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鼎傳

關燈
城邑暫且不要燒毀搶掠,一定加以安撫。

    如果能夠讓一郡安然,秋毫無犯,那麼其餘的三十軍,将會不用攻打而城邑自下。

    如有抵抗王師的,仍應殺戮。

    ”皇帝很贊同他的話,便下诏告訴承裔。

    胥鼎因年老多次上表請求退休,皇帝對宰臣們說:“胥鼎以年老為由請求退休,我觀察他精力未衰,已經派人前去安慰和勸說。

    胥鼎曾經舉薦把胡魯,認為強于自己很多,想讓他代替自己。

    把胡魯固然不錯,但在駕馭人才,處置機要大事,比胥鼎差多了。

    ”不久因為讨伐宋國有功,又遷官一品階。

     八月,上奏道:“臣奉诏兼任河東節度使,近日晉安帥府下令,百裡之内隻保留桑棗等果樹,其餘全部砍伐。

    如今正在秋收,卻下這道命令而影響了農事,既不能防禦敵人而又有害民衆,不是好辦法。

    況且一旦警報告急,這些砍下來的樹木怎麼能全部運走,能夠不送給敵軍嗎?其他樹木砍掉,而桑棗和房屋上,不都是木頭嗎?這個辦法徒勞而無功。

    我已下令帥府制止這件事,而左都監完顔闾山卻說是奉旨進行清野,我不知這種做法有什麼好處。

    ”皇帝下诏由胥鼎根據方便加以規劃。

    當時,大元軍隊大舉入侵陝西,胥鼎多次提出對敵的計策,朝臣們有的加以阻止。

    皇帝對樞密院的官員們說“:胥鼎的計謀必無失誤,從今以後你們不要再指揮他。

    ”接着他又派人對胥鼎說“:卿專管上方,凡事可以根據方便規劃計謀,又何必一一報朝廷同意,隻能耽誤時間。

    ” 四年,進封為溫國公,退休。

    皇帝下诏對他說:“卿屢次請求退職,朕當初沒有答應,是準備等候局勢安定以後,仍能為朕所用。

    如今聽從您的請求,仍可來居住到京城,如果有大事可以就近向您詢問處置辦法。

    ”五年三月,皇帝派近臣對胥鼎和左丞賈益謙說“:從去年冬天到現在,雨雪特别少,民心不安,軍用可能有所欠缺,為害嚴重。

    卿等都是名臣故老,如今應當如何處置?想召到尚書省商議,又怕和現任宰相們意見不同,不便當面駁回,所以就讓人到府第中詢問,請将全部想法加以陳述,不要有所隐瞞。

    ”元光元年(1222)五月,皇帝對宰相說:“前平章政事胥鼎、左丞賈益謙、工部尚書劄裡吉、翰林學士孛疊,都是退休的老臣,熟悉國家大事,應當邀請他們到尚書省一起商議大事。

    ”并分别派遣侍從官員向四人傳達皇帝的旨意。

     六月,晉陽公郭文振上奏說:“河朔連年受到兵燹,過去都是秋來春去,如今已到盛暑天氣還沒有回兵,況且這次不一味殘殺民衆,還任憑民衆耕種,其意圖難以猜測。

    樞密院常常大下文書讓我會合府兵進戰,可是公府雖号稱分封于一方,力量實際很單薄,況且不能相互統率,各地正無暇自保,朝廷如果不立即派兵救援,我擔心人心會認為準備抛棄河北,這實在很不應該。

    我見前平章政事胥鼎,兼有将相之才,威望極高,過去在河東行省,人人樂為所用。

    如今雖已退休,精力未衰,請交給重兵,讓他總管公府,同力作戰,這樣人人都會響應,容易收複失地,望陛下考慮。

    ” 第二年,宣宗去世,哀宗即位。

    正大二年(1225),重新起用胥鼎,拜為平章政事,進封英國公,在衛州設立尚書行省。

    胥鼎以體衰有病為由辭職,皇帝對他說:“您以前在河東,為朝廷所倚重。

    如今河朔各州府多歸附敵人,需要您前去謀劃。

    您是先朝大臣,一定會辦好這件事,大河以北,都由您節制。

    ”胥鼎便帶病前往,前來歸降的人很多。

    胥鼎病重得難以自制,又向朝廷提出原來的請求,朝廷下優诏不允許。

    三年,又上奏章告老,并且舉薦朝中賢臣熟悉軍政大事的人代替。

    皇帝下诏回答說:“卿前往河東時,河東殘破孤危,已近不保,而您一到便安定了。

    當卿移去鎮守,敵軍就不再入侵,何必過于謙虛?況且君臣本為一體,朕對待臣下豈有不同?說見外的話也就過分了。

    況且其餘人的才力怎能和卿相比。

    卿年歲已高,長期在外辛勞,朕豈會不知,但國家百年來積累的基業,河朔億萬民衆的生命,卿應當勉力規劃宏圖,同成大事。

    ”胥鼎奉诏,心中惶惶不安,不敢再告退。

    當年七月去世。

     胥鼎精于吏事,為人有度量,為政貴于安定,所在之處,無論賢者或是不肖之徒,都感到高興。

    南渡以來,以書生而獨鎮一方的,隻有胥鼎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