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下于奉先殿,以大行皇帝、皇後祔祭。
以太廟未成故也。
命暫停緝事衙門,以五城禦史糾察。
蘇松巡撫祁彪佳言:『洪武初,官民有犯,或收系錦衣衛;當事者因非法淩虐,高皇帝乃于二十年焚其刑具,送囚刑部審理:是祖制原無诏獄也。
後乃以煅煉為功、羅織為事,雖朝廷爪牙,實權奸鷹狗;迫勒成獄,法司無敢雪冤:此诏獄〔之〕弊也。
洪武十五年,改儀鸾司為錦衣衛,端常直駕侍衛,未嘗有所理攝。
迨東廠立,始開告密;用銀而打事件,得賄而鬻刑章。
無籍兇惡,倚恃投充;鮮恥士紳,交通幸免。
飛誣多及善良,赤棍立緻巨萬。
招承多出吊拷,怨憤充塞京畿。
欲絕苞苴,苞苴彌甚;欲清奸宄,奸宄益多:此緝事〔之〕弊也。
若夫刑不上大夫,祖宗忠厚,立國之本。
及逆瑾用事,始去衣受杖;刑章不歸司敗,撲責多及直臣。
本無可殺之罪,乃加必死之刑。
當其血濺玉階、肉飛金陛,班行削色,氣短神搖;即恤錄随頒,已魂驚骨削矣。
天下歸忠直之譽,朝廷受愎谏之名:此廷杖之弊也』。
疏奏,閣臣曰廣拟革;不允——諸内臣意也。
曰廣疏奏甚力,有「緝事〔不〕除,宗社且不可知,何廠衛」等語;乃命五城禦史體訪——識者已知廠衛之必複矣。
禦史朱國昌複極言立廠衛之害;報聞。
升國子監監丞陳龍正禮部員外、原任臨川知縣張采禮部主事。
後北兵入嘉興,龍正居家病瘧;感憤,不療死。
加去任吏部尚書張慎言、工部尚書程注太子太保,予蔭。
巡撫湖廣何騰蛟疏陳守楚要着,以固長江。
從之。
言『楚土地自荊、襄下帶蕲、黃,沿江二千餘裡;自非于扼要害處各設重兵宿将,一處疏虞,全疆潰敗。
除武昌為全楚根本、已有鎮臣左良玉世守外,其扼要之地有四:一、荊,襄;一、嶽陽;一、承德;一、蕲、黃。
荊、襄,全楚門戶,在所必争。
但目前尚稽恢複,則兵将安插無地;防禦之着,宜并力于嶽陽設總鎮一員,統領水師五千、馬步一萬,直抵荊河口,灣泊于監利、公安等處,以防狡賊之順流;馬步屯劄于城陵矶,以應舟師之聲勢。
水陸俱備,則上流固。
承天,陵寝所在,難聽賊久踞,然未可輕率;其原設總鎮應駐兵于仙桃、漢川兩處,内固漢、沔各湖之險,外連承德各寨好義之民,以守為複局從此定。
再如德安與蕲、黃,皆屬吃緊。
惟是蕲、黃近而德安遠,守遠不如守近;宜設兵一萬、總鎮一員為之駐防,起自陽邏、團風、道士洑以至富池、田鎮、清江各要口皆屬其轄;而更聯絡蕲、黃山寨,作我外援,則下流固。
若馳驅中原,固有三路并進之功;即暫安江左,亦有萬裡長城之勢』。
疏奏,命議行。
戊子,原任大學士孔貞運卒。
谥原任督師兵部尚書盧象升「忠烈」。
象升以丁憂督師,死賈莊之戰。
先帝時,贈太子少師;至是,補谥。
起用罪廢各官;複原任左佥都金光辰原官,候服阕用。
光辰,先帝時以禦前救劉宗周故,谪。
餘皆罪廢,或降調者。
升李之椿光祿寺丞。
之椿,以吏部降。
己醜,吏科都章正宸疏陳國是。
正宸言:『今日形勢,視晉、宋更艱難。
肩背腹心,三面受敵;而捍将驕兵,漫無足恃:豈真虎踞龍蟠不拔之業哉!而當事洩洩偷息,何也?遙望故都,傷心離黍;夫亦念祖宗弓劍所藏乎?先帝、先後殉社稷之烈乎?青宮、二王陷淪賊壘望援噓涕乎?從君以亡者守正諸臣冤慘乎?三百年生養黔黎盡為蟲沙猿鶴乎?兩月來,聞文吏錫鞶矣,不聞獻馘;武臣私鬥矣,不聞公戰;老成引遁矣,不聞敵忾;諸生卷堂矣,不聞請纓。
如此日望興朝之氣象,臣知其未也。
今宜以進取為第一義;進取不銳,則禦守不堅。
當亟檄四鎮分渡河、淮,與河北、山左協力,互為聲援;使兩京血脈通,而後塞井陉、絕孟津、據武關、攻隴右,豪傑并起,賊不難旦夕殄矣。
陛下何不缟素親率六師至淮上,豈必冒矢石、履戎陣哉!聲震同仇,勇憤百倍也』。
庚寅,升應安撫左懋第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經理河北、聯絡關東軍務,加馬紹愉太仆寺少卿兼兵部職方司郎中、陳洪範太子太傅,款北。
書稱「大明皇帝緻書北國可汗」,以銀十萬、緞絹各數萬行。
又賜陷北諸臣及吳三桂诏谕,通和意。
懋第言:『臣此行往問先帝、後梓宮,又問東宮、二王消息,當衰麻往,誼不敢辭;但臣銜當議。
臣同行之人,不得不言。
