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十
關燈
小
中
大
心。
若稍蹈因循之弊、苟存玩愒之心,是将謂造船教士至此已為止境而不複更求其進,豈非贻笑于海邦而示弱于中國哉!乃何為而有今日也。
夫局中造船歲成數号,分撥沿海省分以資巡海緝盜之用;而兩洋經畫戰具,猶不遽能可以臨敵,至出資購外洋之船并咨會欽差向外國船廠定式購造,則船局已難自诩其精矣。
就如教練人才,前在後學堂學習之生徒,現俱請賞武銜,畀以管駕之職;船主之下,又有大副、二副等名目。
俸之所頒,多則歲領千金,少亦數百金;而水手等人,月亦各給六、七、八、兩。
較之國家額定營制将弁之廉俸、兵丁之口糧,直須倍蓰。
在朝廷樂觀其成,凡督、撫大臣拟定奏請,無不準行。
乃問駕弁等人,于輪船各事具見生疏,即海道行□,亦未熟悉。
徒令歲領厚俸,嬉遊揮霍,以養其恣睢暴戾之氣,并巡緝操防而無用;而水手等人亦皆絕無技藝:此又船局之不得自言成效者也。
而況乎停工待料,更屬虛糜玩愒哉! 夫據述采買委員之言,知外洋木料須于前一年秋間買定、次年春令乃能運用;此非今日始也。
福州出洋不過三十程已至息力,往年需木濟用,應亦向彼買過;何以不知其情形,而至今日為後時之失也!且中、俄該約迨今春始成,去秋沿海省分正在欽奉谕旨預備海防,即使船局之船不能備戰,而自粵至京海程遼遠,山東、江、浙港■〈氵義〉紛歧,何處不資防禦;若以現成之船臨時分攤,□何能遍?船局既以造船為本務,則不于此時趱造,而将待何時也?幸而無兵釁耳;假令此時該猶未成,則各省海口布置早已完密,其以何船為守口之具乎!且帑項交绌,欲多造而不能,猶可言也。
乃聞去年秋、冬間局中存銀不下數十萬,足以備緩急之用;然則又非無款何籌者比也。
木既不購、鐵又未儲,自秋徂夏,荏苒經年,工匠皆徒手而嬉;吾不知此工匠者,乃計所作之工而發給工食者,抑曆之一年、不論作工若幹而按名各發一年之銀者也?假令工無所作、食有所給,則此時之虛□其又何以造銷也!此誠不得其解者矣。
夫中國之弊,□在因循。
□年以來,以洋務為公事之殊途。
往往處公事,則仍中國之習;而處洋務,則學外國之風。
凡制造諸局、海關稅務,有洋人為之經理;而又七日一禮拜,必給假停公,故相沿而為成例耳。
船局何獨不然;乃至于料物空虛、停工待采,然則亦何洋務之有哉!然則在局諸君,又何能诩诩然自命為洋務之才哉!嗚呼!有局若此,誠創之者所不及料也。
船局近聞 福州船局之釆辦處,向有香、滬二局及福州采辦處。
故所需料件,尚不昂貴。
今年專歸香局釆辦,将以為宏遠公司張本;嗣經黎星使見事非持平、恐招物該,故月前出示招人承投零星物件,以昭平允——即仿洋行拍賣之意,變為拍買也。
惟各商以貨少利微,大者已歸香港壟斷,小者于事實無所濟;故皆裹足不前。
蓋各商生财自有大道,不欲覓此蠅頭也。
船政局新派提調呂觀察印耀鬥,前經赴津,已列前報。
茲聞直隸開辦水利,尚需時日;黎星使現又患病,一切工程待人贊理。
故已馳函飛懇呂觀察趕即赴閩,以便商辦各件。
刻下船局内已修理提調處房宇,所有寄居各人一概搬出;大約中元節前後,觀察當命駕啟行也。
發抄旨一道(六月二十七日京報) 何璟奏「廈防同知程起鵬補台灣守」,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十八日(公曆八月十二日——禮拜五) 閩督何(璟)等奏請補知府折(七月初六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調補貴州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揀員請補海外新設要缺知府,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照本任福建台北府知府趙均于光緒七年二月十二日在署台灣府知府任内聞訃丁母憂,業經具題開缺;照例以聞訃本日作為出缺日期,歸二月分截缺。
