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計劃
關燈
小
中
大
數小部落,皆在和阗河之肥沃區域中,此河即流入沙漠。
此線在和阗與喀什噶爾于阗線相會。
過和阗後,即向此城南方上行至高原,以國界為終站。
此線包有距離約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鎮西,向西南行,循天山草場,經延安堡、薛家隴與陶賴于,至七個井。
然後循天山森林,經過桐窩西鹽池與阿朗,至鄯善,由此即經過中央幹線。
過鄙善後,即循塔裡木沙漠北邊而行,經魯克沁與石泉,至河拉,于此橫過車城庫爾勒線。
由河拉前行,循塔裡木河流域,經過無數新村落肥美地方與未開發之森林,即至巴斯團塔格拉克,在此橫過伊犁和阗線。
行經巴楚,至喀什噶爾,在此與烏魯木齊于阗線相會。
過喀什噶爾後,此線即向西北前行至國界,是為終站。
至與此線有連續關系者,約有二支線:第一支線,由河拉西南方前行,經沙漠中沃地數處至車城;第二支線,則由巴西楚南方循葉爾羌河至莎車,然後西南至蒲犁,即近國界地方也。
此線與其各支線合計之,約共長一千六百英裡。
如就此系統全部言之,約共長一萬六千英裡。
此是吾鐵路計劃之最後部分,其工程極為繁難,其費用亦甚巨大,而以之比較其他在中國之一切鐵路事業,其報酬亦為至微。
故此鐵路之工程,當他部分鐵路未完全成立後,不能興築。
但待至他部分鐵路完全成立,然後興築此高原境域之鐵路,即使其工程浩大,亦當有良好報酬也。
此高原之境域包括西藏、青海、新疆之一部,與甘肅、四川、雲南等地方,面積約一百萬英方裡。
附近之土地,皆有最富之農産與最美之牧場。
但此偉大之境域,外國多有未之知者。
而中國人則目西藏為西方寶藏,蓋因除金産豐富外,尚有他種金屬,黃銅尤其特産;故以寶藏之名,加于此世人罕知之境域,洵确當也。
當世界貴金屬行将用盡時,吾等可于此廣大之礦域中求之。
故為開礦而建設鐵路,為必要之圖。
吾拟下之各線: 【天】拉薩蘭州線。
【地】拉薩成都線。
【玄】拉薩大理車裡線。
【黃】拉薩提郎宗線。
【宇】拉薩亞東線。
【宙】拉薩來古雅令及其支線。
【洪】拉薩諾和線。
【荒】拉薩于阗線。
【日】蘭州婼羌線。
【月】成都宗劄薩克線。
【盈】甯遠車城線。
【昃】成都門公線。
【辰】成都沅江線。
【宿】叙府大理線。
【列】叙府孟定線。
【張】于阗噶爾渡線。
此線與西藏都會相連,為彼境域之中央幹線,足稱為此系統中之重要路線。
沿此線之起點與終點,現已有少數居民,将來可成為一大殖民地,故即當開辦之始,或可成為一有價值之路線也。
此線起自拉薩,循舊官路向北前行,經達隆,至雅爾,即騰格裡池之東南方也。
過雅爾後,此線暫轉東向,由藏布谷地過分水界,經雙竹山口,至潞江谷地。
然後轉而東向,渡潞江正源,經過數處谷地、河流及山嶺,而至揚子江。
于是波揚子江上流正源之金沙江,過苦苦賽爾橋。
過此橋後轉東南向,又東向通過揚子江谷地,進入黃河谷地。
于是由此經過數小村落與帳幕地,進至劄陵湖與鄂陵湖間之星宿海。
然後東北向,過柴塔木之東南谷地,再轉入黃河谷地,即前進經過喀拉普及數小市鎮,至丹噶爾(今名湟源,界于甘肅與青海之間)。
過丹噶爾後,此線即轉東南,循西甯河流之肥美谷地下行,經過西甯、碾伯與數百小市鎮、小村落,至蘭州。
此線行經之距離約一千一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東北向,依舊官路前行,經德慶、南摩,至墨竹工卡。
然後轉東南向,又東北向,至江達。
于是由江達轉北向,又轉東北向前行,經過托拉山,至拉裡。
過拉裡後,此線向東行,經邊壩碩督與數小市鎮,至洛尤宗。
然後由嘉裕橋渡潞江,即轉東北向,至恩達與察木多。
過察木多後,此線不循東南之官路至巴塘,乃向東北,而循别一商路前行,至四川省西北角之巴戒。
