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計劃

關燈
士敏土堅結以保護之耳。

    以力求省費之故,此段水道及河堤整治工程,可以一面用人為之工作,一面助以自然之力。

    此一段河流工程全部所費,不能于測量未竣以前精密計出,但粗為計算,則四十萬一英裡之數,總相去不遠。

    故全段一百八十英裡,應費七千二百萬元。

    此外尚有開闊南京、浦口中間河面之費,未計在内;此處有多數高價之産業須全毀去,其費頗多也。

     瓜洲開鑿一事,所以令鎮江前面及上下遊三處急曲線改為一處,使河流較直也。

    此處沿江北岸約二英裡半陸地,正對鎮江,必須鑿開,令成新水道,闊一英裡有馀。

    其舊道在鎮江前面及上下遊者,則須填塞之。

    所填之地,即成為鎮江城外沿江市街,估其價值,優足以償購取瓜洲陸地,及開鑿工程之費。

    故此一部分,至少總可認為不虧本之提案。

     浦口、下關間窄處,自此碼頭至彼碼頭,僅得五分英裡之三,即一千二百碼而已。

    而此處水深最淺處為三十六英尺,最深處為一百三十二英尺。

    下關一邊陸地,時時以水流過急、河底過深之故而崩陷,斯即顯然為此部分河道太窄,不足以容長江洪流通過也。

    然則非易以廣路不可矣。

    為此之故,必以下關全市為犧牲,而容河流直洗獅子山腳,然後此處河流有一英裡之闊。

    以賠還下關之高價财産而論,須費幾何,必須提交專門家詳細調查,乃能決定。

    要之,此為整治揚子江全計劃中最耗費之部分。

    但亦有附近下關沿岸之地,可以成為高價财産無疑,故此工程或可望得自相彌補也。

     南京、浦口間窄路下遊之水道,應循其最短線路,沿幕府山腳,以至烏龍山腳。

    其繞過八卦洲後面之幹流,應行填塞,俾水流直下無滞。

     由南京至蕪湖一段河流,殆成一直線,其中有泛濫三處,一處剛在南京上遊,餘二則在東西梁山之上下遊。

    其第一泛濫之米子洲上遊支流,應行閉塞,另割該洲外面一幅,使本流河幅足用。

    至欲整治餘二泛濫,則應循其右岸深水道作曲線,向太平府城,而将左邊水道鎖閉。

    此曲線所經各沙洲,有須全行削去者,亦有須削其一部者。

    而在東西梁山上遊之泛濫,須将兄弟水道完全閉塞,并将陳家洲削去一部。

    而蕪湖下遊左岸,亦須稍加割削,令河流廣狹上下一律。

     此段大江約長一百三十英裡,沿流有泛濫六處。

    其中最顯著者,即在銅陵下之泛濫也。

    此泛濫,兩岸相距在十英裡以上。

    每一泛濫,常分為兩三股水道,其間夾有新漲之沙洲。

    其深水道時時變遷,忽在此股,忽在彼股,有時竟至數股同時淤塞,逼令航行暫時停止,亦非希觏之事也。

     為整治此自蕪湖上遊十英裡至大通下遊十英裡一段河流,吾拟鑿此三泛濫中流之沙洲及岸邊之突角,為一新水道,直貫其中,使成一較短較直之河身,即附圖中點線所示之路是也。

    此項費用,亦須詳細測量之後,始能算定。

    但若兩邊河堤築定之後,則浚渫工程之大部分,将以河流之自然勢力行之,故開鑿新河之費,必較尋常大為減少。

    大通以上,左岸有急度彎曲兩處,須行鑿開。

    第一處即大通上遊十二英裡,現設塔燈水标處之左岸,此處左岸陸地有二三英裡,須略加刊削。

    次一處則應在安慶下遊,鑿至江龍塔燈水标,計長六英裡左右。

    既鑿此河,則免去全江口急度之轉灣矣。

    此項開鑿工程,比之下遊疊石為堤之費更多。

    其旁支水路,雖能填為耕地,究不能補其開鑿所費。

    是以此一部分整治之工程,不免為虧本,但以其通長江航道,與保護兩岸陸地,又防止将來洪水為患,則此種工程必為有益明也。

     此段長約八十英裡,沿右岸皆山地,左岸則大抵低地也。

    沿流有泛濫四處,此中有三處,以水流之蝕及左岸,成一支流,複至下遊,與正流相會,其會合處殆成直角。

    在此等地方,河岸殊不鞏固,而此泛濫各股水道之間,正在堆積,将成沙洲矣。

     此段整治工程,比之下遊各段,施工較易。

    此三處成半圓形時時轉變之支流,應從其分支口施以閉塞,仍留其下遊會流之口,任令洪水季節之沙泥随水泛入,自然填塞之。

    其他一處泛濫,則須于兩邊築壩,束而窄之。

    更有數處須行削截,而小孤山上遊及糧洲兩處尤為重要。

    江心沙洲有一部分須削去,而河幅闊處亦有須填窄者。

    總令水道始終一律,期于全航道常有三十六英尺以上之水深也。

