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不知亦能行
關燈
小
中
大
之文化,而以中國為上邦也。
中國亦素自尊大,目無他國,習慣自然,遂成為孤立之性。
故從來若欲有所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國,其取資亦盡于本國而已,其外則無可取材借助之處也。
是猶孤人之處于荒島,其所需要皆一人為之,不獨自耕而食,自織而衣,亦必自爨而後得食,自縫而後得衣,其勞苦繁難,不可思議,然其人亦習慣自然,而不知有社會互助之便利,人類交通之廣益也。
倘時移勢變,此荒島一旦成為世界航路之中樞,海客接踵而至,有憫此孤人之勞苦者,功之曰:“君不必事事躬親,隻從所長專于一業足矣,其他當有人為君效勞也。
”其人必不之信,蓋以為一己之才力所不能緻者,則為必不可能之事也。
此猶今日中國之人,不信中國之富強可坐而緻者,同一例也。
蓋中國之孤立自大,由來已久,而向未知國際互助之益,故不能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
中國所不知所不能者,則以為必無由以緻之也。
雖閉關自守之局為外力所打破者已六七十年,而思想則猶是閉關時代荒島孤人之思想,故尚不能利用外資、利用外才以圖中國之富強也。
夫今日立國于世界之上,猶乎人處于社會之中,相資為用、互助以成者也。
中國之為國,擁有廣大之土地、無量之富源、衆多之人力,是無異一富家翁享有廣大之田園、盈倉之财寶、衆多之子孫,而乃不善治家,田園則任其荒蕪,财寶則封鎖不用,子孫則日事遊蕩,而舉家則饑寒交迫,朝不保夕,此實中國今日之景象也。
嗚呼!誰為為之?孰令緻之?吾國人果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則人人當自奮矣! 夫以中國之人處中國之地,際當今之時,而欲緻中國于富強之境,其道固多矣。
今試陳其一:即利用今回世界大戰争各國新設之制造廠,為開發我富源之利器是也。
夫此等工廠專為供給戰品而設,今大戰已息,此等工廠将成為廢物矣。
其傭于此等工廠之千百萬工人,亦将失業矣。
其投于此等工廠之數十萬萬資本,将無從取償矣。
此為歐美戰後問題之一大煩難,而彼中政治家尚無解決之方也。
倘我中國人能利用此機會,借彼将廢之工廠以開發我無窮之富源,則必為各國所樂許也。
此所謂天與之機。
語曰:“天與不取,必受其禍。
”倘我失此不圖,則三五年後,歐美工業悉複原狀,則其發達必十倍于前,而商戰起矣。
吾中國手工之工業,必不能與彼之新機械大規模之工業競争,如此則我工商之失敗必将見于十年之内矣。
及今圖之,則數年之間,我之機器工業亦可發達,則此禍可免。
此以實業救國之道也,國人其注意之。
今之美國,吾人知其為世界最富最強之國也,然其所以緻富強者,實業發達也。
當其發展實業之初也,資本則悉借之歐洲,人才亦多聘之歐洲,而工人且有招之中國。
其進行則多由冒險試驗,而少出于計劃統籌,且向未遇各國有投閑置散之全備工廠,為彼取材之機會如我之今日也。
而其富源尚不及我之豐盛。
然其實業之發達,今已為世界冠矣。
試以其鋼、鐵、炭、油之出産而觀其成績。
美國一千九百十六年所産鐵四千萬噸,鋼四千三百四十八萬噸。
而我國每年所産之鋼鐵不過二十馀萬噸,較之美國不過四百分之一耳。
美國同年所産煤炭五萬八千七百四十七萬噸,等于九千八百萬匹馬力;所産燃油二萬九千二百三十萬桶,等于一千九百七十五萬匹馬力;所産自然汽約三百萬匹馬力;所發展水力電約六百萬匹馬力。
夫鋼鐵者,實業之體也;炭、油、汽、電者,實業之用也。
統計美國所發展之自然力約一萬六千六百七十五萬匹馬力,以一馬力等八人力計之,則美國約有一十三萬萬有奇之人力以助之生産。
其人口一萬萬,除人力作工之外,每人尚有十三人之機器力為之助,而此十三人之機力乃夜以繼日,連作二十四時之工而不歇者,而人之作工每日八時耳,機力則每日多作三倍之工,是一機力無異三人也,而十三人之機力則等于三十九人矣。
