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關燈
小
中
大
倡之主義,吾中國人素欲以和平改造中國者,必當誠意歡迎之。
故為萬國互助者當能實現,為個人或一民族之私利者自當消滅于無形矣。
商業戰争,亦戰争之一種,是資本家與資本家之戰争也。
此種戰争,無民族之區分,無國界之限制,常不顧人道,互相戰鬥。
而其戰鬥之方法即減價傾軋,緻弱者倒敗,而強者則随而壟斷市場,占領銷路,直至達其能力所及之期限而止。
故商業戰争之結果,其損失、其殘酷亦不亞于鐵血競争之以強力壓迫也。
此種之戰争,自采用機器生産之後,已日見劇烈。
彼司密亞丹派之經濟學者,謂競争為最有利益之主因,為有生氣之經濟組織;而近代之經濟學者,則謂其為浪費,為損害之經濟組織。
然所可确證者,近代經濟之趨勢,适造成相反之方向,即以經濟集中代自由競争是也。
美國自有大公司出現,即有限制大公司法律,而民意亦以設法限制為然。
蓋大公司能節省浪費,能産出最廉價物品,非私人所能及。
不論何時何地,當有大公司成立,即将其他小制造業掃除淨盡,而以廉價物品供給社會,此固為社會之便利。
但所不幸者,大公司多屬私有,其目的在多獲利益,待至一切小制造業皆為其所壓倒之後,因無競争,而後将各物之價值增高,社會上實受無形之壓迫也。
大公司之出現,系經濟進化之結果,非人力所能屈服。
如欲救其弊,隻有将一切大公司組織歸諸通國人民公有之一法。
故在吾之國際發展實業計劃,拟将一概工業組成一極大公司,歸諸中國人民公有,但須得國際資本家為共同經濟利益之協助。
若依此辦法,商業戰争之在于世界市場中者,自可消滅于無形矣。
階級戰争,即工人與資本家之戰争也。
此種之戰争現已發現于各工業國家者,極形劇烈。
在工人則自以為得最後之勝利,在資本家則決意以為最苦之壓迫。
故此種之戰争,何時可以終局,如何可以解決,無人敢預言之者。
中國因工業進步之遲緩,故就形式上觀之,尚未流入階級戰争之中。
吾國之所謂工人者,通稱為“苦力”,而其生活隻以手為飯碗,不論何資本家若能成一小工店予他等以工作者,将必歡迎之。
況資本家之在中國,寥若晨星,亦僅見于通商口岸耳。
發展中國工業,不論如何,必須進行。
但其進行之方,将随西方文明之舊路徑而行乎?然此之舊路徑,不啻如哥倫布初由歐至美之海程。
考其時之海程,由歐洲起向西南方,經加拿利島至巴哈馬群島之聖沙路華打[1],繞程極遠;與現行之航線取一直捷方向,路程短于前時數倍者,不可同日而語矣。
彼西方文明之路徑,是一未辟之路徑,即不啻如哥倫布初往美國之海程,猶人行黑夜之景況。
中國如一後至之人,可依西方已辟之路徑而行之,此所以吾等從大西洋西向而行,皆預知其彼岸為美洲新大陸而非印度矣。
經濟界之趨勢,亦如是也。
夫物質文明之标的,非私人之利益,乃公共之利益。
而其最直捷之途徑,不在竟争,而在互助。
故在吾之國際發展計劃中,提議以工業發展所生之利益,其一須攤還借用外資之利息,二為增加工人之工資,三為改良與推廣機器之生産,除此數種外,其馀利益須留存以為節省各種物品及公用事業之價值。
如此,人民将一律享受近代文明之樂矣。
前之六大計劃,為吾欲建設新中國之總計劃之一部分耳。
簡括言之,此乃吾之意見,蓋欲使外國之資本主義以造成中國之社會主義,而調和此人類進化之兩種經濟能力,使之互相為用,以促進将來世界之文明也。