     此段約長一百英裡,自武穴而上,夾岸皆山地,河幅常為半英裡内外。

    水深自三十尺至七十二尺,有數處尚在七十二尺以上。

     整理此段,須填塞其寬廣之河面三數處。

    令水道整齊,有三四處支流須行閉塞。

    如此,然後冬季節俱有三十六尺至四十八尺水深之水道,可得而成也。

    在戴家洲一段河流,應将埃梨水道(譯音)閉塞,獨留冬季水道,則此島上遊下遊曲線均較緩徐。

    在鴨蛋洲及羅霍洲之處,其大彎曲水道及兩島間水道均應閉塞,而另開一新水道,穿過羅雷洲以成為較短之曲線。

    在水母洲,其南水道務須閉塞,而此洲之上萬八堤口曲處,亦須挖成較緩徐之曲線。

    由此處以至漢口,則須先填右岸,收窄河身,至與右岸向西南曲處相接而止。

    再從對面左岸填起,直過漢口租界面前,以至漢水口。

    則漢口堤岸面前,可以常得三十六英尺至四十八英尺深之水道矣。

     總計自海中至漢口,治河長約六百三十英裡,河堤之長當得其二倍,即一千二百六十英裡也。

    在江口之堤,吾嘗約計每英裡費二十萬元,兩堤四十萬。

    此項數目,自深海以迄江陰一百四十英裡,均可适用,充足有馀。

    因此部分惟須建兩堤,此堤亦惟須于水中堆石,令其堅足以約束河流,使從其所導而行,斯已足矣。

    此兩岸列石既成之後,水道可因于自然之力以成,所以此部工程尚為簡單。

     然而在上遊有數處為困難,其中有五六十英裡之實地,水面上有一二十英尺之高,水面下尚有三四十英尺之深,須行削去,以使河身改直。

    此鑿開及削去之工程,有若幹須用人工,有若幹可借天然之力,仍須待專門家預算。

    除此不計外,工程全部每一英裡所費不過四十萬元。

    故自海面至漢口,相距六百三十英裡,所費當不過二萬五千二百萬元。

    今姑假定整治揚子江全盤計劃并未知之部分算在其内,須費三萬萬元。

    由此計劃,吾人辟一通路深入内地六百英裡,容航洋巨船駛至住居二萬萬人口之大陸中心,而此中有一萬萬人住居于此最大水路通衢之兩旁。

    以工程之利益而論,此計劃比之蘇彜士、巴拿馬兩河更可獲利。

     雖在江陰以上各段,吾人不能發見不虧本之方法,不如江陰下遊各段可以新填之地補其所費,但在竣工之後,仍可在沿江建立商埠,由之以得利益也。

    此建設商埠之計劃,将于次部論之。

     當結論此二部,吾更須申言關于築港及整治揚子江之工程數目,僅為粗略之預算,蓋事勢上自然如此也。

    關于在長江出海口及諸泛濫地建築初步河堤之預算,或者有太低之迹,但吾所據之資料以為計算根源者,在下列各層:第一、為吾所親見在廣東河漢環吾本村築堤填地之私人企業;第二、為廉價之石,可求之于舟山列島者;第三、為海關沿岸視察員泰羅君之計算。

    在崇明島上端閉塞北水道所費,該水道以此處為最狹,約計有三英裡,而泰羅君謂所費約須一百萬兩有馀,然則約五十萬元一英裡也;比之吾所計算,已為兩倍有半,此其差異可得比較而知。

    蓋此崇明島上端三英裡之水道,平均水深二十英尺,而我所計劃之海堤江堤建于水中者,平均比此段少三分之二,且閉塞北水道之工程完全與河流成為直角,則其所費較之建此初步河堤與水流成平行線者,縱使長短相同,所差亦應數倍。

    而五十萬元可以建橫截深二十尺之河,而閉塞之之一英裡工程,則其五分之二之經費,亦必足以供吾所規劃之工程之用矣。

    當吾草此文之際,《芝加高1鐵路批評》五月十七日所出之報[今譯芝加哥。

    ],适有一論文道及此事。

    彼謂用鋼鐵骨架以築河堤及壩,于濁泥河流,如吾輩今所欲治者,比之用石及用其他材料較佳,而又較廉。

    然則若采此新法,吾等可以用吾前此未知之更廉材料,以建河堤矣。

    所以吾前所計算或者不免稍低,而仍離正确之數目不遠,決不如驟見所覺之過低也。

     在揚子江此一部建設内河商埠,将為此發展計劃中最有利之部分,因此部分在中國為農礦産最富之區,而居民又極稠密也。

    以整治長江工程完成之後,水路運送,所費極廉,則此水路通衢兩旁,定成為實業荟萃之點,而又有此兩岸之廉價勞工附翼之。

    則即謂将來沿江兩岸,轉瞬之間變為兩行相連之市鎮,東起海邊、西達漢口者,非甚奇異之事也。

    此際應先選最适宜者數點,以為獲利的都市發展。

    依此目的,吾人将從下遊起,溯江逐港論之如下: 甲鎮江及其北岸。

     乙南京及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