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六

關燈
光緒三年(丁醜) 恭錄上谕 台疆消息 兼署閩浙總督文(煜)奏遴員署理知府員缺片(二年十二月初十日京報) 論服生番事 論丁雨生中丞辦理台灣事 福州瑣聞 侍郎袁(保恒)奏請福建巡撫改為台灣巡撫片(正月十二、十三兩日京報) 論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 将軍文(煜)奏遴員接署知府員缺片(正月二十一日京報) 将軍文(煜)奏請緩期合操簡校片(正月二十日京報) 台疆近事 發抄谕旨(正月三十日京報) 将軍文(煜)奏委署陸路提督片(二月初四日京報) 署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奏統率所部赴台駐防起程日期折(二月初七日京報) 發抄谕旨(二月初十日京報) 發抄谕旨(二月十一日京報) 閩省瑣聞 江督沈(葆桢)奏為台防剿番出力員弁案内名冊繕寫錯誤乞恩饬部更正片(二月二十四日京報) 将軍文(煜)奏為饬令要缺知府就近赴任折(三月初一日京報) 閩撫丁(日昌)奏遵旨兼理學政折 将軍文(煜)奏外海水師遊擊要缺遴員請補折(三月十一日京報) 将軍文(煜)奏閩省内地續添水陸練營以資分布折 雞籠煤礦近聞 閩省近聞 恭錄上谕 論丁中丞整頓台灣各事 論整頓台灣吏治以化生番 丁醜科會試題名(節取) 閩撫丁(日昌)奏為參地方文武玩視捕務縱賊殃民擢(三月二十五日京報) 閩撫丁(日昌)奏為參知縣并懲辦蠹役片 閩撫丁(日昌)奏為參鹽務委員片 谕旨(三月二十六日京報) 恭錄谕旨 重印官闆丁醜科會試題名(節取) 論西班牙人訛詐中國 将軍文(煜)奏為審明前署總兵濫委營缺等事折(四月初三日京報) 丁醜科金榜題名錄(節取) 閩省郵聞 閩撫丁(日昌)奏為核實征額片(四月十九日京報) 閩撫丁(日昌)奏為請台屬各項雜饷分别豁除折 閩撫丁(日昌)奏參遊擊千總片(四月二十一日京報) 閩撫丁(日昌)奏台灣府屬歲試事竣折 閩浙督何(璟)奏營員被控短派汛兵守備自盡訊拟完結折(四月二十三日京報) 台灣設電線告示節略 發抄旨二道(四月二十七日京報) 恭錄丁醜科新貢士授職谕旨 閩撫丁(日昌)奏請将革員發往軍台贖罪片(五月初三日京報) 閩撫丁(日昌)奏委署要缺知縣片 恭錄上谕 兵船擱淺 江督沈(葆桢)奏為合詞揀調新設海疆要缺知府折(五月三十日京報) 兵船觸沈 閩浙督何(璟)奏辦理災民由官發價采購平粜米石情形折(六月初三日京報) 閩浙督何(璟)奏閩省拿獲情重匪犯請仍從嚴就地懲辦折(六月初八日京報) 閩浙督何(璟)奏請津貼閩撫辦公渡台經費片 奉上谕一道(六月十三日京報) 發抄旨一道(六月十四日京報) 閩督何(璟)奏為特參都司請旨革職片(六月二十三日京報) 閩督何(璟)奏為特參守備請旨革職片 閩督何(璟)奏請米船過關準予一概免稅以速運務而拯饑民片(六月二十四日京報) 閩撫丁(日昌)奏查辦台灣現辦情形片 閩撫丁(日昌)奏閩省驟遭大水力疾銷假折 閩督何(璟)奏揀補海外要缺同知折 閩督何(璟)奏揀員調補省會知府折 發抄旨一道(六月二十五日京報) 述台灣剿撫生番事 刻接友人由台到申備述台灣剿撫生番 恭錄上谕 論新疆台灣皆中國必不可棄之地 論中國礦務 直督李(鴻章)奏建祠告成懇請列入祀典折(七月二十五日京報) 恭錄谕旨 奉上谕二道(八月十三日京報) 中秋風飓 恭錄谕旨 閩撫丁(日昌)奏特參總兵并自請該處片(八月三十日京報) 閩督何(璟)奏為請補要缺知縣折(九月初四日京報) 禁開煤礦 論台灣煤礦事 台灣新置電線 論鐵路火車事 中堂寶(鋆)奏為奏明請旨折(九月初九日京報) 閩督何(璟)奏對調海疆總兵折 閩撫丁(日昌)奏為交卸撫篆回籍就醫折(九月十八日京報) 署閩撫葆(亨)奏為恭報接署撫篆日期折(九月二十二日京報) 閩事雜錄(一則) 粵督劉(坤一)奏總兵因病出缺折(九月二十九日京報) 閩督何(璟)奏調署通判知縣片(十月十七日京報) 廈門茶市 淡水近事 恭錄上谕(一道) 閩督何(璟)奏為循案酌保辦理兩屆票鹽出力之委員折(十一月十八日京報) 閩督何(璟)奏為請更正保獎筆誤片 恭錄上谕(一道) 都察院全(慶)奏為奏聞請旨折(十二月初二日京報) 台番向化 正月十一日(公曆二月二十三日——即禮拜五) 恭錄上谕 (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上谕:『侍郎袁保恒奏:「請将福建巡撫改為台灣巡撫,其福建全省事宜專歸總督辦理」等語。

