纥石烈良弼傳

關燈
聖上諄諄教誨,臣等不勝萬幸。

    ”良弼請求在榷場買馬,不拘牝牡。

    現在官馬很少,一旦邊境發生警報,才去從民間征調,不就晚了嗎?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

    八年(1168),國家挑選侍衛親軍,世宗聽說許多人不能拉弓射箭,便诏令他們練習射箭。

    過後,又問良弼及平章政事思敬說:“女真人訓練射箭還未施行嗎?”良弼回答說“:已經施行了。

    ”同知清州防禦事常德晖上書寫道:“吏部規定的法令,僅停止在叙說年頭苦勞,雖然有才能,卻拘限滞留在下位。

    刺史、縣令,大多選不出人。

    請允許秘密加強訪察,然後廉問。

    現在酒稅使尚且要選能幹的官員,縣令可以不擇人才,請求讓擔任酒稅使的能幹的官員,出任親近人民的官職。

    ”皇上同意他的話,對宰相說:“朕考慮普通的官職大多得不到人才,半夜睡醒,有時到天明還睡不着。

    卿等注意選擇,朕也暗中加強體察。

    ”良弼回答說:“女真、契丹人,必須是曾經學習過漢人文字,然後可以考慮入選。

    當今大概許多人結成黨派,有的人在這裡有聲譽,有的人在那裡诋毀我朝,這是難選人才的原因。

    ”皇上說“:朕所以才密令體察。

    ”皇上對良弼說“:猛安謀克的牛頭稅糧,本來是拿它防備荒年的,現在凡是水災旱災造成缺糧的地方,就赈濟發給那裡。

    ”良弼進拜左丞相,監修國史依然如故。

     良弼做宰相,時間已經很久了,對朝政幹練通達,對皇上所詢問的,他完全是誠懇開奏,垂紳正笏不動聲氣,議政所說多數稱皇上的心意。

    因為母喪離開朝廷,喪期未滿,受召回來後仍任舊職。

    當時,西夏國王李仁孝請求允許分出國家一半,拿來封給他的大臣任得敬。

    皇上問群臣這件事怎麼回答,群臣中多數人說這是外國的事,可以答應他。

    皇上說;“這不是出于仁孝本心,不能聽從。

    ”良弼的意見與皇上的意見相一緻。

    事後,夏國果然殺死任得敬,上表來告知。

    參知政事宗叙申請沿邊境設置壕塹,良弼說;“敵國如果真的來侵略,這壕塹怎能禦敵?”皇上說“:卿說得對。

    ”高麗國王王日見上表說,要把國家大權讓給他的弟弟鰑,皇上對此懷疑,便問宰相良弼的看法。

    良弼分析認為讓位不是出于王日見的本心。

    後來趙位寵請求拿四十個州來歸附我朝,他的表奏果然說王鰑殺了他的兄長王日見,正如良弼所分析的那樣,這些記載在《高麗傳》中。

     世宗罷免了采訪官,對宰相大臣們說“:官吏的好與壞,從哪裡可以了解呢?”良弼回答說“:臣等正為陛下訪問考察他們。

    ”這些寫進了《睿宗實錄》,賜給良弼通犀帶、彩綢二十端。

    當年,南郊有事,良弼任大禮使。

    自從太宗收國以來,不曾講究施行正确的禮節,曆代關于禮儀方面的典故又多有不同,良弼研究各種禮儀的缺點和優點,有害的還是有益的,用在不同場合都很适宜,人們都佩服他的才能。

    皇上和良弼、守道一起談論猛安謀克官員中年幼的多,如果不對他們教育訓練,他們不懂長幼之禮。

    向來,是鄉裡老年人教導他們。

    現在,鄉裡中老年能教導他們的人,有的認為責任不在自己而不過問,有的沒有職務而别人不服。

    可以依照漢代的制度設置鄉老,選拔廉潔正直可以做師表模範的,讓他來教導那些年幼的猛安謀克。

    良弼上奏說“:聖上考慮到這些,是億兆人民的福份。

    ”又一天,皇上又問道:“朕看前朝曆史,有的人身居下位而關心國家大事,敢于為民直言。

    現在沒有這樣的人,為什麼呢?”良弼說:“現在怎麼沒有這種人呢?都是因為按正直道理做事,則被毀謗,禍及其身,所以不再有人這樣做。

    ” 大定十四年(1174),是甲午年,大興府尹璋任賀宋國正旦使,宋人到旅館奪了他帶的國書,皇上诏令梁肅去了解詳情。

    朝中衆人議論紛紛,說凡是午年一定要打仗。

    皇上問良弼這件事,良弼回答說“:太祖皇帝在甲午年攻打遼國,太宗皇帝在丙午年攻克宋國,現在有宋人奪了我朝國書,而正巧在午年,所以人們有這種議論,但事情未必就是這樣。

    ”不久,梁肅到了宋國,宋國君主起立接受我朝使臣授予的國書,一切遵循舊的禮儀。

    梁肅還朝,宋主派工部尚書張子顔、知閣門事劉宗山來乞求請示,國書上寫道:“言念眇躬,夙承大統。

    承蒙上國關照降臨之恩惠,追尋盟約閱辦已十年。

    維護兩朝聘問之勤,繼承友好沒忘記一天。

    惟有這接受函書的方法,應當采用新的禮儀。

    曾經空想臆定而屢次陳述,整頓行人而後再請示。

    仰祈眷念照顧,俯賜同情依從。

    ”皇上和大臣商議,良弼奏道:“對宋國免去了稱臣為侄,免去了奉表為書,恩賜已經是很多了。

    現在又乞求免去宋主親接國書,這樣沒有止境,一定不能聽從他們。

    ”平章政事完顔守道、參知政事移剌道附和良弼的意見。

    左丞石琚、右丞唐括安禮認為不依從宋國的乞請,一定會導緻動兵。

    皇上對石琚等人說“:卿等所說的話,不對。

    他們所請示的事有比這件更大的,更要依從他們嗎?”于是聽從良弼的意見,回答了宋國書,大緻說:“不遵循議定的分等級的常規,又有不親自接受授書的請示,說是承受大統,卻愈來愈表現自尊。

    奈何拿這樣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