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計劃
關燈
小
中
大
有利”之原則論,别無疑問也。
以“國民需要”之原則衡之,則移民實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
夫中國現時應裁之兵,數過百萬;生齒之衆,需地以養。
殖民政策于斯兩者,固最善之解決方法也。
兵之裁也,必須給以數月恩饷,綜計解散經費,必達一萬萬元之巨。
此等散兵無以安之,非流為餓莩,則化為盜賊,窮其結果,甯可忍言。
此弊不可不防,尤不可使防之無效。
移民實荒,此其至善者矣。
予深望友好之外國資本家,以中國福利為懷者,對于将來中國政府請求貸款以資建設,必将堅持此旨,使所借款項第一先用于裁兵之途;其不然者,則所供金錢,反以緻禍于中國矣。
對于被裁百馀萬之兵,隻以北方大港與多倫諾爾間遼闊之地區,已足以安置之。
此地礦源富而戶口少,倘有鐵路由該港出發以達多倫諾爾,則此等散兵可供利用,以為築港、建路及開發長城以外沿線地方之先驅者。
而多倫諾爾将為發展極北殖民政策之基矣。
此計劃包含整理黃河及其支流、陝西之渭河、山西之汾河暨相連諸運河。
黃河出口,應事浚渫,以暢其流,俾能驅淤積以出洋海。
以此目的故,當築長堤,遠出深海,如美國密西悉比河口然。
堤之兩岸,須成平行線,以保河輻之劃一,而均河流之速度,且防積淤于河底。
加以堰閘之功用,此河可供航運,以達甘肅之蘭州。
同時,水力工業亦可發展。
渭河、汾河亦可以同一方法處理之,使于山、陝兩省中,為可航之河道。
誠能如是,則甘肅與山、陝西省,當能循水道與所計劃直隸灣中之商港聯絡,而前此偏僻三省之礦材物産,均得廉價之運輸矣。
修理黃河費用或極浩大,以獲利計,亦難動人。
顧防止水災,斯為全國至重大之一事。
黃河之水,實中國數千年愁苦之所寄。
水決堤潰,數百萬生靈、數十萬萬财貨為之破棄淨盡。
曠古以來,中國政治家靡不引為深患者。
以故一勞永逸之策,不可不立,用費雖巨,亦何所惜,此全國人民應有之擔負也。
浚渫河口,整理堤防,建築石壩,僅防災工事之半而已;他半工事,則植林于全河流域傾斜之地,以防河流之漂卸土壤是也。
千百年來,為中國南北交通樞紐之古大運河,其一部分現在改築中者,應由首至尾全體整理,使北方、長江間之内地航運得以複通。
此河之改築整理,實為大利所在。
蓋由天津至杭州,運河所經皆富庶之區也。
另應築一新運河,由吾人所計劃之港,直達天津,以為内地、諸河及新港之連鎖。
此河必深而且廣,約與白河相類,俾供國内沿岸及淺水航船之用,如今日冬期以外之所利賴于白河者也。
河之兩岸,應備地以建工廠,則生利者不止運輸一事,而土地價格之所得,亦其一端也。
至于建築之計劃預算,斯則專門家之責,茲付阙如。
本計劃所舉諸業,如築北方大港,建鐵路統系由北方大港以達中國西北極端,殖民蒙古、新疆,與夫開浚運河、改良水道以聯絡北方大港,之四者所需物料當極浩大。
夫煤鐵礦源,在各實業國中累歲銳減,而各國亟思所以保存天惠,以遺子孫。
如使為開發中國故,凡夫物料所需,取給各國,則将竭彼自為之富源,贻彼後代患。
且以歐洲戰後,各國再造所費,于實業界能供給之煤鐵,行将吸收以盡。
故開發新富源,以應中國之特别需求者,勢則然也。
直隸、山西無盡藏之煤鐵,應以大規模采取之。
今假以五萬萬或十萬萬元資本,投諸此事業。
當中國一般的開發計劃進行之始,鋼鐵銷場立即擴大,殊非現時實業界所能供給。
試思鐵路、都市、商港等之建築,與夫各種機械器具之應用,所需果當何若。
質而言之,則中國開發,即所以起〔啟〕各種物品之新需要,而同時不得不就附近原料,謀相當之供給。
故制鐵、煉鋼工廠者,實國家之急需,亦厚利之實業也。
此第一計劃,皆依據前此所述之四原則而成。
果如世論所雲,“一需要即以發生更新之需要,一利益即以增進較多之利益”,則此第一計劃,可視為其他更大發展中國計劃之先導,後當繼續論之。