所遺台北府知府系海外新設沖、繁、難題調要缺,亟應遴員請補,以重地方。
查該缺自新竹大甲溪以北直達後山蘇澳等處,地勢沖要,戶口煩滋、商賈輻辏;政務既極殷煩,近複常有中外交涉要件:非廉明勤幹、資望素着之員不足以資治理。
臣等督饬藩、臬兩司遵于現任知府内逐加揀擇,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複于候補人員中詳加遴選,亦無奉旨命往及記名候補之員,堪以題補。
惟查有候補知府、準補台灣府中路同知陳星聚,年六十五歲,河南臨颍縣舉人;因在籍守城出力,保以知縣選用,選授順昌縣知縣,同治三年十一月到任。
因聽斷緝捕寬猛務宜,輿情悅服;彙案保奏,奉旨:『交部帶領引見。
欽此』。
請咨赴部引見,奉旨:『陳星聚,着以同知直隸州回任候升。
欽此』;領照回閩。
籌辦甘肅糧饷案内出力,奏準賞戴花翎。
同冶十年分計典卓異,升補淡水同知。
旋委伴送琉球貢使,順差請咨引見;奉旨:『陳星聚,準其于知縣任内卓異加一級。
欽此』。
事竣,回閩赴新任。
于剿辦淡轄銅鑼莊積匪吳阿來案内出力,保奏以知府用、先換頂戴;光緒二年十月十八日奉旨:『着照所請獎勵。
欽此』。
三年分大計,卓異。
因淡水同知員缺裁汰,歸于裁缺同知班内遇缺即補;委署台灣府中路同知,代理台北知府、準補中路同知。
六年分大計,卓異;現尚未奉部覆。
該員廉勤率屬、慈惠愛民,在台年久;現代斯缺,循聲卓著,輿論翕然;于海疆風土、民情,極為熟悉。
以之請補台北府知府,洵屬人地相需。
令無仰懇天恩,俯準以候補知府、準補台灣府中路同知陳星聚補授台北府知府,俾海外新設要缺得人而理,實于海疆地方有裨。
如蒙俞允,該員系候補知府請補知府,例免核計參罰;俟奉準後,并案給咨送部引見。
據福建藩、臬兩司會詳前來。
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十九日(公曆八月十三日——禮拜六) 發抄旨一道(七月初七日京報) 何璟等奏「請以張清冰補台北都司」,奉旨:『兵部該奏。
欽此』。
七月二十日(公曆八月十四日——禮拜日) 閩督何(璟)奏請補知州折(七月初八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調補貴州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揀員請補直隸州知州,以資治理;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照準補永春直隸州知州孫繼祖,于光緒七年二月十八日聞訃丁嗣母憂,當經具題開缺;照例以丁憂本日作為出缺日期,歸二月分截缺。
除截缺咨部外,查永春直隸州知州系煩、難二字中缺,例應在外題補。
閩省向無府屬知州,臣等與藩、臬兩司在現任知縣及應□人員内逐加遴選,查有遇缺即補同知直隸州、閩縣知縣彭鏊,年五十歲,江西甯都州副貢生;由候選縣丞,随軍援浙出力,奏準免選本班,以知縣不論雙、單月選用。
複因江西玉山縣解圍暨克複安徽婺源縣城,賞加五品頂戴并賞戴花翎,選授甯德縣知縣,調補南平縣。
同治十年大計,卓異;曆署晉江、福清、閩縣、彰化、漳浦、南安等縣及台灣中路同知篆務。
台灣開山撫番案内,奏準以同知直隸州知州遇缺即補;調補閩縣知縣,光緒六年十月到省。
該員年力富強、精明幹練,在閩年久,熟悉各處情形;以之請補永春直隸州知州,與例相符,洵堪勝任。
合無仰懇天恩,俯準以遇缺即補同知直隸州、閩縣知縣彭鏊補授永春直隸州知州,實于地方有裨。
