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
臣與撫臣遵即咨商李鴻章,将劉盛藻所部,分撥步隊十餘營,徑紮吳淞、寶山等處。
海口有此勁旅,庶幾可備緩急。
将來新勇練成,再将沿江各口次第填紮。
如再不敷,容臣随時察度辦理。
目下日本與生番構釁,能否迅速了結,非臣等所能逆料。
就江南情形而論,兵力既單,饷項尤绌。
固不敢張皇急遽,别生事端,亦不敢觀望遷延,冀幸無事。
除咨直隸、山東、浙江、閩、廣各督、撫臣會商聯絡外,惟有遵旨與撫臣妥籌,先就緊要之地,募營分布,其一切未盡事宜,随後陸續陳奏辦理。
理合會同江蘇撫臣張樹聲共折馳陳。
朱批:覽奏均悉。
仍着随時與張樹聲悉心籌辦,務臻周密。
七月乙卯(十五日)安徽巡撫英翰奏 竊奴才接準督臣李宗羲密函,以日本稱兵窺伺台境,情形叵測。
現接探報,該國人議論,專以虛詞張大,意存恫喝。
并有東洋人佐野等三名,遊曆金陵,恐其探視虛實,已将提督吳長慶等營調紮南岸,仍商調皖軍三千人填紮北岸江浦一帶,以資防禦等因。
伏查日本以蕞爾陋邦,膽敢藉生番構釁為名,窺我疆域。
現在台境增兵修路,為久踞之計,其狡谲本謀,業已畢露。
自來用兵之道,議戰必先議守,自勝始能勝人。
即平居無事之時,尚宜為慎固藩籬之計,何況今日情勢已着,則守備更不容緩。
月前彭玉麟巡江過皖,亦曾與奴才深籌此事。
拟整備增兵,力顧下遊門戶,誠為目前要策。
奴才接準李宗羲來信,當即飛饬現駐省防之總兵張得勝,帶領所部凱字一軍,并于颍防添撥兩營,星馳前往,聽候派紮。
計月内均可次第拔隊。
一面飛調駐颍、駐毫之強字等軍,兼程來省,以待調撥。
其皖北向來駐紮處所,仍饬酌添哨隊,扼要彈壓,以固腹地,俾免顧此失彼。
此奴才會商籌辦江防、酌撥隊伍之情形也。
竊謂長江之險,昔稱天塹,今日已為輪船往來熟路,是以籌顧江防,必須守險于下遊。
尤須合沿江上遊數省全力以相赴。
九年間奉旨詢江海各防,奴才即建斯議,曾經奏奉谕旨垂詢上遊疆臣。
時李瀚章、劉坤一皆深維全局,力任艱巨。
今日論戰,則應變之機,原未敢豫計;論守則前日之策,似未便更張。
奴才現已密商李瀚章等,重申前議,通盤籌酌,何省出兵,何省濟饷,以期各任其事,同赴事機。
皖省留防之軍萬餘,固為彈壓地方,亦實留備緩急。
雖十年間因饷需支绌,疊加裁減,然汰弱留強,尚皆精壯。
值此事勢緊要,奴才惟有殚竭愚忱,盡其力所能為,先其事之所急,以顧全局,萬不敢因饷項之難,存畛域之見,稍涉推诿,以期仰副聖主慎固江防之至意。
朱批:覽奏已悉。
仍着随時督饬派防員弁,實力籌辦,務臻周密。
七月丙辰(十六日)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沈葆桢等奏 竊臣等于六月二十一日,安瀾輪船自省至台,奉到五月三十日上谕:日本占踞牡丹社一帶,刻下辦理情形若何?該國近日作何動靜?着沈葆桢、文煜、李鶴年、潘霨詳細奏聞,以慰廑系等因。
同日飛雲輪船自津至台,奉到六月初五日上谕:台灣近日情形,着沈葆桢等相機妥辦,仍随時奏聞等因。
又奉到初八日上谕:沈葆桢等所奏洋槍隊令其克日起程,羅大春着即渡台,彭楚漢着赴新任。
日本情形,詳細具奏。
各社生番,妥為收撫。
吳光亮、劉璈着往台郡。
滬局輪船,着吳大廷督帶駛往各等因。
臣等伏讀之下,欽感靡涯。
查南路自王開俊兵紮枋寮之後,倭人戒備益嚴。
十二日,倭兵由龜山分紮一棚于三家厝,别有十餘人乘船自風港沿岸至枋寮,測水淺深。
十五日,複有輪船一祇,載衣糧接濟。
而我之驿夫赍文赴琅■〈王喬〉者,行至平埔,該倭兵竟阻之,卒由間道旁達。
現兵釁未開,臣等祇得移書诘其中将西鄉,俾有顧忌。
十六日,倭人水野遁入豬朥索、高士佛諸社,聲言索取前年琉球人被戕首級,實躬帶遠鏡,周覽各山。
十九日,倭兵自後灣開道上達龜山之頂,風港之營又欲分出平浦住紮。
二十一日,倭通事彭城中單谒琅■〈王喬〉委員周有基,反叩以前日中國所議,柳原前光何以尚無信?中國四處布兵何意?托為查示。
臣等乘其心動,具文勸令回兵,未知其能有照覆否。
民團經張其光同曾元福親行激勵,漸有規模。
十五日,委員袁聞拆複帶來番目買遠等五十六人,均加撫谕犒賞,派船送歸。
該番目苦求派兵駐防其社,臣等憐其懇切,令袁聞拆招募土勇五百,無事以之開路,有事以之護番,名其軍曰「綏靖」。
以連朝台風猛雨,溪漲淹途,至二十四日始能馳赴招募。
張其光之徑下淡水也,扶裡煙六社番目,率百餘人迎谒,谕以剃發開山,該番目等亦俱點首遵照。
目前番衆輸誠如此,開禁之事,冀可日起有功。
北路自蘇澳至南風澳山路,據台灣道夏獻綸禀稱:兩日之内,即便開通。
現已進辟岐萊之道。
平路以橫寬一丈為準,山蹊以橫寬六尺為準,俾榛莽勿塞,輿馬可行。
論蘇澳至岐萊,水程祇百十餘裡,而懸流逆浪,舟險異常。
陸路相傳二百餘裡,墜崖峭壁,叢雜盤纡,其實在途程,非疏通後,雖土人亦難臆度也。