由此前行過橋渡金沙江,即劄武三土司附近地方也。
于是此線轉東南向,進入依杵谷地,沿鴉龍江下行,至甘孜。
再前進經長葛、英溝,至大金川之倍田,并至小金川之望安。
過望安後,此線即橫過斑斓山,至灌縣,進入成都平原,即由鄲縣至成都。
此線行經之距離約一千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與拉薩成都線同軌,直行至江達。
于是由江達循其本路路軌西南向,沿藏布江支流,至油魯,即其河支流與正流會合之點也。
過油魯後,即沿藏布江口左岸,經公布什噶城,至底穆昭。
由底穆昭離藏布江向東前行,至底穆宗城、遺貢、巴谷、刷宗城。
過刷宗城後,此線轉東南行至力馬,再東行至潞江之門公。
于是由門公轉南向前行,沿潞江右岸,經菖蒲桶,至丹邬。
然後渡潞江,由崖瓦村谷地過分水界,至瀾滄江(又名美江),乃渡江至小維西。
過小維西後,即沿河邊至誠心鋼廠。
然後離河前行,經河西、洱源、鄧州、上關,至大理。
由大理南行至下關、鳳儀、蒙化,再行至保甸,與瀾滄江再會。
于是南行沿江之左岸,至車裡,為此線之終點。
其路線之長約九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向南行,道經德慶,至藏布江。
再由藏布江轉東向,沿河之左岸,至劄噶爾總。
渡藏布江至澤當,即南向前行,經吹夾坡郎、滿楚納、塔旺,至提郎宗。
再接續前行,至印度之亞三[1]邊界。
此線長約二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西南向,由劄什循舊官路,經僵裡,至曲水。
由曲水過末力橋,渡藏布江南之查戛木,然後至塔馬隆、白地、達布隆與浪噶子等地方。
過浪噶子後,此線轉西向,至翁古、拉薩、沙加等地。
于是由沙加離官路再轉向西南行,道經孤拉,至亞東,是哲孟雄[2]邊界。
此線約長二百五十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向西北行,由劄什循舊官路前行,至小德慶。
再西行至桑駝駱池,轉西南行至那馬陵與當多汛,即在拉古地方渡藏布江。
過拉古後,此線即轉西向,至日喀則城,是為西藏之第二重要市鎮。
由此依同一方向,向沿藏布江邊右岸前行,經過劄什岡、朋錯嶺與拉子等地方。
于是由拉子分一支線向西南行,取道脅噶爾、定日,至尼泊爾邊界之聶拉木。
但其幹線則橫過藏布江之右邊,循官路行,取道那布林格喀,至大屯。
由此再分一支線向西南行,至尼泊爾邊界。
而其幹線仍接續西北行,取道塔木劄卓山,至噶爾波。
然後向西前行,至薩特來得河之來吉雅令,以印度邊界為終點。
此線與其二支線合計之,約共長八百五十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與富線同軌,行至桑駝駱池,始循其本線向西北前行,至得貞、桑劄宗及塔克東。
于是由此處進入西藏之金礦最富地方,再經過翁波、都拉克巴、光貴與于喀爾,至諾和,為此線之終點。
其距離約長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循宙、洪兩線之軌道,至騰格裡池之西南角。
于是由其本軌向西北前行,經隆馬絨、特布直〔克〕托羅海與四、五處小地方,至薩裡。
過薩裡後,此線即通過一大幅無人居之地,至巴喀爾與蘇格特。
橫過山嶺,遂由高原而下,經索爾克,至塔裡木河流域之雅蘇勒公,在此與西北鐵路系統之車爾城于阗線合軌,前行至于阗。
此線共長約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蘭州,循拉薩劄州線軌道同行,至青海之東南角。
于是由其本軌繞青海南岸,至都蘭奇特,即由此轉西南走,至宗劄薩克。