臣銜以經理河北、聯絡關東為
以太廟未成故也。
命暫停緝事衙門,以五城禦史糾察。
蘇松巡撫祁彪佳言:『洪武初,官民有犯,或收系錦衣衛;當事者因非法淩虐,高皇帝乃于二十年焚其刑具,送囚刑部審理:是祖制原無诏獄也。
後乃以煅煉為功、羅織為事,雖朝廷爪牙,實權奸鷹狗;迫勒成獄,法司無敢雪冤:此诏獄〔之〕弊也。
洪武十五年,改儀鸾司為錦衣衛,端常直駕侍衛,未嘗有所理攝。
迨東廠立,始開告密;用銀而打事件,得賄而鬻刑章。
無籍兇惡,倚恃投充;鮮恥士紳,交通幸免。
飛誣多及善良,赤棍立緻巨萬。
招承多出吊拷,怨憤充塞京畿。
欲絕苞苴,苞苴彌甚;欲清奸宄,奸宄益多:此緝事〔之〕弊也。
若夫刑不上大夫,祖宗忠厚,立國之本。
及逆瑾用事,始去衣受杖;刑章不歸司敗,撲責多及直臣。
本無可殺之罪,乃加必死之刑。
當其血濺玉階、肉飛金陛,班行削色,氣短神搖;即恤錄随頒,已魂驚骨削矣。
天下歸忠直之譽,朝廷受愎谏之名:此廷杖之弊也』。
疏奏,閣臣曰廣拟革;不允——諸内臣意也。
曰廣疏奏甚力,有「緝事〔不〕除,宗社且不可知,何廠衛」等語;乃命五城禦史體訪——識者已知廠衛之必複矣。
禦史朱國昌複極言立廠衛之害;報聞。
升國子監監丞陳龍正禮部員外、原任臨川知縣張采禮部主事。
後北兵入嘉興,龍正居家病瘧;感憤,不療死。
加去任吏部尚書張慎言、工部尚書程注太子太保,予蔭。
巡撫湖廣何騰蛟疏陳守楚要着,以固長江。
從之。
言『楚土地自荊、襄下帶蕲、黃,沿江二千餘裡;自非于扼要害處各設重兵宿将,一處疏虞,全疆潰敗。
除武昌為全楚根本、已有鎮臣左良玉世守外,其扼要之地有四:一、荊,襄;一、嶽陽;一、承德;一、蕲、黃。
荊、襄,全楚門戶,在所必争。
但目前尚稽恢複,則兵将安插無地;防禦之着,宜并力于嶽陽設總鎮一員,統領水師五千、馬步一萬,直抵荊河口,灣泊于監利、公安等處,以防狡賊之順流;馬步屯劄于城陵矶,以應舟師之聲勢。
水陸俱備,則上流固。
承天,陵寝所在,難聽賊久踞,然未可輕率;其原設總鎮應駐兵于仙桃、漢川兩處,内固漢、沔各湖之險,外連承德各寨好義之民,以守為複局從此定。
再如德安與蕲、黃,皆屬吃緊。
惟是蕲、黃近而德安遠,守遠不如守近;宜設兵一萬、總鎮一員為之駐防,起自陽邏、團風、道士洑以至富池、田鎮、清江各要口皆屬其轄;而更聯絡蕲、黃山寨,作我外援,則下流固。
若馳驅中原,固有三路并進之功;即暫安江左,亦有萬裡長城之勢』。
疏奏,命議行。
戊子,原任大學士孔貞運卒。
谥原任督師兵部尚書盧象升「忠烈」。
象升以丁憂督師,死賈莊之戰。
先帝時,贈太子少師;至是,補谥。
起用罪廢各官;複原任左佥都金光辰原官,候服阕用。
光辰,先帝時以禦前救劉宗周故,谪。
餘皆罪廢,或降調者。
升李之椿光祿寺丞。
之椿,以吏部降。
己醜,吏科都章正宸疏陳國是。
正宸言:『今日形勢,視晉、宋更艱難。
肩背腹心,三面受敵;而捍将驕兵,漫無足恃:豈真虎踞龍蟠不拔之業哉!而當事洩洩偷息,何也?遙望故都,傷心離黍;夫亦念祖宗弓劍所藏乎?先帝、先後殉社稷之烈乎?青宮、二王陷淪賊壘望援噓涕乎?從君以亡者守正諸臣冤慘乎?三百年生養黔黎盡為蟲沙猿鶴乎?兩月來,聞文吏錫鞶矣,不聞獻馘;武臣私鬥矣,不聞公戰;老成引遁矣,不聞敵忾;諸生卷堂矣,不聞請纓。
如此日望興朝之氣象,臣知其未也。
今宜以進取為第一義;進取不銳,則禦守不堅。
當亟檄四鎮分渡河、淮,與河北、山左協力,互為聲援;使兩京血脈通,而後塞井陉、絕孟津、據武關、攻隴右,豪傑并起,賊不難旦夕殄矣。
陛下何不缟素親率六師至淮上,豈必冒矢石、履戎陣哉!聲震同仇,勇憤百倍也』。
庚寅,升應安撫左懋第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經理河北、聯絡關東軍務,加馬紹愉太仆寺少卿兼兵部職方司郎中、陳洪範太子太傅,款北。
書稱「大明皇帝緻書北國可汗」,以銀十萬、緞絹各數萬行。
又賜陷北諸臣及吳三桂诏谕,通和意。
懋第言:『臣此行往問先帝、後梓宮,又問東宮、二王消息,當衰麻往,誼不敢辭;但臣銜當議。
臣同行之人,不得不言。
臣銜以經理河北、聯絡關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