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信傳
關燈
小
中
大
“:近日朝廷命令知大興府的胥鼎根據方便的辦法籌劃軍糧,胥鼎便奏請允許人們交粟米買官。
接着又派參知政事奧屯忠孝搜括官員和民衆的糧食,每戶存糧兩個月,其他全部交給官府,用官爵品級銀錢來作為報酬。
當時有粟米的人有的已經報數字給了胥鼎,但還沒來得及送到官府。
奧屯忠孝想多搜糧食來表明自己功勞大,凡是胥鼎已經記載上的數字他也不扣除,民衆甚為痛苦。
如今米價飛漲,無處可購,民衆所存的兩月糧食又被奪走,他們将不單歸罪于有關方面,也要埋怨朝廷沒有明察。
大兵已經壓境,人人已覺危險,如果再幹這種不該幹的事,隻怕會發生其他變故,那就得不償失了!”皇帝十分贊同他的話,當即命令近臣前往審視并加以處置。
皇帝對奧屯忠孝說“:我已深知你盡心國事,但國家目的是要得到一部分糧食,如今糧已獲得,就暫且讓民衆自行安排吧!”四月,任命張行信為山東東路按察使,兼轉運使,仍代理本路宣撫副使。
他将要離京時,請求入見皇帝,皇帝在便殿接見了他。
他上奏說:“我觀察奧屯忠孝這個人虛僞不忠,遇事慘毒殘酷,和胡沙虎是同黨。
”他曆數奧屯忠孝的罪狀,并且說:“平時無事還容不得一位宰相是沒有才幹的,何況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能夠讓這樣的人參政嗎?希望能立即罷免他。
”皇帝說:“我剛即位,選用和罷免大臣應當合乎禮節,你可以告訴他的親信,轉勸他辭去就行了。
”張行信便告訴了右司郎中把胡魯讓他轉告奧屯忠孝,忠孝卻不在乎。
三年二月,改任安武軍節度使,兼冀州管内觀察使。
剛到任,便上書奏四件事,其一是說:“楊安兒賊黨早晚就可以抓獲,不須憂慮。
今日急務,在于收用民心而已。
以前官軍讨賊,不分好壞,一概殺掉,搶劫财産,擄掠婦女,這就更讓居民懷疑和害怕,逃走聚集山林。
如今應當明令有關方面,嚴加管制,不讓劫掠平民百姓。
這樣百姓安心,壞人的詐騙和威脅就不起作用,他們的實力就大減。
”其二說“:自從兵亂之後,郡縣官吏豪族,大多能夠糾集義兵,攻打土匪,朝廷雖然委任他們本地的職務,但不久又派人代任。
那些舊官員是當地民衆所一向信服的,而新派去的人卻未必有才幹,危急之時,就會引起事端壞了大事。
從今以後,郡縣缺少官員,請讓尚書省在選人時特别注意,原官吏能使民衆感到方便和安定的,就讓他們延長任期,如果因為資格品級不夠,就先讓他們代理,等有功績以後授予正職,這樣才能人盡其才,事情也就容易成功。
”其三說“:目前掌管軍隊的将官勇敢善戰的十人中沒有一兩個,如有敢于作戰的人,就應當督責他們建立功勳,不應當任命他們擔任其他職務。
”其四說“:山東的軍需物資都是出賣爵位獲得的,可是當這些人帶着證書請求任職時,選用官員的選曹往往以有的等級不應當出賣為理由來駁回他們。
賣爵位不合适,這是有關方面的罪責,他們個人有什麼責任?況且山東為海岱重地,群寇尚未讨平,田地無所收獲,倉庫毫無積蓄,一旦軍饷不足,要再賣給爵位,還有誰肯相信?”朝廷大多采納了他的意見。
八月,召回任吏部尚書。
九月,改任戶部尚書。
十二月,轉任禮部尚書,兼同修國史。
四年二月,任太子少保,兼以前的職務。
這時,尚書省上奏說:“遼東宣撫副使完顔海奴進言,參議官王浍曾說,本朝是高辛氏、黃帝的後裔。
原來漢代始祖陶唐氏,唐朝先祖老子,都被立廟祭祀。
我朝至今已有百年,不替黃帝立廟,豈不是有愧于漢、唐嗎?”又說:“本朝剛剛開始興盛時,旗幟為赤色,這是因火德而興是很清楚的。
主德的祭祀,缺而不論,也不合禮經裡重祭祀的意思。
這是我聽王浍所說的,請朝廷商議這件事。
”皇帝诏問有關部門。
張行信奏道:“查《始祖實錄》,隻說是從高麗而來,并沒有聽說出于高辛氏。
如今據其所說要建黃帝廟,黃帝為高辛氏的祖先,借以紹繼,那就應當是木德,而今卻說是火德,又從何而言呢?況且建國初期太祖有遺訓,因為完顔部崇尚白色,又取金之不變色,便以大金為國号,并沒有議及德運的問題。
近至章宗才聚集百官商議,而以繼承被滅的宋國之後,定為土德,并用以告祭宗廟诏示于天下了。
可見王浍所說是狂妄無知。
”皇帝贊同他的看法。
八月,皇帝準備祭祀太廟,下诏依照世宗所定的十六拜的禮儀。
