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九
關燈
小
中
大
愈見其經濟之才耶!謹将鄙見奉達,伏請揆度而行,不勝企望』!
中、日兩國官員往來文牍辨論琉球之事已畢,兩國以為分内之職盡矣。
忽美國總統遊曆亞洲至中國京師,中國知總統行旌必到日本,乃以琉球之事為言;而總統又甚歡悅,直以身任之,謂必盡其力之所能,至以保兩國太平之局。
于時總統至日本,最先與冰銜相見;晤談之際,即以在中國得見恭王及李相二人,謂『彼二人曾以琉球一事相浼轉緻日廷;而餘甚欲知其底蘊,以盡心調停,使兩國言歸于好。
如此事專系公使之職,外人不得幹預;則亦不敢越俎以代。
如日本朝廷甚不悅論及此事,則亦不敢交淺言深,有失遊人之雅意。
惟中國既以禮相浼,如日本亦以禮相求,将略分言情,不曰「事關兩國」,止如事出兩人。
且兩人皆作知交觀,今茲之事祗作知交之間稍有龃龉;則餘幸為兩家所寵信,将掉三寸不爛之舌,俾兩國複修舊好,固所願也。
如兩國再有需求于餘,餘亦将不惜勞瘁,盡其頂踵發膚之力,不敢推诿,亦不敢旁貸。
何也?兩國既以餘為親信之人,則以朋情而論,正為義不容辭矣』。
冰銜聞是言,答曰:『總統既以義為己任,則或有所須于冰銜,冰銜亦甚願助之』。
于是使人達于日本朝廷,日本朝廷即行回音,願将此事交總統調停,請總統先覽其事之詳悉;且謂琉球之事,若有所酌商,則請總統于身至日光之時,然後論及——蓋日光,一山也;為日本名勝之所。
山巒秀媚,泉水潆洄;總統至此将有一番觀覽,而作數日盤桓。
且國中主政大臣依度及總督軍務大臣西高,皆将與總統相見于日光。
斯時論及琉球之事,甚為詳悉。
遂于七月二十二日,與總統論及是事。
其與于論事之列者,一為主政兼兵部大臣若詩特、一為駐紮美國公使、一為總統赫蘭、一為都統赫蘭及新聞記事之人。
酌商三、四點鐘時,言論甚繁。
茲僅将其要旨錄出,而日本之待琉球為是、為非,可得而見矣。
自始至此,已将中國所問日本何故廢琉球之情節,詳明列出。
以下,乃日本對總統自解其所以待琉球之情節也。
日本與總統談論琉球之事,先将琉球曆代史傳一一備陳,謂琉球原屬日本之土地。
琉球諸島,其名目随時不同;然所最通行而為人所知者,則美南美詩馬及阿幹那華二名。
日本舊史言:琉球之民入貢于日本,其君主且行臣下之禮。
自耶稣降生七百零七年始,其時日本皇摩馬天那冊封琉球國君,且賜之禮物。
耶稣七百一十五年,琉球歸誠于日本貞順天那。
耶稣七百三十五年,日本王出令将琉球地方名□、廣袤裡數、船艦可以灣泊之處、食物清泉可以取給之處,胪列詳明,勒之碑記。
日本古史有雲:美南美詩馬,歸特沙府管轄。
其入貢之物,以紅木闆受之;此美若高國家之制也。
據此,則日本得有琉球而管轄之,已一千一百餘年于斯矣。
且琉球君長系出自日本,蓋美南摩多之裔也。
美南摩多,原為日本之族;其得與琉球相屬者,蓋在耶稣一千一百五十六年始。
昔美南摩多、擔美多摩因與朝臣不協,逃于海島。
其名曰阿詩馬,在依沙濱美南摩地,由依沙海濱駛船巡遊,尋得群島,即據為己有。
其後乃至于琉球,琉球酋長以妹妻之,生一子而為琉球之主,自稱為神天澳。
自是,神天澳之子孫為琉球主者,凡三傳而失其位。
惟二百年後,神天澳之裔複為琉球主。
今琉球君尚泰,即神天澳王之子孫也。
據此,則琉球之于日本,本屬一家矣。
且琉球至日本,其地形本屬毗連,亦如日本諸島之相接續者也。
琉球大小各島,合而計之,為數三十有七;以群島廣遠合而計之,即薩■〈山司〉摩島十分之一也。
琉球民籍共十六萬人,其群島連環如煉,由薩馬西南逶迤而過,其地形有似于薩■〈山司〉摩,即其琉球度數亦然。
