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朝。
廣東佥事唐階泰自疏加級。
着罰俸二月。
禁錦衣衛佥堂擅受詞狀、拏禁平人——從禦史秦镛言也。
镛疏言:『京都重地,法行自迎。
今形格勢禁,殆非一端。
如金吾緝事,原有專司。
今則佥堂等官并侵職掌,奸徒竄役,遍地拿訛,冒名恐吓,所在而是。
詞訟問理,巡城專責。
今則部司、戎政、總理、都督各處受狀,動拘小民,牽罪誣杜。
凡此弊風,總累首善。
若三輔要地,亦内也;民力已竭,全恃寬租薄賦,固結招徕。
乃有無知之人乘國家之急,假托條陳,妄肆紛至。
兩浙,亦内也;财賦之地,不建藩封。
今南中諸藩遍布浙直,設處供應,既累民财;遍處藩滋,亦傷國體。
至于外威不近,臣豈能悉數,姑舉其大者。
如寇之大仇未雪,乃安心寝問罪之師;北之和議未成,乃拱手讓河北之地。
将帥大臣已裂土封□,乘諸利假便宜矣。
呼籲之疏,□逼聖聰;亦宜稍示裁抑。
如封疆大吏、朝廷命官,或委□不去,或召不來,或又有所避趨;而朝東暮西、此去彼就,綱紀堕壞。
總兵一官,原為鎮守要地;今不為地擇人,乃為人擇官。
敕印旗牌,紛紛請給。
副将以下,皆不屑為。
監紀一官,原□贊畫兵謀,兼令文武一體;今則添設多官,非假燃灰,即圖速化。
封疆一案,功罪略同;何以□虛戴罪之名!此入爰書之案、從逆一途,輕重稍别;何以一入廷尉之室、一登啟事之堂?凡此,皆不順不威之大者』。
疏奏,通行申饬。
安遠侯〔柳〕祚昌疏請以定策功,爵賞閣臣馬士英等。
不允。
壬戌,興平伯高傑讨賊程繼孔,斬之。
繼孔以衙□作亂,□為鳳撫馬士英擒;乘國變逸去,複亂徐州。
督輔可法與傑密讨,令□将賀□昌等擒斬。
捷聞,戶科吳适疏:『錄優叙行聞,諸臣激勸軍功,以比必邊防』(?)。
從之。
命各省直提學官嚴□武生,以清學宮——先帝時所立也。
命有司、士民不得辄□從逆族戚,攘竊家庭。
刑部尚書解學龍先撫江西,因有司拘熊文舉等家甚急,株及族戚;故請寬禁。
後學龍罷,複行拘;有司罔知适從矣。
癸亥,給追贈諸臣章溢、傅友德等诰命。
贈原任應天府丞過□訓府尹,停蔭;予原任兵部侍郎彭汝楠祭,停贈蔭。
時乞恤甚多,閣臣铎以為杜其蔭,則自絕。
然夤緣者又間得之,故終不止。
升編修吳國華右谕德。
革管杭州南關主事林日光職,仍提問追贓——内臣孫元德糾其串同奸棍、加稅入私也。
元德又查出新舊饷缺額一百七十五萬、鹽引價欠三十三萬,于是兵部一應新舊錢糧俱令清察;亦閣臣士英意也。
甲子,宥失事巡撫陳睿谟助饷收贖。
罪在失陷襄陽;以納銀二萬,免。
升兵科左王之晉本科都給事中。
後降北,為蘇松道;旋乞休。
起補原任禦史馮明玠、沈向俱廣東道。
明玠,崇祯時,按山西;以北兵入,削籍。
向,則吳昌時例轉者。
…… …… 祔祭恭愍皇太子、吳悼王、衡愍王、徐哀王、原懷王于興宗陵,改谥孝宗張後曰「孝成皇後」。
工科都李清以惠廟稱宗,宜入太廟,止疏請祔祭恭愍以下;又言:『孝陵張後既谥,宜改』。
部複,從之。
鎮守河南總兵李際遇叛,降北。
際遇西當潼關以扼闖、北,守大河。