如蒙俞允,另行給咨送部引見,仍免核計參罰。
據藩司陳士傑、臬司鹿傳霖會詳前來。
除咨部外,臣等謹合詞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二十一日(公曆八月十五日——禮拜一) 閩督何(璟)等奏揀員升署知府折(七月初九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調補貴州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揀員升署海外要缺知府,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準吏部咨,光緒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福建台灣道員缺,着張夢元補授。
欽此』。
查張夢元由台灣府知府奉旨署理台灣道,補授實缺。
所遺台灣府知府系海疆要缺,應于閩、浙兩省知府内揀員調補;倘一時不得其人,并準于應升人員内擇其人地相宜者奏明題補。
當經請以準補台北府知府趙均奏準調補在案。
茲準吏部咨覆:『查趙均由福建候補知府奏補台北府,尚未咨報到任,并無俸次可計;核與調補之例不符,應毋庸該。
其台灣府知府要缺,應令該督另行揀選』等因咨閩。
而該員趙均續亦呈報丁憂,應即行揀員請補。
查台灣府系沖、煩、難沿海兼三要缺,孤懸海外、民番雜處,俗尚強橫、人心浮動,近年又有中外交涉事件,為閩省第一煩重難治之區;非熟悉情形、通權達變之員,不足以資治理。
臣等督同藩、臬二司複于閩省實缺知府中逐加遴選,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或到閩未久,于此缺情形未能熟悉:皆未便遷就請補。
惟于應升人員内揀選得準補泉州府廈防同知程起鹗,年四十四歲,浙江山陰縣監生;遵籌饷例報捐布經曆,指分福建補用,領照到省。
丁父憂,回籍守制;服滿來閩。
于克複漳、龍城池出力案内保舉,奉上谕:『免補本班,以通判留于福建遇缺即補。
欽此』。
赴京引見,領照回閩。
又因籌饷及辦理甘捐出力案内保舉,奉上谕:『着俟補缺後,以同知用。
欽此』。
同治十三年,補授台灣府澎湖通判;光緒五年,補授泉州府廈防同知。
該員精明深穩、心細才長,識力俱定;在閩年久,曆署煩缺,措置裕如,交代清楚;而于海疆風土、人情尤為熟悉,非該員不能勝任。
惟該員準補廈防同知尚未引見到任,與例稍有未符;第人地實在相需,何敢稍事拘泥。
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海疆員缺緊要、治理需人,準以準補廈防同知程起鹗先行升署台灣府知府;如果限滿堪以勝任,另請實授:俾海外要缺得人而理,實于吏冶,通商兩有裨益。
如蒙俞允,另行給咨并案送部引見。
至該員系由候補同知、實缺澎湖通判請補廈防同知,今請升署台灣府知府,不積冉升,應免核計參罰。
據福建藩、臬兩司會詳請奏前來。
謹合詞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二十二日(公曆八月十六日——禮拜二) 閩撫新政 新任福建巡撫岑宮保,于前月二十七日節抵粵垣。
本月初二日,乘坐「琛航」船赴閩。
初五日午刻,駛入羅星塔寄椗,閩省撫标左、右營官及首縣彭明府皆預日馳往迎接,船政局各委員亦到船禀谒。
未及時許,宮保已換坐小輪船晉省;谕知首縣巡捕等:本日申時入城,初七月子時接篆。
次日,即懸牌示:初八日,先見兩司;初九、初十日,見道台、知府;十一、十二日,見知縣;十三、四日,見同知;十五、六日,見通判。
佐雜各官,另行訂期接見。
所有履曆,先交巡捕房存送,以備考查雲。
