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計劃
關燈
小
中
大
但坐缺乏新式之便宜與享樂之故,彼等不免躊躇,仍留外國。
然則建一新市街于廣州,加以新式設備,專供住居之用,必能獲非常之利矣。
廣州城附近之地,今日每畝約值二百元,如使劃定以為将來廣州市用之地,即應用前此所述方法收用之,則劃定街道加以改良之後,地價立可升高至原價之十倍至五十倍矣。
廣州附近景物,特為美麗動人,若以建一花園都市,加以悅目之林囿,真可謂理想之位置也。
廣州城之地勢,恰似南京,而其偉觀與美景,抑又過之。
夫自然之原素有三:深水、高山與廣大之平地也。
此所以利便其為工商業中心,又以供給美景以娛居人也。
珠江北岸美麗之陵谷,可以經營之以為理想的避寒地,而高嶺之巅又可利用之以為避暑地也。
在西北隅市街界内,已經發現一豐富之煤礦。
若開采之,而加以新式設計,以産出電力及煤氣供給市中,則可資其廉價之電力、煤氣以為制造、為運輸,又使居民得光、得熱、得以炊爨也。
如是則今日耗費至多之運輸,與煩費之用薪炊爨制造,行于此人煙稠密之市中者,可以悉免矣。
是此種改良,可得經濟上之奇效也。
現在廣州居民一百萬,若行吾計劃,則于極短時期之中将見有飛躍之進步,其人口将進至超過一切都市,而吾人企業之利益,亦比例而與之俱增矣。
中國南部最重要之水路系統,為廣州系統。
除此以外皆不甚重要,将于論各商埠時附述之。
論廣州水路系統,吾将分之為下四項: 【甲】廣州河汊。
【乙】西江。
【丙】北江。
【丁】東江。
吾人論廣州河汊之改良,須從三觀察點以立議:第一,防止水災問題;第二,航行問題;第三,填築新地問題。
每一問題皆能加影響于他二者,故解決其一,即亦有裨于其他也。
第一防止水災問題近年水災頻頻發生,于廣州附近人民實為巨害,其喪失生命以千計,财産以百萬計。
受害最甚者,為廣州與聲包間,其地恰在廣州河汊之直北。
吾以為此不幸之點,實因西南下遊北江正流之淤塞而成。
以此之故,北江須經由三水之短河道,以入西江,借為出路;同時又經由兩小溪流,一自西南,一自蘆包,以得出路。
此二溪者,一向東南行,一向東北行,而再合流于官窯。
自官窯起,複東北流,至于金利,又折而東南流,經過廣州之西關。
自北江在西南下遊淤塞之後,其淤塞點之上遊一段,亦逐年變淺;現在三水縣城上遊之處,亦僅深四五英尺。
當北江水漲之時,常借岡根河(即思賢滘)以洩其水于西江。
但若西江同時水漲,則北江之水無從得其出路,惟有停積,至高過蘆包上下遊之基圍而後已。
如是,自然基圍有數處被水沖決,水即橫流,而基圍所護之地域全區均受水災矣。
欲治北江,須重開西南下面之北江正流,而将自清遠至海一段,一律浚深。
幸而吾人改良廣州河汊之航行時,亦正有事于此項浚深,故一舉而可兩得也。
救治西江,須于其入海處橫琴與三竈兩島之間兩岸,各築一堤,左長右短以範之。
如是則将水流集中,以割此河床,使成深二十英尺以上之水道;如是則水深之齊一,可得而緻。
蓋自磨刀門以上,通沿廣州河汊之一段,西江平均有二十英尺至三十英尺之深也。
如有全段一律之水深,以達于海,則下層水流将愈速,而洪水時洩去其水更速矣。
除此浚深之工程以外,兩岸務須改歸齊整,令全河得一律之河闊;中流之暗礁及沙洲,均應除去。
東江流域之受水災,不如西、北二江之深重。
則整治此河,以供航行,即可得其救治,留俟該項論之。
第二航行問題廣州河汊之航行問題,與三江相連,論此問題,須自西江始。
往日西江流域與廣州間往來載貨,常經由三水與佛山,此路全長三十五英裡。
