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以飲食為證
關燈
小
中
大
美,為各國所不及;而中國人之飲食習尚暗合于科學衛生,尤為各國一般人所望塵不及也。
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
此等之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于養生者也。
故中國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
又中國人口之繁昌,與乎中國人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嘗非飲食之暗合衛生有以緻之也。
倘能再從科學衛生上再做工夫,以求其知,而改良進步,則中國人種之強,必更駕乎今日也。
西人之倡素食者,本于科學衛生之知識,以求延年益壽之功夫。
然其素食之品無中國之美備,其調味之方無中國之精巧,故其熱心素食家多有太過于菜蔬之食,而緻滋養料之不足,反緻傷生者。
如此,則素食之風斷難普遍全國也。
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
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
故中國全國皆素食,已習慣為常,而不待學者之提倡矣。
歐美之人所飲者濁酒,所食者腥膻,亦相習成風。
故雖在前有科學之提倡,在後有重法之厲禁,如近時俄美等國之厲行酒禁,而一時亦不能轉移之也。
單就飲食一道論之,中國之習尚,當超乎各國之上。
此人生最重之事,而中國人已無待于利誘勢迫,而能習之成自然,實為一大幸事。
吾人當保守之而勿失,以為世界人類之師導也可。
古人有言,“人為一小天地”,良有以也。
然而以之為一小天地,無甯謂之為一小國家也。
蓋體内各髒腑分司全體之功用,無異于國家各職司分理全國之政事;惟人身之各機關,其組織之完備,運用之靈巧,迥非今世國家之組織所能及。
而人身之奧妙,尚非人類今日知識所能窮也。
據最近科學家所考得者,則造成人類及動植物者,乃生物之元子為之也。
生物之元子,學者多譯之為“細胞”,而作者今特創名之曰“生元”,蓋取生物元始之意也。
生元者何物也?曰:其為物也,精矣、微矣、神矣、妙矣,不可思議者矣!按今日科學所能窺者,則生元之為物也,乃有知覺靈明者也,乃有動作思為者也,乃有主意計劃者也。
人身結構之精妙神奇者,生元為之也;人性之聰明知覺者,生元發之也;動植物狀态之奇奇怪怪不可思議者,生元之構造物也。
生元之構造人類及萬物也,亦猶乎人類之構造屋宇、舟車、城市、橋梁等物也;空中之飛鳥,即生元所造之飛行機也;水中之鱗介,即生元所造之潛航艇也。
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非他,即生元之知、生元之能而已。
自圭哇裡氏發明“生元有知”之理而後,則前時之哲學家所不能明者,科學家所不能解者,進化論所不能通者,心理學所不能道者,今皆可由此而豁然貫通,另辟一新天地為學問之試驗場矣。
人身既為生元所構造之國家,則身内之飲食機關,直為生元之糧食制造廠耳;人所飲食之物品,即生元之供養料及需用料也。
生元之依人身為生活,猶人類之依地球為生活,生元之結聚于人身各部,猶人之居住于各城市也。
人之生活以溫飽為先,而生元亦然。
故其需要以燃料為最急,而材料次之。
吾人所食之物,八九成為用之于燃料,一二成乃用之于材料。
燃料之用有二:其一為暖體,是猶人之升火以禦寒;二為工作,是猶工廠之燒煤以發力也。
是以作工之人,需燃料多而食量大;不作工之人,需燃料少,食量亦少。
倘食物足以供身内之燃料而有馀,而其所馀者乃化成脂肪而蓄之體内,以備不時之需。
倘不足以供身内之燃料,則生無必取身内所蓄之脂肪,以供燃料;脂肪既盡,則取及肌肉。
故飲食不充之人,立形消瘦者此也。
材料乃生元之供養料及身體之建築料,材料若有多馀,則悉化為燃料,而不蓄留于體内。
此猶之城市之内,建築之材木過多,反成無用,而以之代薪也。
故材料不可過多,過多則費體内機關之力以化之為燃料。
而其質若不适為燃料,則燃後所遺渣滓于體中,又須費腎髒多少工夫,将渣滓清除,則司其事之髒腑有過勞之患,而損害随之,非所宜也。
食物之用,分為兩種:一為燃料,素食為多;一為材料,肉食為多。
材料過多,可變為燃料之用,而燃料過多,材料欠缺,則燃料不能變為材料之用。
是故材料不能欠缺,倘有欠缺,必立損元氣;材料又不可過多,倘過多則有傷髒腑。
