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劄記
關燈
小
中
大
《後漢書&bull崔锢傳贊》雲:“崔為文宗,世禅雕龍”,此處“雕”上脫“世禅”二字。
《梁書》作“世擅”,然南史“世”字皆應作“代”。
《列傳》第十三 《王誕傳》下官與劉鎮軍情味不淺,若得北歸,必蒙任寄(頁一下) 慈銘案:“任寄”下,《宋書》有雲“公私際會,思報厚恩”,二句不可少。
偃字子遊(頁二上) 慈銘案:偃女為宋孝武皇後,故孝武時曆顯位,雖《文穆王後傳》中有“父偃”一語,此處宜略見。
《列傳》第十九 《蔡廓傳》使選令顔諱之、薛慶先等往複論執,義恭(頁四上) 慈銘案:“令”下應據《宋書》增“史”字。
仆荷卷(一作眷)深重,故吐眷(一作卷)梯之言(頁五下) 慈銘案:“吐眷”,《宋書》作“吐去”,此“眷”字及注“一作卷”,俱涉上誤衍。
《列傳》弟二十一 《張裕傳》仆射王儉嘗雲:“緒過江所未有,北土可求之耳 (頁四下) 慈銘案:《南齊書》作“北士中覓張緒,過江未有人”,謂北士過江以來,未有如緒者,放下雲“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不”,陳、黃皆漢末北士最有名者也,《南史》改之,語意便不明。
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頁五上) 慈銘案:《南齊書》“七事”下有“諸卦中所有,時義是其一也”十一字,蓋《南史》本有之,此本誤脫,應據《南齊書》增。
若夫驚岩罩日,吐海逢天(頁六下) 慈銘案:“吐”,《梁書》作“壯”。
《列傳》第二十二 《張邵傳》又作《海賦》,文辭詭激,獨與衆異(頁八上) 慈銘案:《南齊書》全載融《海賦》,其文甚長,此删之,然下文“此四句後所足包”,語便無根。
曰:“吾生平之風調,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不須暫停閨閣(頁十下) 慈銘案:《南齊書》“曰”上有“又”字是也,以上亦皆融之言。
《列傳》第二十七 《沈慶之傳》量其必至,乃開清溪諸橋以絕之(頁五下) 慈銘案:《宋書》“開”作“閉”。
今案,作“開”為是。
蓋清溪諸橋猶大桁,以木為之,如今之浮橋,“開”者,徹去之也,故下雲“不得度”,若作“閉”,則橋不可言閉,如雲“閉栅”,則“橋”下當有“栅”字矣。
《列傳》第三十一 《衡陽公谌傳》遣梁武帝為司州别使誅誕(頁十一上) 慈銘案,《南齊書》作“遣黃門郎梁王為司州别駕,使誅誕”。
《列傳》第三十三 《江夏王鋒傳》明帝深憚之,不敢于第收之(頁七下) 慈銘案:《南齊書》言:“高宗深憚之,不敢于第收鋒,使兼祠官于太廟,夜遣兵廟中收之”,此處于“第”下蓋有脫文。
《列傳》第三十五 《王敬則傳》遣敬則世子仲雄入東(頁四上) 慈銘案:此“世”字誤衍。
據《南齊書》言,敬則長子元遷,則仲雄是次子也,且敬則安得有世子?《南齊書》亦衍“世”字。
“入東”下有“安慰之”三字,此亦當有,然宜作“慰安之”。
又案,《南齊書》下載明帝數敬則罪雲:“元遷兄弟,中萃淵薮”,則為敬則後者,自屬元遷。
其下收敬則子,有“員外郎世雄”,而無仲雄。
《通鑒注》雲:“此即敬則世子仲雄也”。
“仲世”二字,必有一誤。
今以敬則諸子之名推之,自以元、仲、季、幼、少為次,不當有“世雄”,且《南史》避“世”字,此必因《南齊書》誤衍“世”字,後之校《南史》者亦妄加之。
至《南齊書》之“世雄”,又因而誤改。
六朝惟宗室諸王子當為嗣者稱世子,其餘功臣如褚淵子黃,亦稱世子,此下《陳顯達傳》亦有陳世子之稱。
《周盤龍傳》成買言“弱息不為世子,當為孝子”,蓋皆流俗通稱如公子之比,非朝廷徑目為世子也。
發丁可得幾人,庫見有幾錢物(頁四下) 慈銘案:《南齊書》“庫”上有“傳”字是。
“小子,我作事何關汝小子!”乃起兵(頁四下) 慈銘案:《南齊書》“乃起兵”下載明帝讨敬則一诏,下雲:“收敬則子員外郎世雄,記室參軍季哲,太子洗馬幼隆。
太子舍人少安等于宅,殺之。
