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聞錄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事而已。
除原設分巡畢節道原以控制各土司,今水西已平,應改為整饬三府分巡貴甯道兼管永甯、赤裡等衛,駐劄比喇外,其三府,臣拟每府各設知府一員通判一員、經曆一員、司獄一員、儒學教授一員。
内比喇一府,再設推官一員承理三府刑名大案,俾有責成。
庶綱舉目張,事無缺略。
于是乎,列郡之制已成。
至于酌時宜以定賦、因地利以科糧,與夫衙門經費之需、郵驿夫馬之額,此當另為措置,容臣次第奏聞。
此則建官分治之概也。
恭請廟谟俯垂鑒定,俾後世遵為成憲,遐迩奉作大經。
所有文武職官、恭候命下,另為題請。
再所設三府,不便以比喇、大方、水西為稱,宜改新名,用示我朝展土之烈。
恭懇皇上每府賜定一名,聽部臣鑄給關防印信,頒發轉給施行。
三月,迤東土酋甯州祿昌賢、新興王耀祖、嶍峨祿益、王楊祖、王弄山、王朔、蒙自李日新、李世璠、李世屏、八寨李成林糾合納樓、普率、教化張長壽、枯木龍元慶、倘甸葉向陽、葉正昌、石屏龍韬、龍飛揚、元江那烈、路南秦祖根、陸涼資洪、彌勒昂祖、維摩沈兆麟及王承祖、王義、王先任、王先倫等,因三桂征水西未返,乘機欲由澄江、廣西諸路襲雲南。
先分兵掠地,祿昌賢陷甯州,執知州曹某,犯昆陽、晉甯、三泊,王朔、李世屏、普率、李成林、張長壽犯臨安,秦祖根擁開國公趙印選,彌勒龍韬、龍飛揚犯石屏,李世璠犯蒙自,執知縣潘訓,祿益、王揚祖陷嶍峨,與舉人董奇馨、楊缃暗通,執知縣孫衍慶。
祿昌賢複遣夷日犯河西,于城外呼舉人蘇若颋、諸生蘇若某為内應,守備嚴有義、知縣胡時翺擒靳若颋等,餘酋分犯廣西維摩等處,滇城震動。
總督卞三元、巡撫袁懋功、提督張國柱發兵分讨,複嶍峨,祿益等遁走,擒奇馨及其父。
三桂亦自水西遣趙得勝援石屏、王輔臣援彌勒,生擒趙印選。
四月,宜良竹子山賊李忠義等聚衆犯城,三桂使都統何進忠、副都統高拱震、總兵趙得勝三道進剿,平之。
王耀祖僭稱大慶元年,遣侄先任、王義招江外僞興陽侯齊正、總兵馬麟甲、李明陽等,犯易門;有奸民途元勳、楊佩遠等為内應,城陷,執知縣胡邦靖,靖被害。
三桂将讨甯州,以耀祖狡黯諸酋,最先剿之,陣擒耀祖。
其弟揚祖自嶍峨據鐵爐關,堵扼滇省要道,三桂遣副都統石國柱敗揚祖,自以大兵馳易門,陣斬馬麟甲、李明陽,遂困其城。
十七日,複易門,擒齊正、王義,斬僞軍師益傳信及徐元勳、楊佩遠等。
五月,三桂返雲南。
七月,再剿迤東叛酋。
易門、甯州、嶍峨雖複,李世藩、李日森仍據蒙自,祿昌賢、祿益依之。
沈應麟據維摩,龍韬入樂育,與那烈、龍飛揚合。
王朔據老寨,李成林據八寨,龍元慶據格木,葉向陽、葉正昌據倘甸,聚衆相結,約攻滇城。
