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婦;遂意同情洽。
而施士沅之妻系吳倫言長妹,看習成風,并同伊妹亦吃齋拜佛。
其□□之夫施士沅将妻責斥,其妻,盛怒,擅自歸回外家,與妹同住。
上年又與浙江人——系福建候補縣丞毛文藻之妻往來,相熟識。
而毛文藻與其妻均□吃齋,并與此所稱之李太太熟識,因而時常來往。
又與施士沅之妻——即吳倫言之長妹暨毛文藻之妻并吳倫言之次妹所使婢女二人,均同拜有一普陀山來募化之僧人名「化聞」為師,時共到廟行香拜佛。
至本年十月二十九日,竟被縣丞毛文藻夫妻與此李太太将施士沅之妻、吳倫言之長次二妹并與婢女兩人——該婢女均約年十八、九歲,均于本年十月二十九日一并附搭商輪船「呵哩拜」逃走,并帶有金銀财物約值銀七、八千兩。
計毛文藻與跟丁二人,男共三人;又毛文藻之妻并所稱之李太太暨施士沅妻——吳倫言之長妹及未配人之次妹并婢女二人,共婦女六人:一同逃走。
查毛文藻身居職官,膽敢拐逃良家婦女,大屬有關風化!但毛文藻拐逃女子,勢必自知拿究;誠恐逃往外國或廈門、汕頭、香港、上海,或各省偏僻之地藏匿。
況毛文藻人甚刁利,能知外國言語以及字句;亟應通饬拿解,按律懲辦,以正風俗而儆官邪。
并據生員吳倫言具禀前情,除分别呈咨請饬并移行通饬解辦外,理合具文呈請祭核,俯賜通饬閩省沿海關卡、隘口、守口各員弁并請照會駐紮廈門、上海、香港、馬尾各國領事官衙門一體嚴查。
如遇毛文藻同行男女共九人,立即饬拿解台懲辦;并起出所帶财物解台給領」等由到本将軍。
準據此,查毛文藻身居職官,膽敢拐逃良家婦女,大屬不法!亟應嚴拿懲辦,以儆官邪。
相應照會,希即核明通詳辦理;一面移饬嚴拿毛文藻等,務獲解台究辦。
切切』等因。
奉此,除分别詳移照會查拿外,合就照會貴領事查照。
如遇毛文藻等一幫婦女潛匿,務希拿獲,送交懲辦;足紉睦誼。
須至照會者。
右照會大法國欽命駐劄福州管理台、廈各□本國通商事務世襲伯爵領事官布。
正月二十四日(公曆三月十三日——即禮拜一) 本館電音 二十一、二十二日奉上谕:『何璟、岑毓英奏:神靈顯應,請頒匾額等語。
福建宜蘭縣城隍廟,素着靈應。
光緒六、七年間,風雨過多,山水漲發;疊經官紳設壇虔禱,水消雨止,田禾獲慶有秋,實深寅感!着南書房翰林恭書匾額一方,交何璟等祗領,敬謹懸挂,以答神庥。
欽此』。
正月二十六日(公曆三月十五日——禮拜三) 論台灣拐案 福建侯補縣丞毛文藻拐逃台灣吳倫言兩妹、兩婢一案,經閩省葉觀察行文照會領事于閩、廣、江、浙各海口通緝事,已見諸明文;則台灣之傳說是□□□紛紛,且情節确而可據,本館亦無庸為官場曲諱矣。
夫毛文藻不過一微末小官,其行止之卑污,何足重輕;原不足□□場玷。
特事關拐誘,較之尋常行止有虧者,其情更屬可惡!不得不為論□焉。
或曰:物必自腐,而後蟲生。
假使吳倫言□□謹嚴,男正乎外、女在乎内,則其兩妹即使德、容、言、工不能盡備,而「三從」之義自知分不可越,何至放誕若此!其長妹□□應亦恪守婦道,順率夫綱。
而幼者更為深閨淑媛,且「在家從父」、則「父死從兄」;為之兄者,豈不願得快婿為其妹了□□之念。
「茹素拜佛,守貞不字」,本非正理;此種邪說,安得入于其妹之耳而被人锢□至于斯極!可見吳之為兄,必有不能善其道者,而後有繡佛長齋二十餘歲不嫁之妹也。
罪魁禍首,固當以吳倫言自任之矣。
至于長妹之夫,則猶得末減也。
蓋□系庠序中人,質本懦弱,無鄉農之蠻拳以撻制其妻。
