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太倉漕糧與同年庶吉士張溥、原任臨川知縣張采左,引目疾歸裡。
巡按福建陸清原糾其不法,列款甚多。
之夔疏言清原本吳昌時社黨,為溥等修隙,故陷己。
内雲:『祖宗三朝,孝慈仁聖;尚敢造本無之事,上謗宮闱。
我皇上天與人歸,大統攸集;尚敢懷二心、持異議,謀危社稷。
黨人手段若此,況區區微臣哉』!時禦史張孫振,清原房師也;欲言清原之糾非是,故之夔勝。
赦「逆案」戍犯李承祚罪,準還京。
從禮部尚書錢謙益請也。
左夢庚兵破安慶。
時傳黃澍從亂,巡撫張亮被執,城中殺掠甚衆;閣臣士英方擎觞,忽聞問,卮堕地。
命刑部速刊王之明情詞,付赍谥诏使臣逐郡宣布。
——從禦史張兆熊言也。
丙寅,南安侯俞通源裔國勳請還祖爵。
命吏部奏核。
國源父子、弟兄俱以功勳,且殉節;量予恩,非濫。
惜國亡,不果。
複原任為民吏部侍郎林棟隆原官。
棟隆坐故輔薛國觀累,為民。
命欽遣及赴任各官俱請旨驗放商賈小民不禁。
命兵部尚書阮大铖、應安總督朱大典等巡抵河口,相機扼剿。
廣昌伯劉良佐入衛。
戊辰,诏責江楚總督袁繼鹹。
時繼鹹疏言左良玉稱兵,堵止不得。
故「責以身為大臣,兼擁重兵;何雲不得」! 北兵分道南下,總兵李成棟棄城走;督輔可法請召對,命已之。
時北兵已迫,或言北、或言許定國薙發假充北兵;中外猶洩洩也。
巡按何綸疏正文體,閣票雲:『鬼語四六,不雅不奇,一味□□糊語』。
命移王于湖州。
時以輔臣、總憲皆湖郡人;絕窺伺也。
命移周、魯二藩于江西、廣東,擇郡安頓。
又召惠王并桂王子安仁、永明二郡王赴近畿居住。
初,諸臣日憂潞王睥睨,且以東林不忘擁戴,借題□剪。
惟工科都李清曰:『但移惠、桂二藩于近畿,以待皇子之生。
若其未生,有親藩在;彼疏藩耳,何睥睨、亦何擁戴』!時皆然之。
至是,乃行其言。
會國亡,不果。
新升廣西總兵黃斌卿連破叛兵于灰河、大同等處,以捷聞。
斌卿新命離九江,忽聞左兵叛,以旋舟追上□□五□□□□□等鼓以忠義,厚犒之。
自初一至初五,連戰皆捷;前後焚舟百餘,溺死千餘人。
并獲其奏檄書牍甚衆;内贻禮部尚書錢謙益一牍,有「廢置」語。
斌卿初欲奏聞,恐為諸人禍,乃止。
遂具疏報捷,揚舟赴廣西。
蔭總兵劉洪起一子錦衣衛百戶。
庚午,撤總督田仰回,以王永吉為總督兼河道,巡撫淮安、鳳、廬等處;以鹽法都禦史錢繼登兼巡撫揚州。
仰,後降北。
加禦史鄭昆貞尚寶司少卿仍舊。
複已故為民左庶子丁進原官。
進險躁,以南闱累。
送原任河南巡按陳潛夫于法司。
潛夫以京城破,歸裡。
後北兵破紹興,潛夫沈妻、妾于河,投水死。
複已故行人韓敬修撰。
辛未,加兵部主事黃國琦試兵科給事中。
起升尚寶少卿範鳳翼光祿寺少卿。
贈工部尚書張輔之太傅,蔭子。
左夢庚兵攻池州,拒卻之。
初,夢庚擅總□任,佯語江督袁繼鹹曰:『先父不幸亡,今至池州候旨』。
繼鹹曰:『如此尚可為!抵池,庶亦得朝命』。
密以疏聞,道梗不得達。
諸兵将果複攻池,池郡以拒。
晉黃鼎宮銜一級。
壬申,诏□左良玉逆狀,罪止大憝,脅從罔治。
吏部尚書張捷等請之也。
疏并及袁繼鹹,指為同謀。
時同鄉太仆少卿萬元吉亦密語禦史喬可聘曰:『有之』;一時無以辨也。
贈原任南贛巡撫洪瞻祖兵部尚書,蔭子。
癸酉,上召對群臣。
時南北交急。
大理少卿姚思孝、禦史喬可聘、成友謙,皆楊人也;奏「左良玉緩,北尤急;乞無撤江北兵馬,固守淮、揚,控扼颍、壽」。
上曰:『劉良佐兵,還留江北防守』。
士英侍上禦前,戰手詈曰:『爾輩東林,猶借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若敵至,猶可議款。
若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臣已調良佐兵至江南矣,甯死敵、無死逆』!舉朝皆失色,有「賈似道棄淮、揚」之诮。
時上雖憂形于色,猶顧友謙曰:『若成某耶』!蓋往者播徙時,曾饷上于危也。
命罰六科都給事中俸。
時九卿、十三道合糾左良玉公疏已上,兩得旨;惟六垣疏未上。
吏科都吳希哲初大言曰:『今日所重不在楚,宜出公疏糾揆地;并請固守江
