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計劃

關燈
百年前,在手工紡織時代,是為中國一種甚重要之工業。

    然自外國棉貨輸入中國之後,此種本國手工業殆漸歸滅絕,于是以許多棉花輸出,以許多棉貨輸入。

    試思中國工力既多且廉,乃不能産出棉貨,豈非大可怪之事。

    近今乃有少數紡紗、織布廠設于通商諸埠,獲利極巨。

    或謂:“最近二三年内,上海紡織廠分紅百分之百至百分之二百。

    ”皆因中國對于棉貨之需要,遠過于供給,故中國須設紡織廠甚多。

    吾意國際發展計劃,當于産棉區域設諸大紡織廠,而由中國立中央機關監督之,于是最良節省之結果可得,而可以較廉之棉貨供給人民也。

     中國西北部占全國面積三分之二用為牧地,而羊毛工業則從未見發達,每年由中國輸出羊毛甚多,制為毛貨,又複輸入中國。

    自羊毛商業輸出、輸入觀之,可知發達羊毛工業,為在中國甚有利之事。

    吾意當以科學方法養羊、剪毛,以改良其制品,增加其數量。

    于中國西北全部設立工場以制造一切羊毛貨物,原料及工價甚廉,市場複大至無限。

    此工業之發達,須有外國資本及專門家,是為國際發展計劃中最有報酬者,因是屬一種新工業,無其他私人競争也。

     通商諸埠雖有多少制皮工場,是實為中國之新工業。

    生皮之輸出,熟皮之輸入,每年皆有增加。

    故設立制皮工場,及設立制造皮貨及靴、鞋類工場,甚為有利益之事。

     中國需要各種制衣機器甚多。

    或謂:“中國在歐美所定購紡織機器,須此後三年内乃能交清。

    ”若依予計劃發展中國,則所需機器當較多于現在數倍,歐美且不足供給之。

    故設立制造制衣機器為必要,且有利之事。

    此種工場,當設于附近鋼鐵工場之處,以省粗重原料運輸之費。

    此事所需資本幾何,當由專門家決定之。

     中國四萬萬人中,貧者仍居茅屋陋室,北方有居土穴者。

    而中國上等社會之居室,乃有類于廟宇。

    除通商口岸有少數居室依西式外,中國一切居室,皆可謂為廟宇式。

    中國人建築居室,所以為死者計過于為生者計,屋主先謀祖先神龛之所,是以安置于屋室中央,其他一切部分皆不及。

    于是重要居室非以圖安适,而以合于所謂紅白事者。

    紅事者,即家族中任何人嫁娶及其他喜慶之事;白事者,即喪葬之事。

    除祖先神龛之外,尚須安設許多家神之龛位。

    凡此一切神事,皆較人事為更重要,須先謀及之。

    故舊中國之居室,殆無一為人類之安适及方便計者。

    今于國際發展計劃中,為居室工業計劃,必須謀及全中國之居室。

    或謂為四萬萬人建屋,乃不可能。

    吾亦認此事過巨。

    但中國若棄其最近三千年愚蒙之古說及無用之習慣,而适用近世文明,如予國際發展計劃之所引導,則改建一切居室以合于近世安适方便之式,乃勢所必至。

    或因社會進化于無意識中達到,或因人工建設于有意識中達到,西方民族達到近世文明,殆全由于無意識的進步,因社會經濟科學乃最近發明也。

    但一切人類進步,皆多少以知識即科學計劃為基礎,依吾所定國際發展計劃,則中國一切居室将于五十年内依近世安适方便新式改造,是予所能預言者。

    以預定科學計劃建築中國一切居室,必較之毫無計劃更佳更廉。

    若同時建築居室千間,必較之建築一間者價廉十倍。

    建築愈多,價值愈廉,是為生計學定律。

    生計學唯一之危險,為生産過多,一切大規模之生産皆受此種阻礙。

    自歐美工業進化以來,世界之大戰争前所有财政恐慌,皆生産過多之所緻。

    就中國之居室工業論,雇主乃有四萬萬人,未來五十年中至少需新居室者有五千萬,每年造屋一百萬間,乃普通所需要也。

     居室為文明一因子,人類由是所得之快樂,較之衣食更多。

    人類之工業過半數,皆以應居室需要者。

    故居室工業,為國際計劃中之最大企業,且為其最有利益之一部分。

    吾所定發展居室計劃,乃為群衆預備廉價居室。

    通商諸埠所築之屋,今需萬元者,可以千元以下得之,建侵者且有利益可獲。

    為是之故,當謀建築材料之生産、運輸、分配,建屋既畢,尚須謀屋中之家具裝置,是皆包括于居室工業之内。

    今定其分類如下: 甲建築材料之生産及運輸。

     乙居室之建築。

     丙家具之制造。

     丁家用物之供給。

     建築材料為磚、瓦、木材、鐵架、石、塞門土、三合土等,其每一種皆須制造,或與其他原料分離。

    如制造磚瓦則須建窯,木材須建鋸木工場,鐵架須建制鐵工場,此外須設石工場、塞門土工場、三合土工場等。

    須擇适宜之地,材料與市場相近者為之。

    且一切須在中央機關監督之下,使材料之制出與需要成比例。

    材料既制成,則水路用舟,陸路用車,以運至需要之地,務設法減省一切費用。

    造船部、造車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