但自佛山水道由西南下遊起淤塞之後,載貨船隻須為大迂回:、沿珠江而下以至虎門,轉向西北以入沙灣水道,又轉向東南入于潭洲水道,西入于大良水路,又南入于黃色水道(自合成圍至莺哥嘴)及馬甯水路,于此始入西江。
西北溯江以至三水西北江合流之處,此路全長九十五英裡,比之舊路多六十英裡。
而廣州與西江流域之來往船隻,其數甚多,現在廣州與近縣來往之小火輪有數千艘,其中有大半為載貨往來西江者。
夫使廣州、三水間水道得其改良,則今之每船一往複須行九十五英裡者,忽減而為三十五英裡也,其所益之大,為何如哉! 在吾改良廣州通海路及港面之計劃,吾曾提議浚一深水道,自海至于黃埔,又由黃埔以至潭洲水道。
今吾人更須将此水道延長,自潭洲水道合流點起,以至三水與西江合流之處。
此水道至少須有二十英尺水深,以與西江在三水上遊深水處相接。
而北江自身,亦須保有與此同一之水深,至于三水上遊若幹裡之處,所以便于該河上流既經改良之後大舶之航行也。
為廣州河汊之航行以改良東江,吾人應将其出口之水流,集中于鹿步墟島上面之處與珠江合流之最右之一水道。
此所以使水道加深,又使異日上流既經改良之日,廣州與東江地區路程更短也。
為航行計,廣州河汊更須有一改良,即開一直運河于廣州與江門之間,此所以使省城與四邑間之運輸得一捷徑也。
此運河應先将陳村小河改直,達于紫泥,于是橫過潭洲水道,以入于順德小河。
循此小河,以直角入于順德支流。
由此處須鑿新運河一段,直至大良水道近容奇曲處(竹林)。
又循此水道,通過黃水道,、至彙流路(南沙、小攬之間起莺哥嘴至岡美之對岸)為止。
于此處須更鑿一段新運河,以通海洲小河,循古鎮水道,以達西江正流,橫過之以入于江門支流。
此即為廣州、江門間直達之運河矣。
欲更清晰了解廣州河汊之改良,可觀附圖第十四、第十五。
第三填築新地問題在廣州河汊,最有利之企業,為填築新地。
此項進行,已兆始于數百年前。
于是其所增新地供農作之用者,歲逾百十頃。
但前此所有填築,僅由私人盡力經營,非有矩矱。
于是有時私人經營,有阻塞航路、誘緻洪水等等事情,危及公安;如在磨刀島上遊之填築工事,閉塞西江正流水路過半,其最著者也。
論整治西江,吾意須将此新坦削去。
為保護公安計,此河汊之填築工作,必須歸之國家。
而其利益,則須以償因航行及防水災而改良此水路系統之所費。
現在可徐徐填築之地區,面積極廣。
在廣州河口左岸,可用之地有四十英方裡,其右岸有一百四十英方裡;在西江河口,東起澳門,西至銅鼓洲,可用之地約二百英方裡。
此三百八十英方裡之中,四分一可于十年之内填築成為新坦,即十年之内有九十五英方裡之地可以填築,變為耕地也。
以一英方裡當六百四十英畝、而一英畝當六畝計,九十五英方裡将等于三十六萬四千八百畝。
而中國此方可耕之地,通常不止值五十元一畝,假以平均五十元一畝算,則此三十六萬四千八百畝,已值一千八百二十四萬元矣。
此大有助于償還此河汊為航行及防水災所為改良水路之費也。
現在西江之航行,較大之航河汽船可至距廣州二百二十英裡之梧州,而較小之汽船則可達距廣州五百裡之南甯,無間冬夏。
至于小船,則可通航于各支流,西至雲南邊界,北至貴州邊界,東北則以興安運河通于湖南以及長江流域。
為航行計改良西江,吾将以其工程細分為四: 一自三水至梧州。
二自梧州至柳江口。
三桂江(即西江之北支)由梧州起,溯流至桂林以上。
四南支自浔州至南甯。
一自三水至梧州西江此段,水道常深,除三數處外,為吃水十英尺以下之船航行計,不須多加改良。
其中流岩石須行爆去,其沙質之岸及泛濫之部分應以水底堤範之,使水深一律,而流速亦随之。
