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七

關燈
骫此筆,亦無輕此筆;上者辟、中者戍、下者配與杖,一以明允為功。

    爾然,則從闖、從逆諸臣遂有死法,無生路矣。

    一曰殲闖。

    若欲殲闖,當為晉顧榮。

    其陷身,陳敏惟日以函首送雒,題「逆賊顧榮之首」為恨。

    于是與甘卓合計誅敏,而榮卒歸晉:如是者,無罪。

    一曰誤闖。

    若欲誤闖,當為晉朱序。

    其陷身苻堅也,從陣後大呼曰:「秦兵敗矣」!于是謝玄乘其撓亂,以八千破百萬衆,而序卒歸晉:如是者,無罪。

    至從北諸臣,又有别矣。

    夫闖仇而北功,若身羁異域、心眷天朝,則弭兵息民,亦所以報也。

    一為宋王繼忠是,故剌死也,因兵敗臣遼;然卒以通好,被任。

    一為宋祁宰是,先以醫術補官者也,因汴陷,官于金;然卒以谏南侵,被殺。

    夫如是,死恤、生宥矣。

    此臣又于六等外列為四議,以為從闖、從奴者啟一始失身而終報國路也』。

    疏奏,命如議速結。

     壬子,命蘇松督撫張鳳翔會同監臣孫元德清查東南錢糧。

     時監生陸佐霖言東南正供錢糧,多為吏胥侵蝕故也。

    人以為奉元德意。

     興平伯高傑疏薦吳甡、鄭三俊、金光辰、姜采、熊開元、金聲、沈正宗等。

    報聞。

     監軍侍講兼兵科衛胤文因傑薦言:『甡,按豫、赈秦,都留去思。

    及其撫晉,剿賊着功;防河無漏,晉人尤德之。

    有能、有為、有守,此所長也。

    獨一生大病,在認東林太真;高予己以君子,輕絕人以小人。

    附己者,雖盜跖,亦指為伯夷;不附己者,雖伯夷,亦指為盜跖。

    當壬午、癸未時,流賊盤踞荊、襄,甡奉督師命,逗留三月;平生氣概,一朝都冷。

    先帝若誅以抗違,誠不為枉;薄與一戍,此至仁也。

    既幸邀先帝之仁,則此時更不須追論甡罪。

    扶危濟難,今曷可無甡!惟願甡自今後,遇事則從國家起見,遇人則從人品起見;更勿以「聲氣」二字排陷把持,則不負先帝之恩矣。

    三俊,清心若水,勁節如山。

    但入骨之病,亦認東林太真。

    加之秉性執拗,偏聽成癖。

    人曰某是東林,則信為腹心;某非東林,則嫉如仇寇。

    至貪奸萬狀之吳昌時,亦因「聲氣」二字破格拔擢;識鹽謂何!若起掌閑曹,用标清範;三俊,其可少哉!光辰,經濟遜甡,孤高亦讓三俊;而把持門戶,頗與相同。

    當周延儒再起時,光辰與甡擁附,一手握定,使為己用,而後漸激水火:比所短也。

    然才非庸伍,守又廉持;去其褊心,便成佳品。

    采,于昌時起升儀郎,日疏催赴京,譽為賢聖;此畏門戶而不敢不入,遂至冒昧耳。

    若令儀真十年,清标惠政,儀人感之。

    其為給谏,方号敢言;锢諸林壑,豈曰憐才!臣嘗歎國家敗壞,皆由在廷臣子全不務做實事。

    東林、浙黨,勝負相争:高者以有用之精神,具無益之口舌;卑者以立黨排陷之威,為納賄招權之藉。

    東林之君子多,而小人亦不少;但東林小人皆借君子名以欺人,而人畏之。

    浙黨中小人多,而君子亦不少;但浙黨君子,東林亦必指為小人而傾害之。

    一勝一負,相攻不下。

    惟望皇上明斷于上、諸大臣虛懷于下,略其所短,取其所長;則所裨時艱,非淺矣』。

    疏奏,得旨:『切中膏肓,令部院申饬』。

     複原任禦史蘇京官,駐廟灣聯絡海上官民。

     京按豫,以黯聞,又從逆;因列澤清薦,蒙複。

    後降北,複為禦史。

     癸醜,貸原任湖廣巡撫王聚奎。

     以任事已壞,兵饷俱無,免議;亦緣為黃澍所糾,複與澍讦故也。

     保國公宋國弼等言兩浙财賦重地,不宜建藩。

    命禮部複議。

     國弼等自務定策功,忌潞王近處肘腋故也。

     甲寅,起升原任河南左布政楊邦翰太仆寺卿。

     邦翰耄,以居裡笑非(?)。

    吏科都張希夏曾面诘吏部尚書張捷,捷不能答也。

     戶科吳适疏劾監司陳之伸、夏時亨、郭正中。

    下部處分。

     言『之伸癸未遷兖東道,聞警卻回。

    方在出阙,乃乘國變,遽言得旨降用,複列監司。

    時亨以處分縣令,營補夏邑勸農知縣;遽稱嘗題加副使,通省勸農。

    夏初聞國變,南逃;又當赍诏差入豫,無何蒙稱憲長,借題迎護,躐升江右方伯。

    正中罷職州守,借危疆為名,得起授東省監司;日事條陳,竟不至境:皆司道不法之尤者。

    又若章曠、黃國琦,既濫行于監軍,宜令削秩圖功,許湔前非;不效,則二罪俱坐。

    既嚴饬以鼓向往,更方禁以絕效尤;庶朝廷尚有紀綱,而臣子猶知法守。

    至于大貪□問之曾應瑞、失地潛逃之樊師孔,飾辨巧營,濫入章奏,均非政體』。

    疏奏,吏部複:『之伸,降級調用;時亨,以佥事圖功;正中,削道銜;曠與國琦,俱奪職,充為事官』。

    一時興論翕然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