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淮』。
然逡巡未敢也。
已以防江公疏上;有旨責六垣無疏讨良玉,故罰之。
予原任禮部尚書吳山蔭,仍與谥。
準禮部左侍郎管紹甯回籍。
紹甯始失部印,繼連為同裡主事賀儒修所攻;故去。
後為北常州知府宗灏所殺。
總兵鄭鴻達奏破亂兵于江中,獲馬千匹、舡二百餘隻。
時許定國以北兵至,高傑妻邢氏率子以兵三千走泰州,餘兵于十四日盡焚瓜洲營,趨鎮江,殺放所掠者而更掠;鴻逵枭其先渡者十七人。
高兵盡以糧艘載辎重、婦女南向,鴻逵複拒之;炮沈其舟者半,半東下入海。
北兵入瓜洲。
高傑兵潰,民方返故居;忽北至,遂入城——揚南北皆敵矣。
甲戌,命驅江北岸及濠河官民船、儀真鹽艘于南。
命靖南侯黃得功移家鎮太平,一意辦賊。
進靖南侯黃得功左柱國,蔭一子世錦衣衛指揮佥事,賞銀、币。
得功奏:大破左兵于銅陵,解其圍故也。
時左夢庚部将李國英縱兵打糧,與官兵格鬥,夢庚兵多傷;遂以大捷聞。
諸将愦愦,将合力趨蕪、采;袁繼鹹曰:『如此是終欲為亂也』!而斥黃澍等誤國。
贻諸将劄,譬以大義;不聽,則赴江流死。
中有惠登相者,系繼鹹撫鄖時招安;是其言,諸鎮将乃議還師。
閱日,朝使至,方知北兵已陷泗,逼儀、揚矣。
命總督王永吉救揚州。
乙亥,起原任廣東左布政姜一洪太仆寺卿,湖廣按察使恽厥初、福建左布政胡爾慥俱光祿寺卿,浙江按察使王夢錫太仆寺少卿,各添注同禮部尚書錢謙益。
北兵破揚州,知府任民育死之。
甘肅□練總兵劉肇基逆戰,及原任兵部侍郎張伯鲸俱遇害。
揚城頗堅,督輔可法在焉;北兵從西北隅以大炮擊破,遂入城,死者甚衆。
肇基抗敵,力殺數人,無繼者;遂見殺。
可法或雲見執,叩之不應,見殺;或雲不知所之。
民育衣冠坐堂上,兵至不屈,碎其屍。
伯鲸誓守危城不出,遇害。
升禦史劉光鬥大理寺右寺丞。
後降北,複為行人司司副。
丙子,留任□巡鹽禦史李挺于浙江,命都察院無得推缺。
旨言:李挺任内欠課銀二十餘萬,不許離任;實庇之也。
丁醜,命諸将有縮朒起竄、一舸窺江者,不論兵、賊,立行掃除。
錫襄衛伯常應俊、内臣高尚義宴,出師。
戊寅,升浙江水利道李白春光祿寺寺丞。
追贈故兵部尚書于謙臨安伯。
時于之英以夤緣,幾冒伯爵;禦史喬可聘等以非謙系,無畫題者,遂止。
追封議。
初,浙有三大功臣,劉基誠意伯、王守仁新建伯;至是,謙複贈伯。
升禦史霍達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常、鎮等處。
達後降北,仍為禦史。
命内臣盧九德救揚州,總督王永吉、鎮臣劉良佐、劉澤清等合兵援揚。
揚州已破三日矣。
永吉後降北,為大理寺卿。
己卯,升尚寶司少卿王鼎鎮應天府府丞。
兵科右吳适疏列維揚戰守機宜。
報聞。
遣保國公朱國弼祀孝陵。
以忌辰也。
從此辍祀矣,嗚呼! 革兵科左吳适職,命錦衣衛監候。
适言:『頃聞建德、東流失守,是賊、是兵、是為誰氏兵,未有确據也。
近接塘報,雲荊鎮牟文绶兵;又雲銅陵西關之焚掠、南陵城外之圖劫,是方國安兵。
文绶驟膺大帥,沿途觀望;苟複縱掠,尤屬非法!國安受國厚恩,無馳剿、有焚掠,是拒虎進狼也。
乞敕監軍按臣确察是否。
兩鎮兵馬再若違延,懲以失誤軍機律』。
疏奏,閣臣士英以不糾良玉而糾文绶、國安,拟旨切責之。
至是,輔臣奕琛劾适黨叛,遂下獄。
次日,禦史張孫振複補糾,言『适為東林衣缽、複社渠魁,又文震孟、姚希孟的派。
宜立正兩觀之誅』。
皆阿輔臣意也。
初,張希夏為吏科時,移适代守吏科;如楊兆升、戴英等不宜以察處賜環,「逆案」陳爾翼不宜以薦崔呈秀為本兵錄用,皆希夏命題而适拟稿;然希夏不認也,故衆怨皆積于适!其胎禍以此。
又适為浙江刑官時,與陳子龍等會訊蔡奕琛一案,按臣左光先題覆,得嚴旨「永戍」;故銜恨光先、适為最雲。
庚辰,贈操江都禦史唐際盛兵部右侍郎,蔭子。
升常鎮副使馬鳴霆尚寶少卿。
加錦衣衛馮可宗左都督,進宮銜一級。
辛巳,升鴻胪卿徐一範光祿寺卿。
後降北,仍為禮部郎中。
加贈故戶部尚書畢懋康右都禦史。
命戶部右侍郎申紹芳督催江南錢糧。