倭人劉穆齋失銀之案,經稅務司好博遜帶當日之炮船戶墨西哥人啤噜面質,據述前此倭往岐萊實為租地蓋屋,已付定銀百八十圓,且寄有斧鋸諸物,并許自給引線者辛資十二圓。
彼族詭謀,數語畢露。
該道立饬噶瑪蘭通判洪熙恬、委員張斯桂、與好博遜乘船前往。
十六日抵岐萊之新城。
是處已有居民三百餘,遂上岸駐紮。
而台風旋作,輪船不能守候,起碇疾歸。
俟風定往迎,方知其實在情形,再行酌辦。
二十二日,提臣羅大春帶印至台,與臣等熟商,日内即遵旨出鎮台北。
拟撥揚武輪船,前往泉州,裝其原部營勇六百人,徑赴蘇澳。
台北人心,當更安固。
前台灣道黎兆棠同日自粵至。
拟令專司營務,襄贊戎機。
臣霨拟即日前往鳳山,督練新軍,催集民團,綏撫番社,并饬地方豫籌客兵薪米,俾免臨時周章。
臣等伏思台地六、七月間,台飓時作,琅■〈王喬〉浪湧,難泊輪船,龜山倭營,又當風沖,站腳不穩。
傥我陸兵業已厚集,乘此烈風暴雨,一鼓作氣,并力合剿,彼雖有鐵甲船,不得近岸,孤軍援絕,不難盡殲之海隅。
此等情形,想亦倭奴所深悉,所以日來情狀,倍見張皇。
迨八、九月風浪漸平,彼之輪船必麇集海岸,互為攻援。
我之防水較防陸更急,此時非多備戰船不為功。
現柳原至都,款服與否,尚未可知。
臣等夙夜深籌,陸既望淮軍之即至,水更盼鐵甲之遄來,蓋為此耳。
茲謹将近日防務及撫番開路情形,合詞派輪船遞津馳奏。
沈葆桢等又奏 正繕折間,接夏獻綸二十二日禀稱:淡、蘭鄉團業經舉辦。
添招練勇亦已成軍。
惟新開岐萊山道,須節節設寮駐勇,後路方無他虞。
現複增募三百人,料匠二百人,随同入山伐木。
自六月十六日起,至二十一日止,計開路九百七十餘丈矣。
查辦倭人劉穆齋失銀一案,通判洪熙恬、委員張斯桂、李彤恩及稅務司好博遜等,十六日船至花蓮港勘視,以浪大難泊,折回新城,用舢舨登岸。
是日天氣晴明,風亦不惡,而浪擊沙岸,倒卷而去,小舸幾為所沉,幸土人拖之上岸。
晚駐古廟,傳集居人,訊供與啤噜所述相符。
惟倭旗一杆,尚留番社,情願查明與前給租地定銀一并繳出。
其失銀千圓,據啤噜供稱,聞諸倭人傳述,而土人謂絕無影向,衆口一詞。
十七、十八等日,附近社番,聞有官至,俱陸續前來。
十九日,别有加冬社番目帶子四人叩谒。
該員均加慰谕,各欣躍而歸。
似招撫一事,尚不辣手。
委員張斯桂同藝童将該處地圖連日畫畢,遂于二十一日同好博遜、李彤恩先歸蘇澳,洪熙恬仍留駐新城,候繳收銀旗等因。
理合附片陳明。
谕軍機大臣等 沈葆桢等奏,續陳防務,暨撫番開路情形,并查辦倭人失銀案各折片。
日本兵船,仍在龜山等處,相持日久,尚未退兵。
現在羅大春、黎兆棠均已到台。
沈葆桢已饬張其光等開通山路。
潘霨亦前往鳳山督練新軍,催集民團,綏撫番社,并饬地方官豫籌客兵薪米。
各省輪船,陸續駛回。
唐定奎一軍,不日亦可趕到。
刻下台飓時作,琅■〈王喬〉難泊輪船,龜山倭營又當風沖,彼族正在進退維谷之際,着沈葆桢、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酌度情形,審慎籌劃,能使倭船迅離台境,則諸務皆易為力。
柳原前光在都,經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與之剀切辯論,該使臣語意枝梧,尚未就緒。
沈葆桢等務宜乘此兵釁未開,速為布置。
一面撫馭番衆,一面厚集兵力,俾壯聲威。
所有商購船械等事,是否已有端緒?着即迅速籌辦,毋失機宜。
倭人劉穆齋失銀一案,并着令夏獻綸迅行辦結,毋令彼族狡展借故耽延。
七月庚申(二十日)兩江總督李宗羲奏 臣因江防緊要,将駐紮江浦之慶字營調赴沿江南岸一帶,擇要設防。
函商安徽撫臣英翰,于防勇中揀派來江,填紮江浦等處,以資防禦。
旋準該撫臣函覆,以籌江防必須在下遊守險,尤須合上遊數省全力以相赴,将何省出兵、何省濟饷豫為籌劃,以期各任其事,同赴事機等語。
該撫臣通籌全局,與臣意見通相吻合。
現據饬派福建建甯鎮總兵張得勝統帶凱字四營,已于本月初三日馳抵浦口。
又在颍州添撥兩營,不日亦可到防。
俟該營到齊後,檄饬該總兵扼要駐守,并随時與撫臣英翰會商酌辦。
朱批:知道了。
七月辛酉(二十一日)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大臣沈葆桢等奏 承準軍機大臣字寄,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一日奉上谕:準其将閩省存款,移緩就急,酌量動用;如有不敷,即照所請暫借洋款,以應急需等因,欽此。
查閩省年來歲入丁糧、厘稅等項,除供撥京協各饷之外,所有征收地丁錢糧,則支發兵饷,為額營計授要需。
鄰省積欠每多缺乏,局征稅厘,則近年撥款日增。
兼之閩省一切需用經費,無不取給于此,已形支绌。
即閩海關庫所征稅課,随時撥解各饷,亦鮮餘存。
此際豫為籌防,将一應撥款移緩就急,悉數騰那,而杯水車薪,無裨于事。
