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三

關燈
命,帶封疆重寄之銜;而往議金缯、歲币,則名實乖和。

    以此銜往敵所,将先往奪地而後經理乎?抑先經理而後往乎?此銜之當議者也。

    若同行之馬紹愉,即臣壬午年所特糾。

    紹愉赴北講款,奴顔婢膝,許金十萬、銀一百二十萬;敵送之參、貂無數,令複歸。

    臣疏言「中國寬一馬紹愉,北廷添一中行說」;而紹愉遂遞解回籍矣。

    今與臣連镳出使,可無一言哉!如皇上用臣經理,祈命洪範同紹愉出使,臣不敢複言北行矣。

    如用臣同洪範北行,則去臣「經理聯絡」之銜;但紹愉似可無遣也』。

    疏奏,閣部俱請止紹愉,改用原任薊督王永吉。

    诏遵前旨。

     安廬巡撫張亮以闖逆可乘,請解任辦賊,視賊所向進讨。

    允之。

     尋召亮入京議;既而不果,複遣還任。

     補原任刑科李汝燦、禦史黃宗昌原官。

     汝燦,先帝時以建言,處。

     命總兵金聲桓駐防揚州。

     辛卯,補原任工科陳燕翼原官。

     燕翼,先帝時以劾黃澍冒功,谪。

     升戶科都張元始太常少卿。

     壬辰,贈先朝名臣吏部左侍郎葉盛為吏部尚書,補吏部尚書羅欽順蔭。

     從禮臣顧錫疇題請也。

    遠年補蔭,人争觊觎矣。

     定守護鳳陵戍兵五千人。

     追谥繼妃李氏「孝義端仁、肅明貞潔皇後」。

     授進士陳震生等中行職,班三诏。

     震生、汪铉、盧象觀、張翂之、王鳴珂、歐養素六人,皆應授邑令。

    至是,借差,改京職;與大理寺丞詹兆恒同班诏四方。

     命嚴汰劄付武職;非兵部、督、撫總兵等官,不得擅畀。

     原任戶科熊汝霖疏請喚群迷、昭臣分。

    俞之。

     疏言:『當事諸臣争誇定策,罔計複仇;處堂未已,且為鬥穴。

    噫!此乾坤何等時,不刻刻籌兵籌饷、議戰議守:如何防江?如何守淮?如何控制荊、襄?如何定齊、豫?如何使諸鎮賈勇北伐,毋戀戀淮南?如何使督、撫一意西征,毋懸懸江左而一味招搖構嚷、露齒張拳?始武與文争,繼文與文鬥。

    清夜自想,究有何因?是盜已入室而奴且哄庭,主人翁俛首聽之;天下事其有濟哉』!疏奏,俞之。

     癸巳,鎮江于永绶等兵亂。

     督輔可法部将四人劉肇基、陳可立、張應夢、于永绶,皆以功遷鎮帥,加宮銜;而永绶尤桀黠。

    相與統騎兵百餘、舟二百餘,從可法北征,暫住京口。

    會浙撫所調都司黃之奎亦部水陸三、四千戍其地;之奎安靜,獨鎮兵橫。

    偶一騎買民瓜,半予價;民詈之,□刀砍民;兵怒,縛買瓜者投江中,遂大隙。

    六月二十六日,浙續發防江兵至,守備李大開率之;怒鎮兵沖道,砍其馬,殺二、三人。

    馬負劍馳本營,鎮帥知有變,率兵與大開相擊;他浙營坐視莫援,大開矢洞脅死。

    鎮兵乘機焚掠,死者約四百人,罄虜财物。

    撫臣祁彪佳聞亂,從蘇郡整部伍,疾至。

    永绶等兵聞風,亟遁。

    彪佳兵追之,所收貨資、衣甲甚衆。

    奏聞,命四将由六合趨可法軍前聽核治而已。

    未幾,移駐儀真鎮,民始安。

     革北還禦史江承诏職為民。

     以應按賀登選代題,故先削職籍。

     升四川巡按劉之渤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本省;以禦史米壽圖巡按。

     吏科左熊汝霖言:『蜀事已為書腐陳士奇壞盡,今不宜用一弱不勝衣之之渤』。

    不聽。

    士奇為提學,則談兵;及為巡撫,則又談文。

    故汝霖及之。

     戶部以兵增饷缺,請敕會議量入為出;又請開援納事例。

    俱從之。

     甲午,命從逆諸臣以六等定罪。

     從科臣馬嘉植請也。

    嘉植言:『今日可憂者,乞師□□召兵□□,自昔為患。

    及今不備,萬一飲馬長淮、侈功邀賞,将來亦何辭乎』?又請從逆諸臣仿唐六等定罪。

    從之。

     命各鎮舉用大帥,俱聽督輔史可法題請。

     召對北使陳洪範、馬紹愉等,議恤原任兵部尚書陳新甲。

    尋以科疏,已之。

     時左懋第以憂不入,獨閣部、九卿、科道與洪範及紹愉俱對。

    上言及款北,紹愉言:『先帝時,曾命臣使北;若款成,必無今日』。

    上問「何以不成」?紹愉言:『使者再往,則款矣。

    主款者陳新甲,以言官劾棄市,故辍』。

    上曰:『如此,新甲應恤』。

    諸臣無應者,獨詞臣陳盟朗應曰「可」。

    上因命即恤,并察處劾新甲者。

    時諸臣恐殿上相争,蹈勳臣前轍;遂退。

    既而工科都李清等言:『新甲受任中樞,楚、豫喪失者為襄陽、河南、汝甯、南陽、歸德等六郡;即恭皇帝飲恨上賓,禍亦由此。

    且又誤聽張若麒言,出關催戰;舉五鎮八萬之精銳,盡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