    着該衙門該奏。

    欽此』。

     正月十四日(公曆二月二十六日——即禮拜一) 台疆消息 近三日内,相傳閩省地方頗有不靖;本館逐細探訪,又一無實據,故未便登錄。

    惟昨接甯波友來信雲:聞台灣近因有事,丁中丞已劄來調取「伏波」火船前往助剿。

    本月十二日早八點鐘,起椗出口;拟先攏福州,再往台地也。

    來信又雲:呂宋國已有一兵船至台;故此次檄調「伏波」船,傳得即為呂宋事雲。

    按呂宋為從前失船事,欲放兵船來華索問;上年本報内曾照間錄及。

    在後總理衙門究竟作何回複,尚未詳悉。

    然即有船至台,亦當先行理說,斷無即動幹戈。

    現在調「伏波」船赴閩,想丁中丞不過未雨綢缪,無甚别事也。

     兼署閩浙總督文(煜)奏遴員署理知府員缺片(二年十二月初十日京報) 文煜等片: 再,興化府知府管贻萼,業已告病開缺;恭疏題報在案。

    所遺興化府篆,應即遴員署理,以資表率。

    查有福州府遺缺知府劉國光,已于八月初間到省,堪以委令署理。

    又署台灣府知府孫壽銘,饬回台防同知本任;所遺台灣府篆,查有候補同知向焘精明幹練、向有政聲,堪以委署。

    又署嘉義縣知縣何逢,因案參革。

    所遺嘉義縣篆務,查有署閩縣事、本任雲霄同知雷其達洞悉民情、能耐勞苦,任内并無承緝盜案将屆四參限滿以及經征錢糧有關降調處分,堪以調署。

    據藩、臬兩司會詳前來。

    除批饬遵照外,臣等謹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正月十七日(公曆三月初一日——即禮拜四) 論服生番事 昔蜀漢時,諸葛武侯将欲往征南蠻,集衆僚屬訪問方略;馬谡進言曰:『當以攻心為上策』。

