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計劃
關燈
小
中
大
前四種計劃既專論關鍵及根本工業之發達方法,今則進述工業本部之須外力扶助發達者。
所謂工業本部者,乃以個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适所由得。
當關鍵及根本工業既發達,其他多種工業皆自然于全國在甚短時期内同時發生,歐美工業革命之後,既已如是。
關鍵及根本工業發達,人民有許多工事可為,而工資及生活程度皆增高;工資既增多,生活必要品及安适品之價格亦增加。
故發達本部工業之目的,乃當中國國際發展進行之時,使多數人民既得較高工資,又得許多生活必要品、安适品而減少其生活費也。
世人嘗以中國為生活最廉之國,其錯誤因為尋常見解以金錢之價值衡量百物;若以工作之價值衡量生活費用,則中國為工人生活最貴之國。
中國一尋常勞工,每日須工作十四至十六小時,僅能維持其生活。
商店之司書,村鄉之學究,每年所得恒在百元以下。
農人既以所生産價還地租及交換少數必要品之後,所馀已無幾何。
工力多而廉,惟食物及生活貨品,雖在尋常豐年亦僅足敷四萬萬人之用,若值荒年則多數将陷于窮乏死亡。
中國平民所以有此悲慘境遇者,由于國内一切事業皆不發達,生産方法不良,工力失去甚多。
凡此一切之根本救治,為用外國資本及專門家發達工業以圖全國民之福利。
歐美二洲之工業發達早于中國百年,今欲于甚短時期内追及之,須用其資本、用其機器。
若外國資本不可得,至少亦須用其專門家、發明家,以為吾國制造機器。
無論如何,必須用機器以輔助中國巨大之人工,以發達中國無限之富源也。
據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質原件共有五種,即食、衣、住、行及印刷是也。
吾故定此種計劃如下: (一)糧食工業。
(二)衣服工業。
(三)居室工業。
(四)行動工業。
(五)印刷工業。
糧食工業又分類如下: 甲食物之生産。
乙食物之貯藏及運輸。
丙食物之制造及保存。
丁食物之分配及輸出。
人類食物得自三種來源,即陸地、海水、空氣三者。
其中最重要、最多量者為空氣食物,譬如養氣為此中有力元素,惟自然界本具此甚多,陳飛行家及潛艇乘員閑時須特備外,不須人工以為生産,故此種食物人人可自由得之,于此不須詳論。
吾前此論捕魚海港之建設及捕魚船舶之構造,已涉及海水食物,故于此亦不更述。
惟陸地食物生産之事須國際扶助者,此下論之。
中國為農業國,其人數過半皆為食物生産之工作。
中國農人頗長于深耕農業,能使土地生産至最多量。
雖然,人口甚密之區,依諸種原因,仍有可耕之地流為荒廢,或則缺水,或則水多,或則因地主投機求得高租善價,故不肯放出也。
中國十八省之土地,現乃無以養四萬萬人。
如将廢地耕種,且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機器及科學方法改良,則此同面積之土地,可使其出産更多,故盡有發達之馀地。
惟須有自由農業法以保護、獎勵農民,使其獲得己力之結果。
就國際發展食物生産計劃言之,須為同時有利益之下列二事: (一)測量農地。
(二)設立農器制造廠。
(一)測量農地中國土地向未經科學測量制圖,土地管理、征稅皆混亂不清,貧家之鄉人及農夫皆受其害。
故無論如何,農地測量為政府應盡之第一種義務。
然因公款及專門家缺乏之故,此事亦須有外力扶助。
故吾以為是當以國際機關行之,由此機關募集公債以供給其費用,雇用專門家及諸種設備以實行其工事。
測量費用幾何,所需時間幾何,機關之大小如何,以飛行機測量亦适用于工事否,是須專門家決定之。
地質探驗,當與地圖測量并行,以省費用。
測量工事既畢,各省荒廢未耕之地,或宜種植,或宜放牧,或宜造林,或宜開礦,由是可估得其價值,以備使用者租佃,為最合宜之生産。
耕地既增加之租稅,及荒地新增之租稅,将足以償還外債之本息。
除十八省外,滿洲、蒙古、新疆有農地收地極廣,西藏、青海有收地極廣,可依移民計劃如吾第一計劃所述者,以廣耕法開發之。
(二)設立農器制造廠欲開放廢地,改良農地,以閑力歸于農事,則農器之需要必甚多。
中國工價甚廉,煤鐵亦富,故須自制造一切農器,不必由外國輸入。
此需資本甚多。
此工場直沒于煤鐵礦所在之鄰地,即工力及物料易得之所。
此所言當貯藏及運輸之重要食物,即谷類。
現在中國貯藏谷類之方法不良,若所藏之量過多,每不免為蟲類所蛀損、氣候所傷害;故其量甚少,且須非常注意,乃能于一定時期内保存之。
