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十二月乙卯,予殉難諸臣谥、蔭世錦衣者,令兵部酌覆;非有軍功,不得濫與。
加兵部侍郎練國事尚書、原任尚書白贻清太子太保,各蔭一子。
贈故陝西巡按李應期太仆寺卿,罷蔭。
皆以剿■〈寇,女代攴〉功。
原任通州副總兵王伯時請追論「妖書」及「三案」諸臣。
伯時自稱随封恭皇帝,知前後事最真;因疏:『皇祖神宗時,宮阃内治皆賢文母,但冊立東宮稍緩。
蓋緣孝端皇後年茂,明谕閣臣待嫡。
若諸臣果從國本起見,言非不正;但謂非加之「易儲」名目則無以為功,必欲傾陷孝甯太後暨恭皇帝于不測。
讀皇祖慰皇太子有「逆惡捏造妖書,離間我父子兄弟」之谕,言時淚下;皇太子亦含淚。
時緝訪雖嚴,奈庇護多,上終以貫盈劣生皦生光充數,而吞舟畢竟漏網。
及東宮已立、恭皇帝之國,可無他議矣;乃乘瘋漢張差突入東宮,而王之采以提牢主事指無影招詞,作本犯口供。
又賴皇祖聖明,召諸臣于太皇太後靈次,太子、皇孫并侍于前,委曲宣谕;有曰:「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庭有許多議論;爾輩為不忠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可見皇祖骨肉間俱有不安;則奸黨逞此兇心,将置祖後、皇考何地?時台臣劉光複越班趨進,大言曰:「如聖谕」。
皇祖怒其狂率兼震驚太後神位,因逮诏獄。
一時轟傳「能谏」,不知所谏何言。
癡人說夢,大都類此。
迨皇祖升遐,遺诏命冊皇貴妃為太後,衆奸堅執不從,随移居一字号殿,贍資什物十失五、六。
至熹宗初年,猶牽诟不體;凡能指谪祖後、皇考者,即稱為風力。
即此舉動,無非欲謀陷祖後、皇考于莫可言之禍耳。
臣又憶先年有三大案,賢奸顯著。
如挺擊之案,主之者王之采、何士晉,駁之者劉廷元、嶽駿聲、楊維垣也。
紅丸一案,主之者孫慎行、張慎言、吳甡,駁之者徐景、溫□、霍維華、王志道也。
移宮一案,主之者左光鬥、魏大中,駁之者賈繼春也。
今皇上承統,祖後、皇考尊崇谥号;若取「實錄」一覽,祖後受朋奸陷害、身處危疑攢□之地者,幾三十年。
今日報複,當不在闖賊後,應為洗雪。
速頒诏布告中外,「實錄」、「通紀」一一更正,野史、日抄盡行□削。
或另入一篇,以揭朋奸離間之謀。
仍舉皇祖聖谕與諸疏自供,按一并追論』。
得旨:『已經大赦,姑不深究』。
丙辰,工科都李清以敵、寇相持,請申饬中外亟圖自修。
從之。
疏言:『古帝王中興,莫不拓基于自強而畫境于自足。
故漢光武有言:既得隴,複望蜀。
人若不知足不可狃,而反以不知足自嘲;故取于天下者,足也。
宋高紹統藩服,僅有天下半;而說者謂其病于意足,以己之永有為有,而不以祖若宗之全有為有,故足耳。
若皇上于今日何足有?以河□為豐沛,則恭皇帝宅中之舊封也;為恭皇所已有而不有,則不足。
以金陵為長安,則高帝無外之初基也;為高皇所全有而不有,則亦不足。
恢複之計,複何可複!雖然,昔人不又雲乎:「内求諸己,而所憂乃重于所喜」?夫亦謂内者,甲兵頓、畜精乏,将士懦且驕;竭力以圖功,則功無不舉耳。