以“國民需要”之原則衡之,則移民實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
夫中國現時應裁之兵,數過百萬;生齒之衆,需地以養。
殖民政策于斯兩者,固最善之解決方法也。
兵之裁也,必須給以數月恩饷,綜計解散經費,必達一萬萬元之巨。
此等散兵無以安之,非流為餓莩,則化為盜賊,窮其結果,甯可忍言。
此弊不可不防,尤不可使防之無效。
移民實荒,此其至善者矣。
予深望友好之外國資本家,以中國福利為懷者,對于将來中國政府請求貸款以資建設,必将堅持此旨,使所借款項第一先用于裁兵之途;其不然者,則所供金錢,反以緻禍于中國矣。
對于被裁百馀萬之兵,隻以北方大港與多倫諾爾間遼闊之地區,已足以安置之。
此地礦源富而戶口少,倘有鐵路由該港出發以達多倫諾爾,則此等散兵可供利用,以為築港、建路及開發長城以外沿線地方之先驅者。
而多倫諾爾将為發展極北殖民政策之基矣。
此計劃包含整理黃河及其支流、陝西之渭河、山西之汾河暨相連諸運河。
黃河出口,應事浚渫,以暢其流,俾能驅淤積以出洋海。
以此目的故,當築長堤,遠出深海,如美國密西悉比河口然。
堤之兩岸,須成平行線,以保河輻之劃一,而均河流之速度,且防積淤于河底。
加以堰閘之功用,此河可供航運,以達甘肅之蘭州。
同時,水力工業亦可發展。
渭河、汾河亦可以同一方法處理之,使于山、陝兩省中,為可航之河道。
誠能如是,則甘肅與山、陝西省,當能循水道與所計劃直隸灣中之商港聯絡,而前此偏僻三省之礦材物産,均得廉價之運輸矣。
修理黃河費用或極浩大,以獲利計,亦難動人。
顧防止水災,斯為全國至重大之一事。
黃河之水,實中國數千年愁苦之所寄。
水決堤潰,數百萬生靈、數十萬萬财貨為之破棄淨盡。
曠古以來,中國政治家靡不引為深患者。
以故一勞永逸之策,不可不立,用費雖巨,亦何所惜,此全國人民應有之擔負也。
浚渫河口,整理堤防,建築石壩,僅防災工事之半而已;他半工事,則植林于全河流域傾斜之地,以防河流之漂卸土壤是也。
千百年來,為中國南北交通樞紐之古大運河,其一部分現在改築中者,應由首至尾全體整理,使北方、長江間之内地航運得以複通。
此河之改築整理,實為大利所在。
蓋由天津至杭州,運河所經皆富庶之區也。
另應築一新運河,由吾人所計劃之港,直達天津,以為内地、諸河及新港之連鎖。
此河必深而且廣,約與白河相類,俾供國内沿岸及淺水航船之用,如今日冬期以外之所利賴于白河者也。
河之兩岸,應備地以建工廠,則生利者不止運輸一事,而土地價格之所得,亦其一端也。
至于建築之計劃預算,斯則專門家之責,茲付阙如。
本計劃所舉諸業,如築北方大港,建鐵路統系由北方大港以達中國西北極端,殖民蒙古、新疆,與夫開浚運河、改良水道以聯絡北方大港,之四者所需物料當極浩大。
夫煤鐵礦源,在各實業國中累歲銳減,而各國亟思所以保存天惠,以遺子孫。
如使為開發中國故,凡夫物料所需,取給各國,則将竭彼自為之富源,贻彼後代患。
且以歐洲戰後,各國再造所費,于實業界能供給之煤鐵,行将吸收以盡。
故開發新富源,以應中國之特别需求者,勢則然也。
直隸、山西無盡藏之煤鐵,應以大規模采取之。
今假以五萬萬或十萬萬元資本,投諸此事業。
當中國一般的開發計劃進行之始,鋼鐵銷場立即擴大,殊非現時實業界所能供給。
試思鐵路、都市、商港等之建築,與夫各種機械器具之應用,所需果當何若。
質而言之,則中國開發,即所以起〔啟〕各種物品之新需要,而同時不得不就附近原料,謀相當之供給。
故制鐵、煉鋼工廠者,實國家之急需,亦厚利之實業也。
此第一計劃,皆依據前此所述之四原則而成。
果如世論所雲,“一需要即以發生更新之需要,一利益即以增進較多之利益”,則此第一計劃,可視為其他更大發展中國計劃之先導,後當繼續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