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關燈
小
中
大
澳,又北達大港口,又北達貓公社,約二百裡;可墾之地皆不甚廣。
自貓公社沿海以北,達花蓮港,六十五裡之間,亦有可墾之地。
從前阿眉番曾開墾成熟;今為木瓜番時出擾殺(冊作殺害),避而遷去;路遂不通。
此由埤南沿海以北所有地段之大略情形也。
花蓮港以北至加裡宛各社二十裡之間,最為平廣,土之膏腴甲于後山;而大鹵番時出擾之。
加裡宛以北,新城、得其黎、大小清水、濁水溪及大南澳等處,延袤一百六十七裡(冊作百六十裡),今已棄在境外。
而境内沿山沿河(冊作海)所有溪河,夏秋多雨,(冊作雨多)水漲阻隔而不能通往來者,歲必有一、二月之久。
地勢如此,水勢如此,是以經營已二十年而土不加辟、民不加多也。
(以上分段及标點,以下「書後」的分段标點,都是胡适加的。
〕 謹按台東僻在後山,拊(冊誤作附)全省之背;用兵經營其地,以杜外夷窺伺之萌,所謂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也。
然由前山陸路勞師鑿險,冒瘴深入,扼要設防,剿番、撫番,招民開(冊作墾)荒,不遺餘力,已二十年,糜饷已數百萬,而兵猶不能(冊無能字)撤,歲費尚需十餘萬金。
始設廳,繼改州,悉以内地之治治之。
而至今民不加多,地不加廣,如耕石田,徒費财力。
且将成為漏卮,無所底止。
豈前山可開而後山獨不可開哉? 觀于鄭氏之往事,而得失難易之故可知矣。
鄭氏以安平為巢穴,以鹿耳門為門戶,以澎湖為障蔽,專事(冊作恃)舟楫,以守、以戰,以轉運百貨,厚自封殖,以招誘無業之民,使墾荒地。
往來出入,飄忽無常,使中國不測其所為。
而台灣日益開拓。
蓋由外而内,由近而遠,漸推漸廣,伸縮自如也。
今西洋諸(冊作各)國經理各海島而占據之,皆師鄭氏故智。
先以舟楫據海口,立市埠。
置兵不多,不遽深入。
力聚,易以自固。
費少,易以持久。
以互市誘遠近,懋遷有無,使百貨外自海至,内自(冊作由)山出,各争便捷而自集。
久之而人日衆,土日辟,自成都會,然後設官以治之。
務求有人、有土、有财而足用,不蹈務廣而荒之失(冊作失之)也。
今我開後山,乃反其所為。
舍海道,棄舟楫,專事陸道;逾山嶺,穿番社,力求深入。
處處設防,處處為番所牽制。
徒自罷其力于荒山窮榖之中(冊作間),如羝羊觸籓,不能退,不能遂。
師老财費,夫何怪焉! 粵之瓊州,孤懸海外,與台灣同。
珠崖置郡始于兩漢;其來久矣。
而(冊無而字)深山之中至今猶為(冊作有)生黎所據,不入版圖,猶台灣之有生番也。
自明以來,言瓊事(言瓊事冊作善言兵)者往往議開十字道,橫直穿黎心;使北由瓊州,南達崖州,東由萬州,西達儋州,均無阻隔(冊作隔阻);置兵其間,謂可居中以制外。
光緒十三年粵督張香濤制軍用其策,果開通矣;而山中煙瘴甚厲,兵不能久駐,未幾而仍廢塞。
亦猶台灣所開以通後山之六道皆不能常通〔也〕。
可見島嶼之鄉,利用舟楫,由海道自外而入易為力,由陸道自内而出難為功;不獨台灣然也。
夫台灣後山有成廣澳,有大港口,猶前山之有鹿耳門也;有火燒嶼,猶前山之有澎湖也。
如仿行鄭氏之法,據海口而不深入,文埠市(冊作市埠)以廣招徕,造輪船一艘(冊無此四字)、帆船十艘,置兵五百人足矣。
杜外夷之窺伺,免内番之牽制,伸縮均得以自如矣。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也。
謹附末議,以待擇采(冊作采擇)焉。
〔民國九年(一九二○)六月,周白棣先生從原鈔本鈔出一本。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三月,羅爾綱先生用原鈔本校一遍。
