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計劃
關燈
小
中
大
達水道,則船舶往來,運輸漫無定制。
若将谷類貯藏及運輸方法改良,必省費不少。
吾意當由國際開發機關于全國内設谷類運轉器,且沿河設特别運船。
此事所需資本幾何,且谷類運轉器當設于何處,應由專門家調查之。
前此中國之食物制造,幾全賴手工,而以少數簡單器具助之;至于食物保存,則以食鹽或日光制造之,至機器及罐頭方法,為前此所不知。
吾意揚子江及南部中國諸大城鎮以米為主食者,當設許多磨米房;揚子江以北以小麥、燕麥及米以外之他谷類為主食者,其諸大城鎮當設許多磨麥機房。
此種機房,當由中央一處管理,以得最省費之結果。
是所需資本幾何,當俟詳細調查。
食物果類、肉類、魚類之保存,或用錫鐵罐,或用冰冷法。
若錫鐵罐工業發達,則錫鐵片之需要必大增,故錫鐵片工場之建設為必要,且有利益。
此種工場當設于鐵礦之近處。
中國南部有許多地方皆發見有錫、鐵、煤三種,如欲建築工場,材料最為完備。
錫鐵片工場及罐工場當合同經營,以得最良之節省結果。
在尋常豐年,中國向不缺乏食物,故中國有常言雲:“一年耕,則足三年之食。
”國内較富部分之人民,大概有三、四年食物之積儲以對付荒年。
若中國既發達,有生計組織,則當預儲一年之食物以為地方人民之用,其馀運至工業中樞。
食物之分配及運出,亦由中央機關管理,與其貯藏及運輸無異。
每一縣餘出之谷類,送至近城貯藏;每一城鎮須有一年食物之貯積。
經理部當按人數依實價售主要食物于其民,更有所馀,乃以售之于外國需此宗食物且可得最高價者。
以隸中央經理部之輸出部司之。
于是乃不如前此禁止輸出法之下,食物多所廢壞。
輸出所得巨資,以之償還外債本息,固有馀也。
于叙論食物工業之部,不能不特論茶葉及黃豆二種工業,以畢所說。
茶為文明國所既知已用之一種飲料,科學家及食物管理部今複初認黃豆為一種重要食料。
就茶言之,是為最合衛生、最優美之人類飲料,中國實産出之,其種植及制造,為中國最重要工業之一。
前此中國曾為以茶葉供給全世界之唯一國家,今則中國茶葉商業已為印度、日本所奪。
惟中國茶葉之品質,仍非其他各國所能及。
印度茶含有丹甯酸太多,日本茶無中國茶所具之香味。
最良之茶,惟可自産茶之母國即中國得之。
中國之所以失去茶葉商業者,因其生産費過高。
生産費過高之故,在釐金及出口稅,又在種植及制造方法太舊。
若除釐金及出口稅,采用新法,則中國之茶葉商業仍易複舊。
在國際發展計劃中,吾意當于産茶區域,設立制茶新式工場,以機器代手工,而生産費可大減,品質亦可改良。
世界對于茶葉之需要日增,美國又方禁酒,倘能以更廉、更良之茶葉供給之,是誠有利益之一種計劃也。
以黃豆代肉類,是中國人之發明。
中國人、日本人用為主要食料,既曆數千年。
現今食肉諸國,大患肉類缺乏,是必須有解決方法。
故吾意國際發展計劃中,當以黃豆所制之肉乳油酪輸入歐美,于諸國大城市設立黃豆制品工場,以較廉之蛋白質食料供給西方人民。
又于中國設立新式工場,以代手工生産之古法,而其結果可使價值較廉,出品亦較佳矣。
衣服之主要原料為絲、麻、棉、羊毛、獸皮五種,今分論如下: 甲絲工業。
乙麻工業。
丙棉工業。
丁毛工業。
戊皮工業。
己制衣機器工業。
蠶絲為中國所發明,西曆紀元前數千年已用為制衣原料,為中國重要工業之一,直至近日,中國為以蠶絲供給全世界之唯一國家。
惟現今日本、意大利、法蘭西諸國,已起而與中國争此商業,因此諸國已應用科學方法于養蠶制絲之事,而中國固守數千年以來之同樣舊法也。
世界對于蠶絲之需要既逐日增加,則養蠶,制絲之改良,将為甚有利益之事。
吾意國際發展計劃,應于每一養蠶之縣設立科學局所,指導農民,以無病蠶子供給之。
此等局所,當受中央機關監督,同時司買收蠶繭之事,使農民可得善價。
次乃于适宜地方設缫絲所,采用新式機器,以備國内國外之消費。
最後乃設制綢工場,以應國内國外之需求。
缫絲及制絲工場皆同受一國家機關之監督,借用外資,受專門家之指揮,而其結果可使該物價廉省,品物亦較良較賤矣。
是亦為中國之古工業。
惟中國所産等麻,與歐美所産之亞麻異,若以新法及機器制之,其細滑與蠶絲無異。
然中國至今尚無以新法及機器制麻者,有名之中國麻布皆依舊法及手工織造。
中國南部之麻原料甚富,人工亦廉,故于此區域宜設立許多新式工場也。