臣以為事難浪試,而志無中辍;則竊有味乎子晉之揣勾踐也,曰「為人能辛苦」!何謂辛苦?則無荒于觞、荒于色,兼無荒于瓊宮。
瓊台之觀,與南金和寶玩,皆此物此志也。
況今何時乎?宮闱已化于杜鵑、園陵漸蕪于狐兔;登城北望,慨然流涕,斯正其時。
且不獨此也,臣又嘗歎我朝有二亡:惠廟以仁恕亡、先皇以英斷亡;皆不以失德。
然昔殉主接踵,今從逆比肩;先皇在天之怨恫,比惠廟更□。
所望皇上籍甲枕□,縛兇豎□下,刺心血以祭先皇陵,則此痛可伸耳。
昔夫差初立,出入必令人呼曰:「爾忘殺父之越王乎」?其殺越何決!然究也志倦垂成,以荒遊自誤,而勾踐乃得以辛苦乘其敝;此亦有初〔靡〕終之前車矣。
故臣願皇上時時抱痛、刻刻懷恥,以此志為中外臣民倡也。
不然者,皇上既弛于上,則諸人必逸于下。
新亭之血淚漸幹,東山之絲竹日盛;臣忘中原矣。
望使徒恸于高麗,拜诏不呼于河湟;民忘中原矣。
始矜壯志于馬上,謂黃龍之直抵有期;終耗雄心于跨驢,謂西湖之□樂可老!将若□俱忘中原矣。
誠如是,将列聖之幽恨何時舒?先帝之深仇何日複?臣願諸臣發一猛省也!抑臣更有請□,宋之南遷,就走李成、擒楊麼以靖内制外。
而今則獻、猺交熾兩川,危若累卵;且汀、潮、南、贛間,又以警聞矣。
北有既毀之室、南無可怡之堂,徒曰「王業不偏安」何!偏可遽安?猶太言之也。
乃所差可幸者,敵、闖交鬥,南牧不遑;綢〔缪〕未雨,惟此閑暇。
若彼操鹬蚌二矛,我鼾漁人一闼;時乎!時乎!後将有不及圖者』。
疏奏,命通行申饬。
丁巳,進誠意伯劉孔昭、東平伯劉澤清皆為侯,加監軍佥事張文光太仆寺少卿。
皆以定策功也。
文光後降北,複為錢塘知縣。
禁巡撫不許拿訪;拏者止許正法,不得追贓。
先是,劉澤清疏裁江北按差,不允。
至是,極陳拿訪之害,有「寥寥民内不勾幾背皮包、幾擡杠箱」等語(?)。
遂禁之。
命督輔可法調度行間,俱先發後聞。
命左佥都禦史郭維經專督五城禦史嚴饬保甲、訊察奸宄,以清辇毂——從戶科吳适議也。
适言:『維經□輯都城,已有成效。
宜責成彈壓,以從民望』。
因薦黃鳴俊、熊奮渭、李茂芳堪任督、撫,不宜淹抑。
戊午,升禦史鄧起隆太仆寺少卿。
準原任刑部侍郎朱大啟蔭一子。
命明年合祭天地,以太祖、成祖并配——并配,非禮也。
授睢縣民白可儉錦衣指揮佥事。
以籲恩故。
錄開國功臣郢國公馮國用裔光彜為世外衛指揮佥事。
國用與弟勝皆有功,獨為不濫(?)。
己未,升兵科都黃雲師大理寺右寺丞。
複原任右谕德韓四維原官——尋調用。
初傳四維從逆,已授修撰。
至是,疏辨,複原官;以忠,又褒。
工科右戴英言:『四維,先帝時曾受人千金,保舉非類。
事發,調别衙門;鑽營百計,再入木天。
至「從逆」一案,惟四維彈射為多。
乃雲「題封岷藩,三月初十日(?),令下,即出都門」。
夫舊例:四月中旬,部方以封差題;四月二十六日,方傳制,領節冊。
或服物未具、儀文未成,尚須守候。
今曰三月初六日(?),則去題封時猶閱月;整裝出都,何其遽也!至援衛胤文例為言,正自有别。
蓋胤文隻受刑辱,實未僞命;豈得同年語哉』!疏奏,四維複調用。
庚申,〔□〕建文諸臣止予贈谥、不得乞蔭,以滋幸濫。
補服阕禦史高允□雲南道。
辛酉,命湖廣巡撫何騰蛟以原官總督川、湖、雲、貴、廣西等處,楊鹗回部管事。