苟其妻不循婦道,事事任性;始則婉言勸導不聽,則或以情感之□□轉之。
然而頑石無靈,蠻倭不化,終必至于勃溪而後已。
人情惟夫妻之間,愈投則愈合、愈背則愈離;往往有一經反目,而終身不合者。
其間又賴翁姑之調停、妯娌姑叔之觀感,而後睽而複嗑。
若更有堂上偏憎、旁人讪笑,則強者恣肆橫□、撤潑放蕩,絕無顧忌;弱者悲憤恚悔,或至輕生——即或幸免,有積久而瘋癞者。
此等事,處處有之。
假使吳氏任性胡行,負氣而出,施誠無可奈何!一則缙紳家道,醜難外揚;一則母族顔面,安心隐忍也。
雖曰事由外誘,苟無李太太之蠱惑,即使佞佛,不過燒香完願、花費銀錢而已;誠不至于此極!然使其在家時,其兄早以禮法為防;即李太太之術,亦何從而售之!故此案誠宜歸咎于吳也。
顧餘竊謂不然。
佛氏之禍,流行中國二千餘年;以唐之昌黎,僅能創□其人、火其書之說,而未能屏絕毀滅。
過此以往,固當與天地同盡矣。
以一生員之家、缙紳之裔,而欲禁絕僧尼不入其門,談何容易!父母之喪而不作七薦,親黨聞之,群該其不孝矣。
他如尼僧、佛婆或因本境庵院相沿既久,藉為護法,則我不能獨異,而不與往來;月米、齋飯,出入庭闼,所不免也。
更有親族眷屬招邀随喜者,豈得以嚴詞拒之耶!而況乎李太太者,本為教針黹來也。
閨中密友私語傾談,其兄、其夫何嘗盡悉;更何論其暗施鬼蜮,必工于掩飾彌縫也。
故李太太之來,吳與施初難提防;□因李太太而認識毛丞之婦,更因其姊而蠱惑及其妹,其平時之蹤迹,吳與施亦不能盡窺之。
何也?為傭工而稱「太太」,其為宦家眷屬、貧苦倫落,可知也。
況毛婦,又為現任官眷。
然則其相率往來,亦意中之事矣。
在施以不率教之妻,而與官場内□交遊,縱心疑其事,而因有毛之俨然官者,亦差可自解其疑也。
吳以已嫁之妹而以佞佛之故,與宦家訂燒香之侶,雖心惡其人,而亦因毛系職官,并以姊率妹之人情,惡之而仍無如何也。
由是言之,毛之罪大惡極矣!台灣大郡,區區無缺之縣丞,誠不能以官勢壓人;然而地懸海外、設官不多,吳、施雖皆紳富,其視官長之重,誠有甚于内地。
苟牽撮而非李太太、容留而非毛公館,其兄若夫亦斷不愦愦若此,必至拐逃而後首告也!吾故曰:惟其為毛,而此計得行;亦惟其為毛,而其情更惡也。
縣丞之值幾何?卑污苟賤,何省蔑有!所深恨者,毛由西人處辦事出身,能知四國語言、文字也;其為捐納與保舉也,均未可知:吾意亦不過細崽管事之身分而已。
目下此種賤役之徒,在通商地面體态昂藏,最為得時。
如毛者乃能為閩中官憲所賞,曆派要差,其小有才者也。
而孰知行止卑污、居心險惡,既屢占夫廣婦、複刁誘夫良家,攫其财而拐其人,一光棍之所為哉! 國家用人,本有資格;因材任使,所貴出身。
通商地面,類此者多;苟用人者以為洋務需人,參用此輩,則毛文藻其殷鑒也。
慎哉!慎哉! 辦赈中飽 澎湖風災,籌赈惠及人畜;已列前報。
茲聞近由溫州、福甯各處購辦地瓜、米,源源接濟,尚有數千擔之多。
惟承辦者每擔觔數不足,其價又不盡不實;各大憲現已訪聞,欲嚴懲承辦者之中飽營私,以伸公道而快人心。
夫以恤災之貨物供經手之侵漁,大憲即未嚴懲,其天良究何在也! 二月初二日(公曆三月二十日——即禮拜一) 運米災區 台灣道劉蘭洲觀察前知官眷已抵上海,即饬派「萬年清」輪船來滬接載;并着順道至甯波載運米糧,以備接赈澎湖。
似此惠政及民,災黎當同聲額頌也。
二月初三日(公曆三月二十一日——即禮拜二) 考官咨文 閩省考官一事,疊列前報。
