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以七事為證
關燈
小
中
大
前三章所引以為“知難行易”之證者,其一為飲食,則人類全部行之者;其二為用錢,則人類之文明部分行之者;其三為作文,則文明部分中之士人行之者。
此三事也,人類之行之不為不久矣,不為不習矣,然考其實,則隻能行之,而不能知之。
而間有好學深思之士,專從事于研求其理者,每畢生窮年累月,亦有所不能知。
是則行之非艱,而知之實艱,以此三事證之,已成為鐵案不移矣。
或曰:“此三事則然矣,而其他之事未必皆然也。
”今更舉建屋、造船、築城、開河、電學、化學、進化等事為證,以觀其然否。
夫人類能造屋宇以安居,不知幾何年代,而後始有建築之學。
中國則至今猶未有其學。
故中國之屋宇多不本于建築學以造成,是行而不知者也。
而外國今日之屋宇,則無不本于建築學,先繪圖設計,而後從事于建築,是知而後行者也。
上海租界之洋房,其繪圖設計者為外國之工師,而結垣架棟者為中國之苦力。
是知之者為外國工師,而行之者為中國苦力,此知行分任而造成一屋者也。
至表面觀之,設計者指搖筆畫,而施工者胼手胝足,似乎工師易而苦力難矣,然而細考其詳,則大有天壤之别。
設有人欲以萬金而建一家宅,以其所好及其所需種種内容,就工師以請設計。
而工師從而進行,則必先以萬金為範圍,算其能購置何種與若幹之材料,此實踐之經濟學所必需知也。
次則計其面積之廣狹,立體之高低,地基之壓力如何,梁架之支持幾重,務要求得精确,此實驗之物理學所必需知也。
再而家宅之形式如何結構,使之勾心鬥角,以适觀瞻,此應用之美術學所必需知也。
又再而宅内之光線如何引接,空氣如何流通,寒暑如何防禦,穢濁如何去除,此居住之衛生學所必需知也。
終而客廳如何陳設,飯堂如何布置,書房如何間格,寝室如何安排,方适時流之好尚,此社會心理學所必需知也。
工師者,必根據于以上各科學而設計,方得稱為建築學之名家也。
今上海新建之崇樓高閣,與及洋房家宅,其設計多出于有此種知識之工師也,而實行建築者皆華工也。
由此觀之,知之易乎?行之易乎?此建築事業可為“知難行易”之鐵證者四也。
民國七年十月,上海有華廠造成一艘三千噸大之汽船下水,西報大為之稱揚,謂從來華人所造之船,其大以此為首屈一指。
然華廠之造此船也,乃效法泰西,借近代科學知識,用外國機器而成之也。
接近日在上海、香港及南洋各地之外人船廠,其工匠幾盡數華人,隻一二工師及督理為西人耳。
所造之船,其大至萬數千噸者,不可勝數也。
要之在東方西人各船廠所造之船,皆謂之華人所造者,亦無不可,蓋其施工建造悉屬華人也。
作者往嘗遊觀數廠,每向華匠叩以造船之道。
皆答以施工建造,并不為難,所難者繪圖設計耳;倘計劃既定,按圖施工,則成效可指日而待矣。
去年美國與德宣戰,其第一之需要者為船隻之補充,于是不得不為破天荒之計劃以擴張造船廠,期一年造成四百萬噸之船。
此說一出,舉世為之驚倒。
若在平時有為此說者,莫不目之為狂妄。
乃自計劃既定之後,則美廠有數十日而造成一艘一萬噸以上之船者。
全國船廠百數十,其大者同時落造數十船,小者同時落造十馀船。
如是各廠一緻施工,萬弩齊發,及時所成,則結果已過于期望之上。
近日日本川崎船廠,竟有以二十三日造成一艘九千噸之船者,其迅速為世界第一也。
此皆為科學大明之後,本所知以定進行,其成效既如此矣。
今就科學未發達以前,舉一同等之事業與之比較,一觀知行之難易也。
當明初之世,成祖以搜索建文,命太監鄭和七下西洋。
其第一次自永樂三年六月始受命巡洋,至永樂五年九月而返中國。
此二十八個月之間,已航巡南洋各地,至三佛齊而止。
計其往返水程以及沿途留駐之時日,當非十馀個月不辦;今始為之折半,則鄭和自奉命以至啟程之日,不過十四個月耳。
在此十四個月中,為彼籌備二萬八千馀人之糧食、武器及各種需要,而又同時造成六十四艘之大海舶。
據《明史》所載,其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吃水深淺未明,然以意推之,當在一丈以上,如是則其積量總在四五千噸,其長度則等于今日外國頭等之郵船矣。
當時無科學知識以助計劃也,無外國機器以代人工也,而鄭和又非專門之造船學家也,當時世界亦無如此巨大之海舶也。