現核計臣沈葆桢購制鐵甲船、洋槍、炮藥、軍械及防台一切經費,約略需銀五百萬兩。
閩省内地洋面,由廣東交界之南澳起,至浙江交界之南北關止,迤逦袤延,地逾千裡,港■〈氵義〉紛歧,舟舶皆通,處處均關緊要,并須嚴密籌防置備,需費亦屬不赀。
計非先籌銀六百萬兩,不敷目前周轉。
經臣文煜、臣李鶴年、臣王凱泰饬令司局委員向英商彙豐銀行籌措,現與立約簽字,訂定先借銀二百萬兩,續有款再行另議。
其現立約内,議明以付銀之日起,按西洋年月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八厘起息,十八個洋月之後,勻作十洋年,本利歸清。
其利銀每六個洋月為一期,俟付三期利銀後,本銀與利銀,仍按六個洋月分批如期交還。
每批還本若幹,即停若幹之利。
分兩平色,出入一律。
借約内須蓋用海關關防布政使印信、稅務司印押,方能兌銀。
至所借洋款,本屬閩省之事,自應閩省籌還。
惟丁糧、厘稅,按年供撥京饷以及額營兵糈,本已不足支應,且洋商以前次成案,系由海關歸還,此次亦必由海關兌還,方昭信實。
而閩海關除按年京饷,不敷尚多。
且專指一處,為日既久,計利更巨,似覺力難獨任。
事關交涉外洋,屆期萬難失信。
将來如何歸償,自不能不先事籌維。
應請旨饬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勻定銀數,饬由各海關分期兌還,庶免臨時周章。
其按期應需息銀,并準照前辦借款成式,彙入籌防本案,作正造銷。
據署福建布政使葆亨會同善後通商等局司道詳請奏咨前來,除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查核辦理外,謹恭折會奏。
朱批:該衙門速議具奏。
七月壬戌(二十二日)署山東巡撫漕運總督文彬奏 竊奴才于七月初八日,奉到軍機大臣密寄,奉上谕:文彬奏籌議海防事宜一折等因,欽此。
奴才伏思自強之道,不外富強。
而富強之謀,總以不失民心為要。
籌經費之法:世人言利者,與民争利,取盡锱铢,究之國未富而民已貧。
民貧則患起,得不償失,其弊不可勝言。
經久之道,莫若就本有之利而經營之。
以山東藩庫而論,奴才接任時,庫存不敷兩月之用,嗣經百計圖維,數年以來,除常年用款外,存銀一百八十萬兩。
奴才莅東二年,雖未大增,尚無過減。
此項存款,上年本拟作為河工之用,奴才親曆履勘,與其将有着之款,付于不可成之工,莫若仍留之以備緩急之用。
是以奏請将河工緩辦。
現在除留用外,可提銀一百五十萬兩。
此外運庫、糧道庫、東海關,亦可陸續酌提。
有此巨款,作為籌備海防經費,則設防、練勇、制器諸事,皆可次第舉行。
惟防務一經興辦,此後即難歇手,所有常年經費,須于定局後通盤籌劃,總期撙節而不誤事機。
一面嚴令各州縣,于正雜各款,實征實解,交代案内,不準捏撥濫抵。
如此則經費有常,可免匮乏之虞矣。
一切用項,派委員經管,無論巨細,仍須奴才親自稽察,實事求是,方不至以數年心力所積之财,被衆人妄耗侵吞而去。
此經費出入之大端也。
選材之法:武弁自軍興以來,功名成就、仍志在報效者,固不乏人,而驕奢縱欲、身家念重者,亦複不少。
至湮沒不彰、打仗在前、而論功在後者,各營中均有其人。
此等人大半憨直樸拙,身經百戰,或功名不顯,或僅有功名而無赀财,若擇而用之,優給薪水,推誠相待,甘苦與同,必能得其死力。
至智謀之人,亦不可少。
第慮其有虛聲而無實濟。
所有山林隐逸之士,投閑置散之人,廣收節取,試用果有實效後,再行奏聞。
以上文武兩途,奴才所能緻者,即由奴才設法招集;如有必須奏調者,随時請旨施行。
此選才之法也。
練兵勇、制器械一節:東省原有之各營,近年調赴河防,彈壓地方,勢難抽調。
即抽調亦難敵洋人。
且巡防緊要,一時不能盡行裁撤。
奴才查安徽壽州一帶之背槍手,槍重藝精,命中擊遠,可敵洋槍。
惟須制造得法,槍铳子藥精良,方可适用。
現已派人前赴該處招集,計日可到。
到時照其槍式制造,然至速亦須三月後方能成軍。
此外再練擡炮技藝數營以輔之,貴精不貴多,總期訓練精熟,俾一營可當數營之用。
既節經費,又收實效。
奴才親督各将士,力除軍營積弊。
如有空名扣饷、擾害阊閻者,照軍法從重懲辦。
如此則紀律嚴明,民心固結,庶可有備無患矣。
至沿海各口岸防守事宜,須慎密籌辦,若稍輕率,轉誤大局。
現在夷情叵測,百端尋隙,計惟有暫時堅忍以待之。
我軍練成,一經布置,即成堅固不搖之勢,方為勝算。
文彬又奏 奴才所拟辦法,成軍尚需時日,而海疆防守,必須迅籌準備,方足以昭慎重。
奴才已密饬上海妥實商人,速購七響大洋槍二千杆、快槍二千杆、格林炮十尊、大小水雷二十個,用輪船刻期解赴登州,交登州鎮總兵驗收備用。
查登州鎮總兵陳擇輔,前曾随奴才營務當差,頗為廉謹,蒙恩補授總兵後,辦事妥實,不貪不懶,現在進京陛見,指日即可回東。
該總兵素與奴才和衷共事,亦能明曉夷情。
此外再由奴才奏調數員得力将弁,督饬教練。
