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計劃

關燈


     丙蕪湖。

     丁安慶及其南岸。

     戊鄱陽港。

     己武漢。

     鎮江位于運河與江會之點,在汽機未用以前,為南北内地河運中心重要之地。

    而若将舊日内地運河浚複,且增浚新運河,則此地必能恢複其昔日之偉觀,且更加重要。

    因鎮江為挈合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中間之聯鎖,而又以運河之南端直通中國最富饒之錢塘江流域。

    所以此鎮江一市,将來欲不成為商業中心,亦不可得也。

     依吾整治長江計劃,則在鎮江前面,吾人既以大幅馀地,在六英方裡以上者,加入鎮江。

    此項大江南面新填之馀地,當利用以為吾人新鎮江之都市計劃。

    而江北沿岸之地,亦當由國家收用,以再建一都市。

    蓋以黃河流域全部,欲以水路與江通,惟恃此一口,故江北此一市當然超越江南之市也。

    鎮江、揚州之間,須建船塢,以便内地船舶;又當加最新設備,以便内地船隻與航洋船之間,盤運貨物之用。

    此港既用以為東海岸食鹽收集之中心,同時又為其分銷之中心,如此則可用新式方法,以省運輸之費。

    江之兩岸須以石或士敏土堅結築成堤岸,而更築應潮高下之火車渡頭,以便聯絡南北兩岸鐵路客車、貨車之往來。

    至于商業發達之後,又需建橋梁于江上,且鑿地道于江下,以便兩岸貨物來往。

    街道須令寬闊,以适合現代之要求。

    其臨江街道及其附近,應預定為工商業所用。

    此區之後面,即為住宅,各種新式公共營造均應具備。

    至于此市鎮計劃詳細之點,吾則讓之專門家。

     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而又恰居長江下遊兩岸最豐富區域之中心,雖現在已殘破荒涼,人口仍有一百萬之四分一以上。

    且曾為多種工業之原産地,其中絲綢特著,即在今日,最上等之绫及天鵝絨尚在此制出。

    當夫長江流域東區富源得有正當開發之時,南京将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在整治揚子江計劃内,吾嘗提議削去下關全市,如是則南京碼頭當移至米子洲與南京外郭之間,而米子洲後面水道自應閉塞,如是則可以作成一泊船塢,以容航洋巨舶。

