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計劃

關燈
礦業與農業為工業上供給原料之主要源泉也。

    礦業産原料以供機器,猶農業産食物以供人類。

    故機器者實為近代工業之樹,而礦業者又為工業之根。

    如無礦業,則機器無從成立;如無機器,則近代工業之足以轉移人類經濟之狀況者,亦無從發達。

    總而言之,礦業者為物質文明與經濟進步之極大主因也。

    在吾第一計劃之第五部中,曾倡議開采直隸、山西兩省之煤鐵礦田,為發展北方大港之補助計劃;但礦業為近代之重要事業,有不可不另設專部以研究之者。

    中國礦業尚屬幼稚,惟經營之權素歸國有,幾成習慣。

    此所以發展中國實業,當由政府總其成,庶足稱為有生氣之經濟政策。

    彼通常人對于礦業多以為危險事業,并謂借外資以為開采者亦非得計,其所見或未到也。

    故在此之礦業計劃中,擇其決為有利者先行舉辦,茲分别列于下之各種: (一)鐵礦。

     (二)煤礦。

     (三)油礦。

     (四)銅礦。

     (五)特種礦之采取。

     (六)礦業機器之制造。

     (七)冶礦機廠之設立。

     在近代工業中,稱為最重要之原質者,是為鋼鐵。

    鋼鐵産生于各地者,多見豐富,且易開采。

    故為國家謀公共利益計,開采鐵礦之權,當屬之國有。

    中國除直隸、山西兩省經拟開采之鐵礦外,其馀各地鐵礦亦須次第開采。

    中國内地沿揚子江一帶與西北各省皆以鐵礦見稱豐富,新疆、蒙古、青海、西藏各地亦以鐵礦著名。

    所可惜者,中國經營鋼鐵事業,現隻有漢陽鐵廠與南滿洲之本溪湖鐵廠,其資本又多為日本人所占有,雖雲近來獲利甚厚,亦不免有利權外溢之歎矣。

    廣州将開為南方大港,應設立一鐵廠。

    其他如四川、雲南等地方之鐵礦,亦可次第開采。

    而後多設鋼鐵工廠于各處内地,使之便利經營鋼鐵事業者之需要。

    至增設之鐵廠,應用資本若幹,可留為有經驗者另行察奪。

    但以吾之見,因發展中國實業之結果,需鐵孔亟,即以相等或加倍于直隸、山西鐵廠所用之資本經營之,亦不為多也。

     中國煤礦素稱豐富,而煤田之開掘者,不過僅采及皮毛而已。

    北美合衆國每年所采取之煤約六萬萬噸,如中國能用同一方法采取之,并依其人口之比例以為衡,則産出之煤應四倍于美國。

    此當為中國将來煤礦之産額,而國際發展實業機關宜注意經營者也。

    夫煤礦之産于中國各地既多所發見,而其産額亦可以預定,故開采者不特無失敗之虞,而利益之厚可斷言者。

    但煤為文明民族之必需品,為近代工業之主要物,故其采取之目的,不徒純為利益計,而在供給人類之用。

    由此言之,開采煤礦之辦法,除攤派借用外資之利息外,其次當為礦工增加工資,又其次當使煤價低落,便利人民,而後各種工業易于發展也。

    吾以為當煤礦開采之始,除為鋼鐵工廠使用外,開始計劃當以産出二萬萬噸備為他項事業之用。

    沿海岸、河岸各礦,交通既便,宜先開采,内地次之。

    況歐洲各國現思取煤于中國,故吾所定煤之産額,雖當開采之始,亦無過多之慮。

    待至數年後,當中國工業愈加發達,需煤之數必漸增多,可無疑者。

    至開采需用之資本若幹,與何處礦四應先開采,須留以待專門家用科學之眼光考察之。

    除煤礦以外,其他一切因煤而産出之工業,可用同一方法經理之。

    此之新工業,既無人與之競争,且在中國又有無限之市場,故資本之投放,其利益之大可斷言者。

     世界中營業公司之最富者,以紐約三達煤油公司[2]為著,世界中人之最富者,以該公司之創建者樂極非路為最著,于此可以證明開采煤油礦為最有利益之事業。

    中國亦以富于煤油出産國見稱也,四川、甘肅、新疆、陝西等省已發見有油源,雖其份量之多寡,尚未能确實調查。

    而中國有此種礦産,不能開采以為自用,以至由外國入口之煤油、汽油等年年增加,未免可惜。

    如待至中國将來汽車盛行之時,煤汽之需用或增至千倍。

    當此歐美各國煤油正在日漸減縮,由外國輸入之煤油、煤氣,斷不足以供中國之需要,此所以在中國以開采油礦為必要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