至是,聲言借北抗闖,與北為一;北兵遂渡孟津——既入中原,則開、歸不可守矣。
丁卯,升河南左布政尹伸太常寺卿,升尚寶司卿顧光祖太常寺少卿。
複原任禦史周亮工原官。
亮工自北歸,為錦衛緝下獄;疏辨,複官——閣臣铎力也。
複降北,為淮揚道。
戊辰,北兵陷海州。
起升原任山永巡撫李希沆兵部添設左侍郎。
升湖廣參政高鬥樞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等處。
築蟂矶堡、闆子矶堡。
二堡皆各水彙歸江流最狹處;阮大铖所雲「二合」也。
禁錦衣衛縱役擾民。
時衛訊丁象幹一案,内幹連數人,疑吏部書役所匿;番役遂登堂索之。
尚書張捷呵使退,不從;咆哮彌甚。
捷怒,疏參其橫;然僅雲「姑不究」而已。
己巳,準銅陵開采。
命戶部議漕折定價,布示省直;革小單私耗之弊。
征完銀兩州縣徑解饷部若裁運軍行月糧兌饷(?)——從戶科吳适言也。
行稅契法。
凡民間田土,熟田每畝二分、熟地每畝五分,山塘每畝一厘;給與弘光元年契尾一紙,永為世産。
行一年止——職方司王期升所請也。
改戶部主事武備于吏部。
舊制:降谪官,無在吏部者。
備嘗谪幕廬州,今又以陪推點;人謂閣臣铎意。
蔭内臣李國輔侄李守貞為錦衣衛都指揮佥事。
以微勞功也。
命督、撫、司、道等官有巧騙規卸者,吏科參來重處。
吏科都張希夏言:『臣屢接塘報,知和議未成,不勝愁憤欲絕。
當合舉朝精神悉歸并一路,非計兵計饷、遏北禦寇之事,勿言;非忘家忘身、弘才大略之人,勿舉耳。
無奈人心滋巧,機智橫生;朝廷為封疆求真才,彼遂借封疆作騙局。
其間有騙督、撫之法:逢人說劍談兵,到處挾金求薦;聽其虛聲,真若忠義滿腔、甲兵夙富者。
及督、撫到手,又别有安排;非借需饷而延時日,則假條奏以掩逗留。
迨至事會既失,自然舉步難前;回京别用,正中深謀。
盜爵祿而欺至尊,莫此為甚!其次,則騙司、道:明知死灰難燃,不得不藉危途以活機軸。
當其毅然獨任,若東西南北,惟君所命;及其路徑既通,則齊、豫、江、淮,任彼那移。
究若逍逍河上者,不聞縱一葦而淩萬頃。
法紀彰明之世,能容此乎?其次,則又騙推知:題雖名曰「危疆」,心實則在希幸。
至于狡猾青衿、市井無賴,亦思邀山□之□。
弁髦名器,贻笑鹈梁,實自近日始矣。
臣以為伐其萌,須嚴其令;杜其終,當慎其始。
今後凡點用督、撫、監、司于有事之地,謝恩後即令束裝就道,勿再陛辭、勿候領敕;饷不妨源源而來,敕亦可兼程即去。
計其路之遠近,定其限之遲速。
如事尚可為、故意遷延,比至時移勢殊,亦以失陷封疆之罪罪之。
若危疆推知之考,何以偏見之布衣、諸生!制錦何席?刑名何事?乃可濫授匪人以滋幸窦乎!即貢、監與曾出任者,亦須察年力、驗才品,勿謂人所裹足不前者,便可令其快意以往也』。
從之。
戶科熊維典以民窮差繁、恐滋驿騷,請停止催饷各差。
不許。
督理蕪、采太仆少卿宋□請開采銅陵縣銅鉛,以資國用。
命自行督理。
疏言:『銅、鉛之産,與金、銀不同。
采金、銀則利重而效速,人所必争;銅、鉛利薄而效遲,可免眈逐。
且開采之地,必用兵防護;今即以營