    武侯納之。

    進兵之後,擒其酋長,屢次縱還。

    從官谏曰:『丞相如此,則南方何時可定』?武侯曰:『吾必令其心服而後罷兵』。

    後果屢擒屢縱,南蠻均已心服,皆願奉朔納貢;曰:『南人均感丞相恩威,誓不複反矣』!兵退之後,并不設官置吏、留戍屯糧;仍令其酋長自行治理,不複繩以漢法。

    後竟終漢之世,而安堵如故,不再犯邊。

    是皆武侯有以服其衆心,故始能如此也。

    此蓋深得乎孟子所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中心悅而誠服」: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之遺義也。

    三王之服人也,以德服人之心也。

    五霸雖欲以力服人,然猶須外假仁義以服之;而人猶以勢服,不以心服也。

     五帝以前之事,第弗深考。

    至禹征有苗,苗仍逆命。

    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豈非前事之師與!厥後湯能以心服人而有天下,周之文、武亦如之。

    桀、纣之亡,非其勢不足服人,實其心不能服人也。

    及至楚以兵征蠻,而蠻仍叛;晉以禮和戎,而戎皆平:蓋亦由于其心服與不服故也。

    後世之防夷狄也,惟以兵戈;故兵出則退、兵斂複來。

    僅光武之世,能令匈奴遣子入侍、來學;故東漢一代,邊患少息。

    宋仁宗遣富弼結好契丹,後無邊患者亦數十年:皆因能使其心服也。

    否則,即如隋、唐之強,能滅一夷,而一夷又叛;但以勢服,不能以心服故也。

    本朝之初,如蒙古、如西藏、如新疆,亦均屢叛。

    近則蒙古、西藏均已底定,永為不叛之臣;惟新疆之回民,尚複頑梗如昔。

    至如各省之苗,一經改土歸流而複又梗化者無幾,亦可見其心服也。

     向者台灣一島,皆系土番;自台灣歸附後,番人亦多向化。

    故今則分熟生兩種,熟番已與平民無異。

    惟生番種類尚多,其兇暴直與虎狼相等;故性皆喜食人,凡有海舟遭風至其地者,往往為其所食。

    是即聚其醜類而盡殲之,亦不過與夷戮禽獸相若。

    但國家深仁厚澤,不忍一物不得其所;豈忍盡行誅之!乃自前年日本欲行剿滅,國家不欲不教而誅,故給銀以息兵,實欲保全其種類之身家、性命也。

    惟生番蠢然一物,自外生成。

    初則以兵臨之,亦尚有就撫者;孰意兵退又叛,戕我将官、殺我兵勇,直有理喻、法禁俱窮之勢。

    至今年餘,尚複如故。

    現又聞其滋事,故傳聞丁中丞有添勇往辦之意。

    然吾謂生番之中亦當有少具人性者,使招之來,衣食之、教誨之,或能使其感動,激發天良;再令其歸,招其少知人事者來,如法待之,或能使其心服,而率其種類盡歸教化,亦如武侯之服南蠻也。

    若僅以兵臨之,恐難服其心也。

     但此據理而言;惟生番遠隔海外,究竟能否以恩德撫之,此亦不可必之數也。

    丁中丞才略素着,自必有善法以處之,使生番全行心服;想不待他人之籌劃也。

    拭目俟之! 二月初一日(公曆三月十五日——即禮拜四) 論丁雨生中丞辦理台灣事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豈徒用兵之事宜爾哉,蓋凡事皆然也。

