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規傳
關燈
小
中
大
有沒到任期屆滿而一連升十級,承應還沒有出任職位而已帶有骠騎榮譽俸祿的,冗濫之極至于如此,又開賣爵進獻之門,那麼對披堅執銳拼死陣前的将士怎麼勉勵呢?官本虛名,隻是出于君主之口,而天下之人一心追慕的,在于朝廷愛惜重視。
如果不考慮功勞的大小,朝授給一官,暮提升一職,人們也将輕視它而不仰慕了。
已經這樣的事就不能責怪了,願陛下珍惜将來,不要讓公器成為平常的用具,使功賞為僥幸者所用。
又如今天的散官動辄三品,有司很難遷任授職,應在減罷八資内衡量增加階數,換上好名,也許可能使升官的不至于太快,而國家恩權不失之太輕。
“七曰:選好将帥以明軍法。
将是掌握國家命運的人,天下安危所依賴的人。
拿萬衆的生命交給一人,呼吸之間就決定生死,他的責任還不重大嗎?自從北兵入境,野戰則全軍覆沒,守城就全郡被殺,怎麼能說都是士卒單弱、守備不嚴呢,隻因為庸将不懂用兵之道罷了。
古語說‘:日月星不按規道運行,取士為相。
四方敵人入侵,拔卒為将。
’今天當将帥大都先論出身官品,有的是門閥膏粱之子,有的是親朋故舊借力相托的一幫人,平居則意氣自高,遇敵則首尾退縮,将帥既然自己畏怯,士卒誰肯向前。
又平時搜括财物,接受賄贈,士卒為此騷擾百姓而不可禁止。
等到率領他們應戰,在途中則先後亂行,住宿則排門選屋,恐逼小民,聽憑他們勒索,因此要求他們敬畏法律戰死沙場,怎麼不難呢!況今軍官太多,從千戶起上有萬戶、有副統、有都統、有副提控,十羊九牧,号令不一,動不動相互牽制。
私下聽說國初取天下,元帥以下隻有萬戶,所統軍士不下數萬人,專制一路怎麼在于将領的多少呢!多就難以選配,少則易精。
如今的軍法,每二十五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謀克之下有蒲辇一人、旗鼓司火頭五人,其中能打仗的才十有八人而已。
又做頭目的挑選其中的健壯之士用來派遣傳令,那麼這一千戶所統不到百人,不足成其隊伍了。
古代的良将常與士卒同甘苦,如今軍官已有俸祿,又有券糧,一天的供給合數十人之用。
将帥則豐飽有餘,士卒則饑寒不足,何不裁減多餘的将省下多出的糧加給軍士。
請求明白告訴大臣,精選通曉軍政的人,分别到各路,編列隊伍,一定要五十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五千戶為一萬戶,稱之散将。
萬人設一都統,稱之大将,使帥府統帥他們。
數不足的都合并,那些副統、副提控及無軍虛設都統、萬戶的全部免去。
仍舊令省院大臣及内外五品以上官,各舉薦專長謀略、武勇出衆、才能可以勝任将帥的人一、二名,不限官品,用來充當萬戶以上都統、元帥之職。
千戶以下選軍中有謀略武藝為大家所佩服的人充任。
申明軍法,平時教育檢閱,一定要使将帥明白奇正虛實的規律,士兵熟練掌握坐作進退的基本規則。
至于弓矢铠仗須令自己背,習慣于勞苦。
如果有犯軍法,一定懲罰不赦免。
那麼将帥得人,士氣日振,可以等待敵人了。
“八曰:操練士卒以振兵威。
從前周世宗常說:‘兵貴精而不貴多,百農夫不能養一戰士,剝削百姓财富養活這些無用之卒怎麼辦。
如果強壯、軟弱不分開,衆人用什麼來勉勵。
’就大閱部隊,順利地攻克淮南、取三關,兵不血刃,這是選擇和操練的威力。
唐代魏征說‘:軍隊在于用什麼方法去治理它罷了。
統帥強壯的隊伍足以無敵于天下,為什麼要用弱小的士兵來增虛數。
’比較起來,凡戰多敗,不是由于兵少,正以其多而不分健懦,因此被敵人所利用,兩軍對陣懦者先逃,健者不能獨戰就散亂,這是戰敗的原因。
如今不如選差熟悉士兵的公正之官,将已在冊軍人按他所長而分類考考他。
其中的武藝出衆者另建一軍,加量增加口糧,平時加強訓練,按照等級次序給予賞賜。
如此,則人人激勵,争效所長,而衰懦者也漸漸變為可用了。
從前唐文皇出征,常分其軍為上中下,凡臨敵就觀察他們的強弱,使下擋其上,而上擋其中,中擋其下。
敵軍追逐下軍不過追出幾步,而上軍中軍已勝其兩軍,采用這個方法常常勝利。
古時候将帥也有用弱兵舍棄給敵人,關鍵在預先分開區别,不使混淆罷了。
” 宣宗看了奏章不高興,诏令交尚書省責問他。