三桂留左都統吳應期同巡撫袁懋功居守,使副都統高得捷、高拱震、王屏藩、總兵王輔臣、闫鎮等剿蒙自,使總兵沈應時、馬惟興等先讨沈應麟,次進老寨,堵諸酋逸後路,使總兵趙得勝等由元江、落空讨那烈、龍飛揚。
三桂親率大兵與卞三元、張國柱從臨安阿迷進。
十七日,高得捷等進師蒙自,敗李世藩、葉正昌,複縣城,得知縣潘訓。
又敗李日森于發果山。
八月初五日,遣左纛章京胡國柱直搗老巢,敗王朔、祿昌賢;王朔走霧露結,昌賢走八寨。
二十八日,三桂由王美山抵教化。
是月,以藩下人衆,食鹽不足,議每月增煮黑井鹽十二萬五千斤,加課二千兩。
九月十二日,三桂由枯木進取牛羊,龍元慶遁,依土酋侬得功。
遣兵追之,又遁入交趾。
高拱震追剿蒙自諸夷,李世藩、葉向陽、葉正昌走大江沼。
李日森走打巫白,被旋彼擒(?)。
吳國貴由大江沼追賊至勒古簿,擒李世藩,斬葉正昌。
沈應時至維摩,自度不支,從法古龍城突應,應麟要擊,擒之。
十月,趙得勝師至落恐,龍韬等納更山,得勝掩擊,斬韬,擒那烈、龍飛揚、馬甯,兵至八寨。
祿昌賢據龍蔭山,守備黨發奪路登山,斬昌賢、吳國貴(?)、王朔于霧露結,馬惟興斬張長孝于邱北。
李成林走交趾,交人殺之,迤東悉平。
逮沐忠顯妻龍氏并子神保赴京。
初,天波以長子忠顯贅石屏土官龍世榮第三女,随世榮居;又随出降,居滇城。
張琦之獄,詞涉忠顯,忠顯知不免,謂妻曰:我今蹈不測,汝孕已四月,善自保,生子可無絕先人後矣。
令内官勝九德、仆白君愛引之出;以三月二十八日,詐言東嶽進香,逃匿昆陽州。
忠顯雖免死,亦赴都,龍氏攜婢夏蓮偕行,人莫有知者。
居昆陽六日,走新興,匿九
除原設分巡畢節道原以控制各土司,今水西已平,應改為整饬三府分巡貴甯道兼管永甯、赤裡等衛,駐劄比喇外,其三府,臣拟每府各設知府一員通判一員、經曆一員、司獄一員、儒學教授一員。
内比喇一府,再設推官一員承理三府刑名大案,俾有責成。
庶綱舉目張,事無缺略。
于是乎,列郡之制已成。
至于酌時宜以定賦、因地利以科糧,與夫衙門經費之需、郵驿夫馬之額,此當另為措置,容臣次第奏聞。
此則建官分治之概也。
恭請廟谟俯垂鑒定,俾後世遵為成憲,遐迩奉作大經。
所有文武職官、恭候命下,另為題請。
再所設三府,不便以比喇、大方、水西為稱,宜改新名,用示我朝展土之烈。
恭懇皇上每府賜定一名,聽部臣鑄給關防印信,頒發轉給施行。
三月,迤東土酋甯州祿昌賢、新興王耀祖、嶍峨祿益、王楊祖、王弄山、王朔、蒙自李日新、李世璠、李世屏、八寨李成林糾合納樓、普率、教化張長壽、枯木龍元慶、倘甸葉向陽、葉正昌、石屏龍韬、龍飛揚、元江那烈、路南秦祖根、陸涼資洪、彌勒昂祖、維摩沈兆麟及王承祖、王義、王先任、王先倫等,因三桂征水西未返,乘機欲由澄江、廣西諸路襲雲南。
先分兵掠地,祿昌賢陷甯州,執知州曹某,犯昆陽、晉甯、三泊,王朔、李世屏、普率、李成林、張長壽犯臨安,秦祖根擁開國公趙印選,彌勒龍韬、龍飛揚犯石屏,李世璠犯蒙自,執知縣潘訓,祿益、王揚祖陷嶍峨,與舉人董奇馨、楊缃暗通,執知縣孫衍慶。