現聞岑宮保尚在台北大甲溪督工,須二、三月方能内渡。
考試之期,當在春、夏之交矣。
茲将咨文錄左: 撫台咨: 準吏部咨:光緒七年六月十六日,奉上谕:『據内閣學士張子洞、詹事府右庶子周德潤、禦史洪良品先後因星變陳言,詳加批閱,所陳各條不為無見。
澄叙官方,察吏實為急務。
各省督、撫考察屬員,率多虛應故事,不足以示勸懲。
凡屬員任内若有應辦公務,該督、撫平日當留心詳查,認真考課;視其能否,定功過以為舉劾;仍須詳叙實績具奏,用昭賞罰,不得僅托空言。
至冗員過多,亟應照章甄别,将庸劣各員随時裁汰,毋任日久濫竽;并将參劾裁汰員數,陸續明咨吏部查核。
以上各節,均須實力奉行,不得視為具文,一味粉飾因循,緻負委任』等因,欽此。
業經恭錄行司,欽遵在案。
查閩省僻處海濱,吏治向稱冗雜;雖經曆任督部堂、撫部院随時整頓,而捐納、勞績兩班紛至沓來,恒形擁擠。
自府廳州縣以至佐雜候補、試用各班,竟有一千二百員之多;流品混雜,正途阻滞。
夫治亂在庶官,若委用不得其人,必緻贻誤地方。
值此時機艱難、民生困苦,凡為臣下者均應激發天良,力圖報稱;何況疊奉谕旨諄諄告誡,敢不敬謹遵行乎!本部院忝膺疆寄,察吏安民,責無旁貸。
自到任以來,夙夜兢惕,周谘博訪,求所以整頓吏治之方。
查前準吏部咨,該覆中書王保建條陳一折内開:『例載各省試用佐貳雜職已滿一年者,視各項缺數多寡,酌留十分之二;補過一員,咨取一員』等語。
定例本極周妥,而府廳州縣各員亦可仿照辦理。
今按布政司前呈官冊開列正雜各員,除由正途暨舉、貢、生員、蔭生、翻譯出身例不須考外,凡由吏員、監生、俊秀三項出身之捐納、勞績各員例應考試者,共計八百七十八員;又實缺中應考試者,共有一百五十餘員;而鹽大使一項共有若幹員,尚未據冊報。
該員等分發到省,雖曾經考試,然皆随到随考,未經比較;若合群才而局試之,相形之下,優劣自分。
本部院拟将該應考各員,無論實缺、候補、試用曾經考過與否,一概調集,分次挂牌,督同該司道扃門面試;将試卷彌封,請督部堂會同閱卷,酌定去取。
如該班員數少者,取四去六;如員數多者,取二去八。
應去各員,饬令回籍聽候,需員時再行咨取。
至正途出身及取留各員,酌量差委;查看其品行、才具,仍随時甄别。
如此則正途既通,官常嚴肅,吏治不難蒸蒸日上。
除牌行司道核該詳辦外,合此移咨。
二月初五日(公曆三月二十三日——即禮拜四) 台瘴害人 閩撫岑宮保所調黔軍二千餘人,已于去冬陸續由官輪船裝載赴台。
茲聞黔軍自去秋到閩後,駐劄馬尾地方因病而死者,有二十餘人;及赴台後,又死四、五十人。
蓋以台地水土惡劣,黔軍新入其境,不知避忌,以緻喪亡者多也。
伏查台灣水土雖惡,然秋、冬兩季尚屬可居,惟春、夏間難于調攝;當酷暑之時,尤易染病:故曩年人多視為畏途。
近以頻歲軍興,加之山林漸辟,不但齊民趨之若鹜,即宦遊者無不樂于東渡,而瘴氣亦較從前稍殺矣。
二月初七日(公曆三月二十五日——即禮拜六) 雇匠□城 閩撫岑宮保于去年渡台督理橋工、城工,至今尚未内渡;已列前報。
茲聞大甲溪之橋工,即用土民興築,亦可将就成事。
惟台北府、縣各城工,非熟手工匠,勢難創建。
緣城垣之高矮、城垛之大小,皆有度數;必須按地勢以繪圖,方能照圖建築也。
去臘已劄知府卓維芳赴粵雇覓匠人百餘名,約定正月内到香港候船來閩。
現聞宮保借己船局之「永保」輪船,準于二月朔赴粵裝載匠人,往台趕緊興工;大約中和節後,即可築登登而削憑憑矣。
二月初八日(公曆三月二十六日——即禮拜日) 台疆傳述