《大學》曰:“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
中國亦素自尊大,目無他國,習慣自然,遂成為孤立之性。
故從來若欲有所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國,其取資亦盡于本國而已,其外則無可取材借助之處也。
是猶孤人之處于荒島,其所需要皆一人為之,不獨自耕而食,自織而衣,亦必自爨而後得食,自縫而後得衣,其勞苦繁難,不可思議,然其人亦習慣自然,而不知有社會互助之便利,人類交通之廣益也。
倘時移勢變,此荒島一旦成為世界航路之中樞,海客接踵而至,有憫此孤人之勞苦者,功之曰:“君不必事事躬親,隻從所長專于一業足矣,其他當有人為君效勞也。
”其人必不之信,蓋以為一己之才力所不能緻者,則為必不可能之事也。
此猶今日中國之人,不信中國之富強可坐而緻者,同一例也。
蓋中國之孤立自大,由來已久,而向未知國際互助之益,故不能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
中國所不知所不能者,則以為必無由以緻之也。
雖閉關自守之局為外力所打破者已六七十年,而思想則猶是閉關時代荒島孤人之思想,故尚不能利用外資、利用外才以圖中國之富強也。
夫今日立國于世界之上,猶乎人處于社會之中,相資為用、互助以成者也。
中國之為國,擁有廣大之土地、無量之富源、衆多之人力,是無異一富家翁享有廣大之田園、盈倉之财寶、衆多之子孫,而乃不善治家,田園則任其荒蕪,财寶則封鎖不用,子孫則日事遊蕩,而舉家則饑寒交迫,朝不保夕,此實中國今日之景象也。
嗚呼!誰為為之?孰令緻之?吾國人果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則人人當自奮矣! 夫以中國之人處中國之地,際當今之時,而欲緻中國于富強之境,其道固多矣。
今試陳其一:即利用今回世界大戰争各國新設之制造廠,為開發我富源之利器是也。
夫此等工廠專為供給戰品而設,今大戰已息,此等工廠将成為廢物矣。
其傭于此等工廠之千百萬工人,亦将失業矣。
其投于此等工廠之數十萬萬資本,将無從取償矣。
此為歐美戰後問題之一大煩難,而彼中政治家尚無解決之方也。
倘我中國人能利用此機會,借彼将廢之工廠以開發我無窮之富源,則必為各國所樂許也。
此所謂天與之機。
語曰:“天與不取,必受其禍。
”倘我失此不圖,則三五年後,歐美工業悉複原狀,則其發達必十倍于前,而商戰起矣。
吾中國手工之工業,必不能與彼之新機械大規模之工業競争,如此則我工商之失敗必将見于十年之内矣。
及今圖之,則數年之間,我之機器工業亦可發達,則此禍可免。
此以實業救國之道也,國人其注意之。
今之美國,吾人知其為世界最富最強之國也,然其所以緻富強者,實業發達也。
當其發展實業之初也,資本則悉借之歐洲,人才亦多聘之歐洲,而工人且有招之中國。
其進行則多由冒險試驗,而少出于計劃統籌,且向未遇各國有投閑置散之全備工廠,為彼取材之機會如我之今日也。
而其富源尚不及我之豐盛。
然其實業之發達,今已為世界冠矣。
試以其鋼、鐵、炭、油之出産而觀其成績。
美國一千九百十六年所産鐵四千萬噸,鋼四千三百四十八萬噸。
而我國每年所産之鋼鐵不過二十馀萬噸,較之美國不過四百分之一耳。
美國同年所産煤炭五萬八千七百四十七萬噸,等于九千八百萬匹馬力;所産燃油二萬九千二百三十萬桶,等于一千九百七十五萬匹馬力;所産自然汽約三百萬匹馬力;所發展水力電約六百萬匹馬力。
夫鋼鐵者,實業之體也;炭、油、汽、電者,實業之用也。
統計美國所發展之自然力約一萬六千六百七十五萬匹馬力,以一馬力等八人力計之,則美國約有一十三萬萬有奇之人力以助之生産。
其人口一萬萬,除人力作工之外,每人尚有十三人之機器力為之助,而此十三人之機力乃夜以繼日,連作二十四時之工而不歇者,而人之作工每日八時耳,機力則每日多作三倍之工,是一機力無異三人也,而十三人之機力則等于三十九人矣。
《大學》曰:“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