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以外,再行征稅。
船到埠兩日後開行,貨未開艙,不用納鈔課;逾二天,則要納稅。
華人船到日本埠,入口每船抽十五元,出口七元。
十七、如兩國船遇風雨暫理埠灣泊或買火食,不得開艙貿易。
如欲貿易,先報明海關議稅。
或要修船,先行禀明海關,方能運貨上岸;修好後,再運貨落船,無庸納稅。
倘貯在岸時将貨私售,其貨則充入官。
十八、兩國船不準裝載軍器并禁出口之貨。
如在中國,犯者貨物充公;發回本國,永不準貿易。
在日本國,犯者貨物充公。
十九、兩國戰船到埠,毋庸禀報海關;船中所需之物,任其采買,毋庸納稅。
倘有貨發售,必要征稅。
二十、兩國官員在通商(埠)内開設貨倉屯貯貨物,要另立規條。
貨在倉裡,毋庸納稅;若有賣出,則要納關稅、倉租。
如寄往别處,止納倉租,無用關稅。
二十一、兩國米關得出口運往本埠發賣,别可出海。
船中所需米食多少,要報明關知給單一紙,以憑查驗。
二十二、日本國船,毋得往登州及牛莊運豆餅出;若往别處運口則可。
二十三、硫磺、樸硝、白銅系中國所需之物,惟官員可以買賣。
若日本人貿易此物,要到官領牌方準;無牌發賣,人治罪、貨充官。
日本人在中國,毋得将硫磺、樸硝、白銅出口;違者,物充官、人究辦。
二十四、禁者乃系火藥、炮碼、鎗炮、戎馬并各式軍裝,或新制異樣戰具;兩國商人,毋得發售此等物件。
犯此條者,物充公,人按本國例究辦。
二十五、兩國銅錢,隻可由本國事阜載至别處,毋得出口私買;犯者,即行拿獲究治。
中國鹽,日本人無得購買;日本鹽,無得載來中國。
犯者,按本國例辦。
二十六、商船私往非通商(埠)外者,地方官立即拿究。
在中國者,船、貨充官;在日本者,貨物充公,罰銀一千元。
凡有此等罪案,即行照會領事,以為案據。
二十七、貨物不在出口貨單内、惟有列在入口貨單者,如将此貨出口,照入口例抽稅;如入口貨單無、出口貨單有者,照出口例抽稅。
二十八、船在中途不測、未能到埠,地方官要拯救船。
中國人往(?)該國領事若遇海賊,地方官用力輯賊追贓,未獲者即行革職;但失主無得向官讨索賠償。
二十九、關要嚴禁走漏私稅,見機而行,随時設立規條;兩國商人,皆要遵依。
三十、兩國商人在通商埠者若欲更換規條,須禀明領事,領事轉詳北京欽差大臣。
三十一、倘兩國日後更改條款,自互換和約之日至十年後,要預先通知,庶便酌議。
三十二、以上通商條款及所立和約,兩國宜遵守毋違,永敦和好。
兩國大臣蓋印關防,用昭信守。
四月二十四日 将軍文(煜)奏為琉球國夷人遭風到閩循例撫恤該夷伴有被台灣生番殺害現饬認直查辦折(四月初五日京報) 福州将軍兼署閩浙總督臣文煜、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跪奏:為琉球國夷人遭風到閩,循例譯訊撫恤;夷伴有被台灣生番殺害,現饬認真查辦。
恭折馳奏,仰祈聖鑒事。
竊據署福防同知張夢元詳報,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準台灣縣護送琉球國兩起難夷松大着、島袋等五十七名到省,當即安插館驿,妥為撫恤,一面饬傳該國留閩通事謝維垣譯訊。
據難夷松大着供:伊是頭目,官馬依德——是夷官,連同跟丁、舵水一共四十六人,俱系琉球國八重山島人,坐駕小海船一隻,裝載方物往中山府交納事竣,于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由中山府開行;是夜陡遇飓風漂出大洋,折斷帆桅,船隻任風漂流。