而施士沅之妻系吳倫言長妹,看習成風,并同伊妹亦吃齋拜佛。
其□□之夫施士沅将妻責斥,其妻,盛怒,擅自歸回外家,與妹同住。
上年又與浙江人——系福建候補縣丞毛文藻之妻往來,相熟識。
而毛文藻與其妻均□吃齋,并與此所稱之李太太熟識,因而時常來往。
又與施士沅之妻——即吳倫言之長妹暨毛文藻之妻并吳倫言之次妹所使婢女二人,均同拜有一普陀山來募化之僧人名「化聞」為師,時共到廟行香拜佛。
至本年十月二十九日,竟被縣丞毛文藻夫妻與此李太太将施士沅之妻、吳倫言之長次二妹并與婢女兩人——該婢女均約年十八、九歲,均于本年十月二十九日一并附搭商輪船「呵哩拜」逃走,并帶有金銀财物約值銀七、八千兩。
計毛文藻與跟丁二人,男共三人;又毛文藻之妻并所稱之李太太暨施士沅妻——吳倫言之長妹及未配人之次妹并婢女二人,共婦女六人:一同逃走。
查毛文藻身居職官,膽敢拐逃良家婦女,大屬有關風化!但毛文藻拐逃女子,勢必自知拿究;誠恐逃往外國或廈門、汕頭、香港、上海,或各省偏僻之地藏匿。
況毛文藻人甚刁利,能知外國言語以及字句;亟應通饬拿解,按律懲辦,以正風俗而儆官邪。
并據生員吳倫言具禀前情,除分别呈咨請饬并移行通饬解辦外,理合具文呈請祭核,俯賜通饬閩省沿海關卡、隘口、守口各員弁并請照會駐紮廈門、上海、香港、馬尾各國領事官衙門一體嚴查。
如遇毛文藻同行男女共九人,立即饬拿解台懲辦;并起出所帶财物解台給領」等由到本将軍。
準據此,查毛文藻身居職官,膽敢拐逃良家婦女,大屬不法!亟應嚴拿懲辦,以儆官邪。
相應照會,希即核明通詳辦理;一面移饬嚴拿毛文藻等,務獲解台究辦。
切切』等因。
奉此,除分别詳移照會查拿外,合就照會貴領事查照。
如遇毛文藻等一幫婦女潛匿,務希拿獲,送交懲辦;足紉睦誼。
須至照會者。
右照會大法國欽命駐劄福州管理台、廈各□本國通商事務世襲伯爵領事官布。
正月二十四日(公曆三月十三日——即禮拜一) 本館電音 二十一、二十二日奉上谕:『何璟、岑毓英奏:神靈顯應,請頒匾額等語。
福建宜蘭縣城隍廟,素着靈應。
光緒六、七年間,風雨過多,山水漲發;疊經官紳設壇虔禱,水消雨止,田禾獲慶有秋,實深寅感!着南書房翰林恭書匾額一方,交何璟等祗領,敬謹懸挂,以答神庥。
欽此』。
正月二十六日(公曆三月十五日——禮拜三) 論台灣拐案 福建侯補縣丞毛文藻拐逃台灣吳倫言兩妹、兩婢一案,經閩省葉觀察行文照會領事于閩、廣、江、浙各海口通緝事,已見諸明文;則台灣之傳說是□□□紛紛,且情節确而可據,本館亦無庸為官場曲諱矣。
夫毛文藻不過一微末小官,其行止之卑污,何足重輕;原不足□□場玷。
特事關拐誘,較之尋常行止有虧者,其情更屬可惡!不得不為論□焉。
或曰:物必自腐,而後蟲生。
假使吳倫言□□謹嚴,男正乎外、女在乎内,則其兩妹即使德、容、言、工不能盡備,而「三從」之義自知分不可越,何至放誕若此!其長妹□□應亦恪守婦道,順率夫綱。
而幼者更為深閨淑媛,且「在家從父」、則「父死從兄」;為之兄者,豈不願得快婿為其妹了□□之念。
「茹素拜佛,守貞不字」,本非正理;此種邪說,安得入于其妹之耳而被人锢□至于斯極!可見吳之為兄,必有不能善其道者,而後有繡佛長齋二十餘歲不嫁之妹也。
罪魁禍首,固當以吳倫言自任之矣。
至于長妹之夫,則猶得末減也。
蓋□系庠序中人,質本懦弱,無鄉農之蠻拳以撻制其妻。
苟其妻不循婦道,事事任性;始則婉言勸導不聽,則或以情感之□□轉之。