琉球所用字母,亦根于日本所用者也。
琉球文字,以四十八字為祖,即日本之字音相連而成之法,所謂「伊羅夏」也。
于此,可見擔美多摩用日本文字教琉球民;所有公文及往來書牍,琉球人皆用中國字而以日本伊羅夏串音之法合而成聲,其法恰與日本人無異。
至口音,則與日本各處土音相近;雖不能辨其為出自日本何省,然與日本南方諸省相近。
其不同處,不過□北音之與南音耳。
琉球國人自稱其島為阿幹那華,又自稱為鴉摩覓加之後裔;鴉摩覓加,謂從天而降者也。
阿幹那華、鴉摩覓加,皆日本字音;而以之稱名,則其原出自日本無疑也。
琉球所尚教門,其名曰「神道」。
夫「神道」之稱,為日本所獨;今琉球所奉之神,皆神道教中之神。
其人民風俗,皆與日本相近者為多。
至如禮文一節,若飲酒、宴會,琉球人所行之禮節,其名曰「阿加沙華喇」之規,蓋制禮者之名也。
日本行禮名目,亦同琉球人,無椅、棹,席地而坐。
此則與中國人有别矣。
其食物,則安置矮幾,每人自為一席而不相雜;此則日本通國之俗尚也。
然則琉球國之實原于日本,不亦彰彰可證哉!……(選錄香港「循環日報」。
按此文分日刊報,全稿未完;因二月至五月已無存報,故缺下文)。
六月初八日(公曆七月十四日——禮拜三) 台灣近事 台灣彰化縣屬,前有林大王者,把持武斷,無所不為。
凡有械鬥,必其作主;即有人命重案,得彼出而調停,無敢控官。
附近小民有娶妻者,必須送至其家,聽其若何發遣,然後敢領回成婚。
若見貌美,則留為己妾;莫奈之何。
後為當道訪悉,立置之法,輿情大快。
茲聞近又出一林大王,比前大王更為兇暴,現因争水與他姓械鬥,終日炮火轟天;地方官不能禁止,已禀請大吏特調飛虎後營弁兵五百名于五月初九日由山後大港口乘「琛航」兵船前往彈壓。
而嘉義縣亦以械鬥報,聞不日将撥澎湖駐防之兵馳往勸和雲。
六月初九日(公曆七月十五日——禮拜四) 台灣郵報 台灣自五月初一日起,狂風驟雨,經旬不辍。
居民多疾,而以痢症為最多;平安一隅,患者尤衆。
小孩緣此而喪命者,不下百人。
瓜果收成頗熟,價亦甚賤;然多食,必複痛而患脾洩,以緻街道穢氣不可觸鼻,蛇鼠蚊蟻充塞溝渠。
西人因該築新路、疏渠道、建橋梁、去積潦,以便行人而資調攝也。
初十日,台灣道張觀察偕吳鎮軍至安平閱視洋式炮台兼看洋鎗隊操演,步武整齊,可與洋兵相颉颃;惟所以坐作而進退之者,号令皆用西語,兩軍相值,似易淆亂,拟改用中國語言。
現因雨水過多,恐台基不固,未敢操演大炮雲。
六月十二日(公曆七月十八日——禮拜日) 閩浙督何(璟)奏為遵旨覆陳折(六月初二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遵旨覆陳,仰祈聖鑒事。
光緒六年二月二十日準部咨,奉上谕:『戶部奏「籌備饷需」一折,着将如何辦理情形?趕緊妥籌定該,限兩個月照實覆奏,不得稍有延宕』等因,欽此;恭錄轉行欽遵去後。
臣等伏思今日财用之匮乏甚矣,民生之凋敝極矣;故理财者别無生之一法,祗有節之一途。
部臣規複本有之财源、減裁可緩之用款,實為洞中竅要。
惟所奏十事,有非外省所應核辦者,有非各處所能盡同者;謹就閩地現在情形,督同司、道和盤籌劃,為我皇太後、皇上縷晰陳之。
一、墾荒。
查閩省負山面海,土瘠民貧;植茶、捕魚者半,服田力穑者亦半。
從前兵燹之後,四野間有荒田,年來率已□複。
其别于開墾者,僅系栽種雜糧之零星僻壤;鮮有大段報升,亦無「以熟為荒」之處。
惟地丁一款,溯查道光年間每歲尚完八分有奇;厥後軍興減色,約輸六、七分不等。
近年設法整頓,完數幾及八分,與前相去無多。
臣等明查暗訪,并非地荒不治,亦非州縣惰征;實由小民生計拮據,以緻催科未能足數。