    此處比之下關,離南京市宅區域更近;而在此計劃之泊船塢與南京城間曠地,又可以新設一工商業總彙之區,大于下關數倍。

    即在米子洲,當商業興隆之後,亦能成為城市用地,且為商業總彙之區。

    此城市界内界外之土地,當照吾前在乍浦計劃港所述方法,以現在價格收為國有,以備南京将來之發展。

     南京對岸之浦口,将來為大計劃中長江以北一切鐵路之大終點。

    在山西、河南煤鐵最富之地,以此地為與長江下遊地區交通之最近商埠,即其與海交通亦然。

    故浦口不能不為長江與北省間鐵路載貨之大中心,猶之鎮江不能不為一内地河運中心也。

    且被橫貫大陸直達海濱之幹線,不論其以上海為終點,抑以我計劃港為終點,總須經過浦口。

    所以當建市之時,同時在長江下面穿一隧道以鐵路聯結此雙聯之市,決非躁急之計。

    如此,則上海、北京間直通之車,立可見矣。

     現在浦口上下遊之河岸,應以石建或用士敏土堅結,成為河堤,每邊各數英裡。

    河堤之内應劃分為新式街道,以備種種目的建築所需。

    江之此一岸陸地,應由國家收用,一如前法,以為此國際發展計劃中公共之用。

     蕪湖為有居民十二萬之市鎮,且為長江下遊米糧市易之中心,故吾擇取此點為引水沖刷上海黃浦江底之接水口,而此口亦為通上海或乍浦之運河之上口。

    在整治長江工程之内,青弋河合流點上面之四曲部分應行填塞,而對岸突出之點則應削去。

    此所計劃之運河,起于魯港合流點下遊約一英裡之處。

    此運河應向北東走,至蕪湖城東南角,與山腳中間一點,與青弋河相合;更于濮家店,循此河之支流以行。

    如此,則蕪湖東南循此運河左岸,得一臨水之地。

    運河兩旁,應建新堤,一如長江兩岸。

    且建船塢于運河通大江之處,以容内地來往船隻,加以近代之機械,供盤運貨物過船之用。

    自江岸起,向内地,循運河之方向,規劃廣闊之街道,其近江者留以供商業之需,其沿運河者則留為制造廠用地。

    蕪湖居豐富鐵礦區之中心,此鐵礦既得相當開發之時,蕪湖必能成為工業中心也。

    蕪湖有廉價材料、廉價人工、廉價食物,且極豐裕,專待現世之學術與機器,變之以為更有價值之财物,以益人類耳。

     安慶者,安徽之省城,自從經太平天國戰争破壞之後,昔日之盛不可複睹矣。

    現在人口僅有四萬。

    其直接鄰近之處,農産、礦産均富。

    若鐵路既成,則六安大産茶區,與河南省之東南角礦區,均當以安慶為其貨物出入之港。

    在治江工程中,安慶城前面及西邊之江流曲處,應行填築。

    此填築之地,即為推擴安慶城建新市街之用。

    所有現代運輸機械,均應于此處建之。

     在安慶城對面上遊江岸最突出之地角,應行削去,使江流曲度更為和緩,而全河之廣亦得一律。

    新市街即當在此處建造,因皖南、浙西之大産茶區,将于此處指揮掌握之也。

    如以徽州之内地富饒市鎮,又有産出極盛之鄉土環繞之,則必求此地以為其載貨出入之中站明矣。

    以蕪湖為米市中心言,則此安慶之雙聯市将為茶市中心,而此雙聯市之介在豐富煤鐵礦區中心,又恰與蕪湖相等。

    此又所以助茲港使于短期之間成為重要工業中心者也。

    故在長江此部建此雙聯市,必為大有利益之企業。

     吾欲于長江與鄱陽湖之間,建設一鄱陽港,此港将成為江西富省之惟一商埠矣。

    江西省每縣均有自然水路聯絡之,若更加以改良,則必成宏偉之水路運輸系統。

    江西有人民三千萬,礦源最富,如有一新式商埠以為之工商業中心,以發展此富源饒裕之省分,則必為吾計劃中最獲利之一部分矣。

     此港位置,應在鄱陽湖入口西端,長江右岸之處。

    此港應為新地之上所建之新市,其中一部之地,須由填築湖邊低地成之。

    在鄱陽湖水道整治工程之中,應建一範堤,起自大姑塘山腳,迄于湖口石鐘山對面之低沙角。

    此範堤之内,應建造一有閘船塢,以便内河船舶寄泊。

    而此港市街則應設在長江右岸、鄱陽湖左側、廬山山麓,合成之三角地。

    此三角地,每邊約有十英裡,以供市街發展,優良已極。

    景德鎮磁器工業應移建之于此地。

    蓋以運輸便利缺乏之故,景德之磁常因之大受損壞,而出口換船之際,尤常使制成之磁器碰損也。

    此地應采用最新大規模之設備,以便一面制造最精良之磁器,一面複制廉價之用具。

    蓋此地收集材料,比之在景德鎮更為便宜也。

    以各種制造業集中于一便利之中心,其結果不特使我計劃之港長成迅速,且于所以奉給人者亦可更佳良。

    但以江西一省觀之,鄱陽湖已必為世界商業制造之大中心。

    鄱陽湖非特長江中一泊船港,又為中國南北鐵路之一中心。

    所以從經濟上觀之,以大規模發展此港者,全然非不合宜者也。

     武漢者,指武昌、漢陽、漢口三市而言。

    此點實吾人溝通大洋計劃之項水點,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而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也。

    三市居民數過百萬,如其稍有改進,則二三倍之,決非難事。

    現在漢陽已有中國最大之鐵廠,而漢口亦有多數新式工業,武昌則有大紗廠。

    而此外,漢口更為中國中部、西部之貿易中心,又為中國茶之大市場。

    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四省,及河南、陝西、甘肅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漢口以為與世界交通唯一之港。

    至于中國鐵路既經開發之日,則武漢将更形重要,确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

    所以為武漢将來立計劃,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

     在整治長江堤岸,吾人須填築漢口前面,由漢水合流點龍王廟渡頭起,迄于長江向東屈折之左岸一點。

    此所填之地,平均約闊五百碼至六百碼。

    如是,所以收窄此部分之河,全河身一律有五六鍊(每鍊為一海裡十分之一)之闊,又令漢口租界得一長條之高價土地于其臨江之處也。

    此部之價,可以償還建市所費之一部分。

    漢水将入江處之急激曲折,應行改直,于是以緩徐曲線繞龍王廟角,且使江漢流水,于其會合處向同一方面流下。

    漢陽河岸應密接現在之河邊,沿岸建築,毋突過于鐵廠渡頭之外。

    武昌上遊廣闊之空處,當圈為有閘船塢,以供内河外洋船舶之用。

    武昌下遊應建一大堤,與左岸平行,則将來此市可遠擴至于現在市之下面。

    在京漢鐵路線,于長江邊第一轉彎處,應穿一隧道過江底,以聯絡兩岸。

    更于漢水口以橋或隧道,聯絡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市。

    至将來此市擴大,則更有數點可以建橋,或穿隧道。

    凡此三聯市外圍之地,均當依上述大海港之辦法收歸國有,然後私人獨占土地與土地之投機賭博,可以預防。

    如是則不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