奴才自知庸愚,難勝重任,惟有廣集群策群力,講求實際,以期上纾宸廑。
至防所應築土城、營寨、炮台事宜,現已密饬沿海各州縣,将應用料物一切備齊,視彼來勢,相機興築。
合并附片密陳。
谕軍機大臣等 文彬奏遵旨覆陳籌防事宜一折。
覽奏均悉。
即着文彬體察情形,認真籌劃,以期有備無患。
并着随時詳悉具奏,毋得徒托空言。
另片奏購買軍械,解赴登州備用等語。
東省沿海各口岸防務,關系緊要,文彬當督饬總兵陳擇輔等嚴密布置,并将應築土城、營寨、炮台等事,妥為籌辦。
福州将軍文煜、閩浙總督李鶴年、福建巡撫王凱泰奏 竊臣等承準軍機大臣密寄,六月初五日奉上谕:此外沿江沿海,尚有扼要之處,亦當豫為防範,毋稍疏懈等因,欽此。
六月十二日奉上谕:福州一帶沿海地方,文煜、李鶴年、王凱泰當實力籌防,務臻周密,不得稍存大意,緻誤事機等因,欽此。
當即恭錄咨行欽遵在案。
查閩省海疆,北起浙江交界之福甯府,南至粵東交界之南澳鎮,大小海口百餘。
廈門、金門、海壇、湄州皆孤懸海中,其餘港道寬者十餘裡,狹者數十丈。
設防之法,以水雷拒其入,以炮台擊其來,以沉船補水雷之不足,以陸勇補炮台之不足,更以鄉團助陸勇之聲勢。
大要不外此數端。
福州口以壺江為要隘,明臣戚繼光殲倭于此,仍其址築炮台,安大炮十六尊,船過無弗及者,守以三百人。
進而稍北,為馬鞍山,地勢寬闊,業經前陝西藩司林壽圖仿築西式炮台,守以五百人,與壺江遙遙相應。
再進而為南北龜,港道甚狹。
左為長門山,地險天設,拆去舊台,改建斜角三合土炮台,安炮二十四尊,守以千人。
右為金牌寨,安炮十尊,守以三百人,與長門犄角。
更于南北龜之後,派輪船二号左右分扼。
又進而為南北岸,除舊設炮台外,鑿山為洞,南岸隐藏大炮十二尊,北岸四尊,各守五百人。
北岸上達連江,下達船廠,屯練勇千人以防之,有警則于長門口外安水雷數十尊。
此林壽圖到防後,布置福州海口之詳細情形也。
迤北之東岱、白沙、濂澳、鑒江四口,安炮二十四尊,各配精兵百人。
再北為福甯鎮轄之三沙、大金、闾峽、下浒、東沖、烽火、南鎮、沙埕各口,共安炮七十一尊。
該處皆深水大洋,東沖尤為寬闊,輪船不敷調撥,已饬福甯鎮宋桂芳募陸勇一千人,并挑選鎮兵分守各台,又募水師一營駐守東沖,饬局撥大炮十餘尊,補其不足。
有警則安水雷。
此連江、羅源及福甯各海口布置之詳細情形也。
福州之南,則為海壇鎮。
其要隘有六,安炮三十七尊。
已饬該鎮黃聯開以紅單船分扼内海,修葺兵房,挑兵守台。
再南則為興化府屬平海、黃竿、西亭、烏石、雙溪、楓亭、沙溪、南日、壁頭、三江口、甯海、青嶼、四嶼及泉州府屬之安海、圍頭、大盈、連河、崇武、深滬、永凝、祥芝、江口、秀塗、梅州、黃崎等口,多系淺水内洋,潮退即淤。
明臣戚繼光防倭時,皆設營築壘,遺址猶存。
分饬趕緊修葺,以陸提各營挑兵守之,号召鄉團以為之助。
廈門為泉州門戶。
昨據署水師提臣李新燕咨報,勘得大擔、小擔兩口,孤島難守。
稍進而嶼仔尾與白石頭相對,最為扼要,仿築西式炮台兩座,各配大炮七尊,守以三百人。
再進而為龍角尾、旗仔尾、曾厝按、湖裡汛、烏空園、武口六處,各築炮台一座,安炮五尊。
此外五通、劉五店兩口,為廈門後路,遵陸可可達漳、泉,各築炮台一座,配炮五尊,守以二百人。
臣等已饬局撥新購萬斤洋炮十尊、大小鐵炮五十尊,以資分布。
如再不敷,則購西洋鋼炮以輔之。
有警則于大擔、小擔、梧嶼、烈嶼之間,安置水雷,護以紅單拖罾。
李新燕所部分守炮台,孫開華所部扼防陸路。
金門與廈門相犄角,向無城堡,為入泉必由之路,雖孤懸難守,而關系亦要。
已饬李新燕、孫開華等踏勘地勢,添置炮台炮位,以期聲勢聯絡。
廈門之南,則南銅山營,再南則為與粵連界之南澳鎮。
銅山、懸鐘兩城,炮台兩座,均已挑兵駐守,擇要設防。
此興、泉、漳三府各海口布置之詳細情形也。
閩省海濱處所,袤長千餘裡,處處可以上岸,實屬防不勝防。
形勢如此,臣等愈不敢稍涉大意,惟有随時督饬地方文武,嚴密防範,毋稍疏懈,以備不虞。
至防海之法,尤重利器。
據善後局報稱,已購到洋槍七千杆,購定洋藥三萬二千磅、大鋼炮二尊、萬斤以下鐵炮三十七尊、萬斤銅炮五尊、飛輪炮五尊、火藥五十萬磅、水雷八十尊。
臣等通盤籌劃,尚恐不敷,仍饬趕緊購制。
泉州居漳州、興化之中,所屬廈門等口,與台灣對峙,為前明倭寇出入之所。
臣鶴年拟俟布置有緒,親赴各口查勘,暫駐泉州,以便居中策應。
朱批:覽奏已悉。
李鶴年出省後,仍着将海防事宜,與文煜等随時悉心會商,妥籌辦理。
七月乙醜(二十五日)總理各國事務恭親王等奏 查台灣事機緊要,濱海各省,正在運籌設防,一切尤當慎密。
臣衙門近閱上海新聞紙,竟将本年三月二十九日密寄谕旨,刊刻其中,殊堪駭異。
伏查六月閑,曾據沈葆桢片奏,新聞紙内刊有四月十九日奏片,請旨饬查,欽奉谕旨,着該大臣、将軍、督撫等确切查明,據實具奏,欽此。
因思此等緊要事件,應如何加意慎密,豈容稍有漏洩,緻誤機宜。
此次密件,暨沈葆桢奏片,該新聞紙館果得自何人之手,一