然逡巡未敢也。
已以防江公疏上;有旨責六垣無疏讨良玉,故罰之。
予原任禮部尚書吳山蔭,仍與谥。
準禮部左侍郎管紹甯回籍。
紹甯始失部印,繼連為同裡主事賀儒修所攻;故去。
後為北常州知府宗灏所殺。
總兵鄭鴻達奏破亂兵于江中,獲馬千匹、舡二百餘隻。
時許定國以北兵至,高傑妻邢氏率子以兵三千走泰州,餘兵于十四日盡焚瓜洲營,趨鎮江,殺放所掠者而更掠;鴻逵枭其先渡者十七人。
高兵盡以糧艘載辎重、婦女南向,鴻逵複拒之;炮沈其舟者半,半東下入海。
北兵入瓜洲。
高傑兵潰,民方返故居;忽北至,遂入城——揚南北皆敵矣。
甲戌,命驅江北岸及濠河官民船、儀真鹽艘于南。
命靖南侯黃得功移家鎮太平,一意辦賊。
進靖南侯黃得功左柱國,蔭一子世錦衣衛指揮佥事,賞銀、币。
得功奏:大破左兵于銅陵,解其圍故也。
時左夢庚部将李國英縱兵打糧,與官兵格鬥,夢庚兵多傷;遂以大捷聞。
諸将愦愦,将合力趨蕪、采;袁繼鹹曰:『如此是終欲為亂也』!而斥黃澍等誤國。
贻諸将劄,譬以大義;不聽,則赴江流死。
中有惠登相者,系繼鹹撫鄖時招安;是其言,諸鎮将乃議還師。
閱日,朝使至,方知北兵已陷泗,逼儀、揚矣。
命總督王永吉救揚州。
乙亥,起原任廣東左布政姜一洪太仆寺卿,湖廣按察使恽厥初、福建左布政胡爾慥俱光祿寺卿,浙江按察使王夢錫太仆寺少卿,各添注同禮部尚書錢謙益。
北兵破揚州,知府任民育死之。
甘肅□練總兵劉肇基逆戰,及原任兵部侍郎張伯鲸俱遇害。
揚城頗堅,督輔可法在焉;北兵從西北隅以大炮擊破,遂入城,死者甚衆。
肇基抗敵,力殺數人,無繼者;遂見殺。
可法或雲見執,叩之不應,見殺;或雲不知所之。
民育衣冠坐堂上,兵至不屈,碎其屍。
伯鲸誓守危城不出,遇害。
升禦史劉光鬥大理寺右寺丞。
後降北,複為行人司司副。
丙子,留任□巡鹽禦史李挺于浙江,命都察院無得推缺。
旨言:李挺任内欠課銀二十餘萬,不許離任;實庇之也。
丁醜,命諸将有縮朒起竄、一舸窺江者,不論兵、賊,立行掃除。
錫襄衛伯常應俊、内臣高尚義宴,出師。
戊寅,升浙江水利道李白春光祿寺寺丞。
追贈故兵部尚書于謙臨安伯。
時于之英以夤緣,幾冒伯爵;禦史喬可聘等以非謙系,無畫題者,遂止。
追封議。
初,浙有三大功臣,劉基誠意伯、王守仁新建伯;至是,謙複贈伯。
升禦史霍達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常、鎮等處。
達後降北,仍為禦史。
命内臣盧九德救揚州,總督王永吉、鎮臣劉良佐、劉澤清等合兵援揚。
揚州已破三日矣。
永吉後降北,為大理寺卿。
己卯,升尚寶司少卿王鼎鎮應天府府丞。
兵科右吳适疏列維揚戰守機宜。
報聞。
遣保國公朱國弼祀孝陵。
以忌辰也。
從此辍祀矣,嗚呼! 革兵科左吳适職,命錦衣衛監候。
适言:『頃聞建德、東流失守,是賊、是兵、是為誰氏兵,未有确據也。
近接塘報,雲荊鎮牟文绶兵;又雲銅陵西關之焚掠、南陵城外之圖劫,是方國安兵。
文绶驟膺大帥,沿途觀望;苟複縱掠,尤屬非法!國安受國厚恩,無馳剿、有焚掠,是拒虎進狼也。
乞敕監軍按臣确察是否。
兩鎮兵馬再若違延,懲以失誤軍機律』。
疏奏,閣臣士英以不糾良玉而糾文绶、國安,拟旨切責之。
至是,輔臣奕琛劾适黨叛,遂下獄。
次日,禦史張孫振複補糾,言『适為東林衣缽、複社渠魁,又文震孟、姚希孟的派。
宜立正兩觀之誅』。
皆阿輔臣意也。
初,張希夏為吏科時,移适代守吏科;如楊兆升、戴英等不宜以察處賜環,「逆案」陳爾翼不宜以薦崔呈秀為本兵錄用,皆希夏命題而适拟稿;然希夏不認也,故衆怨皆積于适!其胎禍以此。
又适為浙江刑官時,與陳子龍等會訊蔡奕琛一案,按臣左光先題覆,得嚴旨「永戍」;故銜恨光先、适為最雲。
庚辰,贈操江都禦史唐際盛兵部右侍郎,蔭子。
升常鎮副使馬鳴霆尚寶少卿。
加錦衣衛馮可宗左都督,進宮銜一級。
辛巳,升鴻胪卿徐一範光祿寺卿。
後降北,仍為禮部郎中。
加贈故戶部尚書畢懋康右都禦史。
命戶部右侍郎申紹芳督催江南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