十一月十二日,漂至台灣洋面;幸遇民船救護,伊等四十四人登岸,原船沖礁擊碎。
該處民人将伊等帶赴鳳山縣衙門,轉送台灣縣安頓公所;尚有同伴二人,并蒙鳳山縣續送至台灣縣衙門,蒙給衣食、錢文。
讵跟伴永森宣一名患痘身故,給棺收殓;一面派委員弁,将伊等配船護送來省。
又據難夷島袋供:同船上下六十九人,伊是船主,琉球國太平山島人。
伊等坐駕小海船一隻,裝載方物往中山府交納事竣,于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由該處開行;是夜陡遇飓風漂出大洋,船隻傾覆,淹斃同伴三人,伊等六十六人凫水登山。
十一月初七日,誤入牡丹社生番鄉内。
初八日,生番将伊等身上衣物剝去,伊等驚避條力莊地方;生番探知,率衆圍住,上下被殺五十四人,隻剩伊等十二人因躲在土民楊有旺家,始得保全。
二十一日,将伊等送到鳳山縣衙門,轉送台灣縣安頓;均蒙給有衣食,由台護送來省,現在館驿等供。
由布政使潘霨造冊詳請具奏,聲明牡丹社生番圍殺球夷,應由台灣文武前往查辦等情前來。
臣等查琉球國世守外藩,甚為恭順。
該夷人等在洋遭風并有同伴被生番殺害多人,情屬可憫!應自安插館驿之日起,每人日給米一升、鹽菜銀六厘。
回國之日,另給行糧一個月;照例加賞物件,折價給領。
于存公銀内動支,一并造冊報銷。
該難夷等船隻傾覆擊碎無存,俟有琉球便船,即令附搭回國。
至牡丹社生番見人嗜殺,殊形化外;現饬台灣鎮、道、府認真查辦,以儆強暴而示懷柔。
除咨部外,臣等謹合詞恭折馳奏,伏乞聖鑒!謹奏。
奉旨:『覽奏已悉。
着照例辦理;并着督饬該鎮、道等認真查辦,以示懷柔。
欽此』。
五月初九日 中外雜聞(一則) 繹西字日報雲:『中國通商各碼頭人口多寡,細為查出:計上海二十五萬、甯波十一萬五千、鎮江十三萬、九江四萬、漢口六十萬、煙台二萬六千、天津九十三萬、牛莊六萬、福州六
船到埠兩日後開行,貨未開艙,不用納鈔課;逾二天,則要納稅。
華人船到日本埠,入口每船抽十五元,出口七元。
十七、如兩國船遇風雨暫理埠灣泊或買火食,不得開艙貿易。
如欲貿易,先報明海關議稅。
或要修船,先行禀明海關,方能運貨上岸;修好後,再運貨落船,無庸納稅。
倘貯在岸時将貨私售,其貨則充入官。
十八、兩國船不準裝載軍器并禁出口之貨。
如在中國,犯者貨物充公;發回本國,永不準貿易。
在日本國,犯者貨物充公。
十九、兩國戰船到埠,毋庸禀報海關;船中所需之物,任其采買,毋庸納稅。
倘有貨發售,必要征稅。
二十、兩國官員在通商(埠)内開設貨倉屯貯貨物,要另立規條。
貨在倉裡,毋庸納稅;若有賣出,則要納關稅、倉租。
如寄往别處,止納倉租,無用關稅。
二十一、兩國米關得出口運往本埠發賣,别可出海。
船中所需米食多少,要報明關知給單一紙,以憑查驗。
二十二、日本國船,毋得往登州及牛莊運豆餅出;若往别處運口則可。
二十三、硫磺、樸硝、白銅系中國所需之物,惟官員可以買賣。
若日本人貿易此物,要到官領牌方準;無牌發賣,人治罪、貨充官。
日本人在中國,毋得将硫磺、樸硝、白銅出口;違者,物充官、人究辦。
二十四、禁者乃系火藥、炮碼、鎗炮、戎馬并各式軍裝,或新制異樣戰具;兩國商人,毋得發售此等物件。
犯此條者,物充公,人按本國例究辦。
二十五、兩國銅錢,隻可由本國事阜載至别處,毋得出口私買;犯者,即行拿獲究治。
中國鹽,日本人無得購買;日本鹽,無得載來中國。
犯者,按本國例辦。
二十六、商船私往非通商(埠)外者,地方官立即拿究。
在中國者,船、貨充官;在日本者,貨物充公,罰銀一千元。
凡有此等罪案,即行照會領事,以為案據。
二十七、貨物不在出口貨單内、惟有列在入口貨單者,如将此貨出口,照入口例抽稅;如入口貨單無、出口貨單有者,照出口例抽稅。