現饬各屬多方理谕,俾期逐漸擴充,悉複應完舊額。
一、各項厘金。
查閩省抽收貨厘,向從起運之區、至卸賣之地,經過局卡,分起報完。
厘票由省刊頒,票報随時繳驗;并在各府設立總局督征彙報,而省、局又不時派員微服密查,懲其含糊、獎其勤謹:實已層層钤束,其勢不能欺隐。
至于洋藥厘金,系照實在斤重收完,并無将貨減折滋弊。
閩鹽自同治四年改行票運,始有鹽厘。
其款随同課耗□征;而商情疲憊,征解為難。
雖經按屆湊足造報,均系勉力籌維;實征實解,亦無弊混。
惟陸則山徑叢雜、水則港■〈氵義〉紛歧,商販趨利若骛,類多闖越偷漏;非船卡不足以分扼,非哨勇不足以緝私。
而地廣人稠,所需較巨;現經量為裁并,期于無濫無冗,總盡厘餘動支,毋或虧挪正項。
一、州縣交代。
查交代例有限期,原不容稍有積壓。
閩省各屬之所以未能早結者,或因墊辦軍需,續經删減;或辦理地方公事,賠累滋多。
轇轉糾纏,非今日始:節經嚴限饬催并先後奏參有案。
現拟光緒五年以前未結交代,作為舊案辦理;認真勒限催提,随算随結,實短實參。
其六年起新案交代,嚴饬依限結報。
再有延誤,即按部章:實缺人員,不準到任;調署候補人員,不準委署他缺,并停派各項差使,仍予查參追辦。
一、各項奏銷。
查閩省奏銷,以地丁為大宗,耗羨、糧米、米耗等項附之;鹽課系自為奏銷,而鹽折附之。
地丁、鹽課奏銷二案,曆辦并無違誤。
除鹽課照額全完外,其地丁、鹽折未完職名,向于奏銷考成冊内造報,并另造簡明清冊送部。
現催各屬依限趕辦,屆時先将未完一分以上各員職名開單案報,以昭慎重。
一、減廉減平。
查鹹豐三年起,文武各官減成養廉并道光二十三年以後減平銀兩,原應解部充饷;惟閩省庫藏奇绌,悉已借墊軍需并辦台防,動用無存。
現奉谕旨辦理海防,一切修建炮台、操演兵輪、購置鎗炮軍火并購鐵甲巨艦、添募陸勇、繕備舟師,正在水盡山窮;前挪者無可籌還,現扣
忽美國總統遊曆亞洲至中國京師,中國知總統行旌必到日本,乃以琉球之事為言;而總統又甚歡悅,直以身任之,謂必盡其力之所能,至以保兩國太平之局。
于時總統至日本,最先與冰銜相見;晤談之際,即以在中國得見恭王及李相二人,謂『彼二人曾以琉球一事相浼轉緻日廷;而餘甚欲知其底蘊,以盡心調停,使兩國言歸于好。
如此事專系公使之職,外人不得幹預;則亦不敢越俎以代。
如日本朝廷甚不悅論及此事,則亦不敢交淺言深,有失遊人之雅意。
惟中國既以禮相浼,如日本亦以禮相求,将略分言情,不曰「事關兩國」,止如事出兩人。
且兩人皆作知交觀,今茲之事祗作知交之間稍有龃龉;則餘幸為兩家所寵信,将掉三寸不爛之舌,俾兩國複修舊好,固所願也。
如兩國再有需求于餘,餘亦将不惜勞瘁,盡其頂踵發膚之力,不敢推诿,亦不敢旁貸。
何也?兩國既以餘為親信之人,則以朋情而論,正為義不容辭矣』。
冰銜聞是言,答曰:『總統既以義為己任,則或有所須于冰銜,冰銜亦甚願助之』。
于是使人達于日本朝廷,日本朝廷即行回音,願将此事交總統調停,請總統先覽其事之詳悉;且謂琉球之事,若有所酌商,則請總統于身至日光之時,然後論及——蓋日光,一山也;為日本名勝之所。
山巒秀媚,泉水潆洄;總統至此将有一番觀覽,而作數日盤桓。
且國中主政大臣依度及總督軍務大臣西高,皆将與總統相見于日光。
斯時論及琉球之事,甚為詳悉。
遂于七月二十二日,與總統論及是事。
其與于論事之列者,一為主政兼兵部大臣若詩特、一為駐紮美國公使、一為總統赫蘭、一為都統赫蘭及新聞記事之人。
酌商三、四點鐘時,言論甚繁。
茲僅将其要旨錄出,而日本之待琉球為是、為非,可得而見矣。
自始至此,已将中國所問日本何故廢琉球之情節,詳明列出。