十三日,「飛雲」輪船開赴台灣,宮保派提督、副将、都、守數人、親兵五十餘名,谕令到台南後由陸路行至台北,一路察看山川險隘、風土人情及生熟番所處地勢,詳細回報等因。
查台灣一府孤懸海外,年來生番屢次肇釁;當道雖籌辦海防數年,尚未熨貼。
令得岑宮保莅閩,從容部署,先樹風聲;行見畏德懷威,人皆向化也。
七月二十三日(公曆八月十七日——禮拜三) 福州近聞 〔福州西字報〕又雲:新撫憲岑中丞到任以來,政尚嚴明,勵精圖治;見之者皆不寒而栗。
谕知屬下各員不必請見,有事自當傳見。
且極惡鴉片煙,福州地方乞丐之吸煙者甚多,今中丞令各予戒煙藥,限以九十日戒淨;逾限,即當重辦。
蓋于此小試其端;故各屬員有吸煙者見此示谕,靡不挢舌縮首。
并聞欲傳屬下各官認真考試,以定去取;福省官場,鹹懷鬼胎。
又令凡途遇乞丐,見其年壯力強者,皆招之入伍,發往台灣當兵;其老病者,則發錢米以養之。
莅政方新,諸事井井;經此一番整頓,閩地庶有豸乎! 閏七月初五日(公曆八月二十九日——禮拜一) 台地近聞 現任台灣道、新授福建按察使張蓉軒廉該因勸辦一事尚未妥洽,并有各經手事件須與院憲面商,故上月初一日乘坐「飛雲」輪船内渡。
初三日,抵省;适值新撫軍岑宮保到任,随暫駐幨帷。
十三日,返旆台南。
并聞新台灣道劉觀察到任,尚需時日;此次按試,仍歸張觀察于秋初定期開考雲。
閏七月十一日(公曆九月初四日——禮拜日) 制軍閱邊 新任福建巡撫岑宮保,本诹吉于閏七月十三日赴台灣巡視;嗣悉何制軍已先定期于初十日起程查閱各屬營伍,故督、撫尚須互商,大約彼去則此留,未便同時出省也。
閏七月十五日(公曆九月初八日——禮拜四) 逖聽風聲 接昨日九點半鐘台灣發來電信雲:該處又發大風,此風或再向北而來;然則本埠各行棧如在低窪之處,所有堆積貨物務宜妥為設法,先為預防雲。
拟開煤礦 福州招商局于本年四月間訂請英國開礦洋師名瑪士者到閩,言定每月薪水銀二百五十兩,以二年為期,拟往台灣奎隆地方開采煤油、磺油等物。
瑪士現居馬江日意格洋樓内,一俟各商領取劄照、置備家夥、雇齊工匠,當即啟行同往。
聞須菊花開候,始能東渡雲。
閏七月十七日(公曆九月初十日——禮拜六) 風信續聞 前報載台灣電信預防大風一節,茲于前日下午四點鐘五十分廈門又來電音,言風勢在廈門西南隅,察其去路,似往東北一帶雲。
閩督何(璟)奏撫恤琉球遭風難民片(閏七月初八日京報) 何璟等片: 再,據署福防同知任時昕準台灣縣移琉球遭風人西銘等四名由輪船護送晉省,當發館驿安插。
一面饬傳通事譯訊,據供:西銘是船主,志武是舵工,次良、次留都是水手;通船四人,俱系南山俯人。
駕坐小海船一隻,裝載糖包,于二月初八日開往八重山售賣;忽遇暴風漂出大洋,十八日至台灣洋面,船被打破,片闆無存。
幸遇民船救護,帶赴台灣縣衙門;蒙給飯食、洋銀,派撥兵役配塔輪船,護送來省。
于五月十一日到驿安插,并無随身行李等情。
由藩司陳士傑核詳請奏前來。
臣等查該難人西銘等航海遭風,情殊可憫!應于安插之日起,每人日給米一升、鹽六厘;回國之日,各給行糧一個月,照例加賞物件折價給領,以廣皇仁。
所有各款銀兩,統于存公項下動支;事竣,造冊報銷。
将來如何回國,另行察看辦理。
除咨部查照外,臣等謹附片具奏,伏乞聖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閏七月二十日(公曆九月十三日——禮拜二) 風潮壞茶 廈門新聞紙言:前日風潮大作之時,台灣淡水地方水勢盛漲,華人死者計三百人。
茶葉業經裝箱拟發往外洋者,多遭水浸,受潮損壞。
淡水内地之茶樹,被水漂沒甚多;風潮之為厲甚矣。
閏七月二十一日(公曆九月十四日——禮拜三) 風信餘聞 前報載有電音言台灣風信一節,迄今幸未延及本埠。
然前日禅臣洋行之「鎮江」輪船及招商局之「富有」輪船由南邊