    故自來言利之臣,苟一旦使長國家,惟知放利而行,必緻天怒人怨,災害并至;因其全然不顧天時、地利、人和,故至于此也。

    然自來言利之臣與興利之臣,貌似而實殊。

    蓋言利之臣,其心私而刻,但知損下而益上;興利之臣,其心公而溥,必能裕國以足民。

    其中之分辨,實有差若毫厘、失之千裡如此者。

    昔管仲、劉晏僅興鹽利,一以霸齊、一以複唐;蓋因天地自然之利而用人之謀力以興之,故不至于擾民,而尚可以富國也。

    若王安石之言利,固有大謬不然者。

    奪民之利以為國利,不能另設一法、另興一利;即能有利于國,必緻不利于民,豈足為利!又何況并國亦尚不能利哉!上古草昧初開,無所謂利。

    後聖人作,教民農桑,而耕織之利興;又教民以土地之宜樹藝萬物,而種植之利興;為之商以事懋遷有無、為之工以令制造器物,而工商之利興。

    第耕織、工商之利既興之後,亦不能再有所興也。

    後有賢聖之君,亦不過因其勢而利導之,不勞民、不斂财,使之上順天時、下盡地利、中得人和,培養元氣,君民俱足以相安于無事。

    故既無利可興,豈可惟利是言!若僅言利而不興利,不流于掊克聚斂而不止也。

    近二百年來,西國深明此理,故專心緻志于格緻之學,而興開釆、制作之利;取煤鐵以用、造機器以代人、設公司以通商,是天地自然之利與夫人之心思才力有利益于世事者,無不盡心竭力以興之。

    是以二百年内,始能收此富厚之效也。

    否則,不興各利而僅惟利是言,則耕織、工商均有一定之利,求利于此、必不利于彼;不患貧已足矣,又安能再求富哉!愈足見利不貴乎能言,實貴乎能興矣。

     餘于福建巡撫丁雨生中丞之經營台灣也,不禁為中國慶幸!以為此事,乃一大轉機焉。

    夫台灣一區之隸版圖也,已二百餘年矣。

    前此生番所踞之地,中國均以度外置之;乃自前歲日本一役,始令中國甫生開辟其境之心:是天時已至矣。

    台灣之在中國,不過彈丸之地耳;然其中生物之蕃蕪與其土種物之鹹宜,實有取之無禁、用之不窮之勢:是地利又佳矣。

    然使經理其事者,不過拘守古法,勸耕織、招工商、置城設官、立學屯兵,則有之不足為重、無之亦不足為輕;亦僅與改土歸流關外新疆之地等耳。

    乃今丁中丞首開煤礦,又築鐵路;其餘諸務,均欲改用西法以從事。

    數年之後,而台灣所得之利,必有可觀者焉:是人和又得矣。

     然吾所慶幸者,尚不止此。

    若自今以往,台灣之利既興,或者中國之人皆知西法之利,均樂群起而則效,自必大有轉機,不求富而富自至矣。

    如此,乃興利之效,豈言利之臣所可同日語哉!使天下之人皆心丁中丞之心,非徒台灣之幸,實為中國之幸也與! 福州瑣聞 福州西報雲:公曆二月二十六日,「淩風」火船從淡水回來,載有淡水稅務司霍生及别官,于三月初一日往溫州開辦通商事務雲。

     新授閩浙總督何小宋制軍,不日當可到任;政聲洋溢,民間已啧啧稱道矣。

     西班牙兵船在台,亦無舉動;惟華官則仍防備也。

     有某者從雞籠緻書于西報館雲:是處開煤,甚有頭緒。

    數月前,到有外國工匠多名,于礦務實為有益;現在每日已可出煤二百墩。

    由雞籠之北至船埔約有九裡,鐵路已一律鋪齊。

    是以從山上運煤下來,車行甚速,似可不假人力;觀者每日總有數百人,丁中丞複事事親為察看。

    而所以能如此得手者,亦全賴淡水稅務司霍生之力;茲忽調往溫州,未免可惜也! 二月初三日(公曆三月十七日——即禮拜六) 侍郎袁(保恒)奏請福建巡撫改為台灣巡撫片(正月十二、十三兩日京報) 袁保恒片: 至福建之台灣,地雖僻處海澨,而物産豐富;加以民、番偪處,區畫尤難。