巡按山東禦史淩駉入
加兵部侍郎練國事尚書、原任尚書白贻清太子太保,各蔭一子。
贈故陝西巡按李應期太仆寺卿,罷蔭。
皆以剿■〈寇,女代攴〉功。
原任通州副總兵王伯時請追論「妖書」及「三案」諸臣。
伯時自稱随封恭皇帝,知前後事最真;因疏:『皇祖神宗時,宮阃内治皆賢文母,但冊立東宮稍緩。
蓋緣孝端皇後年茂,明谕閣臣待嫡。
若諸臣果從國本起見,言非不正;但謂非加之「易儲」名目則無以為功,必欲傾陷孝甯太後暨恭皇帝于不測。
讀皇祖慰皇太子有「逆惡捏造妖書,離間我父子兄弟」之谕,言時淚下;皇太子亦含淚。
時緝訪雖嚴,奈庇護多,上終以貫盈劣生皦生光充數,而吞舟畢竟漏網。
及東宮已立、恭皇帝之國,可無他議矣;乃乘瘋漢張差突入東宮,而王之采以提牢主事指無影招詞,作本犯口供。
又賴皇祖聖明,召諸臣于太皇太後靈次,太子、皇孫并侍于前,委曲宣谕;有曰:「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庭有許多議論;爾輩為不忠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可見皇祖骨肉間俱有不安;則奸黨逞此兇心,将置祖後、皇考何地?時台臣劉光複越班趨進,大言曰:「如聖谕」。
皇祖怒其狂率兼震驚太後神位,因逮诏獄。
一時轟傳「能谏」,不知所谏何言。
癡人說夢,大都類此。
迨皇祖升遐,遺诏命冊皇貴妃為太後,衆奸堅執不從,随移居一字号殿,贍資什物十失五、六。
至熹宗初年,猶牽诟不體;凡能指谪祖後、皇考者,即稱為風力。
即此舉動,無非欲謀陷祖後、皇考于莫可言之禍耳。
臣又憶先年有三大案,賢奸顯著。
如挺擊之案,主之者王之采、何士晉,駁之者劉廷元、嶽駿聲、楊維垣也。
紅丸一案,主之者孫慎行、張慎言、吳甡,駁之者徐景、溫□、霍維華、王志道也。
移宮一案,主之者左光鬥、魏大中,駁之者賈繼春也。
今皇上承統,祖後、皇考尊崇谥号;若取「實錄」一覽,祖後受朋奸陷害、身處危疑攢□之地者,幾三十年。
今日報複,當不在闖賊後,應為洗雪。
速頒诏布告中外,「實錄」、「通紀」一一更正,野史、日抄盡行□削。
或另入一篇,以揭朋奸離間之謀。
仍舉皇祖聖谕與諸疏自供,按一并追論』。
得旨:『已經大赦,姑不深究』。
丙辰,工科都李清以敵、寇相持,請申饬中外亟圖自修。
從之。
疏言:『古帝王中興,莫不拓基于自強而畫境于自足。
故漢光武有言:既得隴,複望蜀。
人若不知足不可狃,而反以不知足自嘲;故取于天下者,足也。
宋高紹統藩服,僅有天下半;而說者謂其病于意足,以己之永有為有,而不以祖若宗之全有為有,故足耳。
若皇上于今日何足有?以河□為豐沛,則恭皇帝宅中之舊封也;為恭皇所已有而不有,則不足。
以金陵為長安,則高帝無外之初基也;為高皇所全有而不有,則亦不足。
恢複之計,複何可複!雖然,昔人不又雲乎:「内求諸己,而所憂乃重于所喜」?夫亦謂内者,甲兵頓、畜精乏,将士懦且驕;竭力以圖功,則功無不舉耳。
臣以為事難浪試,而志無中辍;則竊有味乎子晉之揣勾踐也,曰「為人能辛苦」!何謂辛苦?則無荒于觞、荒于色,兼無荒于瓊宮。
瓊台之觀,與南金和寶玩,皆此物此志也。