又谷類之運輸,大半皆以人力,故費用甚巨。
及谷類已
所謂工業本部者,乃以個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适所由得。
當關鍵及根本工業既發達,其他多種工業皆自然于全國在甚短時期内同時發生,歐美工業革命之後,既已如是。
關鍵及根本工業發達,人民有許多工事可為,而工資及生活程度皆增高;工資既增多,生活必要品及安适品之價格亦增加。
故發達本部工業之目的,乃當中國國際發展進行之時,使多數人民既得較高工資,又得許多生活必要品、安适品而減少其生活費也。
世人嘗以中國為生活最廉之國,其錯誤因為尋常見解以金錢之價值衡量百物;若以工作之價值衡量生活費用,則中國為工人生活最貴之國。
中國一尋常勞工,每日須工作十四至十六小時,僅能維持其生活。
商店之司書,村鄉之學究,每年所得恒在百元以下。
農人既以所生産價還地租及交換少數必要品之後,所馀已無幾何。
工力多而廉,惟食物及生活貨品,雖在尋常豐年亦僅足敷四萬萬人之用,若值荒年則多數将陷于窮乏死亡。
中國平民所以有此悲慘境遇者,由于國内一切事業皆不發達,生産方法不良,工力失去甚多。
凡此一切之根本救治,為用外國資本及專門家發達工業以圖全國民之福利。
歐美二洲之工業發達早于中國百年,今欲于甚短時期内追及之,須用其資本、用其機器。
若外國資本不可得,至少亦須用其專門家、發明家,以為吾國制造機器。
無論如何,必須用機器以輔助中國巨大之人工,以發達中國無限之富源也。
據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質原件共有五種,即食、衣、住、行及印刷是也。
吾故定此種計劃如下: (一)糧食工業。
(二)衣服工業。
(三)居室工業。
(四)行動工業。
(五)印刷工業。
糧食工業又分類如下: 甲食物之生産。
乙食物之貯藏及運輸。
丙食物之制造及保存。
丁食物之分配及輸出。
人類食物得自三種來源,即陸地、海水、空氣三者。
其中最重要、最多量者為空氣食物,譬如養氣為此中有力元素,惟自然界本具此甚多,陳飛行家及潛艇乘員閑時須特備外,不須人工以為生産,故此種食物人人可自由得之,于此不須詳論。
吾前此論捕魚海港之建設及捕魚船舶之構造,已涉及海水食物,故于此亦不更述。
惟陸地食物生産之事須國際扶助者,此下論之。
中國為農業國,其人數過半皆為食物生産之工作。
中國農人頗長于深耕農業,能使土地生産至最多量。
雖然,人口甚密之區,依諸種原因,仍有可耕之地流為荒廢,或則缺水,或則水多,或則因地主投機求得高租善價,故不肯放出也。
中國十八省之土地,現乃無以養四萬萬人。
如将廢地耕種,且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機器及科學方法改良,則此同面積之土地,可使其出産更多,故盡有發達之馀地。
惟須有自由農業法以保護、獎勵農民,使其獲得己力之結果。
就國際發展食物生産計劃言之,須為同時有利益之下列二事: (一)測量農地。
(二)設立農器制造廠。
(一)測量農地中國土地向未經科學測量制圖,土地管理、征稅皆混亂不清,貧家之鄉人及農夫皆受其害。
故無論如何,農地測量為政府應盡之第一種義務。
然因公款及專門家缺乏之故,此事亦須有外力扶助。
故吾以為是當以國際機關行之,由此機關募集公債以供給其費用,雇用專門家及諸種設備以實行其工事。
測量費用幾何,所需時間幾何,機關之大小如何,以飛行機測量亦适用于工事否,是須專門家決定之。
地質探驗,當與地圖測量并行,以省費用。
測量工事既畢,各省荒廢未耕之地,或宜種植,或宜放牧,或宜造林,或宜開礦,由是可估得其價值,以備使用者租佃,為最合宜之生産。
耕地既增加之租稅,及荒地新增之租稅,将足以償還外債之本息。
除十八省外,滿洲、蒙古、新疆有農地收地極廣,西藏、青海有收地極廣,可依移民計劃如吾第一計劃所述者,以廣耕法開發之。
(二)設立農器制造廠欲開放廢地,改良農地,以閑力歸于農事,則農器之需要必甚多。
中國工價甚廉,煤鐵亦富,故須自制造一切農器,不必由外國輸入。
此需資本甚多。
此工場直沒于煤鐵礦所在之鄰地,即工力及物料易得之所。
此所言當貯藏及運輸之重要食物,即谷類。
現在中國貯藏谷類之方法不良,若所藏之量過多,每不免為蟲類所蛀損、氣候所傷害;故其量甚少,且須非常注意,乃能于一定時期内保存之。
又谷類之運輸,大半皆以人力,故費用甚巨。
及谷類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