    非專駐大臣、鎮以重兵,舉其地民風、吏治、營制、鄉團事事實力整頓,洽以德意、孚以威信,未易為功。

    若以福建巡撫每歲駐台半載,恐閩中全省之政務,道裡懸隔,而轉就抛荒;台灣甫定之規模,去住無常,而終為具文,甚非計之得也。

    查直隸、四川、甘肅各省,皆以總督兼辦巡撫事。

    可否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常川駐守,經理全台;其福建全省事宜,專歸總督辦理?庶事任各有攸司,責成即各有專屬;似于台灣目前情形,不無裨益。

     臣一得之愚,是否有當?謹就管蠡所及,用備聖明采擇;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謹奏。

     奉旨已錄。

     二月初五日(公曆三月十九日——即禮拜一) 論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 前閱去歲十二月十八日邸抄,恭奉上谕:『侍郎袁保恒奏:請将福建巡撫改為台灣巡撫,其福建全省事宜專歸總督辦理等語。

    着該衙門該奏。

    欽此』。

    當時未見原奏,不知如何立意措詞。

    茲閱本年正月十三日京報抄錄原奏,大略言『台灣雖僻處海澨,而物産豐富;加以民、番偪處,區畫尤難。

    非專駐大臣、鎮以重兵,舉其地民風、吏治、營制、鄉團事事實心整頓,洽以德意、孚以威信,未易為功。

    若以巡撫每歲駐台半載,恐閩中全省之政務,道裡懸隔,而轉就抛荒;台灣甫定之規模,去住無常,而終為具文,甚非計之得也。

    查直隸、四川、甘肅各省,皆以總督兼辦巡撫事。

    可否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常川駐守,經理全台;其福建全省事宜,專歸總督辦理?庶事任各有攸司,責成即各有專屬;似于台灣目前情形,不無裨益』等語。

    就原奏而論,其于台灣一隅,似籌劃得宜;而于天下大局,則窒礙難行:恐部臣未必該準也。

     緣巡撫一官,當有明創設之時,僅用之以統兵,令其總理軍務,得以便宜行事;若地方庶政,均歸藩、臬兩司管理,而巡撫不與焉。

    故遇各省地方有事則設之、無事則裁之,實無一定之額;或僅巡撫一處或令巡撫數府,或一巡撫跨有數省之地、或一巡撫僅理一府之事。

    其廢置也因時,其更改也因事;故可以有意增減。

    若今時之巡撫,則不然。

    今之設此官也,原于藩、臬兩司地方各官之上,再增設一總理之員;是巡撫者,實專理全省庶政之官也。

    故無巡撫之省,猶以總督兼理其事焉。

    所有腹内各省,可以不設總督,不能不設巡撫;職是之故也。

    是以一設巡撫,必須增設藩、臬以下各官,方成體統;從未聞既設巡撫,而無藩、臬以下各官之地方也。

    據原奏所稱,請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而以閩浙總督兼管福建巡撫事。

    以總理福建全省庶政,仿照直隸、川、甘三省總督之式,原無不可;第台灣既設巡撫,則不能不增設藩、臬以下各官。

    若使全台灣盡歸版圖,其地方尚有數千裡之大,再增設府、廳、州、縣,似與皖省尚可颉頑;則增設巡撫、藩、臬各官,方成局面。

    今生番之地尚有未歸教化,設一巡撫僅管一府之地,若增藩、臬以下各官,則土地不廣、人民又希、政事無幾,安用此多官為!不增設藩、臬以下各官,則僅一巡撫獨立海外,似亦不成政體。

    故謂部臣恐難該準也。

     在昔閩浙總督駐紮衢州、兩廣總督駐紮肇慶,後皆移駐省會;想亦因諸多不便也。

    然兩江總督駐紮于兩江适中之江甯,僅增設一江甯藩司以為承上啟下之員;而台灣亦難仿此。

    蓋一則臬司駐紮蘇州,而招解人犯尚便;若台灣,又不能如此:此所以勢難求全也。

    或者先仿東三省及新疆之例,俟全台盡入版圖增設府、廳、州、縣後,再該此舉;此時仍舊。

    如此辦法,亦如直隸總督駐紮天津之例。

    想他日部臣所該,大約亦如是而已。

     二月初九日(公曆三月二十三日——即禮拜五) 将軍文(煜)奏遴員接署知府員缺片(正月二十一日京報) 文煜片: 再,署福州府知府張夢元,經撫臣丁日昌奏,帶赴台灣辦理營務。