乃鄭和竟能于十四個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載
此三事也,人類之行之不為不久矣,不為不習矣,然考其實,則隻能行之,而不能知之。
而間有好學深思之士,專從事于研求其理者,每畢生窮年累月,亦有所不能知。
是則行之非艱,而知之實艱,以此三事證之,已成為鐵案不移矣。
或曰:“此三事則然矣,而其他之事未必皆然也。
”今更舉建屋、造船、築城、開河、電學、化學、進化等事為證,以觀其然否。
夫人類能造屋宇以安居,不知幾何年代,而後始有建築之學。
中國則至今猶未有其學。
故中國之屋宇多不本于建築學以造成,是行而不知者也。
而外國今日之屋宇,則無不本于建築學,先繪圖設計,而後從事于建築,是知而後行者也。
上海租界之洋房,其繪圖設計者為外國之工師,而結垣架棟者為中國之苦力。
是知之者為外國工師,而行之者為中國苦力,此知行分任而造成一屋者也。
至表面觀之,設計者指搖筆畫,而施工者胼手胝足,似乎工師易而苦力難矣,然而細考其詳,則大有天壤之别。
設有人欲以萬金而建一家宅,以其所好及其所需種種内容,就工師以請設計。
而工師從而進行,則必先以萬金為範圍,算其能購置何種與若幹之材料,此實踐之經濟學所必需知也。
次則計其面積之廣狹,立體之高低,地基之壓力如何,梁架之支持幾重,務要求得精确,此實驗之物理學所必需知也。
再而家宅之形式如何結構,使之勾心鬥角,以适觀瞻,此應用之美術學所必需知也。
又再而宅内之光線如何引接,空氣如何流通,寒暑如何防禦,穢濁如何去除,此居住之衛生學所必需知也。
終而客廳如何陳設,飯堂如何布置,書房如何間格,寝室如何安排,方适時流之好尚,此社會心理學所必需知也。
工師者,必根據于以上各科學而設計,方得稱為建築學之名家也。
今上海新建之崇樓高閣,與及洋房家宅,其設計多出于有此種知識之工師也,而實行建築者皆華工也。
由此觀之,知之易乎?行之易乎?此建築事業可為“知難行易”之鐵證者四也。
民國七年十月,上海有華廠造成一艘三千噸大之汽船下水,西報大為之稱揚,謂從來華人所造之船,其大以此為首屈一指。
然華廠之造此船也,乃效法泰西,借近代科學知識,用外國機器而成之也。
接近日在上海、香港及南洋各地之外人船廠,其工匠幾盡數華人,隻一二工師及督理為西人耳。
所造之船,其大至萬數千噸者,不可勝數也。
要之在東方西人各船廠所造之船,皆謂之華人所造者,亦無不可,蓋其施工建造悉屬華人也。
作者往嘗遊觀數廠,每向華匠叩以造船之道。
皆答以施工建造,并不為難,所難者繪圖設計耳;倘計劃既定,按圖施工,則成效可指日而待矣。
去年美國與德宣戰,其第一之需要者為船隻之補充,于是不得不為破天荒之計劃以擴張造船廠,期一年造成四百萬噸之船。
此說一出,舉世為之驚倒。
若在平時有為此說者,莫不目之為狂妄。
乃自計劃既定之後,則美廠有數十日而造成一艘一萬噸以上之船者。
全國船廠百數十,其大者同時落造數十船,小者同時落造十馀船。
如是各廠一緻施工,萬弩齊發,及時所成,則結果已過于期望之上。
近日日本川崎船廠,竟有以二十三日造成一艘九千噸之船者,其迅速為世界第一也。
此皆為科學大明之後,本所知以定進行,其成效既如此矣。
今就科學未發達以前,舉一同等之事業與之比較,一觀知行之難易也。
當明初之世,成祖以搜索建文,命太監鄭和七下西洋。
其第一次自永樂三年六月始受命巡洋,至永樂五年九月而返中國。
此二十八個月之間,已航巡南洋各地,至三佛齊而止。
計其往返水程以及沿途留駐之時日,當非十馀個月不辦;今始為之折半,則鄭和自奉命以至啟程之日,不過十四個月耳。
在此十四個月中,為彼籌備二萬八千馀人之糧食、武器及各種需要,而又同時造成六十四艘之大海舶。
據《明史》所載,其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吃水深淺未明,然以意推之,當在一丈以上,如是則其積量總在四五千噸,其長度則等于今日外國頭等之郵船矣。
當時無科學知識以助計劃也,無外國機器以代人工也,而鄭和又非專門之造船學家也,當時世界亦無如此巨大之海舶也。
乃鄭和竟能于十四個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