況今何時乎?宮闱已化于杜鵑、園陵漸蕪于狐兔;登城北望,慨然流涕,斯正其時。
且不獨此也,臣又嘗歎我朝有二亡:惠廟以仁恕亡、先皇以英斷亡;皆不以失德。
然昔殉主接踵,今從逆比肩;先皇在天之怨恫,比惠廟更□。
所望皇上籍甲枕□,縛兇豎□下,刺心血以祭先皇陵,則此痛可伸耳。
昔夫差初立,出入必令人呼曰:「爾忘殺父之越王乎」?其殺越何決!然究也志倦垂成,以荒遊自誤,而勾踐乃得以辛苦乘其敝;此亦有初〔靡〕終之前車矣。
故臣願皇上時時抱痛、刻刻懷恥,以此志為中外臣民倡也。
不然者,皇上既弛于上,則諸人必逸于下。
新亭之血淚漸幹,東山之絲竹日盛;臣忘中原矣。
望使徒恸于高麗,拜诏不呼于河湟;民忘中原矣。
始矜壯志于馬上,謂黃龍之直抵有期;終耗雄心于跨驢,謂西湖之□樂可老!将若□俱忘中原矣。
誠如是,将列聖之幽恨何時舒?先帝之深仇何日複?臣願諸臣發一猛省也!抑臣更有請□,宋之南遷,就走李成、擒楊麼以靖内制外。
而今則獻、猺交熾兩川,危若累卵;且汀、潮、南、贛間,又以警聞矣。
北有既毀之室、南無可怡之堂,徒曰「王業不偏安」何!偏可遽安?猶太言之也。
乃所差可幸者,敵、闖交鬥,南牧不遑;綢〔缪〕未雨,惟此閑暇。
若彼操鹬蚌二矛,我鼾漁人一闼;時乎!時乎!後将有不及圖者』。
疏奏,命通行申饬。
丁巳,進誠意伯劉孔昭、東平伯劉澤清皆為侯,加監軍佥事張文光太仆寺少卿。
皆以定策功也。
文光後降北,複為錢塘知縣。
禁巡撫不許拿訪;拏者止許正法,不得追贓。
先是,劉澤清疏裁江北按差,不允。
至是,極陳拿訪之害,有「寥寥民内不勾幾背皮包、幾擡杠箱」等語(?)。
遂禁之。
命督輔可法調度行間,俱先發後聞。
命左佥都禦史郭維經專督五城禦史嚴饬保甲、訊察奸宄,以清辇毂——從戶科吳适議也。
适言:『維經□輯都城,已有成效。
宜責成彈壓,以從民望』。
因薦黃鳴俊、熊奮渭、李茂芳堪任督、撫,不宜淹抑。
戊午,升禦史鄧起隆太仆寺少卿。
準原任刑部侍郎朱大啟蔭一子。
命明年合祭天地,以太祖、成祖并配——并配,非禮也。
授睢縣民白可儉錦衣指揮佥事。
以籲恩故。
錄開國功臣郢國公馮國用裔光彜為世外衛指揮佥事。
國用與弟勝皆有功,獨為不濫(?)。
己未,升兵科都黃雲師大理寺右寺丞。
複原任右谕德韓四維原官——尋調用。
初傳四維從逆,已授修撰。
至是,疏辨,複原官;以忠,又褒。
工科右戴英言:『四維,先帝時曾受人千金,保舉非類。
事發,調别衙門;鑽營百計,再入木天。
至「從逆」一案,惟四維彈射為多。
乃雲「題封岷藩,三月初十日(?),令下,即出都門」。
夫舊例:四月中旬,部方以封差題;四月二十六日,方傳制,領節冊。
或服物未具、儀文未成,尚須守候。
今曰三月初六日(?),則去題封時猶閱月;整裝出都,何其遽也!至援衛胤文例為言,正自有别。
蓋胤文隻受刑辱,實未僞命;豈得同年語哉』!疏奏,四維複調用。
庚申,〔□〕建文諸臣止予贈谥、不得乞蔭,以滋幸濫。
補服阕禦史高允□雲南道。
辛酉,命湖廣巡撫何騰蛟以原官總督川、湖、雲、貴、廣西等處,楊鹗回部管事。
巡按山東禦史淩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