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虎高琪傳

關燈
術虎高琪,或寫成高乞,是西北路猛安人。

    大定二十七年擔任護衛,轉為十人長,出任河間都總管判官,又召回任武衛軍钤轄,升為宿直将軍,授為建州刺史,改任同知臨洮府事。

     泰和六年(1206),讨伐宋國,他和彰化軍節度副使把回海防備鞏州諸鎮。

    宋軍一萬多人從鞏州辘轳嶺入侵,高琪奮力迎擊,打敗了他們,受賜銀百兩,各色彩錦十端。

    青宜可前來歸降,诏令知府事石抹仲溫和術虎高琪一同出界,和青宜可合兵繼續進攻。

    皇帝對術虎高琪說“:你年紀還輕,近來聽說在和宋軍作戰時奮力勇敢,我很高興。

    如今和仲溫一起出境攻打,如果成功,高爵厚祿,我是不會吝惜的。

    ” 朝廷下诏封吳曦為蜀國國王,派高琪為封冊使。

    皇帝告誡他說“:卿喜歡讀書又懂事,蜀人也聽知你的盛名,不要因财物而動心,有失國家大體。

    如果跟從的人員有違禮生事的,你和喬宇嚴加觀察回來上報朝廷。

    ”出使回京,加封為都統,号稱平南虎威将軍。

     宋将安丙派李孝義率領三萬步騎兵攻打秦州,他先用一萬人包圍皂角堡,高琪領兵救援。

    宋軍在山谷列下陣勢,以戰車為左右翼,設下弓弩前來迎戰。

    兩軍交戰後,宋軍假裝敗退。

    高琪見宋軍設有埋伏不能前進,便讓軍隊後退以整頓陣容,宋兵又來戰。

    先後打了五仗,宋軍越加堅固,難以取勝。

    高琪便将軍隊分為兩隊,一隊出戰一隊休息,那部分戰回這部分又出去接戰,相互輪換。

    過了許久,他又派蒲察桃思剌悄悄帶一部分軍隊上了山,從山上居高臨下,前後夾擊,大敗宋軍,斬首四千級,活捉幾百人,李孝義這才解圍而去。

    宋兵三千人占領馬連寨準備進攻湫池,高琪派夾谷福壽打敗了他們,斬首七百餘級。

     大安三年(1211),累官至泰州刺史,帶領礣軍駐守在通玄門外。

    不久,缙山縣升格為鎮州,任命高琪為防禦使,代理元帥右都監,所領的礣軍也分别各有賞賜。

    至甯元年(1213)八月,尚書左丞完顔綱領兵十萬在缙山設置行省,兵敗。

    貞..初年,高琪晉升為元帥右監軍。

    閏月,皇帝對高琪說:“聽說有關軍中事務都要等待朝廷答複才辦,這樣能不失去機會嗎?從今以後應當當機立斷,我隻是要求你們取得成功罷了!” 當月,皇帝下诏将高琪的軍隊從鎮州調回鎮守中都南面,到達良鄉時難以前進,便返回中都。

    他每次出戰都失敗,纥石烈執中警告他說:“你連吃敗仗,如再戰不勝,當以軍法從事。

    ”再出戰果然又敗。

    高琪害怕被殺。

    十月十五日,高琪帶軍隊入京,進而包圍了纥石烈執中的家,殺了執中,提着他的首級到朝廷請罪。

    金宣宗赦免了他,并任命他為左副元帥,一起的将士都各有封賞不等。

    三十日,下诏說:“胡沙虎蓄謀叛亂,罪行顯露,難以盡言。

    武衛副使提點近侍局慶山奴、近侍局使斜烈、直長撒合辇曾多次陳奏,正打算加以除去。

    斜烈将這個意圖洩漏給按察判官胡魯,胡魯告訴了翰林待制訛出,訛出告訴了高琪,本月十五日将胡沙虎殺了。

    因為這件事怕臣民恐懼猜疑,故特廣下書劄,不隐匿内情。

    ”議論者認為是術虎高琪擅自殺了胡沙虎,所以才發布這份诏書。

    不久,任命術虎高琪為平章政事。

     金宣宗在論及馬政時,對高琪說:“往年到西夏買馬,現在西夏還肯賣嗎?”高琪回答說:“木波養了許多馬,可以買到,收取邊境部落的馬匹,數量也不少了。

    ”宣宗說:“把邊境的馬匹都收來,遇到危急時怎麼辦?”過了三天,高琪又上奏說:“河南各鎮防備部隊有二十多軍,估計可以得到精銳騎兵二萬,這樣危急時也就夠用了。

    ”宣宗說:“馬匹雖多,飼養有一定方法,練習也有固定時間,詳告各有關方面讓他們多加留心。

    ”貞..二年(1213)十一月,宣宗問高琪說:“所制造的兵器往往不能用,這是誰的罪責?”回答說“:軍器的好壞在于兵部,材料物資則屬戶部,工匠則歸工部。

    ”宣宗說:“要治罪,否則将會壞了大事。

    ”宣宗問楊安兒的事,高琪回答說:“賊人據險固守,我讓主将用石牆将他圍在裡面,這樣就跑不出來,早晚可以活捉他。

    ”宣宗說:“可以加急進攻。

    如果讓敵人力戰突圍,我軍必有傷亡。

    ” 應奉翰林文字完顔素蘭從中都商議軍事回京,上書求見皇帝,并請求屏去左右随從。

    過去有慣例,上奏秘密要事時就讓左右退下。

    前些時候,太府監丞遊茂因為高琪威權過大,朝内外都害怕,他常因此感到憂慮,便入見皇帝,屏去左右密奏,請皇帝加以抑制。

    宣宗說:“既然已經委任了他,權力怎麼會不重?”遊茂回去以後心中不安,就又想交結術虎高琪,便跑到他家裡上書說:“宰相自有制度,怎麼能夠因此而招緻國君的猜疑,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