于是有一确實航路,終年保持不替矣。
西江所運貨載之多,固盡足以償還吾今所提議改良之一切費用也。
二自梧州至柳江口在柳江口應建一商埠,以聯紅水江及柳江之淺水航運,與通海之航運。
此兩江實滲入廣西之西北部與貴州之東南部豐富之礦産地區者也。
此商埠應設于離浔州五十英裡之處,浔州即此江與南甯一支合流處也。
是故在此項改良,所須着力之處隻有五十英裡,因梧州至浔州一段,為南甯商埠計劃所包括也。
為使吃水十英尺以上之船可以航行,必須築堰,且設水閘于此一部分。
而此所設之堰,又同時可藉以發生水電也。
三桂江(即西江之北支)由梧州起溯流至桂林以上桂江較小較淺,而沿江水流又較速,故其改良,比之其他水路更覺困難。
然而,此實南方水路規劃中,極有利益之案。
因此江不特足供此富饒地區運輸之目的而已也,又以供揚子江流域與西江流域載貨來往孔道之用。
此項改良,應自梧州分歧點起,以迄桂林,由此再溯流至興安運河,順流至湘江,因之以達長江。
于此當建多數之堰及水閘,使船得升至分水界之運河;他方又須建多數之堰閘,以便其降下。
此建堰閘所須之費,非經詳細調查,不能為預算也。
然而吾有所确信者,則此計劃為不虧本之計劃也。
四由浔州至南甯此右江一部分,上至南甯,可通小輪船。
南甯者,廣西南部之商業中心也。
自南甯起,由右江用小船可通至雲南東界,由左江可通至越南東京之北界。
如使改良水道,以迄南甯,則南甯将為中國西南隅--雲南全省、貴州大半省、廣西半省礦産豐富之全地區之最近深水商埠矣。
南甯之直接附近又多産銻、錫、煤、鐵等礦物,而同時亦富于農産。
則經營南甯,以為深水交通系統之頂點,必不失為有利之計劃也。
改良迄南甯之水道,沿河稍須設堰及水閘,使吃水十英尺之船可以通航,并資之以生電力。
此項工程所費,亦非經詳細測量不能預算,但比之改良自梧州至興安運河一節桂江所費,當必大減矣。
然則建一新市街于廣州,加以新式設備,專供住居之用,必能獲非常之利矣。
廣州城附近之地,今日每畝約值二百元,如使劃定以為将來廣州市用之地,即應用前此所述方法收用之,則劃定街道加以改良之後,地價立可升高至原價之十倍至五十倍矣。
廣州附近景物,特為美麗動人,若以建一花園都市,加以悅目之林囿,真可謂理想之位置也。
廣州城之地勢,恰似南京,而其偉觀與美景,抑又過之。
夫自然之原素有三:深水、高山與廣大之平地也。
此所以利便其為工商業中心,又以供給美景以娛居人也。
珠江北岸美麗之陵谷,可以經營之以為理想的避寒地,而高嶺之巅又可利用之以為避暑地也。
在西北隅市街界内,已經發現一豐富之煤礦。
若開采之,而加以新式設計,以産出電力及煤氣供給市中,則可資其廉價之電力、煤氣以為制造、為運輸,又使居民得光、得熱、得以炊爨也。
如是則今日耗費至多之運輸,與煩費之用薪炊爨制造,行于此人煙稠密之市中者,可以悉免矣。
是此種改良,可得經濟上之奇效也。
現在廣州居民一百萬,若行吾計劃,則于極短時期之中将見有飛躍之進步,其人口将進至超過一切都市,而吾人企業之利益,亦比例而與之俱增矣。
中國南部最重要之水路系統,為廣州系統。
除此以外皆不甚重要,将于論各商埠時附述之。
論廣州水路系統,吾将分之為下四項: 【甲】廣州河汊。
【乙】西江。
【丙】北江。
【丁】東江。
吾人論廣州河汊之改良,須從三觀察點以立議:第一,防止水災問題;第二,航行問題;第三,填築新地問題。
每一問題皆能加影響于他二者,故解決其一,即亦有裨于其他也。
第一防止水災問題近年水災頻頻發生,于廣州附近人民實為巨害,其喪失生命以千計,财産以百萬計。
受害最甚者,為廣州與聲包間,其地恰在廣州河汊之直北。