臣與撫臣遵即咨商李鴻章,将劉盛藻所部,分撥步隊十餘營,徑紮吳淞、寶山等處。
海口有此勁旅,庶幾可備緩急。
将來新勇練成,再将沿江各口次第填紮。
如再不敷,容臣随時察度辦理。
目下日本與生番構釁,能否迅速了結,非臣等所能逆料。
就江南情形而論,兵力既單,饷項尤绌。
固不敢張皇急遽,别生事端,亦不敢觀望遷延,冀幸無事。
除咨直隸、山東、浙江、閩、廣各督、撫臣會商聯絡外,惟有遵旨與撫臣妥籌,先就緊要之地,募營分布,其一切未盡事宜,随後陸續陳奏辦理。
理合會同江蘇撫臣張樹聲共折馳陳。
朱批:覽奏均悉。
仍着随時與張樹聲悉心籌辦,務臻周密。
七月乙卯(十五日)安徽巡撫英翰奏 竊奴才接準督臣李宗羲密函,以日本稱兵窺伺台境,情形叵測。
現接探報,該國人議論,專以虛詞張大,意存恫喝。
并有東洋人佐野等三名,遊曆金陵,恐其探視虛實,已将提督吳長慶等營調紮南岸,仍商調皖軍三千人填紮北岸江浦一帶,以資防禦等因。
伏查日本以蕞爾陋邦,膽敢藉生番構釁為名,窺我疆域。
現在台境增兵修路,為久踞之計,其狡谲本謀,業已畢露。
自來用兵之道,議戰必先議守,自勝始能勝人。
即平居無事之時,尚宜為慎固藩籬之計,何況今日情勢已着,則守備更不容緩。
月前彭玉麟巡江過皖,亦曾與奴才深籌此事。
拟整備增兵,力顧下遊門戶,誠為目前要策。
奴才接準李宗羲來信,當即飛饬現駐省防之總兵張得勝,帶領所部凱字一軍,并于颍防添撥兩營,星馳前往,聽候派紮。
計月内均可次第拔隊。
一面飛調駐颍、駐毫之強字等軍,兼程來省,以待調撥。
其皖北向來駐紮處所,仍饬酌添哨隊,扼要彈壓,以固腹地,俾免顧此失彼。
此奴才會商籌辦江防、酌撥隊伍之情形也。
竊謂長江之險,昔稱天塹,今日已為輪船往來熟路,是以籌顧江防,必須守險于下遊。
尤須合沿江上遊數省全力以相赴。
九年間奉旨詢江海各防,奴才即建斯議,曾經奏奉谕旨垂詢上遊疆臣。
時李瀚章、劉坤一皆深維全局,力任艱巨。
今日論戰,則應變之機,原未敢豫計;論守則前日之策,似未便更張。
奴才現已密商李瀚章等,重申前議,通盤籌酌,何省出兵,何省濟饷,以期各任其事,同赴事機。
皖省留防之軍萬餘,固為彈壓地方,亦實留備緩急。
雖十年間因饷需支绌,疊加裁減,然汰弱留強,尚皆精壯。
值此事勢緊要,奴才惟有殚竭愚忱,盡其力所能為,先其事之所急,以顧全局,萬不敢因饷項之難,存畛域之見,稍涉推诿,以期仰副聖主慎固江防之至意。
朱批:覽奏已悉。
仍着随時督饬派防員弁,實力籌辦,務臻周密。
七月丙辰(十六日)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沈葆桢等奏 竊臣等于六月二十一日,安瀾輪船自省至台,奉到五月三十日上谕:日本占踞牡丹社一帶,刻下辦理情形若何?該國近日作何動靜?着沈葆桢、文煜、李鶴年、潘霨詳細奏聞,以慰廑系等因。
同日飛雲輪船自津至台,奉到六月初五日上谕:台灣近日情形,着沈葆桢等相機妥辦,仍随時奏聞等因。
又奉到初八日上谕:沈葆桢等所奏洋槍隊令其克日起程,羅大春着即渡台,彭楚漢着赴新任。
日本情形,詳細具奏。
各社生番,妥為收撫。
吳光亮、劉璈着往台郡。
滬局輪船,着吳大廷督帶駛往各等因。
臣等伏讀之下,欽感靡涯。
查南路自王開俊兵紮枋寮之後,倭人戒備益嚴。
十二日,倭兵由龜山分紮一棚于三家厝,别有十餘人乘船自風港沿岸至枋寮,測水淺深。
十五日,複有輪船一祇,載衣糧接濟。
而我之驿夫赍文赴琅■〈王喬〉者,行至平埔,該倭兵竟阻之,卒由間道旁達。
現兵釁未開,臣等祇得移書诘其中将西鄉,俾有顧忌。
十六日,倭人水野遁入豬朥索、高士佛諸社,聲言索取前年琉球人被戕首級,實躬帶遠鏡,周覽各山。
十九日,倭兵自後灣開道上達龜山之頂,風港之營又欲分出平浦住紮。
二十一日,倭通事彭城中單谒琅■〈王喬〉委員周有基,反叩以前日中國所議,柳原前光何以尚無信?中國四處布兵何意?托為查示。
臣等乘其心動,具文勸令回兵,未知其能有照覆否。
民團經張其光同曾元福親行激勵,漸有規模。
十五日,委員袁聞拆複帶來番目買遠等五十六人,均加撫谕犒賞,派船送歸。
該番目苦求派兵駐防其社,臣等憐其懇切,令袁聞拆招募土勇五百,無事以之開路,有事以之護番,名其軍曰「綏靖」。
以連朝台風猛雨,溪漲淹途,至二十四日始能馳赴招募。
張其光之徑下淡水也,扶裡煙六社番目,率百餘人迎谒,谕以剃發開山,該番目等亦俱點首遵照。
目前番衆輸誠如此,開禁之事,冀可日起有功。
北路自蘇澳至南風澳山路,據台灣道夏獻綸禀稱:兩日之内,即便開通。
現已進辟岐萊之道。
平路以橫寬一丈為準,山蹊以橫寬六尺為準,俾榛莽勿塞,輿馬可行。
論蘇澳至岐萊,水程祇百十餘裡,而懸流逆浪,舟險異常。
陸路相傳二百餘裡,墜崖峭壁,叢雜盤纡,其實在途程,非疏通後,雖土人亦難臆度也。
倭人劉穆齋失銀之案,經稅務司好博遜帶當日之炮船戶墨西哥人啤噜面質,據述前此倭往岐萊實為租地蓋屋,已付定銀百八十圓,且寄有斧鋸諸物,并許自給引線者辛資十二圓。
