纥石烈良弼傳

關燈
作所為,還要再求得到你們的非分之想。

    況且已施行多年的禮規,不得變更。

    ”關于授受國書的禮儀,終于沒有再更改。

     皇上問宰相大臣“:曾經要求朝内外官員推舉賢能,沒聽說有推舉出來的人,為什麼?”參政魏子平請示,應當推舉者每任期内必須推舉一人,看他推薦的人是否得當,作為賞罰的條件。

    皇上說:“宋朝制度規定薦舉人才,如果被薦的人是犯賄賂罪的,舉主雖然官至宰執,也要牽連降職處罰。

    人心堅定不移的少,往往在财利面前被誘惑而動心,有的人甚至喪失了他所應該遵守的氣節。

    宰相大臣職務大責任重,難道能牽連其中而成為升遷或者罷黜的條件嗎?”良弼說“:以前诏令當朝六品以上的官員,在外地任職的五品以上的官員,各自要舉薦所了解的賢能之人。

    為什麼不重申前诏?”皇上采納了他的建議。

    皇上說“:朕想公布官吏的善與惡,如果像尋常那樣派官員去采訪,恐怕用人不當。

    如果這樣,那麼官吏善惡怎樣才能知道呢?”良弼說“:臣等一定為陛下訪察。

    ”皇上說:“這樣可以,但不要讓名實混淆就行了。

    ”皇上想把窩斡逆黨分散遷徙到遼東。

    良弼上奏道“:這些人已經免罪釋放,讓他們遷徙他們會生出怨恨和欲望。

    ”皇上說“:這是眼前的利害,朕是替子孫後世着想。

    ”良弼說;“不是臣等所能考慮到的。

    ”于是,讓曾經與謀作亂的人,遷居烏古裡石壘部。

    皇上問宰相大臣說“:堯帝的時候有九年發大水,湯帝的時候有七年大旱,而平民百姓沒有疾病、沒有饑餓。

    現在一、二年五谷不豐收,人民就缺吃的,為什麼呢?”良弼回答說“:古代土地廣闊人民淳厚,崇尚節儉,而又隻以務農為業,所以積蓄的糧物比較多,而沒有饑餓的憂患。

    現今土地狹窄人口增多,多數人又丢棄農業這一根本而去追求别業,舍本求末,耕種的人少,吃飯的人多,所以一旦遇到災年百姓就貧病交加了。

    ”皇帝深深感到是這樣的,于是命令有司懲罰勸誡那些荒淫放縱不務正業的人。

     十七年(1177),良弼因有病要求辭去丞相職位,沒獲準許。

    休假滿一百天時,皇帝诏令賜繼續休假,并派太醫前去診視,并屢次使中使去詢問病情。

    良弼休病假時間長了,尚書省耽誤了許多事,皇上問宰相、參政,張汝弼回答說“:沒有事。

    ”皇上說“:怎麼說無事?現今問題久拖不能決斷的,應當全部報告我知道。

    ” 十八年(1178),良弼上表辭官要歸回故裡,皇上派使臣安慰他并曉谕他說:“卿因疾病一直在休假,朕很為這事擔憂。

    現在聽說卿打算去西京養病,那裡的水土風俗,不是适合老病将養的地方。

    京師中對人事厭倦了,如果就近在都城外找個侍郡居住,等待疾病好轉,盡快讓朕知道。

    ”良弼奏道:“臣幸遇聖上賢明,我得以榮任重任,卻日夜擔憂害怕,以緻得了病。

    近來承蒙聖上恩澤,多次派人前來安慰探問,賜給醫藥,臣能夠苟且活到現在,都是陛下的恩賜。

    臣怎麼敢企望回到鄉裡便可以痊愈?臣離開家鄉年歲久了,親戚朋友多數已經亡故,隻有老臣獨自活着,對鄉土的眷戀,實在不能忘記。

    臣私下想到,自古以來為人臣的受到君主知遇之恩的,沒有超過臣的人了,臣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聖上恩德。

    如果讓我最後回到鄉社,得以會見親戚舊友,那麼我死也沒有什麼遺恨了。

    ”皇上問宰相:“丞相良弼一定要回歸鄉裡,朕封他的兒子符寶曷答為世襲猛安,讓他侍候良弼,如何?”右丞相完顔守道說:“不如把猛安授給良弼,讓他的兒子代他理事。

    ”皇上聽從了這個建議。

    于是授胡論宋葛猛安,給丞相當侍從,良弼才辭官還鄉。

    皇上對宰相說:“卿等不是不盡心,但你們的才能趕不上良弼,所以可惜他離去了。

    ”良弼辭官以後,尚書省上奏挑選官員,皇上說:“丞相良弼拟注差除名單,不曾随便給予不應該得到的,而薦舉的往往是可用之才。

    粘割斡特剌、移剌訸、裴滿餘慶,都是他舉薦的。

    至于私人請他幫忙委托他的,絕對沒有。

    ”皇上曾經問良弼:“每天早晨、黃昏日色都是紅的,為什麼呢?”良弼說:“早晨太陽呈赤色應在東方,高麗國對着它;黃昏太陽呈赤色應在西方,夏國向着它。

    願陛下修德以報蒼天,那麼災變自然就消除了。

    ”不久,夏國發生了任德敬叛亂,高麗人趙位寵發難,良弼的話都應驗了。

    這一年,良弼逝世,享年六十歲。

    皇上哀悼痛惜他,派遣太府監移剌訸、同知西京留守王佐作為敕葬祭奠使,賜給幫辦喪事的白金、彩币加倍,喪葬費用都從官府中支出。

    皇上追封良弼為金源郡王,命令翰林待制移剌履勒銘墓碑,谥号“誠敏”。

     良弼生性聰明、敏銳、忠實、正直,遇事善于決斷,言論、器度、見識都出人意表。

    雖然從寒素處起步,做官直到宰相高位,一直朝夕謹慎盡心為國家,深謀遠慮,舉薦人才,常常好像自己不及人家。

    治家清廉節儉,對親戚朋友中的貧困乏頓的人常常周濟,與人交往時間長了别人愈發敬重他。

    他居官二十幾年,以使國家安甯太平的功勞,得到“賢相”的稱号。

    明昌五年(1194),皇帝诏令分配他享世宗廟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