若稍蹈因循之弊、苟存玩愒之心,是将謂造船教士至此已為止境而不複更求其進,豈非贻笑于海邦而示弱于中國哉!乃何為而有今日也。
夫局中造船歲成數号,分撥沿海省分以資巡海緝盜之用;而兩洋經畫戰具,猶不遽能可以臨敵,至出資購外洋之船并咨會欽差向外國船廠定式購造,則船局已難自诩其精矣。
就如教練人才,前在後學堂學習之生徒,現俱請賞武銜,畀以管駕之職;船主之下,又有大副、二副等名目。
俸之所頒,多則歲領千金,少亦數百金;而水手等人,月亦各給六、七、八、兩。
較之國家額定營制将弁之廉俸、兵丁之口糧,直須倍蓰。
在朝廷樂觀其成,凡督、撫大臣拟定奏請,無不準行。
乃問駕弁等人,于輪船各事具見生疏,即海道行□,亦未熟悉。
徒令歲領厚俸,嬉遊揮霍,以養其恣睢暴戾之氣,并巡緝操防而無用;而水手等人亦皆絕無技藝:此又船局之不得自言成效者也。
而況乎停工待料,更屬虛糜玩愒哉! 夫據述采買委員之言,知外洋木料須于前一年秋間買定、次年春令乃能運用;此非今日始也。
福州出洋不過三十程已至息力,往年需木濟用,應亦向彼買過;何以不知其情形,而至今日為後時之失也!且中、俄該約迨今春始成,去秋沿海省分正在欽奉谕旨預備海防,即使船局之船不能備戰,而自粵至京海程遼遠,山東、江、浙港■〈氵義〉紛歧,何處不資防禦;若以現成之船臨時分攤,□何能遍?船局既以造船為本務,則不于此時趱造,而将待何時也?幸而無兵釁耳;假令此時該猶未成,則各省海口布置早已完密,其以何船為守口之具乎!且帑項交绌,欲多造而不能,猶可言也。
乃聞去年秋、冬間局中存銀不下數十萬,足以備緩急之用;然則又非無款何籌者比也。
木既不購、鐵又未儲,自秋徂夏,荏苒經年,工匠皆徒手而嬉;吾不知此工匠者,乃計所作之工而發給工食者,抑曆之一年、不論作工若幹而按名各發一年之銀者也?假令工無所作、食有所給,則此時之虛□其又何以造銷也!此誠不得其解者矣。
夫中國之弊,□在因循。
□年以來,以洋務為公事之殊途。
往往處公事,則仍中國之習;而處洋務,則學外國之風。
凡制造諸局、海關稅務,有洋人為之經理;而又七日一禮拜,必給假停公,故相沿而為成例耳。
船局何獨不然;乃至于料物空虛、停工待采,然則亦何洋務之有哉!然則在局諸君,又何能诩诩然自命為洋務之才哉!嗚呼!有局若此,誠創之者所不及料也。
船局近聞 福州船局之釆辦處,向有香、滬二局及福州采辦處。
故所需料件,尚不昂貴。
今年專歸香局釆辦,将以為宏遠公司張本;嗣經黎星使見事非持平、恐招物該,故月前出示招人承投零星物件,以昭平允——即仿洋行拍賣之意,變為拍買也。
惟各商以貨少利微,大者已歸香港壟斷,小者于事實無所濟;故皆裹足不前。
蓋各商生财自有大道,不欲覓此蠅頭也。
船政局新派提調呂觀察印耀鬥,前經赴津,已列前報。
茲聞直隸開辦水利,尚需時日;黎星使現又患病,一切工程待人贊理。
故已馳函飛懇呂觀察趕即赴閩,以便商辦各件。
刻下船局内已修理提調處房宇,所有寄居各人一概搬出;大約中元節前後,觀察當命駕啟行也。
發抄旨一道(六月二十七日京報) 何璟奏「廈防同知程起鵬補台灣守」,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十八日(公曆八月十二日——禮拜五) 閩督何(璟)等奏請補知府折(七月初六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調補貴州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揀員請補海外新設要缺知府,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照本任福建台北府知府趙均于光緒七年二月十二日在署台灣府知府任内聞訃丁母憂,業經具題開缺;照例以聞訃本日作為出缺日期,歸二月分截缺。
