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三

關燈
五月壬午朔,升原任吏部郎中李彬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河南。

     升兵部郎中楊文骢都察院右佥部禦史,巡撫蘇、松等處。

     □上江再捷,進封靖南侯黃得功為靖國公。

     升禦史徐複陽太仆寺少卿。

     丁亥,北兵自瓜渚薄鎮江,總兵鄭鴻逵力禦之。

     越二日,報鴻逵據京口,與北兵水戰大捷;戎政頒賞有差。

     加總兵劉肇基二級,蔭子錦衣衛千戶。

     庚寅,〔□〕兵潛師渡江,我師潰;鄭鴻逵、楊文骢遁。

     江上相持者三日;會是日大霧,北兵乘霧自七裡港渡,霧□見有兵駐江上,未知何兵。

    及飛矢如蝗,群驚曰:『北兵至矣』!步兵倉皇列陣甘露寺前,北兵以騎突之,悉潰走。

    閩、浙步兵焚掠至丹陽入浙,鴻逵等以舟師入海。

     辛卯,車駕夜狩太平府;依靖國公黃得功也。

     初,北兵南侵,保國公朱國弼等屏人密奏;上慨然曰:『太祖陵寝在此,走安往!惟死守耳』。

    至是早,北兵渡江信至,中外大震。

    上,薄暮開通濟門,倉皇出狩;百官猶不知,但夜聞甲馬聲。

    次早,猶有入朝者;見内臣紛紛四竄,始知駕已出宮。

    先是,四月中督輔可法屢疏告急,士英惟票旨「下部」;故金陵寂然。

    及揚州破,大江中無一舟渡,南北聲絕。

    遲至二十九日,兵部始得報;民間猶未知也。

    朝廷方恃長江天險,轉官、予蔭,若無事然。

    兵科吳适曾詣兵部商防江大計,職方王期升答言:『長江之險,北兵決難飛渡;何足深憂』!适向同官歎息而已。

    至是,城守無備,一朝狼狽,通國恨之。

    時士英見事迫,深恨阮大铖、張孫振誤己;孫振往見,叱不納。

    然無及矣。

     壬辰,馬士英出奔;亂民擁立王之明于京師。

     上之出奔,士英猶不知。

    惟戎政侍即李希沅先知,遂行;士英猶後之也。

    凡攜家者,皆瞻顧不能行。

    初,之明屢訊,百官皆知僞;然民間猶啧啧真也。

    至是,二、三劣衿為首,率亂民擁立之,禦殿三日。

    又群往趙之龍寓,邀百官入朝;之龍手斬為百〔姓〕劣〔衿〕三人,乃退。

    執之明,系。

    廣昌伯劉良佐無拒北意,惟南門外縱兵焚掠。

    百姓恐攻城,徹夜驚呼;乃議推保國公朱國弼為留守官。

    之龍密遣使渡江,啟迎北兵;時諸臣猶不知,集議禮部尚書錢謙益所。

    謙益太息曰:『事至此,惟有作小朝廷求活耳』!拟啟稿送之龍,之龍置不用。

    内庫銀、絹、米、豆、服玩、弓刀之屬,皆被劫罄。

    擄馬士英及群黨家,又令力剿士英标下用兵幾盡。

    初,輔臣王铎青衣謀遁,識者指罵曰:『若膺太子,辜先帝恩』!群捶之,須發盡秃。

    搜至之龍處,洶洶欲撲殺;之龍伴下之獄,故免。

    室内所蓄書畫極多,與赀俱盡矣。

    張孫振懼及禍,極詈士英黨翼身,免;人皆笑之。

     甲午,北兵至大教場,紮營城外;文武官俱迎降,吏部尚書張捷、刑部尚書高倬、左副都禦史楊維垣、禮部主事黃端伯、戶部主事吳嘉胤、中書龔廷祥皆死之。

     是日,劉良佐兵方肆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