民國四十年十月一日胡适重鈔;十月九日用方豪先生鈔寄的「台東州采訪修志冊」校一遍。
〕
自貓公社沿海以北,達花蓮港,六十五裡之間,亦有可墾之地。
從前阿眉番曾開墾成熟;今為木瓜番時出擾殺(冊作殺害),避而遷去;路遂不通。
此由埤南沿海以北所有地段之大略情形也。
花蓮港以北至加裡宛各社二十裡之間,最為平廣,土之膏腴甲于後山;而大鹵番時出擾之。
加裡宛以北,新城、得其黎、大小清水、濁水溪及大南澳等處,延袤一百六十七裡(冊作百六十裡),今已棄在境外。
而境内沿山沿河(冊作海)所有溪河,夏秋多雨,(冊作雨多)水漲阻隔而不能通往來者,歲必有一、二月之久。
地勢如此,水勢如此,是以經營已二十年而土不加辟、民不加多也。
(以上分段及标點,以下「書後」的分段标點,都是胡适加的。
〕 謹按台東僻在後山,拊(冊誤作附)全省之背;用兵經營其地,以杜外夷窺伺之萌,所謂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也。
然由前山陸路勞師鑿險,冒瘴深入,扼要設防,剿番、撫番,招民開(冊作墾)荒,不遺餘力,已二十年,糜饷已數百萬,而兵猶不能(冊無能字)撤,歲費尚需十餘萬金。
始設廳,繼改州,悉以内地之治治之。
而至今民不加多,地不加廣,如耕石田,徒費财力。
且将成為漏卮,無所底止。
豈前山可開而後山獨不可開哉? 觀于鄭氏之往事,而得失難易之故可知矣。
鄭氏以安平為巢穴,以鹿耳門為門戶,以澎湖為障蔽,專事(冊作恃)舟楫,以守、以戰,以轉運百貨,厚自封殖,以招誘無業之民,使墾荒地。
往來出入,飄忽無常,使中國不測其所為。
而台灣日益開拓。
蓋由外而内,由近而遠,漸推漸廣,伸縮自如也。
今西洋諸(冊作各)國經理各海島而占據之,皆師鄭氏故智。
先以舟楫據海口,立市埠。
置兵不多,不遽深入。
力聚,易以自固。
費少,易以持久。
以互市誘遠近,懋遷有無,使百貨外自海至,内自(冊作由)山出,各争便捷而自集。
久之而人日衆,土日辟,自成都會,然後設官以治之。
務求有人、有土、有财而足用,不蹈務廣而荒之失(冊作失之)也。
今我開後山,乃反其所為。
舍海道,棄舟楫,專事陸道;逾山嶺,穿番社,力求深入。
處處設防,處處為番所牽制。
徒自罷其力于荒山窮榖之中(冊作間),如羝羊觸籓,不能退,不能遂。
師老财費,夫何怪焉! 粵之瓊州,孤懸海外,與台灣同。
珠崖置郡始于兩漢;其來久矣。
而(冊無而字)深山之中至今猶為(冊作有)生黎所據,不入版圖,猶台灣之有生番也。
自明以來,言瓊事(言瓊事冊作善言兵)者往往議開十字道,橫直穿黎心;使北由瓊州,南達崖州,東由萬州,西達儋州,均無阻隔(冊作隔阻);置兵其間,謂可居中以制外。
光緒十三年粵督張香濤制軍用其策,果開通矣;而山中煙瘴甚厲,兵不能久駐,未幾而仍廢塞。
亦猶台灣所開以通後山之六道皆不能常通〔也〕。
可見島嶼之鄉,利用舟楫,由海道自外而入易為力,由陸道自内而出難為功;不獨台灣然也。
夫台灣後山有成廣澳,有大港口,猶前山之有鹿耳門也;有火燒嶼,猶前山之有澎湖也。
如仿行鄭氏之法,據海口而不深入,文埠市(冊作市埠)以廣招徕,造輪船一艘(冊無此四字)、帆船十艘,置兵五百人足矣。
杜外夷之窺伺,免内番之牽制,伸縮均得以自如矣。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也。
謹附末議,以待擇采(冊作采擇)焉。
〔民國九年(一九二○)六月,周白棣先生從原鈔本鈔出一本。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三月,羅爾綱先生用原鈔本校一遍。
民國四十年十月一日胡适重鈔;十月九日用方豪先生鈔寄的「台東州采訪修志冊」校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