所遺台北府知府系海外新設沖、繁、難題調要缺,亟應遴員請補,以重地方。
查該缺自新竹大甲溪以北直達後山蘇澳等處,地勢沖要,戶口煩滋、商賈輻辏;政務既極殷煩,近複常有中外交涉要件:非廉明勤幹、資望素着之員不足以資治理。
臣等督饬藩、臬兩司遵于現任知府内逐加揀擇,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複于候補人員中詳加遴選,亦無奉旨命往及記名候補之員,堪以題補。
惟查有候補知府、準補台灣府中路同知陳星聚,年六十五歲,河南臨颍縣舉人;因在籍守城出力,保以知縣選用,選授順昌縣知縣,同治三年十一月到任。
因聽斷緝捕寬猛務宜,輿情悅服;彙案保奏,奉旨:『交部帶領引見。
欽此』。
請咨赴部引見,奉旨:『陳星聚,着以同知直隸州回任候升。
欽此』;領照回閩。
籌辦甘肅糧饷案内出力,奏準賞戴花翎。
同冶十年分計典卓異,升補淡水同知。
旋委伴送琉球貢使,順差請咨引見;奉旨:『陳星聚,準其于知縣任内卓異加一級。
欽此』。
事竣,回閩赴新任。
于剿辦淡轄銅鑼莊積匪吳阿來案内出力,保奏以知府用、先換頂戴;光緒二年十月十八日奉旨:『着照所請獎勵。
欽此』。
三年分大計,卓異。
因淡水同知員缺裁汰,歸于裁缺同知班内遇缺即補;委署台灣府中路同知,代理台北知府、準補中路同知。
六年分大計,卓異;現尚未奉部覆。
該員廉勤率屬、慈惠愛民,在台年久;現代斯缺,循聲卓著,輿論翕然;于海疆風土、民情,極為熟悉。
以之請補台北府知府,洵屬人地相需。
令無仰懇天恩,俯準以候補知府、準補台灣府中路同知陳星聚補授台北府知府,俾海外新設要缺得人而理,實于海疆地方有裨。
如蒙俞允,該員系候補知府請補知府,例免核計參罰;俟奉準後,并案給咨送部引見。
據福建藩、臬兩司會詳前來。
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十九日(公曆八月十三日——禮拜六) 發抄旨一道(七月初七日京報) 何璟等奏「請以張清冰補台北都司」,奉旨:『兵部該奏。
欽此』。
七月二十日(公曆八月十四日——禮拜日) 閩督何(璟)奏請補知州折(七月初八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調補貴州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揀員請補直隸州知州,以資治理;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照準補永春直隸州知州孫繼祖,于光緒七年二月十八日聞訃丁嗣母憂,當經具題開缺;照例以丁憂本日作為出缺日期,歸二月分截缺。
除截缺咨部外,查永春直隸州知州系煩、難二字中缺,例應在外題補。
閩省向無府屬知州,臣等與藩、臬兩司在現任知縣及應□人員内逐加遴選,查有遇缺即補同知直隸州、閩縣知縣彭鏊,年五十歲,江西甯都州副貢生;由候選縣丞,随軍援浙出力,奏準免選本班,以知縣不論雙、單月選用。
複因江西玉山縣解圍暨克複安徽婺源縣城,賞加五品頂戴并賞戴花翎,選授甯德縣知縣,調補南平縣。
同治十年大計,卓異;曆署晉江、福清、閩縣、彰化、漳浦、南安等縣及台灣中路同知篆務。
台灣開山撫番案内,奏準以同知直隸州知州遇缺即補;調補閩縣知縣,光緒六年十月到省。
該員年力富強、精明幹練,在閩年久,熟悉各處情形;以之請補永春直隸州知州,與例相符,洵堪勝任。
合無仰懇天恩,俯準以遇缺即補同知直隸州、閩縣知縣彭鏊補授永春直隸州知州,實于地方有裨。
如蒙俞允,另行給咨送部引見,仍免核計參罰。
據藩司陳士傑、臬司鹿傳霖會詳前來。