以下,乃日本對總統自解其所以待琉球之情節也。
日本與總統談論琉球之事,先将琉球曆代史傳一一備陳,謂琉球原屬日本之土地。
琉球諸島,其名目随時不同;然所最通行而為人所知者,則美南美詩馬及阿幹那華二名。
日本舊史言:琉球之民入貢于日本,其君主且行臣下之禮。
自耶稣降生七百零七年始,其時日本皇摩馬天那冊封琉球國君,且賜之禮物。
耶稣七百一十五年,琉球歸誠于日本貞順天那。
耶稣七百三十五年,日本王出令将琉球地方名□、廣袤裡數、船艦可以灣泊之處、食物清泉可以取給之處,胪列詳明,勒之碑記。
日本古史有雲:美南美詩馬,歸特沙府管轄。
其入貢之物,以紅木闆受之;此美若高國家之制也。
據此,則日本得有琉球而管轄之,已一千一百餘年于斯矣。
且琉球君長系出自日本,蓋美南摩多之裔也。
美南摩多,原為日本之族;其得與琉球相屬者,蓋在耶稣一千一百五十六年始。
昔美南摩多、擔美多摩因與朝臣不協,逃于海島。
其名曰阿詩馬,在依沙濱美南摩地,由依沙海濱駛船巡遊,尋得群島,即據為己有。
其後乃至于琉球,琉球酋長以妹妻之,生一子而為琉球之主,自稱為神天澳。
自是,神天澳之子孫為琉球主者,凡三傳而失其位。
惟二百年後,神天澳之裔複為琉球主。
今琉球君尚泰,即神天澳王之子孫也。
據此,則琉球之于日本,本屬一家矣。
且琉球至日本,其地形本屬毗連,亦如日本諸島之相接續者也。
琉球大小各島,合而計之,為數三十有七;以群島廣遠合而計之,即薩■〈山司〉摩島十分之一也。
琉球民籍共十六萬人,其群島連環如煉,由薩馬西南逶迤而過,其地形有似于薩■〈山司〉摩,即其琉球度數亦然。
琉球所用字母,亦根于日本所用者也。
琉球文字,以四十八字為祖,即日本之字音相連而成之法,所謂「伊羅夏」也。
于此,可見擔美多摩用日本文字教琉球民;所有公文及往來書牍,琉球人皆用中國字而以日本伊羅夏串音之法合而成聲,其法恰與日本人無異。
至口音,則與日本各處土音相近;雖不能辨其為出自日本何省,然與日本南方諸省相近。
其不同處,不過□北音之與南音耳。
琉球國人自稱其島為阿幹那華,又自稱為鴉摩覓加之後裔;鴉摩覓加,謂從天而降者也。
阿幹那華、鴉摩覓加,皆日本字音;而以之稱名,則其原出自日本無疑也。
琉球所尚教門,其名曰「神道」。
夫「神道」之稱,為日本所獨;今琉球所奉之神,皆神道教中之神。
其人民風俗,皆與日本相近者為多。
至如禮文一節,若飲酒、宴會,琉球人所行之禮節,其名曰「阿加沙華喇」之規,蓋制禮者之名也。
日本行禮名目,亦同琉球人,無椅、棹,席地而坐。
此則與中國人有别矣。
其食物,則安置矮幾,每人自為一席而不相雜;此則日本通國之俗尚也。
然則琉球國之實原于日本,不亦彰彰可證哉!……(選錄香港「循環日報」。
按此文分日刊報,全稿未完;因二月至五月已無存報,故缺下文)。
六月初八日(公曆七月十四日——禮拜三) 台灣近事 台灣彰化縣屬,前有林大王者,把持武斷,無所不為。
凡有械鬥,必其作主;即有人命重案,得彼出而調停,無敢控官。
附近小民有娶妻者,必須送至其家,聽其若何發遣,然後敢領回成婚。
若見貌美,則留為己妾;莫奈之何。
後為當道訪悉,立置之法,輿情大快。
茲聞近又出一林大王,比前大王更為兇暴,現因争水與他姓械鬥,終日炮火轟天;地方官不能禁止,已禀請大吏特調飛虎後營弁兵五百名于五月初九日由山後大港口乘「琛航」兵船前往彈壓。
而嘉義縣亦以械鬥報,聞不日将撥澎湖駐防之兵馳往勸和雲。
六月初九日(公曆七月十五日——禮拜四) 台灣郵報 台灣自五月初一日起,狂風驟雨,經旬不辍。
居民多疾,而以痢症為最多;平安一隅,患者尤衆。
小孩緣此而喪命者,不下百人。