祿昌賢複遣夷日犯河西,于城外呼舉人蘇若颋、諸生蘇若某為内應,守備嚴有義、知縣胡時翺擒靳若颋等,餘酋分犯廣西維摩等處,滇城震動。
總督卞三元、巡撫袁懋功、提督張國柱發兵分讨,複嶍峨,祿益等遁走,擒奇馨及其父。
三桂亦自水西遣趙得勝援石屏、王輔臣援彌勒,生擒趙印選。
四月,宜良竹子山賊李忠義等聚衆犯城,三桂使都統何進忠、副都統高拱震、總兵趙得勝三道進剿,平之。
王耀祖僭稱大慶元年,遣侄先任、王義招江外僞興陽侯齊正、總兵馬麟甲、李明陽等,犯易門;有奸民途元勳、楊佩遠等為内應,城陷,執知縣胡邦靖,靖被害。
三桂将讨甯州,以耀祖狡黯諸酋,最先剿之,陣擒耀祖。
其弟揚祖自嶍峨據鐵爐關,堵扼滇省要道,三桂遣副都統石國柱敗揚祖,自以大兵馳易門,陣斬馬麟甲、李明陽,遂困其城。
十七日,複易門,擒齊正、王義,斬僞軍師益傳信及徐元勳、楊佩遠等。
五月,三桂返雲南。
七月,再剿迤東叛酋。
易門、甯州、嶍峨雖複,李世藩、李日森仍據蒙自,祿昌賢、祿益依之。
沈應麟據維摩,龍韬入樂育,與那烈、龍飛揚合。
王朔據老寨,李成林據八寨,龍元慶據格木,葉向陽、葉正昌據倘甸,聚衆相結,約攻滇城。
三桂留左都統吳應期同巡撫袁懋功居守,使副都統高得捷、高拱震、王屏藩、總兵王輔臣、闫鎮等剿蒙自,使總兵沈應時、馬惟興等先讨沈應麟,次進老寨,堵諸酋逸後路,使總兵趙得勝等由元江、落空讨那烈、龍飛揚。
三桂親率大兵與卞三元、張國柱從臨安阿迷進。
十七日,高得捷等進師蒙自,敗李世藩、葉正昌,複縣城,得知縣潘訓。
又敗李日森于發果山。
八月初五日,遣左纛章京胡國柱直搗老巢,敗王朔、祿昌賢;王朔走霧露結,昌賢走八寨。
二十八日,三桂由王美山抵教化。
是月,以藩下人衆,食鹽不足,議每月增煮黑井鹽十二萬五千斤,加課二千兩。
九月十二日,三桂由枯木進取牛羊,龍元慶遁,依土酋侬得功。
遣兵追之,又遁入交趾。
高拱震追剿蒙自諸夷,李世藩、葉向陽、葉正昌走大江沼。
李日森走打巫白,被旋彼擒(?)。
吳國貴由大江沼追賊至勒古簿,擒李世藩,斬葉正昌。
沈應時至維摩,自度不支,從法古龍城突應,應麟要擊,擒之。
十月,趙得勝師至落恐,龍韬等納更山,得勝掩擊,斬韬,擒那烈、龍飛揚、馬甯,兵至八寨。
祿昌賢據龍蔭山,守備黨發奪路登山,斬昌賢、吳國貴(?)、王朔于霧露結,馬惟興斬張長孝于邱北。
李成林走交趾,交人殺之,迤東悉平。
逮沐忠顯妻龍氏并子神保赴京。
初,天波以長子忠顯贅石屏土官龍世榮第三女,随世榮居;又随出降,居滇城。
張琦之獄,詞涉忠顯,忠顯知不免,謂妻曰:我今蹈不測,汝孕已四月,善自保,生子可無絕先人後矣。
令内官勝九德、仆白君愛引之出;以三月二十八日,詐言東嶽進香,逃匿昆陽州。
忠顯雖免死,亦赴都,龍氏攜婢夏蓮偕行,人莫有知者。
居昆陽六日,走新興,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