廣東佥事唐階泰自疏加級。
着罰俸二月。
禁錦衣衛佥堂擅受詞狀、拏禁平人——從禦史秦镛言也。
镛疏言:『京都重地,法行自迎。
今形格勢禁,殆非一端。
如金吾緝事,原有專司。
今則佥堂等官并侵職掌,奸徒竄役,遍地拿訛,冒名恐吓,所在而是。
詞訟問理,巡城專責。
今則部司、戎政、總理、都督各處受狀,動拘小民,牽罪誣杜。
凡此弊風,總累首善。
若三輔要地,亦内也;民力已竭,全恃寬租薄賦,固結招徕。
乃有無知之人乘國家之急,假托條陳,妄肆紛至。
兩浙,亦内也;财賦之地,不建藩封。
今南中諸藩遍布浙直,設處供應,既累民财;遍處藩滋,亦傷國體。
至于外威不近,臣豈能悉數,姑舉其大者。
如寇之大仇未雪,乃安心寝問罪之師;北之和議未成,乃拱手讓河北之地。
将帥大臣已裂土封□,乘諸利假便宜矣。
呼籲之疏,□逼聖聰;亦宜稍示裁抑。
如封疆大吏、朝廷命官,或委□不去,或召不來,或又有所避趨;而朝東暮西、此去彼就,綱紀堕壞。
總兵一官,原為鎮守要地;今不為地擇人,乃為人擇官。
敕印旗牌,紛紛請給。
副将以下,皆不屑為。
監紀一官,原□贊畫兵謀,兼令文武一體;今則添設多官,非假燃灰,即圖速化。
封疆一案,功罪略同;何以□虛戴罪之名!此入爰書之案、從逆一途,輕重稍别;何以一入廷尉之室、一登啟事之堂?凡此,皆不順不威之大者』。
疏奏,通行申饬。
安遠侯〔柳〕祚昌疏請以定策功,爵賞閣臣馬士英等。
不允。
壬戌,興平伯高傑讨賊程繼孔,斬之。
繼孔以衙□作亂,□為鳳撫馬士英擒;乘國變逸去,複亂徐州。
督輔可法與傑密讨,令□将賀□昌等擒斬。
捷聞,戶科吳适疏:『錄優叙行聞,諸臣激勸軍功,以比必邊防』(?)。
從之。
命各省直提學官嚴□武生,以清學宮——先帝時所立也。
命有司、士民不得辄□從逆族戚,攘竊家庭。
刑部尚書解學龍先撫江西,因有司拘熊文舉等家甚急,株及族戚;故請寬禁。
後學龍罷,複行拘;有司罔知适從矣。
癸亥,給追贈諸臣章溢、傅友德等诰命。
贈原任應天府丞過□訓府尹,停蔭;予原任兵部侍郎彭汝楠祭,停贈蔭。
時乞恤甚多,閣臣铎以為杜其蔭,則自絕。
然夤緣者又間得之,故終不止。
升編修吳國華右谕德。
革管杭州南關主事林日光職,仍提問追贓——内臣孫元德糾其串同奸棍、加稅入私也。
元德又查出新舊饷缺額一百七十五萬、鹽引價欠三十三萬,于是兵部一應新舊錢糧俱令清察;亦閣臣士英意也。
甲子,宥失事巡撫陳睿谟助饷收贖。
罪在失陷襄陽;以納銀二萬,免。
升兵科左王之晉本科都給事中。
後降北,為蘇松道;旋乞休。
起補原任禦史馮明玠、沈向俱廣東道。
明玠,崇祯時,按山西;以北兵入,削籍。
向,則吳昌時例轉者。
…… …… 祔祭恭愍皇太子、吳悼王、衡愍王、徐哀王、原懷王于興宗陵,改谥孝宗張後曰「孝成皇後」。
工科都李清以惠廟稱宗,宜入太廟,止疏請祔祭恭愍以下;又言:『孝陵張後既谥,宜改』。
部複,從之。
鎮守河南總兵李際遇叛,降北。
際遇西當潼關以扼闖、北,守大河。
至是,聲言借北抗闖,與北為一;北兵遂渡孟津——既入中原,則開、歸不可守矣。