棉花本外國産物,其輸入中國在數
若将谷類貯藏及運輸方法改良,必省費不少。
吾意當由國際開發機關于全國内設谷類運轉器,且沿河設特别運船。
此事所需資本幾何,且谷類運轉器當設于何處,應由專門家調查之。
前此中國之食物制造,幾全賴手工,而以少數簡單器具助之;至于食物保存,則以食鹽或日光制造之,至機器及罐頭方法,為前此所不知。
吾意揚子江及南部中國諸大城鎮以米為主食者,當設許多磨米房;揚子江以北以小麥、燕麥及米以外之他谷類為主食者,其諸大城鎮當設許多磨麥機房。
此種機房,當由中央一處管理,以得最省費之結果。
是所需資本幾何,當俟詳細調查。
食物果類、肉類、魚類之保存,或用錫鐵罐,或用冰冷法。
若錫鐵罐工業發達,則錫鐵片之需要必大增,故錫鐵片工場之建設為必要,且有利益。
此種工場當設于鐵礦之近處。
中國南部有許多地方皆發見有錫、鐵、煤三種,如欲建築工場,材料最為完備。
錫鐵片工場及罐工場當合同經營,以得最良之節省結果。
在尋常豐年,中國向不缺乏食物,故中國有常言雲:“一年耕,則足三年之食。
”國内較富部分之人民,大概有三、四年食物之積儲以對付荒年。
若中國既發達,有生計組織,則當預儲一年之食物以為地方人民之用,其馀運至工業中樞。
食物之分配及運出,亦由中央機關管理,與其貯藏及運輸無異。
每一縣餘出之谷類,送至近城貯藏;每一城鎮須有一年食物之貯積。
經理部當按人數依實價售主要食物于其民,更有所馀,乃以售之于外國需此宗食物且可得最高價者。
以隸中央經理部之輸出部司之。
于是乃不如前此禁止輸出法之下,食物多所廢壞。
輸出所得巨資,以之償還外債本息,固有馀也。
于叙論食物工業之部,不能不特論茶葉及黃豆二種工業,以畢所說。
茶為文明國所既知已用之一種飲料,科學家及食物管理部今複初認黃豆為一種重要食料。
就茶言之,是為最合衛生、最優美之人類飲料,中國實産出之,其種植及制造,為中國最重要工業之一。
前此中國曾為以茶葉供給全世界之唯一國家,今則中國茶葉商業已為印度、日本所奪。
惟中國茶葉之品質,仍非其他各國所能及。
印度茶含有丹甯酸太多,日本茶無中國茶所具之香味。
最良之茶,惟可自産茶之母國即中國得之。
中國之所以失去茶葉商業者,因其生産費過高。
生産費過高之故,在釐金及出口稅,又在種植及制造方法太舊。
若除釐金及出口稅,采用新法,則中國之茶葉商業仍易複舊。
在國際發展計劃中,吾意當于産茶區域,設立制茶新式工場,以機器代手工,而生産費可大減,品質亦可改良。
世界對于茶葉之需要日增,美國又方禁酒,倘能以更廉、更良之茶葉供給之,是誠有利益之一種計劃也。
以黃豆代肉類,是中國人之發明。
中國人、日本人用為主要食料,既曆數千年。
現今食肉諸國,大患肉類缺乏,是必須有解決方法。
故吾意國際發展計劃中,當以黃豆所制之肉乳油酪輸入歐美,于諸國大城市設立黃豆制品工場,以較廉之蛋白質食料供給西方人民。
又于中國設立新式工場,以代手工生産之古法,而其結果可使價值較廉,出品亦較佳矣。
衣服之主要原料為絲、麻、棉、羊毛、獸皮五種,今分論如下: 甲絲工業。
乙麻工業。
丙棉工業。
丁毛工業。
戊皮工業。
己制衣機器工業。
蠶絲為中國所發明,西曆紀元前數千年已用為制衣原料,為中國重要工業之一,直至近日,中國為以蠶絲供給全世界之唯一國家。
惟現今日本、意大利、法蘭西諸國,已起而與中國争此商業,因此諸國已應用科學方法于養蠶制絲之事,而中國固守數千年以來之同樣舊法也。
世界對于蠶絲之需要既逐日增加,則養蠶,制絲之改良,将為甚有利益之事。
吾意國際發展計劃,應于每一養蠶之縣設立科學局所,指導農民,以無病蠶子供給之。
此等局所,當受中央機關監督,同時司買收蠶繭之事,使農民可得善價。
次乃于适宜地方設缫絲所,采用新式機器,以備國内國外之消費。
最後乃設制綢工場,以應國内國外之需求。
缫絲及制絲工場皆同受一國家機關之監督,借用外資,受專門家之指揮,而其結果可使該物價廉省,品物亦較良較賤矣。
是亦為中國之古工業。
惟中國所産等麻,與歐美所産之亞麻異,若以新法及機器制之,其細滑與蠶絲無異。
然中國至今尚無以新法及機器制麻者,有名之中國麻布皆依舊法及手工織造。
中國南部之麻原料甚富,人工亦廉,故于此區域宜設立許多新式工場也。
棉花本外國産物,其輸入中國在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