由宗劄薩克依柴達木低窪地之南邊,向西南行,經過屯月、哈羅裡與各爾莫,至哈自格爾。
過哈自格爾後,此線即轉西北向,經拜把水泉、那林租哈,至阿爾善特水泉。
然後暫轉北向前行,橫過山脈,至婼羌,即與安西于阗線及婼羌庫爾勒線聯合,是為終站。
此線約長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成都,循拉薩成都<線>軌道前行,至灌縣。
然後由其本軌向北前行,經汶川,至茂州。
于是循泯江河流向西北前行,至松潘。
過松潘後,即入岷山谷地,經過東丕,至上勒凹。
即由此處橫過揚子江與黃河間之分水界,再接續前行,至鄂爾吉庫舍裡。
于是由黃河支源西北轉至其正流,沿河右邊,取道察漢津,至布勒拉察布。
渡黃河至舊官路,西北轉,與拉薩蘭州線合軌前行,直達拉尼巴爾。
再轉西北向,循其本軌前行,至宗劄薩克,與蘭州婼羌線相會,是為終站。
此線行經之距離約六百五十英裡。
此線起自甯遠,向西北行,取道懷遠鎮,至雅江。
橫過江之右岸,循舊驿路前行,至西俄落,即離江邊循驿路至裡塘。
由裡塘仍依同一方向,從别路前行至金沙江左岸之岡沱。
再沿此河邊前行,至劄武三土司,橫過拉薩成都線。
過劄武三土司後,此線仍依同一方向前行,沿金沙江邊,取道圖登貢巴,至苦苦賽爾橋,即在此橫過拉薩蘭州線。
再循金沙江之北支源至其發源處,過分水界,循駱駝路前行,經沁司坎、阿洛共,至車城,是為終站。
其距離約長一千三百五十英裡,此線為此系統之最長路線。
此線起自成都,向西南行,經雙流、新津、名山,至雅州。
轉西北向,前行至天全。
複轉西行,至打箭爐、東俄落、裡塘等地方。
過裡塘後,此線向西南行,經過巴塘、宴爾喀羅,至門公。
約共長四百英裡,所經過地方皆系山嶺。
此線起自成都,循成都門公線路軌,前行至雅州。
然後由其本軌依同一方向,取道榮經,至清溪。
過清溪後,此線向南行,經越嶲,至甯遠,即于此與甯遠車城線之首站相會。
過甯遠後,即至會理,然後渡金沙江至雲南府,與廣州大理線相會。
于是由雲南府循昆明池西邊至昆陽,經過新興、嶍峨,至沅江,與廣州思茅線相會,是為終站。
其距離約六百英裡。
此線起自叙府,沿揚子江左岸,前行至屏山、雷波。
過雷波後,即離此河向西南行,過大梁山,至甯遠,即于此橫過成都甯遠線,并與廣州甯遠線及甯遠車城線之首站相會。
于是再接續依同一方向前行,橫過鴉龍江,至鹽源、永北。
過永北後,此線暫轉南向,渡金沙江至賓川,然後至大理,與廣州大理線及拉薩大理線相會,是為終站。
共長約四百英裡。
此線起自叙府,循叙府大理線路軌,直行至雷波。
即由揚子江上流名曰金沙江橫過,沿此江之上流左岸,至其灣南處,即橫過成都元江線,至元謀。
複由元謀前行,至楚雄。
橫過廣州大理線,至景東。
複向西南前行,橫過瀾滄江,至雲州。
然後轉西南向,循潞江支脈至孟定,以邊界為終站。
此線共長約五百英裡。
此線起自于阗,沿克利雅河,向南行,至波魯。
由波魯複轉西南行,取道阿拉什東郎,至諾和,即與拉薩諾和線之終站相會。
過諾和後,即繞諾和湖之東邊,至羅多克。
複向西南行,沿印度河至碟木綽克。
複由碟木綽克東南向,沿印度河上行,至噶爾渡,即于此與拉薩來吉雅令線相會,是為終站。
此線長約五百英裡。
此高原鐵路系統,全部共長一萬一千英裡。
上部第四計劃所預定之路線,約共長六萬二千英裡。
至第一、第三計劃所預定者,約一萬四千英裡。
除此以外,并有多數幹線當設雙軌,故合數計劃路線計之,至少當有十萬英裡。
若以此十萬英裡之鐵路,在十年内建築之,機關車與客貨車之需要必當大增。
現當此戰後改造時期,世界之制造廠将難以供應。
此所以在中國建設機關車、客貨車之制造廠以應建築鐵路之需,為必要之圖,且其為有利事業尤不可不注意也。
中國有無限之原料與低廉之人工,是為建設此等制造廠之基礎。
但舉辦此種事業所必需者,為外國資本與專門家耳。
至此項之計劃應用資本若幹,吾當留為對于此種工程有經驗者定之。