二十八、船在中途不測、未能到埠,地方官要拯救船。
中國人往(?)該國領事若遇海賊,地方官用力輯賊追贓,未獲者即行革職;但失主無得向官讨索賠償。
二十九、關要嚴禁走漏私稅,見機而行,随時設立規條;兩國商人,皆要遵依。
三十、兩國商人在通商埠者若欲更換規條,須禀明領事,領事轉詳北京欽差大臣。
三十一、倘兩國日後更改條款,自互換和約之日至十年後,要預先通知,庶便酌議。
三十二、以上通商條款及所立和約,兩國宜遵守毋違,永敦和好。
兩國大臣蓋印關防,用昭信守。
四月二十四日 将軍文(煜)奏為琉球國夷人遭風到閩循例撫恤該夷伴有被台灣生番殺害現饬認直查辦折(四月初五日京報) 福州将軍兼署閩浙總督臣文煜、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跪奏:為琉球國夷人遭風到閩,循例譯訊撫恤;夷伴有被台灣生番殺害,現饬認真查辦。
恭折馳奏,仰祈聖鑒事。
竊據署福防同知張夢元詳報,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準台灣縣護送琉球國兩起難夷松大着、島袋等五十七名到省,當即安插館驿,妥為撫恤,一面饬傳該國留閩通事謝維垣譯訊。
據難夷松大着供:伊是頭目,官馬依德——是夷官,連同跟丁、舵水一共四十六人,俱系琉球國八重山島人,坐駕小海船一隻,裝載方物往中山府交納事竣,于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由中山府開行;是夜陡遇飓風漂出大洋,折斷帆桅,船隻任風漂流。
十一月十二日,漂至台灣洋面;幸遇民船救護,伊等四十四人登岸,原船沖礁擊碎。
該處民人将伊等帶赴鳳山縣衙門,轉送台灣縣安頓公所;尚有同伴二人,并蒙鳳山縣續送至台灣縣衙門,蒙給衣食、錢文。
讵跟伴永森宣一名患痘身故,給棺收殓;一面派委員弁,将伊等配船護送來省。
又據難夷島袋供:同船上下六十九人,伊是船主,琉球國太平山島人。
伊等坐駕小海船一隻,裝載方物往中山府交納事竣,于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由該處開行;是夜陡遇飓風漂出大洋,船隻傾覆,淹斃同伴三人,伊等六十六人凫水登山。
十一月初七日,誤入牡丹社生番鄉内。
初八日,生番将伊等身上衣物剝去,伊等驚避條力莊地方;生番探知,率衆圍住,上下被殺五十四人,隻剩伊等十二人因躲在土民楊有旺家,始得保全。
二十一日,将伊等送到鳳山縣衙門,轉送台灣縣安頓;均蒙給有衣食,由台護送來省,現在館驿等供。
由布政使潘霨造冊詳請具奏,聲明牡丹社生番圍殺球夷,應由台灣文武前往查辦等情前來。
臣等查琉球國世守外藩,甚為恭順。
該夷人等在洋遭風并有同伴被生番殺害多人,情屬可憫!應自安插館驿之日起,每人日給米一升、鹽菜銀六厘。
回國之日,另給行糧一個月;照例加賞物件,折價給領。
于存公銀内動支,一并造冊報銷。
該難夷等船隻傾覆擊碎無存,俟有琉球便船,即令附搭回國。
至牡丹社生番見人嗜殺,殊形化外;現饬台灣鎮、道、府認真查辦,以儆強暴而示懷柔。
除咨部外,臣等謹合詞恭折馳奏,伏乞聖鑒!謹奏。
奉旨:『覽奏已悉。
着照例辦理;并着督饬該鎮、道等認真查辦,以示懷柔。
欽此』。
五月初九日 中外雜聞(一則) 繹西字日報雲:『中國通商各碼頭人口多寡,細為查出:計上海二十五萬、甯波十一萬五千、鎮江十三萬、九江四萬、漢口六十萬、煙台二萬六千、天津九十三萬、牛莊六萬、福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