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不知亦能行

關燈
者舒,則财恒足矣。

    ”此美國之所以富也。

    我中國人口四萬萬,除老少而外,能作工者不過二萬萬人。

    然因工業不發達,雖能作工者亦恒無工可作,流為遊手好閑而寄食于人者或亦半之。

    如是有工可作者,不過一萬萬人耳。

    且此一萬萬人之中,又不盡作生利之工,而半為消耗之業,其為生産之事業者實不過五千萬人而已。

    由此觀之,中國八人中不過一人生産耳。

    此國之所以貧,尚過于韓愈所雲:“農之家一而食票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較之美國人口一萬萬,而當有五千萬人有工可作,而每人更有三十九人之機器力以助之,即三十九人有半作工以給一人,此其所以不患貧反憂生産之過盛,供過于求,而岌岌向外以覓市場為尾闾之疏洩也。

    此貧弱富強之所由分,亦商戰勝敗之所由決也。

     然則今日欲求迅速之法,以發展中國之财源,而立救貧弱者,其道為何?倘以中國而言,則本無其法,更無迅速之法也。

    若欲中國之實業于十年之間,而發達至美國現在之程度,則中國人不獨不能知,不能行,且為夢想所不能及也。

    是猶望荒島之孤人,以一人之力而發展其荒島,使之田園盡辟,道路悉修,港灣深浚,市場繁盛,樓宇林立,公園宏偉,居宅麗都,生活優逸,如此,雖延長其壽命至萬年,彼必無由以成此等之事業也。

    然若荒島之孤人,肯出其岩穴所埋藏累累之金塊明珠,以與海客謀,将其荒島發展成為繁盛華麗之海市,而許酬以相當之金塊明珠,則必有人焉,為之經營,為之籌劃,為之招集人才,為之搜羅資料,不期年而諸事可以畢集矣。

    荒島孤人,直可從心所欲,坐享其成耳。

    中國之欲發展其工商事業,其道亦猶是也。

    故其問題已不在能知不能知、能行不能行也,而直在欲不欲耳。

     夫以中國之地位,中國之富源,處今日之時會,倘吾國人民能舉國一緻,歡迎外資,歡迎外才,以發展我之生産事業,則十年之内吾實業之發達必能并駕歐美矣。

    如其不信,請觀美國工業發達之速率,可以知矣。

    當十馀年前,美國之議繼鑿巴拿馬運河也,初拟以二十年為期,以達成功,及後實行施工,不過八年而畢厥事。

    是比其數年前所知之工程,已加速二倍半矣。

    及美國對德宣戰而後,其戰時之工業進步更令人不可思議。

    往時非數十年所不能成者,而今則一年可成之矣。

    如造船也,昔需一兩年而造成一艘者,今則二十馀日可成矣。

    倘以戰時大規模、大組織之工程,施之于建築巴拿馬運河,則一個月間便可成一運河矣。

    有此非常速率之工程,若吾國人能曉然于互助之利,交換之益,用人所長,補我所短,則數年之間,即可将中國之實業造成如美國今日矣。

     中國實業之發達,固不僅中國一國之益也,而世界亦必同沾其利。

    故世界之專門名家,無不樂為中國效力,如海客之欲為荒島孤人效力者一也。

    予近日緻各國政府《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一書1[此書原附錄于本章末後,但因與《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篇首所載重複,故後被孫中山删去。

    ],已得美國大表贊同,想其他之國當必惟美國之馬首是瞻也。

    果爾,則此後隻須中國人民之欲之而已。

    倘知此為興國之要圖,為救亡之急務,而能萬衆一心,舉國一緻,而歡迎列國之雄厚資本,博大規模,宿學人才,精練技術,為我籌劃,為我組織,為我經營,為我訓練,則十年之内,我國之大事業必能林立于國中,我實業之人才亦同時并起。

    十年之後,則外資可以陸續償還,人才可以陸續成就,則我可以獨立經營矣。

    若必俟我教育之普及、知識之完備而後始行,則河清無日,坐失良機,殊可惜也。

    必也治本為先,救窮宜急,“衣食足而知禮節,倉廪實而知榮辱”,實業發達,民生暢遂,此時普及教育乃可實行矣。

    今者宜乘歐戰告終之機,利用其戰時工業之大規模,以發展我中國之實業,誠有如反掌之易也。

    故曰:不知亦能行者,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