吾以為此不幸之點,實因西南下遊北江正流之淤塞而成。
以此之故,北江須經由三水之短河道,以入西江,借為出路;同時又經由兩小溪流,一自西南,一自蘆包,以得出路。
此二溪者,一向東南行,一向東北行,而再合流于官窯。
自官窯起,複東北流,至于金利,又折而東南流,經過廣州之西關。
自北江在西南下遊淤塞之後,其淤塞點之上遊一段,亦逐年變淺;現在三水縣城上遊之處,亦僅深四五英尺。
當北江水漲之時,常借岡根河(即思賢滘)以洩其水于西江。
但若西江同時水漲,則北江之水無從得其出路,惟有停積,至高過蘆包上下遊之基圍而後已。
如是,自然基圍有數處被水沖決,水即橫流,而基圍所護之地域全區均受水災矣。
欲治北江,須重開西南下面之北江正流,而将自清遠至海一段,一律浚深。
幸而吾人改良廣州河汊之航行時,亦正有事于此項浚深,故一舉而可兩得也。
救治西江,須于其入海處橫琴與三竈兩島之間兩岸,各築一堤,左長右短以範之。
如是則将水流集中,以割此河床,使成深二十英尺以上之水道;如是則水深之齊一,可得而緻。
蓋自磨刀門以上,通沿廣州河汊之一段,西江平均有二十英尺至三十英尺之深也。
如有全段一律之水深,以達于海,則下層水流将愈速,而洪水時洩去其水更速矣。
除此浚深之工程以外,兩岸務須改歸齊整,令全河得一律之河闊;中流之暗礁及沙洲,均應除去。
東江流域之受水災,不如西、北二江之深重。
則整治此河,以供航行,即可得其救治,留俟該項論之。
第二航行問題廣州河汊之航行問題,與三江相連,論此問題,須自西江始。
往日西江流域與廣州間往來載貨,常經由三水與佛山,此路全長三十五英裡。
但自佛山水道由西南下遊起淤塞之後,載貨船隻須為大迂回:、沿珠江而下以至虎門,轉向西北以入沙灣水道,又轉向東南入于潭洲水道,西入于大良水路,又南入于黃色水道(自合成圍至莺哥嘴)及馬甯水路,于此始入西江。
西北溯江以至三水西北江合流之處,此路全長九十五英裡,比之舊路多六十英裡。
而廣州與西江流域之來往船隻,其數甚多,現在廣州與近縣來往之小火輪有數千艘,其中有大半為載貨往來西江者。
夫使廣州、三水間水道得其改良,則今之每船一往複須行九十五英裡者,忽減而為三十五英裡也,其所益之大,為何如哉! 在吾改良廣州通海路及港面之計劃,吾曾提議浚一深水道,自海至于黃埔,又由黃埔以至潭洲水道。
今吾人更須将此水道延長,自潭洲水道合流點起,以至三水與西江合流之處。
此水道至少須有二十英尺水深,以與西江在三水上遊深水處相接。
而北江自身,亦須保有與此同一之水深,至于三水上遊若幹裡之處,所以便于該河上流既經改良之後大舶之航行也。
為廣州河汊之航行以改良東江,吾人應将其出口之水流,集中于鹿步墟島上面之處與珠江合流之最右之一水道。
此所以使水道加深,又使異日上流既經改良之日,廣州與東江地區路程更短也。
為航行計,廣州河汊更須有一改良,即開一直運河于廣州與江門之間,此所以使省城與四邑間之運輸得一捷徑也。
此運河應先将陳村小河改直,達于紫泥,于是橫過潭洲水道,以入于順德小河。
循此小河,以直角入于順德支流。
由此處須鑿新運河一段,直至大良水道近容奇曲處(竹林)。
又循此水道,通過黃水道,、至彙流路(南沙、小攬之間起莺哥嘴至岡美之對岸)為止。
于此處須更鑿一段新運河,以通海洲小河,循古鎮水道,以達西江正流,橫過之以入于江門支流。
此即為廣州、江門間直達之運河矣。
欲更清晰了解廣州河汊之改良,可觀附圖第十四、第十五。
第三填築新地問題在廣州河汊,最有利之企業,為填築新地。
此項進行,已兆始于數百年前。
于是其所增新地供農作之用者,歲逾百十頃。