彼族詭謀,數語畢露。
該道立饬噶瑪蘭通判洪熙恬、委員張斯桂、與好博遜乘船前往。
十六日抵岐萊之新城。
是處已有居民三百餘,遂上岸駐紮。
而台風旋作,輪船不能守候,起碇疾歸。
俟風定往迎,方知其實在情形,再行酌辦。
二十二日,提臣羅大春帶印至台,與臣等熟商,日内即遵旨出鎮台北。
拟撥揚武輪船,前往泉州,裝其原部營勇六百人,徑赴蘇澳。
台北人心,當更安固。
前台灣道黎兆棠同日自粵至。
拟令專司營務,襄贊戎機。
臣霨拟即日前往鳳山,督練新軍,催集民團,綏撫番社,并饬地方豫籌客兵薪米,俾免臨時周章。
臣等伏思台地六、七月間,台飓時作,琅■〈王喬〉浪湧,難泊輪船,龜山倭營,又當風沖,站腳不穩。
傥我陸兵業已厚集,乘此烈風暴雨,一鼓作氣,并力合剿,彼雖有鐵甲船,不得近岸,孤軍援絕,不難盡殲之海隅。
此等情形,想亦倭奴所深悉,所以日來情狀,倍見張皇。
迨八、九月風浪漸平,彼之輪船必麇集海岸,互為攻援。
我之防水較防陸更急,此時非多備戰船不為功。
現柳原至都,款服與否,尚未可知。
臣等夙夜深籌,陸既望淮軍之即至,水更盼鐵甲之遄來,蓋為此耳。
茲謹将近日防務及撫番開路情形,合詞派輪船遞津馳奏。
沈葆桢等又奏 正繕折間,接夏獻綸二十二日禀稱:淡、蘭鄉團業經舉辦。
添招練勇亦已成軍。
惟新開岐萊山道,須節節設寮駐勇,後路方無他虞。
現複增募三百人,料匠二百人,随同入山伐木。
自六月十六日起,至二十一日止,計開路九百七十餘丈矣。
查辦倭人劉穆齋失銀一案,通判洪熙恬、委員張斯桂、李彤恩及稅務司好博遜等,十六日船至花蓮港勘視,以浪大難泊,折回新城,用舢舨登岸。
是日天氣晴明,風亦不惡,而浪擊沙岸,倒卷而去,小舸幾為所沉,幸土人拖之上岸。
晚駐古廟,傳集居人,訊供與啤噜所述相符。
惟倭旗一杆,尚留番社,情願查明與前給租地定銀一并繳出。
其失銀千圓,據啤噜供稱,聞諸倭人傳述,而土人謂絕無影向,衆口一詞。
十七、十八等日,附近社番,聞有官至,俱陸續前來。
十九日,别有加冬社番目帶子四人叩谒。
該員均加慰谕,各欣躍而歸。
似招撫一事,尚不辣手。
委員張斯桂同藝童将該處地圖連日畫畢,遂于二十一日同好博遜、李彤恩先歸蘇澳,洪熙恬仍留駐新城,候繳收銀旗等因。
理合附片陳明。
谕軍機大臣等 沈葆桢等奏,續陳防務,暨撫番開路情形,并查辦倭人失銀案各折片。
日本兵船,仍在龜山等處,相持日久,尚未退兵。
現在羅大春、黎兆棠均已到台。
沈葆桢已饬張其光等開通山路。
潘霨亦前往鳳山督練新軍,催集民團,綏撫番社,并饬地方官豫籌客兵薪米。
各省輪船,陸續駛回。
唐定奎一軍,不日亦可趕到。
刻下台飓時作,琅■〈王喬〉難泊輪船,龜山倭營又當風沖,彼族正在進退維谷之際,着沈葆桢、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酌度情形,審慎籌劃,能使倭船迅離台境,則諸務皆易為力。
柳原前光在都,經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與之剀切辯論,該使臣語意枝梧,尚未就緒。
沈葆桢等務宜乘此兵釁未開,速為布置。
一面撫馭番衆,一面厚集兵力,俾壯聲威。
所有商購船械等事,是否已有端緒?着即迅速籌辦,毋失機宜。
倭人劉穆齋失銀一案,并着令夏獻綸迅行辦結,毋令彼族狡展借故耽延。
七月庚申(二十日)兩江總督李宗羲奏 臣因江防緊要,将駐紮江浦之慶字營調赴沿江南岸一帶,擇要設防。
函商安徽撫臣英翰,于防勇中揀派來江,填紮江浦等處,以資防禦。
旋準該撫臣函覆,以籌江防必須在下遊守險,尤須合上遊數省全力以相赴,将何省出兵、何省濟饷豫為籌劃,以期各任其事,同赴事機等語。
該撫臣通籌全局,與臣意見通相吻合。
現據饬派福建建甯鎮總兵張得勝統帶凱字四營,已于本月初三日馳抵浦口。
又在颍州添撥兩營,不日亦可到防。
俟該營到齊後,檄饬該總兵扼要駐守,并随時與撫臣英翰會商酌辦。
朱批:知道了。
七月辛酉(二十一日)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大臣沈葆桢等奏 承準軍機大臣字寄,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一日奉上谕:準其将閩省存款,移緩就急,酌量動用;如有不敷,即照所請暫借洋款,以應急需等因,欽此。
查閩省年來歲入丁糧、厘稅等項,除供撥京協各饷之外,所有征收地丁錢糧,則支發兵饷,為額營計授要需。
鄰省積欠每多缺乏,局征稅厘,則近年撥款日增。
兼之閩省一切需用經費,無不取給于此,已形支绌。
即閩海關庫所征稅課,随時撥解各饷,亦鮮餘存。
此際豫為籌防,将一應撥款移緩就急,悉數騰那,而杯水車薪,無裨于事。
現核計臣沈葆桢購制鐵甲船、洋槍、炮藥、軍械及防台一切經費,約略需銀五百萬兩。