&uarr亞三,今譯阿薩姆(Assam)。
&uarr哲孟雄,今錫金。
此線在和阗與喀什噶爾于阗線相會。
過和阗後,即向此城南方上行至高原,以國界為終站。
此線包有距離約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鎮西,向西南行,循天山草場,經延安堡、薛家隴與陶賴于,至七個井。
然後循天山森林,經過桐窩西鹽池與阿朗,至鄯善,由此即經過中央幹線。
過鄙善後,即循塔裡木沙漠北邊而行,經魯克沁與石泉,至河拉,于此橫過車城庫爾勒線。
由河拉前行,循塔裡木河流域,經過無數新村落肥美地方與未開發之森林,即至巴斯團塔格拉克,在此橫過伊犁和阗線。
行經巴楚,至喀什噶爾,在此與烏魯木齊于阗線相會。
過喀什噶爾後,此線即向西北前行至國界,是為終站。
至與此線有連續關系者,約有二支線:第一支線,由河拉西南方前行,經沙漠中沃地數處至車城;第二支線,則由巴西楚南方循葉爾羌河至莎車,然後西南至蒲犁,即近國界地方也。
此線與其各支線合計之,約共長一千六百英裡。
如就此系統全部言之,約共長一萬六千英裡。
此是吾鐵路計劃之最後部分,其工程極為繁難,其費用亦甚巨大,而以之比較其他在中國之一切鐵路事業,其報酬亦為至微。
故此鐵路之工程,當他部分鐵路未完全成立後,不能興築。
但待至他部分鐵路完全成立,然後興築此高原境域之鐵路,即使其工程浩大,亦當有良好報酬也。
此高原之境域包括西藏、青海、新疆之一部,與甘肅、四川、雲南等地方,面積約一百萬英方裡。
附近之土地,皆有最富之農産與最美之牧場。
但此偉大之境域,外國多有未之知者。
而中國人則目西藏為西方寶藏,蓋因除金産豐富外,尚有他種金屬,黃銅尤其特産;故以寶藏之名,加于此世人罕知之境域,洵确當也。
當世界貴金屬行将用盡時,吾等可于此廣大之礦域中求之。
故為開礦而建設鐵路,為必要之圖。
吾拟下之各線: 【天】拉薩蘭州線。
【地】拉薩成都線。
【玄】拉薩大理車裡線。
【黃】拉薩提郎宗線。
【宇】拉薩亞東線。
【宙】拉薩來古雅令及其支線。
【洪】拉薩諾和線。
【荒】拉薩于阗線。
【日】蘭州婼羌線。
【月】成都宗劄薩克線。
【盈】甯遠車城線。
【昃】成都門公線。
【辰】成都沅江線。
【宿】叙府大理線。
【列】叙府孟定線。
【張】于阗噶爾渡線。
此線與西藏都會相連,為彼境域之中央幹線,足稱為此系統中之重要路線。
沿此線之起點與終點,現已有少數居民,将來可成為一大殖民地,故即當開辦之始,或可成為一有價值之路線也。
此線起自拉薩,循舊官路向北前行,經達隆,至雅爾,即騰格裡池之東南方也。
過雅爾後,此線暫轉東向,由藏布谷地過分水界,經雙竹山口,至潞江谷地。
然後轉而東向,渡潞江正源,經過數處谷地、河流及山嶺,而至揚子江。
于是波揚子江上流正源之金沙江,過苦苦賽爾橋。
過此橋後轉東南向,又東向通過揚子江谷地,進入黃河谷地。
于是由此經過數小村落與帳幕地,進至劄陵湖與鄂陵湖間之星宿海。
然後東北向,過柴塔木之東南谷地,再轉入黃河谷地,即前進經過喀拉普及數小市鎮,至丹噶爾(今名湟源,界于甘肅與青海之間)。
過丹噶爾後,此線即轉東南,循西甯河流之肥美谷地下行,經過西甯、碾伯與數百小市鎮、小村落,至蘭州。
此線行經之距離約一千一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東北向,依舊官路前行,經德慶、南摩,至墨竹工卡。
然後轉東南向,又東北向,至江達。
于是由江達轉北向,又轉東北向前行,經過托拉山,至拉裡。
過拉裡後,此線向東行,經邊壩碩督與數小市鎮,至洛尤宗。
然後由嘉裕橋渡潞江,即轉東北向,至恩達與察木多。
過察木多後,此線不循東南之官路至巴塘,乃向東北,而循别一商路前行,至四川省西北角之巴戒。
由此前行過橋渡金沙江,即劄武三土司附近地方也。
于是此線轉東南向,進入依杵谷地,沿鴉龍江下行,至甘孜。