張行信和禮官們一起參議确定了禮儀的制度,上奏說應當采用四十四拜的禮節,皇帝表示
接着又派參知政事奧屯忠孝搜括官員和民衆的糧食,每戶存糧兩個月,其他全部交給官府,用官爵品級銀錢來作為報酬。
當時有粟米的人有的已經報數字給了胥鼎,但還沒來得及送到官府。
奧屯忠孝想多搜糧食來表明自己功勞大,凡是胥鼎已經記載上的數字他也不扣除,民衆甚為痛苦。
如今米價飛漲,無處可購,民衆所存的兩月糧食又被奪走,他們将不單歸罪于有關方面,也要埋怨朝廷沒有明察。
大兵已經壓境,人人已覺危險,如果再幹這種不該幹的事,隻怕會發生其他變故,那就得不償失了!”皇帝十分贊同他的話,當即命令近臣前往審視并加以處置。
皇帝對奧屯忠孝說“:我已深知你盡心國事,但國家目的是要得到一部分糧食,如今糧已獲得,就暫且讓民衆自行安排吧!”四月,任命張行信為山東東路按察使,兼轉運使,仍代理本路宣撫副使。
他将要離京時,請求入見皇帝,皇帝在便殿接見了他。
他上奏說:“我觀察奧屯忠孝這個人虛僞不忠,遇事慘毒殘酷,和胡沙虎是同黨。
”他曆數奧屯忠孝的罪狀,并且說:“平時無事還容不得一位宰相是沒有才幹的,何況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能夠讓這樣的人參政嗎?希望能立即罷免他。
”皇帝說:“我剛即位,選用和罷免大臣應當合乎禮節,你可以告訴他的親信,轉勸他辭去就行了。
”張行信便告訴了右司郎中把胡魯讓他轉告奧屯忠孝,忠孝卻不在乎。
三年二月,改任安武軍節度使,兼冀州管内觀察使。
剛到任,便上書奏四件事,其一是說:“楊安兒賊黨早晚就可以抓獲,不須憂慮。
今日急務,在于收用民心而已。
以前官軍讨賊,不分好壞,一概殺掉,搶劫财産,擄掠婦女,這就更讓居民懷疑和害怕,逃走聚集山林。
如今應當明令有關方面,嚴加管制,不讓劫掠平民百姓。
這樣百姓安心,壞人的詐騙和威脅就不起作用,他們的實力就大減。
”其二說“:自從兵亂之後,郡縣官吏豪族,大多能夠糾集義兵,攻打土匪,朝廷雖然委任他們本地的職務,但不久又派人代任。
那些舊官員是當地民衆所一向信服的,而新派去的人卻未必有才幹,危急之時,就會引起事端壞了大事。
從今以後,郡縣缺少官員,請讓尚書省在選人時特别注意,原官吏能使民衆感到方便和安定的,就讓他們延長任期,如果因為資格品級不夠,就先讓他們代理,等有功績以後授予正職,這樣才能人盡其才,事情也就容易成功。
”其三說“:目前掌管軍隊的将官勇敢善戰的十人中沒有一兩個,如有敢于作戰的人,就應當督責他們建立功勳,不應當任命他們擔任其他職務。
”其四說“:山東的軍需物資都是出賣爵位獲得的,可是當這些人帶着證書請求任職時,選用官員的選曹往往以有的等級不應當出賣為理由來駁回他們。
賣爵位不合适,這是有關方面的罪責,他們個人有什麼責任?況且山東為海岱重地,群寇尚未讨平,田地無所收獲,倉庫毫無積蓄,一旦軍饷不足,要再賣給爵位,還有誰肯相信?”朝廷大多采納了他的意見。
八月,召回任吏部尚書。
九月,改任戶部尚書。
十二月,轉任禮部尚書,兼同修國史。
四年二月,任太子少保,兼以前的職務。
這時,尚書省上奏說:“遼東宣撫副使完顔海奴進言,參議官王浍曾說,本朝是高辛氏、黃帝的後裔。
原來漢代始祖陶唐氏,唐朝先祖老子,都被立廟祭祀。
我朝至今已有百年,不替黃帝立廟,豈不是有愧于漢、唐嗎?”又說:“本朝剛剛開始興盛時,旗幟為赤色,這是因火德而興是很清楚的。
主德的祭祀,缺而不論,也不合禮經裡重祭祀的意思。
這是我聽王浍所說的,請朝廷商議這件事。
”皇帝诏問有關部門。
張行信奏道:“查《始祖實錄》,隻說是從高麗而來,并沒有聽說出于高辛氏。
如今據其所說要建黃帝廟,黃帝為高辛氏的祖先,借以紹繼,那就應當是木德,而今卻說是火德,又從何而言呢?況且建國初期太祖有遺訓,因為完顔部崇尚白色,又取金之不變色,便以大金為國号,并沒有議及德運的問題。
近至章宗才聚集百官商議,而以繼承被滅的宋國之後,定為土德,并用以告祭宗廟诏示于天下了。
可見王浍所說是狂妄無知。
”皇帝贊同他的看法。
八月,皇帝準備祭祀太廟,下诏依照世宗所定的十六拜的禮儀。
張行信和禮官們一起參議确定了禮儀的制度,上奏說應當采用四十四拜的禮節,皇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