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孫蕃則以糾償糾也。
以大工成,錫輔臣可法、士英、铎、應熊銀、币,予工部尚書何應瑞等、内臣韓贊周、武臣馮可宗等升賞蔭有差。
文臣得蔭者,工部尚書、侍郎三人,俱入監;内臣蔭錦衣指揮者韓贊周一人、同知者廬九德等九人、佥事者喬尚等八人、千戶者李國輔一人、百戶者□國泰等三人。
甲辰,命删「三朝要典」。
原任□□□□孔嘉疏言:『「要典」一書,史臣持論甚正。
後崔呈秀無端附和,增入一疏,贻玷簡篇。
乞行删正』。
允之。
議起原任戶部侍郎宋之普——既而罷之。
之普為戶部侍郎時,曾薦錢謙益等,冀取容門戶。
後吏科都章正宸厭薄,抄參之。
至是,夤緣禦史張孫振、黃耳鼎,疏薦求起用。
終以見惡劉澤清,故寝。
後仕北為戶部主事,升常州知府;澤清惡得其正者。
起升原任山東參議張時旸尚寶司丞。
阮大铖同籍也。
起升原任右通政馬思理為左通政。
思理先為右通政,坐仲吉救黃道周,下獄。
至是,起。
後北兵破福建,思理自缢死。
蔭内臣張師孔侄世錦衣千戶。
以乞憐微勞得之。
命吏部侍郎蔡奕琛以原官進□閣大學士,入閣辦事。
初,奕琛抵任,□上疏自辨;内言:『臣向者偏及風聞,牽及禮臣錢謙益;今謙益休休雅量,盡釋猜嫌,引臣共濟,方愧深歎為不可及!臣獨何心,敢留成念!然當日力阱奕琛,欲以受吳中彥賄相加者,實謙益也』。
人兩哂之。
至是,入閣。
時誠意伯劉孔昭等欲援國初徐中山王為中書右丞相例入閣,以輿論交辨而止。
準禮部右侍郎謝德溥終養。
德溥母逾九旬,懇請。
允之。
乙巳,降溧陽知縣李思模五級。
時定約赀,赴考童生以三兩為率。
思模言本縣童生大半赤貧;坐阻格,降。
升大理寺右寺副張淳太仆寺寺丞。
淳,崇祯時為工科,以累谪。
贈原任登萊巡撫陳應元右都禦史,蔭一子。
先,應元子乞蔭,不許。
至是,又以夤緣得。
明旨無常類此。
贈刑死禦史馮垣登太仆寺少卿主事、鄒逢吉太仆寺丞,予祭、蔭子。
賜兵部侍郎阮大铖蟒衣。
以黃年琦兵部主事,仍監軍。
時充為事官之令方新也,遽有此授。
丙午,戶科吳适陳體元新政五事。
俞之。
一曰诏旨不可不信:『朝廷之有絲綸,所以彰示臣民,俾知所遵守。
迩來事變錯出,間多前後懸殊。
用人之途,始慎而繼雜;誅殛之典,初嚴而終寬。
禁陳乞矣,而矜功誦寬者□日上;重爵賞矣,而請蔭乞封者望日奢。
鎮帥屢責進取而延遲不前,軍需頻督轉輸而庚癸如故。
欲期畫一,宜重王言。
臣謂甲申五月以來,新綸美政,宜敕該衙門恭加詳訂;舉一切大事有關治要者絕去二三,炳垂史冊。
今後凡奉明旨,務俾上作下應,内外永遵』。
一曰人才不可不核:『人才為治所從出,頃者典籍無□,錢神有徑,人思躍冶。
初仕辄冀清華,官多借題行間,每增監紀。
起廢而熏莸并進,懸缺則暮夜是求。
以至薦牍日廣,啟事日勤:果盡從君父封疆起見否?臣請自今以往,求才務寬,而用才務嚴;甯重嚴于始進,毋緻追恨後轅』。
一曰□材不可不儲:『将帥之略,豈必盡出武途!如唐之節度,内外互遷;蓋儲之者素耳。
請自今嚴饬中外:蓬荜之彥,非韬钤之略勿講;辟舉之選,非軍旅之才弗登。
技勇騎射,實實講求;無人不奮于武威,無刻不激于同仇:□材不可勝用矣』。
一曰國法不可不伸:『人心所以不壞,賴有公誼維之、法紀振之。
頃皆主附逆之徒,即盡膏斧锧所不足惜。
今聖明祝網,既垂法外之仁;臣恐此輩辇金翻案,奸狡百出,漸何可長!亟請嚴饬禁止。
即從前計典處分,其挂議輕者猶可榆收,而大貪、大酷斷不可□登進之階』。
一曰言責不可不明:『祖宗設官,外有六曹、内有六垣;俾表裡相維,大小相制。
是故糾彈之外,複有抄參。
豈六曹蔑視封駁,而可稱法體乎?臣請敕下該衙門率遵祖制,重言責即以饬官守。
更祈陛下急谠言,凡條奏有當者務措于行;毋使批答徒勤,而實效罔着。
凡此五者,皆鼎新急務也』。
江楚總督袁繼鹹陳兵饷實着;并請亟毀「要典」,以斷株累。
疏言:『竊臣逖稽往牒,代有中衰。
成周雒鼎雖遷,侯服環拱如故;宋中原雖失興元,隴蜀尚足為江、楚屏蔽。
今秦、晉久成寇窟,荊、襄未歸版圖;蜀省始為獻賊攻陷,繼又為闖遣叛将馬科襲踞。
黔、楚、江、粵,禍漸剝膚。
我舊京不受戎索,辱我使臣,牧騎窺逼河幹:則形勢之弱,未有甚
