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雄傳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語寫在《海陵諸子傳》中。
海陵王商議南征江南時,楊伯雄上奏說:“晉武帝平吳時也都是任命将帥出征,何必親自總領軍隊?”海陵王不聽勸谏。
于是,免除了他修起居注的官職,也不再召見他。
大定初年,被任命為大興府少尹,因服母喪而離職。
顯宗當皇太子時,挑選東宮的屬官,張浩向他推薦楊伯雄,于是在服滿後被起用任少詹事。
楊伯雄哥哥的兒子蟠擔任左贊善,他們進谏時言聽計從,當時的輿論都以此為榮。
楊伯雄收集了古代的太子賢能的和不肖的事迹,寫成一部書,書名叫《瑤山往鑒》,進獻給朝廷。
這本書和他又進獻的《羽獵》、《保成》等箴言,都受到朝廷的嘉獎和采納。
又被任命為左谏議大夫、翰林直學士。
正遇到太子詹事職務缺人,宰相又舉薦楊伯雄擔任。
皇帝說“:伯雄不能離開我的身邊,而東宮也需要他去輔導。
”于是任命他為太子詹事兼谏議大夫。
大定六年(1166),皇帝巡幸西京,準備順道到涼陉去避暑。
楊伯雄領着谏官們一起進宮勸谏。
皇帝說“:讓我再慢慢考慮。
”而楊伯雄仍然勸說個不停。
同僚們都已經引退出去了,楊伯雄又過了很長時間才起身告退。
當年到了涼陉,在巡行過程中果然出現了疏漏和失誤。
皇帝又回想起楊伯雄說過的話,當回宮以後,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并對身邊的近臣們說:“群臣之中有才幹有氣度的人不少,但沒有人像伯雄那樣忠實。
”皇帝又對伯雄說:“龍逄、比幹都是因為忠谏而死的,如果他們能夠遇到明君,怎麼會這樣呢!”楊伯雄回答說“:魏征願意成為良臣,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遇到明君啊!”于是,皇帝對着宰相們說:“《尚書》上說:‘你們不要當面表示聽從,離開以後又另有說法。
’我和你們一起治理天下,事情可不可行,應當立即當面陳說。
卿等位居卿相,正是行道揚名之時,如偷安自便,僥幸于一時,如何向後世交代?”群臣都高呼萬歲。
大定十二年(1172),楊伯雄改任為沁南軍節度使,又召回朝廷任翰林學士承旨。
丞相石琚退休時,皇帝問他:“誰能替代你?”石琚回答說“:伯雄可以。
”當時人議論都認為石琚舉薦得人。
朝廷又任命楊伯雄代理詹事職務。
他知無不言,提出了許多匡助朝政的好見解。
後來宮廷中的官員有狡詐善變的人時,人們便必定以稱贊楊詹事的正直來使他羞恥。
後被任命為定武軍節度使,改任平陽尹。
起先,張浩曾經在平陽任職,有仁政。
楊伯雄當了平陽尹後,百姓們都稱頌他,并說:“前有張,後有楊。
”又改任河中尹。
死時六十五歲,谥為莊獻。
他的弟弟叫伯傑和伯仁,族兄名伯淵。
海陵王商議南征江南時,楊伯雄上奏說:“晉武帝平吳時也都是任命将帥出征,何必親自總領軍隊?”海陵王不聽勸谏。
于是,免除了他修起居注的官職,也不再召見他。
大定初年,被任命為大興府少尹,因服母喪而離職。
顯宗當皇太子時,挑選東宮的屬官,張浩向他推薦楊伯雄,于是在服滿後被起用任少詹事。
楊伯雄哥哥的兒子蟠擔任左贊善,他們進谏時言聽計從,當時的輿論都以此為榮。
楊伯雄收集了古代的太子賢能的和不肖的事迹,寫成一部書,書名叫《瑤山往鑒》,進獻給朝廷。
這本書和他又進獻的《羽獵》、《保成》等箴言,都受到朝廷的嘉獎和采納。
又被任命為左谏議大夫、翰林直學士。
正遇到太子詹事職務缺人,宰相又舉薦楊伯雄擔任。
皇帝說“:伯雄不能離開我的身邊,而東宮也需要他去輔導。
”于是任命他為太子詹事兼谏議大夫。
大定六年(1166),皇帝巡幸西京,準備順道到涼陉去避暑。
楊伯雄領着谏官們一起進宮勸谏。
皇帝說“:讓我再慢慢考慮。
”而楊伯雄仍然勸說個不停。
同僚們都已經引退出去了,楊伯雄又過了很長時間才起身告退。
當年到了涼陉,在巡行過程中果然出現了疏漏和失誤。
皇帝又回想起楊伯雄說過的話,當回宮以後,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并對身邊的近臣們說:“群臣之中有才幹有氣度的人不少,但沒有人像伯雄那樣忠實。
”皇帝又對伯雄說:“龍逄、比幹都是因為忠谏而死的,如果他們能夠遇到明君,怎麼會這樣呢!”楊伯雄回答說“:魏征願意成為良臣,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遇到明君啊!”于是,皇帝對着宰相們說:“《尚書》上說:‘你們不要當面表示聽從,離開以後又另有說法。
’我和你們一起治理天下,事情可不可行,應當立即當面陳說。
卿等位居卿相,正是行道揚名之時,如偷安自便,僥幸于一時,如何向後世交代?”群臣都高呼萬歲。
大定十二年(1172),楊伯雄改任為沁南軍節度使,又召回朝廷任翰林學士承旨。
丞相石琚退休時,皇帝問他:“誰能替代你?”石琚回答說“:伯雄可以。
”當時人議論都認為石琚舉薦得人。
朝廷又任命楊伯雄代理詹事職務。
他知無不言,提出了許多匡助朝政的好見解。
後來宮廷中的官員有狡詐善變的人時,人們便必定以稱贊楊詹事的正直來使他羞恥。
後被任命為定武軍節度使,改任平陽尹。
起先,張浩曾經在平陽任職,有仁政。
楊伯雄當了平陽尹後,百姓們都稱頌他,并說:“前有張,後有楊。
”又改任河中尹。
死時六十五歲,谥為莊獻。
他的弟弟叫伯傑和伯仁,族兄名伯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