    所遺福州府,系省會附郭要缺,時有發審案件;必須遴委賢能之員接署,方足以資整饬。

    經撫臣丁日昌商同臣查有補用知府永春直隸州知州翁學本才具開展、辦事勤明,在閩日久,循聲卓著,尤善清厘積牍,任内并無承緝盜案将屆四參限滿以及經征錢糧有關降調處分,堪以委令署理。

    據藩、具兩司會詳前來。

    除批饬遵照外,臣謹附片具陳,伏乞聖鑒! 再,撫臣丁日昌帶印渡台,所有福建巡撫衙門題奏事件,奏明由臣代辦;至閩浙總督系臣兼署,毋庸會銜:合并陳明。

    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二月初十日(公曆三月二十四日——即禮拜六) 将軍文(煜)奏請緩期合操簡校片(正月二十日京報) 文煜片: 再,福建省标八營官兵,每歲冬間應行合操簡校一次,循例奏報。

    茲屆本年操期,奴才應躬親校閱。

    适撫臣丁日昌因台灣生番不靖,渡台籌辦,撫署事件,奏交奴才代辦;奴才兼理将軍、督、撫三衙門事務,日不暇給,實在弗克分身簡校。

    冬操軍政所關,惟有請緩至來春,即行嚴加校閱,以呻戍備。

    理合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二月十三日(公曆三月二十七日——即禮拜二) 台疆近事 西人某從安平緻書于「字林報」雲:近自福州、汕頭、廈門等處兵船往來不絕,載有饷糈、鎗炮、帳棚等,均從安平起岸;兵于駐劄處築壘掘濠,極力工作:以備西班牙之不虞也。

    丁中丞于一日早起,妝作出店人模樣查營。

    是時應各操演,而孰知兵皆睡熟;中丞怒極,立将哨官入諸囚籠雲。

    又訪知統兵官每期發饷,總遲至二閱月後;兵或抱病,置諸營房小屋,全不顧惜。

    因特傳此統兵官到轅,嚴加責問。

    統兵官向與發、撚交戰,止剩一耳;是日中丞問實,又命将所存之一耳一并割去;殊不雅觀也。

    然中丞亦非偏于嚴厲者——即如一日傍晚,穿短褐,在台灣城内微行,見茶店與一鄉人因細故争執;在後中丞詢之鄉人,謂系人城謀工作者,尚有父母在、妻定而未娶,須得百元,方可回鄉雲雲。

    兩人談之久,中丞覺餓甚,鄉人引至其寓便飯。

    别後,次早即送百元去,鄉人喜出望外雲。

    來信又雲:安平至雞籠,現拟開一火車路。

    安平縣官,茲已撤任。

    安平之番人與漢民交鬥,經官捉住漢民數名下獄,其黨竟拟劫牢;幸聞信尚早,即提該犯正法也。

     二月十六日(公曆三月三十日——即禮拜五) 發抄谕旨(正月三十日京報) 文煜等奏「準補台灣守張夢元就近赴任」,奉旨:『知道了。

    欽此』。

     将軍文(煜)奏委署陸路提督片(二月初四日京報) 文煜片: 再,署福建陸路提督漳州鎮總兵孫開華,現經撫巨丁日昌奏調渡台。

    查泉州地方遼闊,現當年終歲暮,督緝巡防,尤關緊要。

    陸路提督有節制各營之責,該提督遠赴台灣,勢難兼顧;相應委員接署,以重職守。

    查有現署漳外鎮總兵之本任汀州鎮總兵關鎮國幹練有為、情形熟悉,堪委署理陸路提督篆務。

    其遞遺漳州鎮篆務,并查有福建記名水師總兵林宜華營務谙練、廉軒勤明,堪委遞署。

    除分别咨行遵照外,臣謹附片具陳,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二月二十三日(公曆四月初六日——即禮拜五) 署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奏統率所部赴台駐防起程日期折(二月初七日京報) 署理福建陸路提督、漳州鎮總兵奴才孫開華跪奏:為奴才統率所部赴台駐防起程日期,仰祈聖鑒事。