閩省内地洋面,由廣東交界之南澳起,至浙江交界之南北關止,迤逦袤延,地逾千裡,港■〈氵義〉紛歧,舟舶皆通,處處均關緊要,并須嚴密籌防置備,需費亦屬不赀。
計非先籌銀六百萬兩,不敷目前周轉。
經臣文煜、臣李鶴年、臣王凱泰饬令司局委員向英商彙豐銀行籌措,現與立約簽字,訂定先借銀二百萬兩,續有款再行另議。
其現立約内,議明以付銀之日起,按西洋年月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八厘起息,十八個洋月之後,勻作十洋年,本利歸清。
其利銀每六個洋月為一期,俟付三期利銀後,本銀與利銀,仍按六個洋月分批如期交還。
每批還本若幹,即停若幹之利。
分兩平色,出入一律。
借約内須蓋用海關關防布政使印信、稅務司印押,方能兌銀。
至所借洋款,本屬閩省之事,自應閩省籌還。
惟丁糧、厘稅,按年供撥京饷以及額營兵糈,本已不足支應,且洋商以前次成案,系由海關歸還,此次亦必由海關兌還,方昭信實。
而閩海關除按年京饷,不敷尚多。
且專指一處,為日既久,計利更巨,似覺力難獨任。
事關交涉外洋,屆期萬難失信。
将來如何歸償,自不能不先事籌維。
應請旨饬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勻定銀數,饬由各海關分期兌還,庶免臨時周章。
其按期應需息銀,并準照前辦借款成式,彙入籌防本案,作正造銷。
據署福建布政使葆亨會同善後通商等局司道詳請奏咨前來,除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查核辦理外,謹恭折會奏。
朱批:該衙門速議具奏。
七月壬戌(二十二日)署山東巡撫漕運總督文彬奏 竊奴才于七月初八日,奉到軍機大臣密寄,奉上谕:文彬奏籌議海防事宜一折等因,欽此。
奴才伏思自強之道,不外富強。
而富強之謀,總以不失民心為要。
籌經費之法:世人言利者,與民争利,取盡锱铢,究之國未富而民已貧。
民貧則患起,得不償失,其弊不可勝言。
經久之道,莫若就本有之利而經營之。
以山東藩庫而論,奴才接任時,庫存不敷兩月之用,嗣經百計圖維,數年以來,除常年用款外,存銀一百八十萬兩。
奴才莅東二年,雖未大增,尚無過減。
此項存款,上年本拟作為河工之用,奴才親曆履勘,與其将有着之款,付于不可成之工,莫若仍留之以備緩急之用。
是以奏請将河工緩辦。
現在除留用外,可提銀一百五十萬兩。
此外運庫、糧道庫、東海關,亦可陸續酌提。
有此巨款,作為籌備海防經費,則設防、練勇、制器諸事,皆可次第舉行。
惟防務一經興辦,此後即難歇手,所有常年經費,須于定局後通盤籌劃,總期撙節而不誤事機。
一面嚴令各州縣,于正雜各款,實征實解,交代案内,不準捏撥濫抵。
如此則經費有常,可免匮乏之虞矣。
一切用項,派委員經管,無論巨細,仍須奴才親自稽察,實事求是,方不至以數年心力所積之财,被衆人妄耗侵吞而去。
此經費出入之大端也。
選材之法:武弁自軍興以來,功名成就、仍志在報效者,固不乏人,而驕奢縱欲、身家念重者,亦複不少。
至湮沒不彰、打仗在前、而論功在後者,各營中均有其人。
此等人大半憨直樸拙,身經百戰,或功名不顯,或僅有功名而無赀财,若擇而用之,優給薪水,推誠相待,甘苦與同,必能得其死力。
至智謀之人,亦不可少。
第慮其有虛聲而無實濟。
所有山林隐逸之士,投閑置散之人,廣收節取,試用果有實效後,再行奏聞。
以上文武兩途,奴才所能緻者,即由奴才設法招集;如有必須奏調者,随時請旨施行。
此選才之法也。
練兵勇、制器械一節:東省原有之各營,近年調赴河防,彈壓地方,勢難抽調。
即抽調亦難敵洋人。
且巡防緊要,一時不能盡行裁撤。
奴才查安徽壽州一帶之背槍手,槍重藝精,命中擊遠,可敵洋槍。
惟須制造得法,槍铳子藥精良,方可适用。
現已派人前赴該處招集,計日可到。
到時照其槍式制造,然至速亦須三月後方能成軍。
此外再練擡炮技藝數營以輔之,貴精不貴多,總期訓練精熟,俾一營可當數營之用。
既節經費,又收實效。
奴才親督各将士,力除軍營積弊。
如有空名扣饷、擾害阊閻者,照軍法從重懲辦。
如此則紀律嚴明,民心固結,庶可有備無患矣。
至沿海各口岸防守事宜,須慎密籌辦,若稍輕率,轉誤大局。
現在夷情叵測,百端尋隙,計惟有暫時堅忍以待之。
我軍練成,一經布置,即成堅固不搖之勢,方為勝算。
文彬又奏 奴才所拟辦法,成軍尚需時日,而海疆防守,必須迅籌準備,方足以昭慎重。
奴才已密饬上海妥實商人,速購七響大洋槍二千杆、快槍二千杆、格林炮十尊、大小水雷二十個,用輪船刻期解赴登州,交登州鎮總兵驗收備用。
查登州鎮總兵陳擇輔,前曾随奴才營務當差,頗為廉謹,蒙恩補授總兵後,辦事妥實,不貪不懶,現在進京陛見,指日即可回東。
該總兵素與奴才和衷共事,亦能明曉夷情。
此外再由奴才奏調數員得力将弁,督饬教練。
奴才自知庸愚,難勝重任,惟有廣集群策群力,講求實際,以期上纾宸廑。