&uarr聖沙路華打,今譯聖薩爾瓦多(SanSalvador)島,又名華特林島。
故為萬國互助者當能實現,為個人或一民族之私利者自當消滅于無形矣。
商業戰争,亦戰争之一種,是資本家與資本家之戰争也。
此種戰争,無民族之區分,無國界之限制,常不顧人道,互相戰鬥。
而其戰鬥之方法即減價傾軋,緻弱者倒敗,而強者則随而壟斷市場,占領銷路,直至達其能力所及之期限而止。
故商業戰争之結果,其損失、其殘酷亦不亞于鐵血競争之以強力壓迫也。
此種之戰争,自采用機器生産之後,已日見劇烈。
彼司密亞丹派之經濟學者,謂競争為最有利益之主因,為有生氣之經濟組織;而近代之經濟學者,則謂其為浪費,為損害之經濟組織。
然所可确證者,近代經濟之趨勢,适造成相反之方向,即以經濟集中代自由競争是也。
美國自有大公司出現,即有限制大公司法律,而民意亦以設法限制為然。
蓋大公司能節省浪費,能産出最廉價物品,非私人所能及。
不論何時何地,當有大公司成立,即将其他小制造業掃除淨盡,而以廉價物品供給社會,此固為社會之便利。
但所不幸者,大公司多屬私有,其目的在多獲利益,待至一切小制造業皆為其所壓倒之後,因無競争,而後将各物之價值增高,社會上實受無形之壓迫也。
大公司之出現,系經濟進化之結果,非人力所能屈服。
如欲救其弊,隻有将一切大公司組織歸諸通國人民公有之一法。
故在吾之國際發展實業計劃,拟将一概工業組成一極大公司,歸諸中國人民公有,但須得國際資本家為共同經濟利益之協助。
若依此辦法,商業戰争之在于世界市場中者,自可消滅于無形矣。
階級戰争,即工人與資本家之戰争也。
此種之戰争現已發現于各工業國家者,極形劇烈。
在工人則自以為得最後之勝利,在資本家則決意以為最苦之壓迫。
故此種之戰争,何時可以終局,如何可以解決,無人敢預言之者。
中國因工業進步之遲緩,故就形式上觀之,尚未流入階級戰争之中。
吾國之所謂工人者,通稱為“苦力”,而其生活隻以手為飯碗,不論何資本家若能成一小工店予他等以工作者,将必歡迎之。
況資本家之在中國,寥若晨星,亦僅見于通商口岸耳。
發展中國工業,不論如何,必須進行。
但其進行之方,将随西方文明之舊路徑而行乎?然此之舊路徑,不啻如哥倫布初由歐至美之海程。
考其時之海程,由歐洲起向西南方,經加拿利島至巴哈馬群島之聖沙路華打[1],繞程極遠;與現行之航線取一直捷方向,路程短于前時數倍者,不可同日而語矣。
彼西方文明之路徑,是一未辟之路徑,即不啻如哥倫布初往美國之海程,猶人行黑夜之景況。
中國如一後至之人,可依西方已辟之路徑而行之,此所以吾等從大西洋西向而行,皆預知其彼岸為美洲新大陸而非印度矣。
經濟界之趨勢,亦如是也。
夫物質文明之标的,非私人之利益,乃公共之利益。
而其最直捷之途徑,不在竟争,而在互助。
故在吾之國際發展計劃中,提議以工業發展所生之利益,其一須攤還借用外資之利息,二為增加工人之工資,三為改良與推廣機器之生産,除此數種外,其馀利益須留存以為節省各種物品及公用事業之價值。
如此,人民将一律享受近代文明之樂矣。
前之六大計劃,為吾欲建設新中國之總計劃之一部分耳。
簡括言之,此乃吾之意見,蓋欲使外國之資本主義以造成中國之社會主義,而調和此人類進化之兩種經濟能力,使之互相為用,以促進将來世界之文明也。
&uarr聖沙路華打,今譯聖薩爾瓦多(SanSalvador)島,又名華特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