宰執讨厭他亂變各事,說所言多不當。
于是,陳規惶懼等罪,下诏告訴說“:我當初因陳規有放歸山林這樣的話,所以叫人責問他,他
如果不考慮功勞的大小,朝授給一官,暮提升一職,人們也将輕視它而不仰慕了。
已經這樣的事就不能責怪了,願陛下珍惜将來,不要讓公器成為平常的用具,使功賞為僥幸者所用。
又如今天的散官動辄三品,有司很難遷任授職,應在減罷八資内衡量增加階數,換上好名,也許可能使升官的不至于太快,而國家恩權不失之太輕。
“七曰:選好将帥以明軍法。
将是掌握國家命運的人,天下安危所依賴的人。
拿萬衆的生命交給一人,呼吸之間就決定生死,他的責任還不重大嗎?自從北兵入境,野戰則全軍覆沒,守城就全郡被殺,怎麼能說都是士卒單弱、守備不嚴呢,隻因為庸将不懂用兵之道罷了。
古語說‘:日月星不按規道運行,取士為相。
四方敵人入侵,拔卒為将。
’今天當将帥大都先論出身官品,有的是門閥膏粱之子,有的是親朋故舊借力相托的一幫人,平居則意氣自高,遇敵則首尾退縮,将帥既然自己畏怯,士卒誰肯向前。
又平時搜括财物,接受賄贈,士卒為此騷擾百姓而不可禁止。
等到率領他們應戰,在途中則先後亂行,住宿則排門選屋,恐逼小民,聽憑他們勒索,因此要求他們敬畏法律戰死沙場,怎麼不難呢!況今軍官太多,從千戶起上有萬戶、有副統、有都統、有副提控,十羊九牧,号令不一,動不動相互牽制。
私下聽說國初取天下,元帥以下隻有萬戶,所統軍士不下數萬人,專制一路怎麼在于将領的多少呢!多就難以選配,少則易精。
如今的軍法,每二十五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謀克之下有蒲辇一人、旗鼓司火頭五人,其中能打仗的才十有八人而已。
又做頭目的挑選其中的健壯之士用來派遣傳令,那麼這一千戶所統不到百人,不足成其隊伍了。
古代的良将常與士卒同甘苦,如今軍官已有俸祿,又有券糧,一天的供給合數十人之用。
将帥則豐飽有餘,士卒則饑寒不足,何不裁減多餘的将省下多出的糧加給軍士。
請求明白告訴大臣,精選通曉軍政的人,分别到各路,編列隊伍,一定要五十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五千戶為一萬戶,稱之散将。
萬人設一都統,稱之大将,使帥府統帥他們。
數不足的都合并,那些副統、副提控及無軍虛設都統、萬戶的全部免去。
仍舊令省院大臣及内外五品以上官,各舉薦專長謀略、武勇出衆、才能可以勝任将帥的人一、二名,不限官品,用來充當萬戶以上都統、元帥之職。
千戶以下選軍中有謀略武藝為大家所佩服的人充任。
申明軍法,平時教育檢閱,一定要使将帥明白奇正虛實的規律,士兵熟練掌握坐作進退的基本規則。
至于弓矢铠仗須令自己背,習慣于勞苦。
如果有犯軍法,一定懲罰不赦免。
那麼将帥得人,士氣日振,可以等待敵人了。
“八曰:操練士卒以振兵威。
從前周世宗常說:‘兵貴精而不貴多,百農夫不能養一戰士,剝削百姓财富養活這些無用之卒怎麼辦。
如果強壯、軟弱不分開,衆人用什麼來勉勵。
’就大閱部隊,順利地攻克淮南、取三關,兵不血刃,這是選擇和操練的威力。
唐代魏征說‘:軍隊在于用什麼方法去治理它罷了。
統帥強壯的隊伍足以無敵于天下,為什麼要用弱小的士兵來增虛數。
’比較起來,凡戰多敗,不是由于兵少,正以其多而不分健懦,因此被敵人所利用,兩軍對陣懦者先逃,健者不能獨戰就散亂,這是戰敗的原因。
如今不如選差熟悉士兵的公正之官,将已在冊軍人按他所長而分類考考他。
其中的武藝出衆者另建一軍,加量增加口糧,平時加強訓練,按照等級次序給予賞賜。
如此,則人人激勵,争效所長,而衰懦者也漸漸變為可用了。
從前唐文皇出征,常分其軍為上中下,凡臨敵就觀察他們的強弱,使下擋其上,而上擋其中,中擋其下。
敵軍追逐下軍不過追出幾步,而上軍中軍已勝其兩軍,采用這個方法常常勝利。
古時候将帥也有用弱兵舍棄給敵人,關鍵在預先分開區别,不使混淆罷了。
” 宣宗看了奏章不高興,诏令交尚書省責問他。
宰執讨厭他亂變各事,說所言多不當。
于是,陳規惶懼等罪,下诏告訴說“:我當初因陳規有放歸山林這樣的話,所以叫人責問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