再前進經長葛、英溝,至大金川之倍田,并至小金川之望安。
過望安後,此線即橫過斑斓山,至灌縣,進入成都平原,即由鄲縣至成都。
此線行經之距離約一千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與拉薩成都線同軌,直行至江達。
于是由江達循其本路路軌西南向,沿藏布江支流,至油魯,即其河支流與正流會合之點也。
過油魯後,即沿藏布江口左岸,經公布什噶城,至底穆昭。
由底穆昭離藏布江向東前行,至底穆宗城、遺貢、巴谷、刷宗城。
過刷宗城後,此線轉東南行至力馬,再東行至潞江之門公。
于是由門公轉南向前行,沿潞江右岸,經菖蒲桶,至丹邬。
然後渡潞江,由崖瓦村谷地過分水界,至瀾滄江(又名美江),乃渡江至小維西。
過小維西後,即沿河邊至誠心鋼廠。
然後離河前行,經河西、洱源、鄧州、上關,至大理。
由大理南行至下關、鳳儀、蒙化,再行至保甸,與瀾滄江再會。
于是南行沿江之左岸,至車裡,為此線之終點。
其路線之長約九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向南行,道經德慶,至藏布江。
再由藏布江轉東向,沿河之左岸,至劄噶爾總。
渡藏布江至澤當,即南向前行,經吹夾坡郎、滿楚納、塔旺,至提郎宗。
再接續前行,至印度之亞三[1]邊界。
此線長約二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西南向,由劄什循舊官路,經僵裡,至曲水。
由曲水過末力橋,渡藏布江南之查戛木,然後至塔馬隆、白地、達布隆與浪噶子等地方。
過浪噶子後,此線轉西向,至翁古、拉薩、沙加等地。
于是由沙加離官路再轉向西南行,道經孤拉,至亞東,是哲孟雄[2]邊界。
此線約長二百五十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向西北行,由劄什循舊官路前行,至小德慶。
再西行至桑駝駱池,轉西南行至那馬陵與當多汛,即在拉古地方渡藏布江。
過拉古後,此線即轉西向,至日喀則城,是為西藏之第二重要市鎮。
由此依同一方向,向沿藏布江邊右岸前行,經過劄什岡、朋錯嶺與拉子等地方。
于是由拉子分一支線向西南行,取道脅噶爾、定日,至尼泊爾邊界之聶拉木。
但其幹線則橫過藏布江之右邊,循官路行,取道那布林格喀,至大屯。
由此再分一支線向西南行,至尼泊爾邊界。
而其幹線仍接續西北行,取道塔木劄卓山,至噶爾波。
然後向西前行,至薩特來得河之來吉雅令,以印度邊界為終點。
此線與其二支線合計之,約共長八百五十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與富線同軌,行至桑駝駱池,始循其本線向西北前行,至得貞、桑劄宗及塔克東。
于是由此處進入西藏之金礦最富地方,再經過翁波、都拉克巴、光貴與于喀爾,至諾和,為此線之終點。
其距離約長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拉薩,循宙、洪兩線之軌道,至騰格裡池之西南角。
于是由其本軌向西北前行,經隆馬絨、特布直〔克〕托羅海與四、五處小地方,至薩裡。
過薩裡後,此線即通過一大幅無人居之地,至巴喀爾與蘇格特。
橫過山嶺,遂由高原而下,經索爾克,至塔裡木河流域之雅蘇勒公,在此與西北鐵路系統之車爾城于阗線合軌,前行至于阗。
此線共長約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蘭州,循拉薩劄州線軌道同行,至青海之東南角。
于是由其本軌繞青海南岸,至都蘭奇特,即由此轉西南走,至宗劄薩克。
由宗劄薩克依柴達木低窪地之南邊,向西南行,經過屯月、哈羅裡與各爾莫,至哈自格爾。
過哈自格爾後,此線即轉西北向,經拜把水泉、那林租哈,至阿爾善特水泉。
