太常卿事,不久拜為翰林學士。

    正大二年(1225)二月,再任禮部尚書兼侍讀。

    皇帝下诏召集百官商議尚書省費用之事,楊雲翼說:“省部費用事小,戶部司農足可以辦理。

    樞密院專制軍事要務,蔑視尚書省。

    尚書省是主持政務的地方,政事不管大小都應是總領。

    現在軍隊的大事關系着國家社稷,宰相卻不能參預,要想做到利弊兩方面都清楚能行嗎?”皇帝贊賞他的看法并加以采納。

     第二年,設立了益政院,以楊雲翼為首,每次皇上召見不必唱名而賜坐。

    當時講解《尚書》,楊雲翼說帝王學習不必像讀經的學生那樣分析章句,隻要知道治國的大綱就足夠了。

    因而舉出“任賢”、“去邪”、“與治同道”、“與亂同事”、“有言逆于汝心”、“有言遜于汝志”等幾條,全都本于正心誠意,解釋得非常詳細明了。

    皇帝聽講時忘記了疲倦。

    不久,楊雲翼向皇帝進上《龜鑒萬年錄》、《聖學》、《聖孝》之類共二十篇文章。

     當時的朝臣在朝廷商議大事時大多不能暢所欲言,他們前顧後瞻,遲疑不決,逐漸成了習慣。

    一天,經筵過後,楊雲翼乘機說:“人臣有事君王之禮,有事君王之義。

    禮,不敢觸犯國君車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