     竊奴才于光緒二年十二月初九日,承準兼署閩浙督臣文煜、福建撫臣丁日昌咨開:『為照台灣防剿生番,地廣兵單;亟宜添調數營并遴選威望素着之專阃大員統領前來,庶足以資剿撫。

    查署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勇敢精明、不避艱險,拟請督率所部于十日内渡台駐紮雞籠、淡水等處,以顧北路。

    除附片奏明外,咨請查照,希即督率所部營勇帶印東渡駐紮』。

    嗣準督臣文煜咨會,以『泉州地方遼闊,現當年終歲暮,盜匪最易潛蹤;督緝巡防,殊關緊要。

    所有陸路提督篆務,自應委員接署,以專職守。

    查有現漳州鎮之本任汀州鎮總兵關鎮國,堪以委令署理。

    除具奏并核給委劄徑檄饬發承領赴營署事外,咨會查照』各等因。

    奴才查台灣防剿生番,既因地廣兵單,應需添調數營前往駐紮,亟宜立時催集,俾得及早到防。

    當經飛饬所部之「擢勝」左、右、後三營營官閩浙補用總兵孫得友、龔占鳌、羅啟明立将各該營弁勇分别調集來泉,聽候統率東渡;一面咨請船政大臣派撥輪船,駕赴泉口渡儎。

    旋據各該營弁勇禀報,陸續抵泉。

    正在摒擋起程間,适鎮臣關鎮國亦已行抵泉州府城,奴才當将提督篆務卸交,接受任事;随即統率所部,遵于本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自泉州府起程,前赴泉口秀塗澳配坐「海鏡」輪船開駕放洋,對渡雞籠、淡水等處駐紮。

    仍俟到台後體察情形,應如何布置駐紮、督率防範?當與撫臣丁日昌和衷商榷、妥籌辦理,以期仰副聖主保固海疆至意。

    合将奴才統率所部赴台駐防起程日期,恭折由驿具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訓示遵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二月二十七日(公曆四月初十月——即禮拜二) 發抄谕旨(二月初十日京報) 丁日昌奏「請将守備孫思敬暫行革職,留于台灣差委」;奉旨:『孫思敬,着暫行革職,留于台灣差委。

