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海濱。
今者皇畿淪陷,其病原此。
不以為罪,将舉而功之乎?當日刑部初拟,猶緩以秋刑;先帝竟改票另拟,加之立決。
蓋惡其以浪戰誤國,又惡其以洩款辱國;而非以主款死也。
乞将新甲罪狀再頒天言,仍昭原拟』。
又給事中袁彭年、陳子龍複特疏争之。
遂已。
改吏部員外倪嘉慶為戶科給事中,察核直省錢糧。
大學士高弘圖薦其有心計故也。
丙申,左都禦史劉宗周言文武将相未盡調和、宮府表裡多出權宜,又以紀綱法度、風俗人心為言。
俱嘉納之。
命速議開國、靖難及正德、天啟慘死諸臣谥。
時靖難諸臣谥雖奉俞旨,然以人遠事湮,又禮部顧錫疇将祭南海,中止。
至是,工科都李清複舉崇祯時前疏請之。
得旨:「速覆」。
丁酉,以杜弘域、楊禦蕃、牟文绶、丁啟光、窦國甯、胡文若補三大營各總兵官,弘域等統一營至五營,啟光等統六營至十營。
命推補原任戶部尚書于仕廉等。
從忻城伯趙之龍請也。
淮揚巡按王燮以皇太子及二王皆遇害聞。
時有未任陽春縣典史顧元齡于五月出都,親見闖敗奔,被吳三桂西追去訖。
又傳言皇太子卒于亂軍,定王、永王俱于賊走日遇害于吳三桂宅;内皇城宮殿、太廟、享殿各門俱焚,惟存正陽一門,前三門外焚劫更慘。
燮據元齡言以聞。
聞者流涕。
戊戌,命核鳳陽總督朱大典。
原任戶科熊汝霖言:『近聞北騎南下,山東諸郡豈可輕委!南北諸鎮非乏雄師,不于此時渡河而北——或駐臨濟、或扼德河,節節聯絡,斷其來路;直待長驅入境,徒欲一葦江南,公然向小朝廷求活乎?且闖賊遁歸,志在複逞。
及今速檄諸鎮過河拒守,一面遣使俾北回轅,然後合五鎮全力分道西征殺賊,可以成功。
總在我内外文武諸臣凡事實做、急做,無滋議論、無遲時日而已』。
又言:『大典雖屢挂彈章,然毀家措饷,宜令充為事官,北行』。
命核議具覆。
撫甯侯朱國弼疏枚蔔、會推同五府。
不允。
國弼言:『間者兵部會推勳武臣,而九卿、科道與議;獨吏部枚蔔會推,臣等不問。
此後必約見任諸勳,虛公商榷,列名上請』。
诏以朝廷設官,各有職掌,即閣部不得相侵;會推五府,出何典制?已之。
起補大理寺正喬可聘河南道禦史,掌印。
大學士馬士英乞休。
不允。
以劉宗周疏糾也。
庚子,萬壽聖節,帝禦殿,百官朝賀。
識者以為國哀伊迩,宜仿宋高宗免朝故事。
升開封府推官陳潛夫為江西道禦史,巡按河南。
壬寅,工科左利瓦伊樾請改款北為酬北,□□□□。
從之。
命上供應用諸物須内衙門彙奏點過,方發部備用。
工科都李清言:『皇上自中州播遷後,栉風沐雨,備極艱難。
光武之不忘麥飯、豆粥,唐宗之不忘質衣僦舍,皆從安樂中憶艱難,蓋以勵儉也。
若皇上持此自勵,則安不忘危,侈源塞矣。
非然者,奢用必至多藏,多藏必至厚斂,厚斂必至煩刑;恐全盛之天下膏血亦殚,而況半壁之膏血有幾!伏乞申饬内外,廢無用之金玉、罷不時之傳奉!勿謂奢小而為之,锱铢亦巨萬之開端;勿謂儉小而不為,巨萬亦锱铢之層積』。
上俞之。
诏谥蔭大典,子孫不得擅求;渎奏者禁。
谥山西巡撫蔡懋德「忠襄」、随州知州王焘「忠愍」。
懋德,以督戰遇害;焘以城陷,自缢。
皆禮臣顧錫疇同裡也。
命事系兵機者,照例密封下科。
癸卯,革閣部鎮将于永绶職,帶罪立功;降〔劉〕肇基、張應夢各三級。
仍命自今兵将調集地方,俱聽撫臣節制。
追贈開國功臣颍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等。
從工科都李清言也。
革從逆諸臣職;命法司察有确據者,先行撫、按解京正罪。
原任戶科熊汝霖言:『北都一案,臣嘗訪之來者,确知梁兆陽、楊觀光、何瑞征為從逆獻謀之首,侯恂、曹欽程為出獄謝恩之首,方嶽貢、魏藻德為見朝報名之首。
而湯文瓊以布衣死難,衣帶中藏有「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二語;賊兵以此責陳演,斬于市。
應揭出以惇史』。
疏奏,命核議。
甲辰,革原任漕道莊應會職。
兵科陳子龍疏糾其貪也。
蔭從龍内臣屈尚忠、田成等各弟侄都督同知,世襲錦衣衛指揮使。
禮部尚書顧錫疇疏糾從逆諸臣。
命察議。
疏内所糾,乃何瑞征、周锺、項煜、楊廷鑒、陳名夏、魏學濂、