良子黃門郎元遷為甯朔将軍,領千人于徐州擊虜,敕徐州
《梁書》作“世擅”,然南史“世”字皆應作“代”。
《列傳》第十三 《王誕傳》下官與劉鎮軍情味不淺,若得北歸,必蒙任寄(頁一下) 慈銘案:“任寄”下,《宋書》有雲“公私際會,思報厚恩”,二句不可少。
偃字子遊(頁二上) 慈銘案:偃女為宋孝武皇後,故孝武時曆顯位,雖《文穆王後傳》中有“父偃”一語,此處宜略見。
《列傳》第十九 《蔡廓傳》使選令顔諱之、薛慶先等往複論執,義恭(頁四上) 慈銘案:“令”下應據《宋書》增“史”字。
仆荷卷(一作眷)深重,故吐眷(一作卷)梯之言(頁五下) 慈銘案:“吐眷”,《宋書》作“吐去”,此“眷”字及注“一作卷”,俱涉上誤衍。
《列傳》弟二十一 《張裕傳》仆射王儉嘗雲:“緒過江所未有,北土可求之耳 (頁四下) 慈銘案:《南齊書》作“北士中覓張緒,過江未有人”,謂北士過江以來,未有如緒者,放下雲“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不”,陳、黃皆漢末北士最有名者也,《南史》改之,語意便不明。
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頁五上) 慈銘案:《南齊書》“七事”下有“諸卦中所有,時義是其一也”十一字,蓋《南史》本有之,此本誤脫,應據《南齊書》增。
若夫驚岩罩日,吐海逢天(頁六下) 慈銘案:“吐”,《梁書》作“壯”。
《列傳》第二十二 《張邵傳》又作《海賦》,文辭詭激,獨與衆異(頁八上) 慈銘案:《南齊書》全載融《海賦》,其文甚長,此删之,然下文“此四句後所足包”,語便無根。
曰:“吾生平之風調,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不須暫停閨閣(頁十下) 慈銘案:《南齊書》“曰”上有“又”字是也,以上亦皆融之言。
《列傳》第二十七 《沈慶之傳》量其必至,乃開清溪諸橋以絕之(頁五下) 慈銘案:《宋書》“開”作“閉”。
今案,作“開”為是。
蓋清溪諸橋猶大桁,以木為之,如今之浮橋,“開”者,徹去之也,故下雲“不得度”,若作“閉”,則橋不可言閉,如雲“閉栅”,則“橋”下當有“栅”字矣。
《列傳》第三十一 《衡陽公谌傳》遣梁武帝為司州别使誅誕(頁十一上) 慈銘案,《南齊書》作“遣黃門郎梁王為司州别駕,使誅誕”。
《列傳》第三十三 《江夏王鋒傳》明帝深憚之,不敢于第收之(頁七下) 慈銘案:《南齊書》言:“高宗深憚之,不敢于第收鋒,使兼祠官于太廟,夜遣兵廟中收之”,此處于“第”下蓋有脫文。
《列傳》第三十五 《王敬則傳》遣敬則世子仲雄入東(頁四上) 慈銘案:此“世”字誤衍。
據《南齊書》言,敬則長子元遷,則仲雄是次子也,且敬則安得有世子?《南齊書》亦衍“世”字。
“入東”下有“安慰之”三字,此亦當有,然宜作“慰安之”。
又案,《南齊書》下載明帝數敬則罪雲:“元遷兄弟,中萃淵薮”,則為敬則後者,自屬元遷。
其下收敬則子,有“員外郎世雄”,而無仲雄。
《通鑒注》雲:“此即敬則世子仲雄也”。
“仲世”二字,必有一誤。
今以敬則諸子之名推之,自以元、仲、季、幼、少為次,不當有“世雄”,且《南史》避“世”字,此必因《南齊書》誤衍“世”字,後之校《南史》者亦妄加之。
至《南齊書》之“世雄”,又因而誤改。
六朝惟宗室諸王子當為嗣者稱世子,其餘功臣如褚淵子黃,亦稱世子,此下《陳顯達傳》亦有陳世子之稱。
《周盤龍傳》成買言“弱息不為世子,當為孝子”,蓋皆流俗通稱如公子之比,非朝廷徑目為世子也。
發丁可得幾人,庫見有幾錢物(頁四下) 慈銘案:《南齊書》“庫”上有“傳”字是。
“小子,我作事何關汝小子!”乃起兵(頁四下) 慈銘案:《南齊書》“乃起兵”下載明帝讨敬則一诏,下雲:“收敬則子員外郎世雄,記室參軍季哲,太子洗馬幼隆。
太子舍人少安等于宅,殺之。
良子黃門郎元遷為甯朔将軍,領千人于徐州擊虜,敕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