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規傳

關燈
姓,和皇上一起在朝廷處理國家大事。

    議論之臣是谏官禦史,負責和天子辯論善惡、糾正對錯。

    兩者怎麼能偏向廢棄一方呢!從前唐文皇規定中書門下入..議事都叫谏官跟着他,有過錯就進谏。

    我朝雖設谏官,隻是充數罷了,每遇議事都叫回避。

    有的兼任其他職務,有的被省部差使,有的直到結束任職沒見過皇上,不出一言而離任。

    雖有禦史,不過要求他督察官吏、查看文書、巡視倉庫而已,那些關系國家利害或政令更替改革的大事,就都因為機密而沒有聽到。

    萬一政事之臣随心所欲、作威作福,或掌握軍隊的官員因私見敗壞成事的機會,皇上怎麼能夠知道這些?望挑選學問淵博、通曉世務、骨鲠敢說的人作為台谏,凡事關利害都叫他們參與商議,其中或許有不恰當的,全聽憑議論,不許兼職和充當省部官員被差遣,如果害怕、順從不發言就由此貶退。

     “三曰:崇尚節儉以答天意。

    從前衛文公乘狄人滅國後,遷居楚丘,僅有兵車三十輛,就躬行節約,戴粗帛做的帽子,穿粗布縫的衣服,晚年有馬三千匹,于是變為财産豐厚。

    漢文帝繼承秦、項戰争的後果,四海困窮,天子不能具備同色的四匹馬,就以敦樸示衆,身穿黑粗絲織品,腳穿獸皮鞋,沒多久天下富足安定,四方國家都臣服。

    我國自從戰争發動以來,州縣殘毀,存活的又被土寇侵擾,唯獨河南稍完整,但皇帝在這裡,應花的費用不可估量,要求一路負責全國的供給,反而不困難嗎?依靠皇上慈仁,上天愛護保佑,蝗災過後,去年秋稻、今年夏麥稍微可以支撐。

    應和上天的關鍵在于誠實,奉行節儉的天必降福,我私下看見宮中及東宮奉養與平時無異,随朝官吏、各局承應人也未曾有所裁減。

    至于貴臣、豪族、掌兵官沒有人不把奢侈作為時尚,服飾、車馬隻要豪華富麗。

    現在京城賣明金衣服及珠玉犀象的比從前日增,全不是克制自己消除災難之道。

    願陛下效法衛文公、漢文帝,凡所獻之物要徹底進行節制,罷免閑散官員,減少多餘費用,戒除奢侈,禁止明金服飾,期望上天有所系望,太平可緻。

     “四曰:選好郡守縣令結交民心。

    當今全天下官吏軍隊的費用、轉運輸送建造的勞役,都依靠河南、陝西供給。

    加之連年蝗災旱災,百姓頻遇饑荒,進行救濟就倉庫空了,免除征調就開支不足,想把那些好處還給百姓,隻有得到有德有才的郡守縣令罷了。

    當賦役繁多、期限催促緊迫的時候,如籌劃有方那麼百姓力省而且易辦,一旦荒謬背理就有不勝其害的。

    況且縣令的弊病沒有比今天更厲害的了。

    由軍衛監當進納勞效而得官的十居八九,其中的兇暴狡猾之徒趁機貪财放縱,庸懦的權歸猾吏。

    近來雖派官廉察,懲處那些奸詐過度,整治那些松懈軟弱,然而替代的也沒經過選擇,所謂除狼得虎。

    請求明确告訴尚書省,公選廉潔無私、才能可以治理百姓的人,用來補充州縣官。

    仍舊要清理縣令的人選,和要随朝七品、外任六品以上官員各保勝任縣令一員,如他日觸犯貪贓條例一并跟着定罪。

    那資曆已到正七品,和被任縣令的人,都聽憑委托治理,有職有權,等到任期屆滿升職,再命令監察按時巡視,有違法和不能勝任職位的追究治理他們,那麼百姓有了好處民心就穩固了。

     “五曰:和群臣多謀劃以定大計。

    近來遷河北軍戶百萬餘口到河南,雖然去掉了多餘的,所存還有四十二萬多,年支粟三百八十餘萬斛,以緻竭盡一路終年的征收,不能夠供給這些不耕不戰的人。

    雖無邊事,也将坐困,何況兵事方興,未見停止的日期呢。

    近來想把他們沿黃河分布,使他們自己種植,然而遊蕩懶惰的人不知道農事,群飲賭博習以成風,這空煩有司征索課租罷了。

    幾百萬人不勞而獲而由官方供給,緩之則用缺,急之則民疲,朝廷隻這一件事已經不知道如何處理,又憑什麼對付敵人呢?這因為開始沒有周密的考慮,不估計後果,引來這麼大的錯誤。

    假使當初遷移時去留征求他們的意見,那麼想來的是可以自己供給的家庭,怎用借助官府的供給,那些留下的人必有避難的場所,不必強遣,應當沒有今日謀劃的困難。

    古時君主将要舉辦大事,就與忠于王室的人商讨,與卿士、庶人、蔔筮商讨,請求自今凡有大事一定叫省院台谏及随朝五品以上官員共同商議為便。

     “六曰:重視官職的賞賜來勸勉功臣。

    陛下即位以來,屢施深厚的恩惠與天下同慶,不吝官爵以激勵人心,以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