丁卯,升河南左布政尹伸太常寺卿,升尚寶司卿顧光祖太常寺少卿。
複原任禦史周亮工原官。
亮工自北歸,為錦衛緝下獄;疏辨,複官——閣臣铎力也。
複降北,為淮揚道。
戊辰,北兵陷海州。
起升原任山永巡撫李希沆兵部添設左侍郎。
升湖廣參政高鬥樞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等處。
築蟂矶堡、闆子矶堡。
二堡皆各水彙歸江流最狹處;阮大铖所雲「二合」也。
禁錦衣衛縱役擾民。
時衛訊丁象幹一案,内幹連數人,疑吏部書役所匿;番役遂登堂索之。
尚書張捷呵使退,不從;咆哮彌甚。
捷怒,疏參其橫;然僅雲「姑不究」而已。
己巳,準銅陵開采。
命戶部議漕折定價,布示省直;革小單私耗之弊。
征完銀兩州縣徑解饷部若裁運軍行月糧兌饷(?)——從戶科吳适言也。
行稅契法。
凡民間田土,熟田每畝二分、熟地每畝五分,山塘每畝一厘;給與弘光元年契尾一紙,永為世産。
行一年止——職方司王期升所請也。
改戶部主事武備于吏部。
舊制:降谪官,無在吏部者。
備嘗谪幕廬州,今又以陪推點;人謂閣臣铎意。
蔭内臣李國輔侄李守貞為錦衣衛都指揮佥事。
以微勞功也。
命督、撫、司、道等官有巧騙規卸者,吏科參來重處。
吏科都張希夏言:『臣屢接塘報,知和議未成,不勝愁憤欲絕。
當合舉朝精神悉歸并一路,非計兵計饷、遏北禦寇之事,勿言;非忘家忘身、弘才大略之人,勿舉耳。
無奈人心滋巧,機智橫生;朝廷為封疆求真才,彼遂借封疆作騙局。
其間有騙督、撫之法:逢人說劍談兵,到處挾金求薦;聽其虛聲,真若忠義滿腔、甲兵夙富者。
及督、撫到手,又别有安排;非借需饷而延時日,則假條奏以掩逗留。
迨至事會既失,自然舉步難前;回京别用,正中深謀。
盜爵祿而欺至尊,莫此為甚!其次,則騙司、道:明知死灰難燃,不得不藉危途以活機軸。
當其毅然獨任,若東西南北,惟君所命;及其路徑既通,則齊、豫、江、淮,任彼那移。
究若逍逍河上者,不聞縱一葦而淩萬頃。
法紀彰明之世,能容此乎?其次,則又騙推知:題雖名曰「危疆」,心實則在希幸。
至于狡猾青衿、市井無賴,亦思邀山□之□。
弁髦名器,贻笑鹈梁,實自近日始矣。
臣以為伐其萌,須嚴其令;杜其終,當慎其始。
今後凡點用督、撫、監、司于有事之地,謝恩後即令束裝就道,勿再陛辭、勿候領敕;饷不妨源源而來,敕亦可兼程即去。
計其路之遠近,定其限之遲速。
如事尚可為、故意遷延,比至時移勢殊,亦以失陷封疆之罪罪之。
若危疆推知之考,何以偏見之布衣、諸生!制錦何席?刑名何事?乃可濫授匪人以滋幸窦乎!即貢、監與曾出任者,亦須察年力、驗才品,勿謂人所裹足不前者,便可令其快意以往也』。
從之。
戶科熊維典以民窮差繁、恐滋驿騷,請停止催饷各差。
不許。
督理蕪、采太仆少卿宋□請開采銅陵縣銅鉛,以資國用。
命自行督理。
疏言:『銅、鉛之産,與金、銀不同。
采金、銀則利重而效速,人所必争;銅、鉛利薄而效遲,可免眈逐。
且開采之地,必用兵防護;今即以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