瓜果收成頗熟,價亦甚賤;然多食,必複痛而患脾洩,以緻街道穢氣不可觸鼻,蛇鼠蚊蟻充塞溝渠。
西人因該築新路、疏渠道、建橋梁、去積潦,以便行人而資調攝也。
初十日,台灣道張觀察偕吳鎮軍至安平閱視洋式炮台兼看洋鎗隊操演,步武整齊,可與洋兵相颉颃;惟所以坐作而進退之者,号令皆用西語,兩軍相值,似易淆亂,拟改用中國語言。
現因雨水過多,恐台基不固,未敢操演大炮雲。
六月十二日(公曆七月十八日——禮拜日) 閩浙督何(璟)奏為遵旨覆陳折(六月初二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福建巡撫臣勒方锜跪奏:為遵旨覆陳,仰祈聖鑒事。
光緒六年二月二十日準部咨,奉上谕:『戶部奏「籌備饷需」一折,着将如何辦理情形?趕緊妥籌定該,限兩個月照實覆奏,不得稍有延宕』等因,欽此;恭錄轉行欽遵去後。
臣等伏思今日财用之匮乏甚矣,民生之凋敝極矣;故理财者别無生之一法,祗有節之一途。
部臣規複本有之财源、減裁可緩之用款,實為洞中竅要。
惟所奏十事,有非外省所應核辦者,有非各處所能盡同者;謹就閩地現在情形,督同司、道和盤籌劃,為我皇太後、皇上縷晰陳之。
一、墾荒。
查閩省負山面海,土瘠民貧;植茶、捕魚者半,服田力穑者亦半。
從前兵燹之後,四野間有荒田,年來率已□複。
其别于開墾者,僅系栽種雜糧之零星僻壤;鮮有大段報升,亦無「以熟為荒」之處。
惟地丁一款,溯查道光年間每歲尚完八分有奇;厥後軍興減色,約輸六、七分不等。
近年設法整頓,完數幾及八分,與前相去無多。
臣等明查暗訪,并非地荒不治,亦非州縣惰征;實由小民生計拮據,以緻催科未能足數。
現饬各屬多方理谕,俾期逐漸擴充,悉複應完舊額。
一、各項厘金。
查閩省抽收貨厘,向從起運之區、至卸賣之地,經過局卡,分起報完。
厘票由省刊頒,票報随時繳驗;并在各府設立總局督征彙報,而省、局又不時派員微服密查,懲其含糊、獎其勤謹:實已層層钤束,其勢不能欺隐。
至于洋藥厘金,系照實在斤重收完,并無将貨減折滋弊。
閩鹽自同治四年改行票運,始有鹽厘。
其款随同課耗□征;而商情疲憊,征解為難。
雖經按屆湊足造報,均系勉力籌維;實征實解,亦無弊混。
惟陸則山徑叢雜、水則港■〈氵義〉紛歧,商販趨利若骛,類多闖越偷漏;非船卡不足以分扼,非哨勇不足以緝私。
而地廣人稠,所需較巨;現經量為裁并,期于無濫無冗,總盡厘餘動支,毋或虧挪正項。
一、州縣交代。
查交代例有限期,原不容稍有積壓。
閩省各屬之所以未能早結者,或因墊辦軍需,續經删減;或辦理地方公事,賠累滋多。
轇轉糾纏,非今日始:節經嚴限饬催并先後奏參有案。
現拟光緒五年以前未結交代,作為舊案辦理;認真勒限催提,随算随結,實短實參。
其六年起新案交代,嚴饬依限結報。
再有延誤,即按部章:實缺人員,不準到任;調署候補人員,不準委署他缺,并停派各項差使,仍予查參追辦。
一、各項奏銷。
查閩省奏銷,以地丁為大宗,耗羨、糧米、米耗等項附之;鹽課系自為奏銷,而鹽折附之。
地丁、鹽課奏銷二案,曆辦并無違誤。
除鹽課照額全完外,其地丁、鹽折未完職名,向于奏銷考成冊内造報,并另造簡明清冊送部。
現催各屬依限趕辦,屆時先将未完一分以上各員職名開單案報,以昭慎重。
一、減廉減平。
查鹹豐三年起,文武各官減成養廉并道光二十三年以後減平銀兩,原應解部充饷;惟閩省庫藏奇绌,悉已借墊軍需并辦台防,動用無存。
現奉谕旨辦理海防,一切修建炮台、操演兵輪、購置鎗炮軍火并購鐵甲巨艦、添募陸勇、繕備舟師,正在水盡山窮;前挪者無可籌還,現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