除咨部外,臣等謹合詞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二十一日(公曆八月十五日——禮拜一) 閩督何(璟)等奏揀員升署知府折(七月初九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調補貴州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揀員升署海外要缺知府,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準吏部咨,光緒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福建台灣道員缺,着張夢元補授。
欽此』。
查張夢元由台灣府知府奉旨署理台灣道,補授實缺。
所遺台灣府知府系海疆要缺,應于閩、浙兩省知府内揀員調補;倘一時不得其人,并準于應升人員内擇其人地相宜者奏明題補。
當經請以準補台北府知府趙均奏準調補在案。
茲準吏部咨覆:『查趙均由福建候補知府奏補台北府,尚未咨報到任,并無俸次可計;核與調補之例不符,應毋庸該。
其台灣府知府要缺,應令該督另行揀選』等因咨閩。
而該員趙均續亦呈報丁憂,應即行揀員請補。
查台灣府系沖、煩、難沿海兼三要缺,孤懸海外、民番雜處,俗尚強橫、人心浮動,近年又有中外交涉事件,為閩省第一煩重難治之區;非熟悉情形、通權達變之員,不足以資治理。
臣等督同藩、臬二司複于閩省實缺知府中逐加遴選,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或到閩未久,于此缺情形未能熟悉:皆未便遷就請補。
惟于應升人員内揀選得準補泉州府廈防同知程起鹗,年四十四歲,浙江山陰縣監生;遵籌饷例報捐布經曆,指分福建補用,領照到省。
丁父憂,回籍守制;服滿來閩。
于克複漳、龍城池出力案内保舉,奉上谕:『免補本班,以通判留于福建遇缺即補。
欽此』。
赴京引見,領照回閩。
又因籌饷及辦理甘捐出力案内保舉,奉上谕:『着俟補缺後,以同知用。
欽此』。
同治十三年,補授台灣府澎湖通判;光緒五年,補授泉州府廈防同知。
該員精明深穩、心細才長,識力俱定;在閩年久,曆署煩缺,措置裕如,交代清楚;而于海疆風土、人情尤為熟悉,非該員不能勝任。
惟該員準補廈防同知尚未引見到任,與例稍有未符;第人地實在相需,何敢稍事拘泥。
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海疆員缺緊要、治理需人,準以準補廈防同知程起鹗先行升署台灣府知府;如果限滿堪以勝任,另請實授:俾海外要缺得人而理,實于吏冶,通商兩有裨益。
如蒙俞允,另行給咨并案送部引見。
至該員系由候補同知、實缺澎湖通判請補廈防同知,今請升署台灣府知府,不積冉升,應免核計參罰。
據福建藩、臬兩司會詳請奏前來。
謹合詞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
欽此』。
七月二十二日(公曆八月十六日——禮拜二) 閩撫新政 新任福建巡撫岑宮保,于前月二十七日節抵粵垣。
本月初二日,乘坐「琛航」船赴閩。
初五日午刻,駛入羅星塔寄椗,閩省撫标左、右營官及首縣彭明府皆預日馳往迎接,船政局各委員亦到船禀谒。
未及時許,宮保已換坐小輪船晉省;谕知首縣巡捕等:本日申時入城,初七月子時接篆。
次日,即懸牌示:初八日,先見兩司;初九、初十日,見道台、知府;十一、十二日,見知縣;十三、四日,見同知;十五、六日,見通判。
佐雜各官,另行訂期接見。
所有履曆,先交巡捕房存送,以備考查雲。
十三日,「飛雲」輪船開赴台灣,宮保派提督、副将、都、守數人、親兵五十餘名,谕令到台南後由陸路行至台北,一路察看山川險隘、風土人情及生熟番所處地勢,詳細回報等因。