以大工成,錫輔臣可法、士英、铎、應熊銀、币,予工部尚書何應瑞等、内臣韓贊周、武臣馮可宗等升賞蔭有差。
文臣得蔭者,工部尚書、侍郎三人,俱入監;内臣蔭錦衣指揮者韓贊周一人、同知者廬九德等九人、佥事者喬尚等八人、千戶者李國輔一人、百戶者□國泰等三人。
甲辰,命删「三朝要典」。
原任□□□□孔嘉疏言:『「要典」一書,史臣持論甚正。
後崔呈秀無端附和,增入一疏,贻玷簡篇。
乞行删正』。
允之。
議起原任戶部侍郎宋之普——既而罷之。
之普為戶部侍郎時,曾薦錢謙益等,冀取容門戶。
後吏科都章正宸厭薄,抄參之。
至是,夤緣禦史張孫振、黃耳鼎,疏薦求起用。
終以見惡劉澤清,故寝。
後仕北為戶部主事,升常州知府;澤清惡得其正者。
起升原任山東參議張時旸尚寶司丞。
阮大铖同籍也。
起升原任右通政馬思理為左通政。
思理先為右通政,坐仲吉救黃道周,下獄。
至是,起。
後北兵破福建,思理自缢死。
蔭内臣張師孔侄世錦衣千戶。
以乞憐微勞得之。
命吏部侍郎蔡奕琛以原官進□閣大學士,入閣辦事。
初,奕琛抵任,□上疏自辨;内言:『臣向者偏及風聞,牽及禮臣錢謙益;今謙益休休雅量,盡釋猜嫌,引臣共濟,方愧深歎為不可及!臣獨何心,敢留成念!然當日力阱奕琛,欲以受吳中彥賄相加者,實謙益也』。
人兩哂之。
至是,入閣。
時誠意伯劉孔昭等欲援國初徐中山王為中書右丞相例入閣,以輿論交辨而止。
準禮部右侍郎謝德溥終養。
德溥母逾九旬,懇請。
允之。
乙巳,降溧陽知縣李思模五級。
時定約赀,赴考童生以三兩為率。
思模言本縣童生大半赤貧;坐阻格,降。
升大理寺右寺副張淳太仆寺寺丞。
淳,崇祯時為工科,以累谪。
贈原任登萊巡撫陳應元右都禦史,蔭一子。
先,應元子乞蔭,不許。
至是,又以夤緣得。
明旨無常類此。
贈刑死禦史馮垣登太仆寺少卿主事、鄒逢吉太仆寺丞,予祭、蔭子。
賜兵部侍郎阮大铖蟒衣。
以黃年琦兵部主事,仍監軍。
時充為事官之令方新也,遽有此授。
丙午,戶科吳适陳體元新政五事。
俞之。
一曰诏旨不可不信:『朝廷之有絲綸,所以彰示臣民,俾知所遵守。
迩來事變錯出,間多前後懸殊。
用人之途,始慎而繼雜;誅殛之典,初嚴而終寬。
禁陳乞矣,而矜功誦寬者□日上;重爵賞矣,而請蔭乞封者望日奢。
鎮帥屢責進取而延遲不前,軍需頻督轉輸而庚癸如故。
欲期畫一,宜重王言。
臣謂甲申五月以來,新綸美政,宜敕該衙門恭加詳訂;舉一切大事有關治要者絕去二三,炳垂史冊。
今後凡奉明旨,務俾上作下應,内外永遵』。
一曰人才不可不核:『人才為治所從出,頃者典籍無□,錢神有徑,人思躍冶。
初仕辄冀清華,官多借題行間,每增監紀。
起廢而熏莸并進,懸缺則暮夜是求。
以至薦牍日廣,啟事日勤:果盡從君父封疆起見否?臣請自今以往,求才務寬,而用才務嚴;甯重嚴于始進,毋緻追恨後轅』。
一曰□材不可不儲:『将帥之略,豈必盡出武途!如唐之節度,内外互遷;蓋儲之者素耳。
請自今嚴饬中外:蓬荜之彥,非韬钤之略勿講;辟舉之選,非軍旅之才弗登。
技勇騎射,實實講求;無人不奮于武威,無刻不激于同仇:□材不可勝用矣』。
一曰國法不可不伸:『人心所以不壞,賴有公誼維之、法紀振之。
頃皆主附逆之徒,即盡膏斧锧所不足惜。
今聖明祝網,既垂法外之仁;臣恐此輩辇金翻案,奸狡百出,漸何可長!亟請嚴饬禁止。
即從前計典處分,其挂議輕者猶可榆收,而大貪、大酷斷不可□登進之階』。
一曰言責不可不明:『祖宗設官,外有六曹、内有六垣;俾表裡相維,大小相制。
是故糾彈之外,複有抄參。
豈六曹蔑視封駁,而可稱法體乎?臣請敕下該衙門率遵祖制,重言責即以饬官守。
更祈陛下急谠言,凡條奏有當者務措于行;毋使批答徒勤,而實效罔着。
凡此五者,皆鼎新急務也』。
江楚總督袁繼鹹陳兵饷實着;并請亟毀「要典」,以斷株累。
疏言:『竊臣逖稽往牒,代有中衰。
成周雒鼎雖遷,侯服環拱如故;宋中原雖失興元,隴蜀尚足為江、楚屏蔽。
今秦、晉久成寇窟,荊、襄未歸版圖;蜀省始為獻賊攻陷,繼又為闖遣叛将馬科襲踞。
黔、楚、江、粵,禍漸剝膚。
我舊京不受戎索,辱我使臣,牧騎窺逼河幹:則形勢之弱,未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