    丁日昌自請該處,着加恩寬免。

    該部知道。

    欽此』。

     二月二十八日(公曆四月十一日——即禮拜三) 發抄谕旨(二月十一日京報) 文煜奏「元年分台、澎各營俸饷」,奉旨:『知道了。

    欽此』。

     三月初四日(公曆四月十七日——即禮拜二) 閩省瑣聞 福州新聞雲:今年業茶之華商,本銀較往年似少;因去歲虧折太多,并有拖欠外國銀行者。

    是以今年各銀行借銀,頗覺謹慎。

    商販既減,想内地茶價應得便宜,則生意或轉有起色也。

    又雲:新任何制軍,于丁中丞所整頓各事,意見不甚允洽;或當有更改也。

    但丁中丞所行各事,殊有效驗;不過為政稍猛,間有屈人之處耳。

    前拟由雞籠至台灣設立電線,近聞何制軍亦不以為然;已奏明朝廷,俟有部覆,再行定奪也。

    至前次在福州所設之學習電線塾,刻因經費不敷,已閉歇矣。

    又丁中丞到台不多日,即往打狗閱視炮台;察得報銷銀甚多而工程甚少,立将督工之委員傳提到台,審實正法。

    又有一營官克減軍饷,為中丞查出,亦枭首示衆雲。

     三月十二日(公曆四月二十五日——即禮拜三) 江督沈(葆桢)奏為台防剿番出力員弁案内名冊繕寫錯誤乞恩饬部更正片(二月二十四日京報) 沈葆桢片: 再,臣于「台防奏保剿番出力員弁」案内,河南試用縣丞丁懋功,請以知縣仍留原省歸候補班前先補用;廪生宋恩澤,請以訓導遇缺前先選用:均經部複核準注冊。

    惟查丁懋功原名丁功懋、宋恩澤原名宋仁澤,具保時各冊繕寫錯誤。

    據福建陸路提督唐定奎呈請更正,咨準吏部行令奏明辦理等因前來。

    合無仰懇天恩,俯準饬部分别更正注冊,以免歧異。

    謹附片陳請,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該部知道。

    欽此』。

     三月二十二日(公曆五月初五日——即禮拜六) 将軍文(煜)奏為饬令要缺知府就近赴任折(三月初一日京報) 福州将軍兼署閩浙總督臣文煜、福建巡撫臣丁日昌跪奏:為饬令要缺知府就近赴任,以資治理;恭折陳明,仰祈聖鑒事。

     竊照準補台灣府知府張夢元,前經臣等請調福建府知府;經部該駁,當即轉行知照在案。

    臣日昌此次渡台,調派張夢元總理營務處兼支應處事務,亦于前月初三日拜折陳明;該員當即卸署福州府事,随同東渡,馳赴北路察看軍情,由蘇澳折回郡城,并經臣日昌饬赴南路鳳山一帶相度紮營處所,昨已回郡。

    查台灣孤懸一隅,撫民馭吏,在在均關緊要。

    該員有為、有守,久着循聲;且系奉旨準調之員,自應饬令就近赴任,以資治理。

    除檄饬遵照外,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 再,此折系臣日昌主稿,合并聲明。

    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閩撫丁(日昌)奏遵旨兼理學政折 福建巡撫臣丁日昌跪奏:為遵旨兼理學政關防,叩謝天恩;仰祈聖鑒事。

     竊照光緒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奉上谕:『台灣學政事宜,着巡撫兼理』等因,欽此;欽遵在案。

    茲臣行抵台灣府城,于十二月三十日據台灣道夏獻綸赍送道字一千二百一号「台灣學政關防」一顆,連同文卷并造具經書花名清冊前來;臣當即恭設香案,望阙叩頭謝恩。

    竊維圖治之要,文教為先。

    台灣僻在海東,士風樸陋,涵濡聖澤,人物漸有可觀;雖複稽阻遐陬,化導不容或緩。

    現經照章檄府行知各廳、縣,擇期舉行歲試。

     所有微臣兼理學政事宜并接受關防緣由,謹繕折恭謝天恩,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

    欽此』。

     四月初三日(公曆五月十五日——即禮拜二) 将軍文(煜)奏外海水師遊擊要缺遴員請補折(三月十一日京報) 福州将軍兼署閩浙總督臣文煜跪奏:為外海水師遊擊員缺緊要,遴員請補,以重職守;恭折具奏,仰祈聖鑒事。

     竊照浙江定海鎮标右營遊擊周善初,于署理福建台灣嘉義營參将任内失察棍徒聚賭、奪犯傷官案内,部該降一級調用。

    所遺定海右營遊擊系外海水師題補之缺;接準部咨:輪用預保。

    該省現無預保人員,應用揀發班;行令照章揀員請補等因。

     伏查浙省現無揀發外海水師遊擊;至應歸揀發班補用各項水師遊擊,現已乏員堪補。

    自應按照定章,即以應升、應補人員揀補。

    定例:外海水師缺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