查台灣一府孤懸海外,年來生番屢次肇釁;當道雖籌辦海防數年,尚未熨貼。
令得岑宮保莅閩,從容部署,先樹風聲;行見畏德懷威,人皆向化也。
七月二十三日(公曆八月十七日——禮拜三) 福州近聞 〔福州西字報〕又雲:新撫憲岑中丞到任以來,政尚嚴明,勵精圖治;見之者皆不寒而栗。
谕知屬下各員不必請見,有事自當傳見。
且極惡鴉片煙,福州地方乞丐之吸煙者甚多,今中丞令各予戒煙藥,限以九十日戒淨;逾限,即當重辦。
蓋于此小試其端;故各屬員有吸煙者見此示谕,靡不挢舌縮首。
并聞欲傳屬下各官認真考試,以定去取;福省官場,鹹懷鬼胎。
又令凡途遇乞丐,見其年壯力強者,皆招之入伍,發往台灣當兵;其老病者,則發錢米以養之。
莅政方新,諸事井井;經此一番整頓,閩地庶有豸乎! 閏七月初五日(公曆八月二十九日——禮拜一) 台地近聞 現任台灣道、新授福建按察使張蓉軒廉該因勸辦一事尚未妥洽,并有各經手事件須與院憲面商,故上月初一日乘坐「飛雲」輪船内渡。
初三日,抵省;适值新撫軍岑宮保到任,随暫駐幨帷。
十三日,返旆台南。
并聞新台灣道劉觀察到任,尚需時日;此次按試,仍歸張觀察于秋初定期開考雲。
閏七月十一日(公曆九月初四日——禮拜日) 制軍閱邊 新任福建巡撫岑宮保,本诹吉于閏七月十三日赴台灣巡視;嗣悉何制軍已先定期于初十日起程查閱各屬營伍,故督、撫尚須互商,大約彼去則此留,未便同時出省也。
閏七月十五日(公曆九月初八日——禮拜四) 逖聽風聲 接昨日九點半鐘台灣發來電信雲:該處又發大風,此風或再向北而來;然則本埠各行棧如在低窪之處,所有堆積貨物務宜妥為設法,先為預防雲。
拟開煤礦 福州招商局于本年四月間訂請英國開礦洋師名瑪士者到閩,言定每月薪水銀二百五十兩,以二年為期,拟往台灣奎隆地方開采煤油、磺油等物。
瑪士現居馬江日意格洋樓内,一俟各商領取劄照、置備家夥、雇齊工匠,當即啟行同往。
聞須菊花開候,始能東渡雲。
閏七月十七日(公曆九月初十日——禮拜六) 風信續聞 前報載台灣電信預防大風一節,茲于前日下午四點鐘五十分廈門又來電音,言風勢在廈門西南隅,察其去路,似往東北一帶雲。
閩督何(璟)奏撫恤琉球遭風難民片(閏七月初八日京報) 何璟等片: 再,據署福防同知任時昕準台灣縣移琉球遭風人西銘等四名由輪船護送晉省,當發館驿安插。
一面饬傳通事譯訊,據供:西銘是船主,志武是舵工,次良、次留都是水手;通船四人,俱系南山俯人。
駕坐小海船一隻,裝載糖包,于二月初八日開往八重山售賣;忽遇暴風漂出大洋,十八日至台灣洋面,船被打破,片闆無存。
幸遇民船救護,帶赴台灣縣衙門;蒙給飯食、洋銀,派撥兵役配塔輪船,護送來省。
于五月十一日到驿安插,并無随身行李等情。
由藩司陳士傑核詳請奏前來。
臣等查該難人西銘等航海遭風,情殊可憫!應于安插之日起,每人日給米一升、鹽六厘;回國之日,各給行糧一個月,照例加賞物件折價給領,以廣皇仁。
所有各款銀兩,統于存公項下動支;事竣,造冊報銷。
将來如何回國,另行察看辦理。
除咨部查照外,臣等謹附片具奏,伏乞聖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閏七月二十日(公曆九月十三日——禮拜二) 風潮壞茶 廈門新聞紙言:前日風潮大作之時,台灣淡水地方水勢盛漲,華人死者計三百人。
茶葉業經裝箱拟發往外洋者,多遭水浸,受潮損壞。
淡水内地之茶樹,被水漂沒甚多;風潮之為厲甚矣。
閏七月二十一日(公曆九月十四日——禮拜三) 風信餘聞 前報載有電音言台灣風信一節,迄今幸未延及本埠。
然前日禅臣洋行之「鎮江」輪船及招商局之「富有」輪船由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