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鼎傳

關燈
胥鼎,字和之,是尚書右丞胥持國的兒子。

    大定十八年(1188)中進士,當官以後被稱譽,認為他很有才幹,累遷至大理寺丞。

    承安二年(1197),胥持國去世,他離職守喪。

    四年,尚書省起用他任著作郎。

    皇帝問:“胥鼎原是大家子弟,他的才能怎樣?”宰臣們奏道“:他為人很有才幹。

    ”皇帝說:“著作郎職務清閑,但因現在沒有其他缺任職務,暫時先授給他。

    ”不久,遷為右司郎中,轉工部侍郎。

    泰和六年(1206),胥鼎提出了急速轉送公文的辦法,皇帝聽從了,當時人都覺得很方便。

    至甯初年(1213),中都被敵圍困,他由戶部尚書而被拜任參知政事。

     貞..元年(1213)十一月,出任泰定軍節度使,兼兖州管内觀察使,還沒有到任,又改任知大興府事,兼中都路兵馬都總管。

    二年正月,胥鼎因為見在京的貧民許多人缺少食物,應當設法拯救,便奏道“:京師中官民如果有能力贍養窮人的,應當根據所贍養的數量升官授職,以示鼓勵嘉獎。

    ”于是确定了臨時賣給官爵的各種條例和規格,例如晉升官職,允許正在服喪的人參預舉試和任職,官監戶可以成為良民之類。

    得到糧草各有一定數量,救活了許多人。

    四月,拜為尚書右丞,仍兼知大興府事。

    五月,宣宗準備南遷,把他留下任汾陽軍節度使,兼汾州管内觀察使。

    十一月,改為知平陽府事,兼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代理宣撫使。

     三年四月,他進言有關國家利害要事十三項,如積蓄軍用物資、防守黃河、選官審案、挑選将領訓練士卒、鈔法、版籍之類,皇帝頗有采納的。

    他又進言:“平陽一年間多次受兵,人口散亡,樓橹修整未完,衣甲器械極少,倉中沒有兩個月的存糧。

    夏田已被亂兵踐踏,又不下雨,難以秋種。

    雖然有一些想恢複舊業的殘餘民衆,也都是老幼之輩,沒有能力耕種,又怎能征收足夠賦稅?近來聽說北方的劉伯林在野狐嶺聚集兵馬,準備入侵平陽、绛、解、河中各州府,直達河南。

    作戰日期已近,物資儲積未備,不加快籌備,實在關系到社稷生靈的大事。

    請求降給空名委任書一千、紫衣的法師德号度牒三千,以補充軍需。

    ”皇帝說:“胥鼎所說的很對,有關方面立即如數送給他。

    ” 七月,就任本路宣撫使,兼以前的職務。

    朝廷準備調用代州守軍五千人,胥鼎上奏說:“嶺外軍隊都已南遷,代州是邊境要塞,正應當增派軍隊防守,如今再減少兵力,一旦敵人到達,怎麼處理?平陽是以代州作為防線的,怎能撤走?”尚書省上奏說應當聽從奏請,皇帝下诏同意。

    胥鼎又說“:近來聽說朝廷下令讓我清野,我深思我所統領的是河東南路,太原是屬于北路,敵人大兵如來,必定先經北路,所以清野應當先北後南。

    況且北路莊稼早熟,田野既清,敵軍掠奪不到東西,其勢頭自然停止。

    不然,南路雖然清野,而糧草貯存在北邊,這是資助敵軍并招他往南來。

    我已送文書給北路宣撫司了,請再下诏書告谕。

    ”後來,敵軍果然出境,皇帝下诏獎賞并對他說:“卿以文武之才,身負兵民重望,鎮守一方,鞏固邊防,釋朕之憂,誰如卿之用力?望益增忠勤之節,以收緩靜之功,切望用心,将有後寵。

    ”不久因他能設方略以退敵軍,進官一階。

     十月,胥鼎上奏說:“我們統領的義軍,都是一向棄本趨末、勇猛兇狠、盜竊亡命之徒,如無訓練和統率官員加以管制,就會結朋聚黨,無所不至。

    請允許我根據情況能夠任命總領義軍使、副使加以管制,仍按每五千人設一位訓練官,這不單可以防止他們無事生非,使之有所忌憚,并且讓他們武藝精熟,人各為用。

    ”皇帝表示同意。

     四年正月,敵軍大兵入侵霍、吉、隰三州,後來又用步騎兵六萬人圍困平陽,強力攻城十多天,胥鼎派兵多次擊退敵人,并上奏說:“臣根據情況需要而設立了賞官制度,預先張貼文告,招回了被脅從的人員七千多人,後繼而來的又有六千多人,都讓他們恢複本業。

    我私下認為,凡是被俘未歸的,更應多方招降勸誘,已歸來的随便他選擇居住的地方,給予優待和撫恤,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

    ”皇帝同意。

    二月,拜為樞密副使,代理尚書左丞,在平陽設立行省。

    當時,胥鼎正上表請求退職,皇帝不允許,因而加拜,并派近臣對他說“:卿父子都是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