至防所應築土城、營寨、炮台事宜,現已密饬沿海各州縣,将應用料物一切備齊,視彼來勢,相機興築。
合并附片密陳。
谕軍機大臣等 文彬奏遵旨覆陳籌防事宜一折。
覽奏均悉。
即着文彬體察情形,認真籌劃,以期有備無患。
并着随時詳悉具奏,毋得徒托空言。
另片奏購買軍械,解赴登州備用等語。
東省沿海各口岸防務,關系緊要,文彬當督饬總兵陳擇輔等嚴密布置,并将應築土城、營寨、炮台等事,妥為籌辦。
福州将軍文煜、閩浙總督李鶴年、福建巡撫王凱泰奏 竊臣等承準軍機大臣密寄,六月初五日奉上谕:此外沿江沿海,尚有扼要之處,亦當豫為防範,毋稍疏懈等因,欽此。
六月十二日奉上谕:福州一帶沿海地方,文煜、李鶴年、王凱泰當實力籌防,務臻周密,不得稍存大意,緻誤事機等因,欽此。
當即恭錄咨行欽遵在案。
查閩省海疆,北起浙江交界之福甯府,南至粵東交界之南澳鎮,大小海口百餘。
廈門、金門、海壇、湄州皆孤懸海中,其餘港道寬者十餘裡,狹者數十丈。
設防之法,以水雷拒其入,以炮台擊其來,以沉船補水雷之不足,以陸勇補炮台之不足,更以鄉團助陸勇之聲勢。
大要不外此數端。
福州口以壺江為要隘,明臣戚繼光殲倭于此,仍其址築炮台,安大炮十六尊,船過無弗及者,守以三百人。
進而稍北,為馬鞍山,地勢寬闊,業經前陝西藩司林壽圖仿築西式炮台,守以五百人,與壺江遙遙相應。
再進而為南北龜,港道甚狹。
左為長門山,地險天設,拆去舊台,改建斜角三合土炮台,安炮二十四尊,守以千人。
右為金牌寨,安炮十尊,守以三百人,與長門犄角。
更于南北龜之後,派輪船二号左右分扼。
又進而為南北岸,除舊設炮台外,鑿山為洞,南岸隐藏大炮十二尊,北岸四尊,各守五百人。
北岸上達連江,下達船廠,屯練勇千人以防之,有警則于長門口外安水雷數十尊。
此林壽圖到防後,布置福州海口之詳細情形也。
迤北之東岱、白沙、濂澳、鑒江四口,安炮二十四尊,各配精兵百人。
再北為福甯鎮轄之三沙、大金、闾峽、下浒、東沖、烽火、南鎮、沙埕各口,共安炮七十一尊。
該處皆深水大洋,東沖尤為寬闊,輪船不敷調撥,已饬福甯鎮宋桂芳募陸勇一千人,并挑選鎮兵分守各台,又募水師一營駐守東沖,饬局撥大炮十餘尊,補其不足。
有警則安水雷。
此連江、羅源及福甯各海口布置之詳細情形也。
福州之南,則為海壇鎮。
其要隘有六,安炮三十七尊。
已饬該鎮黃聯開以紅單船分扼内海,修葺兵房,挑兵守台。
再南則為興化府屬平海、黃竿、西亭、烏石、雙溪、楓亭、沙溪、南日、壁頭、三江口、甯海、青嶼、四嶼及泉州府屬之安海、圍頭、大盈、連河、崇武、深滬、永凝、祥芝、江口、秀塗、梅州、黃崎等口,多系淺水内洋,潮退即淤。
明臣戚繼光防倭時,皆設營築壘,遺址猶存。
分饬趕緊修葺,以陸提各營挑兵守之,号召鄉團以為之助。
廈門為泉州門戶。
昨據署水師提臣李新燕咨報,勘得大擔、小擔兩口,孤島難守。
稍進而嶼仔尾與白石頭相對,最為扼要,仿築西式炮台兩座,各配大炮七尊,守以三百人。
再進而為龍角尾、旗仔尾、曾厝按、湖裡汛、烏空園、武口六處,各築炮台一座,安炮五尊。
此外五通、劉五店兩口,為廈門後路,遵陸可可達漳、泉,各築炮台一座,配炮五尊,守以二百人。
臣等已饬局撥新購萬斤洋炮十尊、大小鐵炮五十尊,以資分布。
如再不敷,則購西洋鋼炮以輔之。
有警則于大擔、小擔、梧嶼、烈嶼之間,安置水雷,護以紅單拖罾。
李新燕所部分守炮台,孫開華所部扼防陸路。
金門與廈門相犄角,向無城堡,為入泉必由之路,雖孤懸難守,而關系亦要。
已饬李新燕、孫開華等踏勘地勢,添置炮台炮位,以期聲勢聯絡。
廈門之南,則南銅山營,再南則為與粵連界之南澳鎮。
銅山、懸鐘兩城,炮台兩座,均已挑兵駐守,擇要設防。
此興、泉、漳三府各海口布置之詳細情形也。
閩省海濱處所,袤長千餘裡,處處可以上岸,實屬防不勝防。
形勢如此,臣等愈不敢稍涉大意,惟有随時督饬地方文武,嚴密防範,毋稍疏懈,以備不虞。
至防海之法,尤重利器。
據善後局報稱,已購到洋槍七千杆,購定洋藥三萬二千磅、大鋼炮二尊、萬斤以下鐵炮三十七尊、萬斤銅炮五尊、飛輪炮五尊、火藥五十萬磅、水雷八十尊。
臣等通盤籌劃,尚恐不敷,仍饬趕緊購制。
泉州居漳州、興化之中,所屬廈門等口,與台灣對峙,為前明倭寇出入之所。
臣鶴年拟俟布置有緒,親赴各口查勘,暫駐泉州,以便居中策應。
朱批:覽奏已悉。
李鶴年出省後,仍着将海防事宜,與文煜等随時悉心會商,妥籌辦理。
七月乙醜(二十五日)總理各國事務恭親王等奏 查台灣事機緊要,濱海各省,正在運籌設防,一切尤當慎密。
臣衙門近閱上海新聞紙,竟将本年三月二十九日密寄谕旨,刊刻其中,殊堪駭異。
伏查六月閑,曾據沈葆桢片奏,新聞紙内刊有四月十九日奏片,請旨饬查,欽奉谕旨,着該大臣、将軍、督撫等确切查明,據實具奏,欽此。
因思此等緊要事件,應如何加意慎密,豈容稍有漏洩,緻誤機宜。
此次密件,暨沈葆桢奏片,該新聞紙館果得自何人之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