但前此所有填築,僅由私人盡力經營,非有矩矱。
于是有時私人經營,有阻塞航路、誘緻洪水等等事情,危及公安;如在磨刀島上遊之填築工事,閉塞西江正流水路過半,其最著者也。
論整治西江,吾意須将此新坦削去。
為保護公安計,此河汊之填築工作,必須歸之國家。
而其利益,則須以償因航行及防水災而改良此水路系統之所費。
現在可徐徐填築之地區,面積極廣。
在廣州河口左岸,可用之地有四十英方裡,其右岸有一百四十英方裡;在西江河口,東起澳門,西至銅鼓洲,可用之地約二百英方裡。
此三百八十英方裡之中,四分一可于十年之内填築成為新坦,即十年之内有九十五英方裡之地可以填築,變為耕地也。
以一英方裡當六百四十英畝、而一英畝當六畝計,九十五英方裡将等于三十六萬四千八百畝。
而中國此方可耕之地,通常不止值五十元一畝,假以平均五十元一畝算,則此三十六萬四千八百畝,已值一千八百二十四萬元矣。
此大有助于償還此河汊為航行及防水災所為改良水路之費也。
現在西江之航行,較大之航河汽船可至距廣州二百二十英裡之梧州,而較小之汽船則可達距廣州五百裡之南甯,無間冬夏。
至于小船,則可通航于各支流,西至雲南邊界,北至貴州邊界,東北則以興安運河通于湖南以及長江流域。
為航行計改良西江,吾将以其工程細分為四: 一自三水至梧州。
二自梧州至柳江口。
三桂江(即西江之北支)由梧州起,溯流至桂林以上。
四南支自浔州至南甯。
一自三水至梧州西江此段,水道常深,除三數處外,為吃水十英尺以下之船航行計,不須多加改良。
其中流岩石須行爆去,其沙質之岸及泛濫之部分應以水底堤範之,使水深一律,而流速亦随之。
于是有一确實航路,終年保持不替矣。
西江所運貨載之多,固盡足以償還吾今所提議改良之一切費用也。
二自梧州至柳江口在柳江口應建一商埠,以聯紅水江及柳江之淺水航運,與通海之航運。
此兩江實滲入廣西之西北部與貴州之東南部豐富之礦産地區者也。
此商埠應設于離浔州五十英裡之處,浔州即此江與南甯一支合流處也。
是故在此項改良,所須着力之處隻有五十英裡,因梧州至浔州一段,為南甯商埠計劃所包括也。
為使吃水十英尺以上之船可以航行,必須築堰,且設水閘于此一部分。
而此所設之堰,又同時可藉以發生水電也。
三桂江(即西江之北支)由梧州起溯流至桂林以上桂江較小較淺,而沿江水流又較速,故其改良,比之其他水路更覺困難。
然而,此實南方水路規劃中,極有利益之案。
因此江不特足供此富饒地區運輸之目的而已也,又以供揚子江流域與西江流域載貨來往孔道之用。
此項改良,應自梧州分歧點起,以迄桂林,由此再溯流至興安運河,順流至湘江,因之以達長江。
于此當建多數之堰及水閘,使船得升至分水界之運河;他方又須建多數之堰閘,以便其降下。
此建堰閘所須之費,非經詳細調查,不能為預算也。
然而吾有所确信者,則此計劃為不虧本之計劃也。
四由浔州至南甯此右江一部分,上至南甯,可通小輪船。
南甯者,廣西南部之商業中心也。
自南甯起,由右江用小船可通至雲南東界,由左江可通至越南東京之北界。
如使改良水道,以迄南甯,則南甯将為中國西南隅--雲南全省、貴州大半省、廣西半省礦産豐富之全地區之最近深水商埠矣。
南甯之直接附近又多産銻、錫、煤、鐵等礦物,而同時亦富于農産。
則經營南甯,以為深水交通系統之頂點,必不失為有利之計劃也。
改良迄南甯之水道,沿河稍須設堰及水閘,使吃水十英尺之船可以通航,并資之以生電力。
此項工程所費,亦非經詳細測量不能預算,但比之改良自梧州至興安運河一節桂江所費,當必大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