然而頑石無靈,蠻倭不化,終必至于勃溪而後已。
人情惟夫妻之間,愈投則愈合、愈背則愈離;往往有一經反目,而終身不合者。
其間又賴翁姑之調停、妯娌姑叔之觀感,而後睽而複嗑。
若更有堂上偏憎、旁人讪笑,則強者恣肆橫□、撤潑放蕩,絕無顧忌;弱者悲憤恚悔,或至輕生——即或幸免,有積久而瘋癞者。
此等事,處處有之。
假使吳氏任性胡行,負氣而出,施誠無可奈何!一則缙紳家道,醜難外揚;一則母族顔面,安心隐忍也。
雖曰事由外誘,苟無李太太之蠱惑,即使佞佛,不過燒香完願、花費銀錢而已;誠不至于此極!然使其在家時,其兄早以禮法為防;即李太太之術,亦何從而售之!故此案誠宜歸咎于吳也。
顧餘竊謂不然。
佛氏之禍,流行中國二千餘年;以唐之昌黎,僅能創□其人、火其書之說,而未能屏絕毀滅。
過此以往,固當與天地同盡矣。
以一生員之家、缙紳之裔,而欲禁絕僧尼不入其門,談何容易!父母之喪而不作七薦,親黨聞之,群該其不孝矣。
他如尼僧、佛婆或因本境庵院相沿既久,藉為護法,則我不能獨異,而不與往來;月米、齋飯,出入庭闼,所不免也。
更有親族眷屬招邀随喜者,豈得以嚴詞拒之耶!而況乎李太太者,本為教針黹來也。
閨中密友私語傾談,其兄、其夫何嘗盡悉;更何論其暗施鬼蜮,必工于掩飾彌縫也。
故李太太之來,吳與施初難提防;□因李太太而認識毛丞之婦,更因其姊而蠱惑及其妹,其平時之蹤迹,吳與施亦不能盡窺之。
何也?為傭工而稱「太太」,其為宦家眷屬、貧苦倫落,可知也。
況毛婦,又為現任官眷。
然則其相率往來,亦意中之事矣。
在施以不率教之妻,而與官場内□交遊,縱心疑其事,而因有毛之俨然官者,亦差可自解其疑也。
吳以已嫁之妹而以佞佛之故,與宦家訂燒香之侶,雖心惡其人,而亦因毛系職官,并以姊率妹之人情,惡之而仍無如何也。
由是言之,毛之罪大惡極矣!台灣大郡,區區無缺之縣丞,誠不能以官勢壓人;然而地懸海外、設官不多,吳、施雖皆紳富,其視官長之重,誠有甚于内地。
苟牽撮而非李太太、容留而非毛公館,其兄若夫亦斷不愦愦若此,必至拐逃而後首告也!吾故曰:惟其為毛,而此計得行;亦惟其為毛,而其情更惡也。
縣丞之值幾何?卑污苟賤,何省蔑有!所深恨者,毛由西人處辦事出身,能知四國語言、文字也;其為捐納與保舉也,均未可知:吾意亦不過細崽管事之身分而已。
目下此種賤役之徒,在通商地面體态昂藏,最為得時。
如毛者乃能為閩中官憲所賞,曆派要差,其小有才者也。
而孰知行止卑污、居心險惡,既屢占夫廣婦、複刁誘夫良家,攫其财而拐其人,一光棍之所為哉! 國家用人,本有資格;因材任使,所貴出身。
通商地面,類此者多;苟用人者以為洋務需人,參用此輩,則毛文藻其殷鑒也。
慎哉!慎哉! 辦赈中飽 澎湖風災,籌赈惠及人畜;已列前報。
茲聞近由溫州、福甯各處購辦地瓜、米,源源接濟,尚有數千擔之多。
惟承辦者每擔觔數不足,其價又不盡不實;各大憲現已訪聞,欲嚴懲承辦者之中飽營私,以伸公道而快人心。
夫以恤災之貨物供經手之侵漁,大憲即未嚴懲,其天良究何在也! 二月初二日(公曆三月二十日——即禮拜一) 運米災區 台灣道劉蘭洲觀察前知官眷已抵上海,即饬派「萬年清」輪船來滬接載;并着順道至甯波載運米糧,以備接赈澎湖。
似此惠政及民,災黎當同聲額頌也。
二月初三日(公曆三月二十一日——即禮拜二) 考官咨文 閩省考官一事,疊列前報。
現聞岑宮保尚在台北大甲溪督工,須二、三月方能内渡。
考試之期,當在春、夏之交矣。
