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摯傳

關燈
侯摯,原名師尹,因避諱而改為現名,字莘卿,東阿人。

    明昌二年(1191)為進士,當官以後,意氣慷慨而有作為。

    承安年間,累官至山東路鹽使司判官。

    泰和元年(1201),因收得鹽稅增加四分,特命晉升二級官階。

    八年七月,削去一品官階,降任長武縣令。

    起初,侯摯擔任戶部主事,他和王謙一起計劃西北路的軍需物資,以代替張日韋。

    侯摯上奏說,本路錢财使用不合實際,因而被降級。

    貞..初年,敵人大兵圍困燕都,當時侯摯任中都麴使,他請求出京招募軍隊,後來因為守城有功,被提升為右補阙。

    二年正月,诏令侯摯和少府監丞李迥秀分别前往西山招撫。

    宣宗南渡,轉任勸農副使,提控紫荊等關隘。

    不久,又改任兼六部侍郎。

    三年四月,同簽樞密院阿勒根訛論等人認為“:如今車駕駐于南京,河南兵馬不能變動,況且兵不在多,以得将為本。

    侯摯有過人的才幹,如果給他以方便處置之權,讓他招募兵士,轉送糧草,事無不成,可以晉升為尚書,以總管永錫、慶壽兩軍。

    ”于是,任命侯摯為太常卿,行尚書六部事,往來供給。

     侯摯便上表奏言九事。

    其一說“:省部是用以總管天下的大事的,如今随從各路的宣差便宜、從宜用事,往往不遵條例,動則交付六部以及三品以下官員處置,這樣法度怎麼能不發生混亂,應當革除這個弊端。

    ”其二說“:近來設立四處元帥府,所統領的兵将不能說不多,然而不能取勝的原因,是因為一處受敵,其餘的隻是旁觀,不曾發一兵一卒前去救援,稍有後退,便丢戈棄甲而逃,這是師勞而将怯的緣故。

    管将之道,請陛下詳察。

    ”其三說“:領兵對敵,督促民衆運糧,各有各的職責,本來就不能兼用,而帥府每每命令兼進,每當遇到敵人,軍隊還未作戰而民夫已經逃走,隊列錯亂,這是失敗的原因。

    打了前仗得勝,後仗必定更換作戰方法,這是擔心被敵人所事先料定,何況并未取勝呢!用兵要善變,本沒有固定隊形,現仍因循過去,不思改,臣雖不懂軍事,亂猜認為由此而失敗。

    ”其四說:“雄、保、安肅諸郡占有白溝、易水、西山這樣鞏固的防線,如今大都缺少官員,而現任的又都是柔弱膽怯不勇敢的人,應當盡快選用勇猛而有才幹的人分别赴任。

    ”其五說:“漳水從衛東流入海,應當在沿河設立防備,以鞏固山東,使努力耕作者安于農田。

    ”其六說“:近來京都和州縣官吏往往逃亡,這是因為過去許多人曾投降過敵人,更兼轉運物資、賦稅頻繁,民力困弊不堪,供應不上就要遭到責罰,任職期滿後仍将在其他地方的情況一起計算資曆和加以考核,實在有負其人,請诏令有關方面,從優确定等級,以和别處相區分。

    ”其七說:“兵威不振,罪在将帥輕敵妄動,就像近日李英當元帥,臨陣作戰,酒還未醒所以失敗。

    臣以為李英既無功績,他濫得的官爵應當全部剝奪。

    ”其八說:“大河以北,民衆失去耕作,官吏沒有俸祿,上下不安,都想逃竄。

    加之潰敗的散兵還要搶掠,以緻平民百姓更加無法生存。

    應當優加憐恤,盡快招撫他們。

    ”其九說“:從來掌兵權的大都是世襲的官職,這些人從小驕惰,受不了勞苦,而且膽小怯弱,怎能依靠?應當選擇勇猛過人、衆人信服的,不用查問過去資曆加以作用。

    ”皇帝略加施行。

     當時元帥蒲察七斤以通州叛降,他多次派間諜勸說侯摯,侯摯擔心受到誣陷,便上奏章自我申辯。

    皇帝安慰他說:“您是我一向所深知的,怎麼會被離間得了呢?你一心一意盡職,不要怕受猜疑而沮喪。

    ”八月,任命他為代理參知政事。

    不久,拜任參知政事,在河北設立尚書行省。

    原先,侯摯上奏說:“河北的東西兩路,是最重要的地方,而真定守帥胡論出輕率地棄城南逃,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