今者皇畿淪陷,其病原此。
不以為罪,将舉而功之乎?當日刑部初拟,猶緩以秋刑;先帝竟改票另拟,加之立決。
蓋惡其以浪戰誤國,又惡其以洩款辱國;而非以主款死也。
乞将新甲罪狀再頒天言,仍昭原拟』。
又給事中袁彭年、陳子龍複特疏争之。
遂已。
改吏部員外倪嘉慶為戶科給事中,察核直省錢糧。
大學士高弘圖薦其有心計故也。
丙申,左都禦史劉宗周言文武将相未盡調和、宮府表裡多出權宜,又以紀綱法度、風俗人心為言。
俱嘉納之。
命速議開國、靖難及正德、天啟慘死諸臣谥。
時靖難諸臣谥雖奉俞旨,然以人遠事湮,又禮部顧錫疇将祭南海,中止。
至是,工科都李清複舉崇祯時前疏請之。
得旨:「速覆」。
丁酉,以杜弘域、楊禦蕃、牟文绶、丁啟光、窦國甯、胡文若補三大營各總兵官,弘域等統一營至五營,啟光等統六營至十營。
命推補原任戶部尚書于仕廉等。
從忻城伯趙之龍請也。
淮揚巡按王燮以皇太子及二王皆遇害聞。
時有未任陽春縣典史顧元齡于五月出都,親見闖敗奔,被吳三桂西追去訖。
又傳言皇太子卒于亂軍,定王、永王俱于賊走日遇害于吳三桂宅;内皇城宮殿、太廟、享殿各門俱焚,惟存正陽一門,前三門外焚劫更慘。
燮據元齡言以聞。
聞者流涕。
戊戌,命核鳳陽總督朱大典。
原任戶科熊汝霖言:『近聞北騎南下,山東諸郡豈可輕委!南北諸鎮非乏雄師,不于此時渡河而北——或駐臨濟、或扼德河,節節聯絡,斷其來路;直待長驅入境,徒欲一葦江南,公然向小朝廷求活乎?且闖賊遁歸,志在複逞。
及今速檄諸鎮過河拒守,一面遣使俾北回轅,然後合五鎮全力分道西征殺賊,可以成功。
總在我内外文武諸臣凡事實做、急做,無滋議論、無遲時日而已』。
又言:『大典雖屢挂彈章,然毀家措饷,宜令充為事官,北行』。
命核議具覆。
撫甯侯朱國弼疏枚蔔、會推同五府。
不允。
國弼言:『間者兵部會推勳武臣,而九卿、科道與議;獨吏部枚蔔會推,臣等不問。
此後必約見任諸勳,虛公商榷,列名上請』。
诏以朝廷設官,各有職掌,即閣部不得相侵;會推五府,出何典制?已之。
起補大理寺正喬可聘河南道禦史,掌印。
大學士馬士英乞休。
不允。
以劉宗周疏糾也。
庚子,萬壽聖節,帝禦殿,百官朝賀。
識者以為國哀伊迩,宜仿宋高宗免朝故事。
升開封府推官陳潛夫為江西道禦史,巡按河南。
壬寅,工科左利瓦伊樾請改款北為酬北,□□□□。
從之。
命上供應用諸物須内衙門彙奏點過,方發部備用。
工科都李清言:『皇上自中州播遷後,栉風沐雨,備極艱難。
光武之不忘麥飯、豆粥,唐宗之不忘質衣僦舍,皆從安樂中憶艱難,蓋以勵儉也。
若皇上持此自勵,則安不忘危,侈源塞矣。
非然者,奢用必至多藏,多藏必至厚斂,厚斂必至煩刑;恐全盛之天下膏血亦殚,而況半壁之膏血有幾!伏乞申饬内外,廢無用之金玉、罷不時之傳奉!勿謂奢小而為之,锱铢亦巨萬之開端;勿謂儉小而不為,巨萬亦锱铢之層積』。
上俞之。
诏谥蔭大典,子孫不得擅求;渎奏者禁。
谥山西巡撫蔡懋德「忠襄」、随州知州王焘「忠愍」。
懋德,以督戰遇害;焘以城陷,自缢。
皆禮臣顧錫疇同裡也。
命事系兵機者,照例密封下科。
癸卯,革閣部鎮将于永绶職,帶罪立功;降〔劉〕肇基、張應夢各三級。
仍命自今兵将調集地方,俱聽撫臣節制。
追贈開國功臣颍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等。
從工科都李清言也。
革從逆諸臣職;命法司察有确據者,先行撫、按解京正罪。
原任戶科熊汝霖言:『北都一案,臣嘗訪之來者,确知梁兆陽、楊觀光、何瑞征為從逆獻謀之首,侯恂、曹欽程為出獄謝恩之首,方嶽貢、魏藻德為見朝報名之首。
而湯文瓊以布衣死難,衣帶中藏有「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二語;賊兵以此責陳演,斬于市。
應揭出以惇史』。
疏奏,命核議。
甲辰,革原任漕道莊應會職。
兵科陳子龍疏糾其貪也。
蔭從龍内臣屈尚忠、田成等各弟侄都督同知,世襲錦衣衛指揮使。
禮部尚書顧錫疇疏糾從逆諸臣。
命察議。
疏内所糾,乃何瑞征、周锺、項煜、楊廷鑒、陳名夏、魏學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