巡按福建陸清原糾其不法,列款甚多。
之夔疏言清原本吳昌時社黨,為溥等修隙,故陷己。
内雲:『祖宗三朝,孝慈仁聖;尚敢造本無之事,上謗宮闱。
我皇上天與人歸,大統攸集;尚敢懷二心、持異議,謀危社稷。
黨人手段若此,況區區微臣哉』!時禦史張孫振,清原房師也;欲言清原之糾非是,故之夔勝。
赦「逆案」戍犯李承祚罪,準還京。
從禮部尚書錢謙益請也。
左夢庚兵破安慶。
時傳黃澍從亂,巡撫張亮被執,城中殺掠甚衆;閣臣士英方擎觞,忽聞問,卮堕地。
命刑部速刊王之明情詞,付赍谥诏使臣逐郡宣布。
——從禦史張兆熊言也。
丙寅,南安侯俞通源裔國勳請還祖爵。
命吏部奏核。
國源父子、弟兄俱以功勳,且殉節;量予恩,非濫。
惜國亡,不果。
複原任為民吏部侍郎林棟隆原官。
棟隆坐故輔薛國觀累,為民。
命欽遣及赴任各官俱請旨驗放商賈小民不禁。
命兵部尚書阮大铖、應安總督朱大典等巡抵河口,相機扼剿。
廣昌伯劉良佐入衛。
戊辰,诏責江楚總督袁繼鹹。
時繼鹹疏言左良玉稱兵,堵止不得。
故「責以身為大臣,兼擁重兵;何雲不得」! 北兵分道南下,總兵李成棟棄城走;督輔可法請召對,命已之。
時北兵已迫,或言北、或言許定國薙發假充北兵;中外猶洩洩也。
巡按何綸疏正文體,閣票雲:『鬼語四六,不雅不奇,一味□□糊語』。
命移王于湖州。
時以輔臣、總憲皆湖郡人;絕窺伺也。
命移周、魯二藩于江西、廣東,擇郡安頓。
又召惠王并桂王子安仁、永明二郡王赴近畿居住。
初,諸臣日憂潞王睥睨,且以東林不忘擁戴,借題□剪。
惟工科都李清曰:『但移惠、桂二藩于近畿,以待皇子之生。
若其未生,有親藩在;彼疏藩耳,何睥睨、亦何擁戴』!時皆然之。
至是,乃行其言。
會國亡,不果。
新升廣西總兵黃斌卿連破叛兵于灰河、大同等處,以捷聞。
斌卿新命離九江,忽聞左兵叛,以旋舟追上□□五□□□□□等鼓以忠義,厚犒之。
自初一至初五,連戰皆捷;前後焚舟百餘,溺死千餘人。
并獲其奏檄書牍甚衆;内贻禮部尚書錢謙益一牍,有「廢置」語。
斌卿初欲奏聞,恐為諸人禍,乃止。
遂具疏報捷,揚舟赴廣西。
蔭總兵劉洪起一子錦衣衛百戶。
庚午,撤總督田仰回,以王永吉為總督兼河道,巡撫淮安、鳳、廬等處;以鹽法都禦史錢繼登兼巡撫揚州。
仰,後降北。
加禦史鄭昆貞尚寶司少卿仍舊。
複已故為民左庶子丁進原官。
進險躁,以南闱累。
送原任河南巡按陳潛夫于法司。
潛夫以京城破,歸裡。
後北兵破紹興,潛夫沈妻、妾于河,投水死。
複已故行人韓敬修撰。
辛未,加兵部主事黃國琦試兵科給事中。
起升尚寶少卿範鳳翼光祿寺少卿。
贈工部尚書張輔之太傅,蔭子。
左夢庚兵攻池州,拒卻之。
初,夢庚擅總□任,佯語江督袁繼鹹曰:『先父不幸亡,今至池州候旨』。
繼鹹曰:『如此尚可為!抵池,庶亦得朝命』。
密以疏聞,道梗不得達。
諸兵将果複攻池,池郡以拒。
晉黃鼎宮銜一級。
壬申,诏□左良玉逆狀,罪止大憝,脅從罔治。
吏部尚書張捷等請之也。
疏并及袁繼鹹,指為同謀。
時同鄉太仆少卿萬元吉亦密語禦史喬可聘曰:『有之』;一時無以辨也。
贈原任南贛巡撫洪瞻祖兵部尚書,蔭子。
癸酉,上召對群臣。
時南北交急。
大理少卿姚思孝、禦史喬可聘、成友謙,皆楊人也;奏「左良玉緩,北尤急;乞無撤江北兵馬,固守淮、揚,控扼颍、壽」。
上曰:『劉良佐兵,還留江北防守』。
士英侍上禦前,戰手詈曰:『爾輩東林,猶借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若敵至,猶可議款。
若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臣已調良佐兵至江南矣,甯死敵、無死逆』!舉朝皆失色,有「賈似道棄淮、揚」之诮。
時上雖憂形于色,猶顧友謙曰:『若成某耶』!蓋往者播徙時,曾饷上于危也。
命罰六科都給事中俸。
時九卿、十三道合糾左良玉公疏已上,兩得旨;惟六垣疏未上。
吏科都吳希哲初大言曰:『今日所重不在楚,宜出公疏糾揆地;并請固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