然後暫轉北向前行,橫過山脈,至婼羌,即與安西于阗線及婼羌庫爾勒線聯合,是為終站。
此線約長七百英裡。
此線起自成都,循拉薩成都<線>軌道前行,至灌縣。
然後由其本軌向北前行,經汶川,至茂州。
于是循泯江河流向西北前行,至松潘。
過松潘後,即入岷山谷地,經過東丕,至上勒凹。
即由此處橫過揚子江與黃河間之分水界,再接續前行,至鄂爾吉庫舍裡。
于是由黃河支源西北轉至其正流,沿河右邊,取道察漢津,至布勒拉察布。
渡黃河至舊官路,西北轉,與拉薩蘭州線合軌前行,直達拉尼巴爾。
再轉西北向,循其本軌前行,至宗劄薩克,與蘭州婼羌線相會,是為終站。
此線行經之距離約六百五十英裡。
此線起自甯遠,向西北行,取道懷遠鎮,至雅江。
橫過江之右岸,循舊驿路前行,至西俄落,即離江邊循驿路至裡塘。
由裡塘仍依同一方向,從别路前行至金沙江左岸之岡沱。
再沿此河邊前行,至劄武三土司,橫過拉薩成都線。
過劄武三土司後,此線仍依同一方向前行,沿金沙江邊,取道圖登貢巴,至苦苦賽爾橋,即在此橫過拉薩蘭州線。
再循金沙江之北支源至其發源處,過分水界,循駱駝路前行,經沁司坎、阿洛共,至車城,是為終站。
其距離約長一千三百五十英裡,此線為此系統之最長路線。
此線起自成都,向西南行,經雙流、新津、名山,至雅州。
轉西北向,前行至天全。
複轉西行,至打箭爐、東俄落、裡塘等地方。
過裡塘後,此線向西南行,經過巴塘、宴爾喀羅,至門公。
約共長四百英裡,所經過地方皆系山嶺。
此線起自成都,循成都門公線路軌,前行至雅州。
然後由其本軌依同一方向,取道榮經,至清溪。
過清溪後,此線向南行,經越嶲,至甯遠,即于此與甯遠車城線之首站相會。
過甯遠後,即至會理,然後渡金沙江至雲南府,與廣州大理線相會。
于是由雲南府循昆明池西邊至昆陽,經過新興、嶍峨,至沅江,與廣州思茅線相會,是為終站。
其距離約六百英裡。
此線起自叙府,沿揚子江左岸,前行至屏山、雷波。
過雷波後,即離此河向西南行,過大梁山,至甯遠,即于此橫過成都甯遠線,并與廣州甯遠線及甯遠車城線之首站相會。
于是再接續依同一方向前行,橫過鴉龍江,至鹽源、永北。
過永北後,此線暫轉南向,渡金沙江至賓川,然後至大理,與廣州大理線及拉薩大理線相會,是為終站。
共長約四百英裡。
此線起自叙府,循叙府大理線路軌,直行至雷波。
即由揚子江上流名曰金沙江橫過,沿此江之上流左岸,至其灣南處,即橫過成都元江線,至元謀。
複由元謀前行,至楚雄。
橫過廣州大理線,至景東。
複向西南前行,橫過瀾滄江,至雲州。
然後轉西南向,循潞江支脈至孟定,以邊界為終站。
此線共長約五百英裡。
此線起自于阗,沿克利雅河,向南行,至波魯。
由波魯複轉西南行,取道阿拉什東郎,至諾和,即與拉薩諾和線之終站相會。
過諾和後,即繞諾和湖之東邊,至羅多克。
複向西南行,沿印度河至碟木綽克。
複由碟木綽克東南向,沿印度河上行,至噶爾渡,即于此與拉薩來吉雅令線相會,是為終站。
此線長約五百英裡。
此高原鐵路系統,全部共長一萬一千英裡。
上部第四計劃所預定之路線,約共長六萬二千英裡。
至第一、第三計劃所預定者,約一萬四千英裡。
除此以外,并有多數幹線當設雙軌,故合數計劃路線計之,至少當有十萬英裡。
若以此十萬英裡之鐵路,在十年内建築之,機關車與客貨車之需要必當大增。
現當此戰後改造時期,世界之制造廠将難以供應。
此所以在中國建設機關車、客貨車之制造廠以應建築鐵路之需,為必要之圖,且其為有利事業尤不可不注意也。
中國有無限之原料與低廉之人工,是為建設此等制造廠之基礎。
但舉辦此種事業所必需者,為外國資本與專門家耳。
至此項之計劃應用資本若幹,吾當留為對于此種工程有經驗者定之。
&uarr亞三,今譯阿薩姆(Assam)。
&uarr哲孟雄,今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