茲将咨文錄左: 撫台咨: 準吏部咨:光緒七年六月十六日,奉上谕:『據内閣學士張子洞、詹事府右庶子周德潤、禦史洪良品先後因星變陳言,詳加批閱,所陳各條不為無見。
澄叙官方,察吏實為急務。
各省督、撫考察屬員,率多虛應故事,不足以示勸懲。
凡屬員任内若有應辦公務,該督、撫平日當留心詳查,認真考課;視其能否,定功過以為舉劾;仍須詳叙實績具奏,用昭賞罰,不得僅托空言。
至冗員過多,亟應照章甄别,将庸劣各員随時裁汰,毋任日久濫竽;并将參劾裁汰員數,陸續明咨吏部查核。
以上各節,均須實力奉行,不得視為具文,一味粉飾因循,緻負委任』等因,欽此。
業經恭錄行司,欽遵在案。
查閩省僻處海濱,吏治向稱冗雜;雖經曆任督部堂、撫部院随時整頓,而捐納、勞績兩班紛至沓來,恒形擁擠。
自府廳州縣以至佐雜候補、試用各班,竟有一千二百員之多;流品混雜,正途阻滞。
夫治亂在庶官,若委用不得其人,必緻贻誤地方。
值此時機艱難、民生困苦,凡為臣下者均應激發天良,力圖報稱;何況疊奉谕旨諄諄告誡,敢不敬謹遵行乎!本部院忝膺疆寄,察吏安民,責無旁貸。
自到任以來,夙夜兢惕,周谘博訪,求所以整頓吏治之方。
查前準吏部咨,該覆中書王保建條陳一折内開:『例載各省試用佐貳雜職已滿一年者,視各項缺數多寡,酌留十分之二;補過一員,咨取一員』等語。
定例本極周妥,而府廳州縣各員亦可仿照辦理。
今按布政司前呈官冊開列正雜各員,除由正途暨舉、貢、生員、蔭生、翻譯出身例不須考外,凡由吏員、監生、俊秀三項出身之捐納、勞績各員例應考試者,共計八百七十八員;又實缺中應考試者,共有一百五十餘員;而鹽大使一項共有若幹員,尚未據冊報。
該員等分發到省,雖曾經考試,然皆随到随考,未經比較;若合群才而局試之,相形之下,優劣自分。
本部院拟将該應考各員,無論實缺、候補、試用曾經考過與否,一概調集,分次挂牌,督同該司道扃門面試;将試卷彌封,請督部堂會同閱卷,酌定去取。
如該班員數少者,取四去六;如員數多者,取二去八。
應去各員,饬令回籍聽候,需員時再行咨取。
至正途出身及取留各員,酌量差委;查看其品行、才具,仍随時甄别。
如此則正途既通,官常嚴肅,吏治不難蒸蒸日上。
除牌行司道核該詳辦外,合此移咨。
二月初五日(公曆三月二十三日——即禮拜四) 台瘴害人 閩撫岑宮保所調黔軍二千餘人,已于去冬陸續由官輪船裝載赴台。
茲聞黔軍自去秋到閩後,駐劄馬尾地方因病而死者,有二十餘人;及赴台後,又死四、五十人。
蓋以台地水土惡劣,黔軍新入其境,不知避忌,以緻喪亡者多也。
伏查台灣水土雖惡,然秋、冬兩季尚屬可居,惟春、夏間難于調攝;當酷暑之時,尤易染病:故曩年人多視為畏途。
近以頻歲軍興,加之山林漸辟,不但齊民趨之若鹜,即宦遊者無不樂于東渡,而瘴氣亦較從前稍殺矣。
二月初七日(公曆三月二十五日——即禮拜六) 雇匠□城 閩撫岑宮保于去年渡台督理橋工、城工,至今尚未内渡;已列前報。
茲聞大甲溪之橋工,即用土民興築,亦可将就成事。
惟台北府、縣各城工,非熟手工匠,勢難創建。
緣城垣之高矮、城垛之大小,皆有度數;必須按地勢以繪圖,方能照圖建築也。
去臘已劄知府卓維芳赴粵雇覓匠人百餘名,約定正月内到香港候船來閩。
現聞宮保借己船局之「永保」輪船,準于二月朔赴粵裝載匠人,往台趕緊興工;大約中和節後,即可築登登而削憑憑矣。
二月初八日(公曆三月二十六日——即禮拜日) 台疆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