世之人倘能知此理,則養生益壽之道,思過半矣。
近年生理學家之言食物份量者,不言其物質之多少,而言其所生熱力之多少以為準。
其法用器測量,以物質燃化後,能令一格廉1(中國二分六厘)水熱至百度表一度為一熱率[今譯克(gram),下同。
],故稱“食物有多少熱率”,或謂“人當食多少熱率”等語。
此已成為生理學之一通用術語矣,以後當用此以
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
此等之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于養生者也。
故中國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
又中國人口之繁昌,與乎中國人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嘗非飲食之暗合衛生有以緻之也。
倘能再從科學衛生上再做工夫,以求其知,而改良進步,則中國人種之強,必更駕乎今日也。
西人之倡素食者,本于科學衛生之知識,以求延年益壽之功夫。
然其素食之品無中國之美備,其調味之方無中國之精巧,故其熱心素食家多有太過于菜蔬之食,而緻滋養料之不足,反緻傷生者。
如此,則素食之風斷難普遍全國也。
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
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
故中國全國皆素食,已習慣為常,而不待學者之提倡矣。
歐美之人所飲者濁酒,所食者腥膻,亦相習成風。
故雖在前有科學之提倡,在後有重法之厲禁,如近時俄美等國之厲行酒禁,而一時亦不能轉移之也。
單就飲食一道論之,中國之習尚,當超乎各國之上。
此人生最重之事,而中國人已無待于利誘勢迫,而能習之成自然,實為一大幸事。
吾人當保守之而勿失,以為世界人類之師導也可。
古人有言,“人為一小天地”,良有以也。
然而以之為一小天地,無甯謂之為一小國家也。
蓋體内各髒腑分司全體之功用,無異于國家各職司分理全國之政事;惟人身之各機關,其組織之完備,運用之靈巧,迥非今世國家之組織所能及。
而人身之奧妙,尚非人類今日知識所能窮也。
據最近科學家所考得者,則造成人類及動植物者,乃生物之元子為之也。
生物之元子,學者多譯之為“細胞”,而作者今特創名之曰“生元”,蓋取生物元始之意也。
生元者何物也?曰:其為物也,精矣、微矣、神矣、妙矣,不可思議者矣!按今日科學所能窺者,則生元之為物也,乃有知覺靈明者也,乃有動作思為者也,乃有主意計劃者也。
人身結構之精妙神奇者,生元為之也;人性之聰明知覺者,生元發之也;動植物狀态之奇奇怪怪不可思議者,生元之構造物也。
生元之構造人類及萬物也,亦猶乎人類之構造屋宇、舟車、城市、橋梁等物也;空中之飛鳥,即生元所造之飛行機也;水中之鱗介,即生元所造之潛航艇也。
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非他,即生元之知、生元之能而已。
自圭哇裡氏發明“生元有知”之理而後,則前時之哲學家所不能明者,科學家所不能解者,進化論所不能通者,心理學所不能道者,今皆可由此而豁然貫通,另辟一新天地為學問之試驗場矣。
人身既為生元所構造之國家,則身内之飲食機關,直為生元之糧食制造廠耳;人所飲食之物品,即生元之供養料及需用料也。
生元之依人身為生活,猶人類之依地球為生活,生元之結聚于人身各部,猶人之居住于各城市也。
人之生活以溫飽為先,而生元亦然。
故其需要以燃料為最急,而材料次之。
吾人所食之物,八九成為用之于燃料,一二成乃用之于材料。
燃料之用有二:其一為暖體,是猶人之升火以禦寒;二為工作,是猶工廠之燒煤以發力也。
是以作工之人,需燃料多而食量大;不作工之人,需燃料少,食量亦少。
倘食物足以供身内之燃料而有馀,而其所馀者乃化成脂肪而蓄之體内,以備不時之需。
倘不足以供身内之燃料,則生無必取身内所蓄之脂肪,以供燃料;脂肪既盡,則取及肌肉。
故飲食不充之人,立形消瘦者此也。
材料乃生元之供養料及身體之建築料,材料若有多馀,則悉化為燃料,而不蓄留于體内。
此猶之城市之内,建築之材木過多,反成無用,而以之代薪也。
故材料不可過多,過多則費體内機關之力以化之為燃料。
而其質若不适為燃料,則燃後所遺渣滓于體中,又須費腎髒多少工夫,将渣滓清除,則司其事之髒腑有過勞之患,而損害随之,非所宜也。
食物之用,分為兩種:一為燃料,素食為多;一為材料,肉食為多。
材料過多,可變為燃料之用,而燃料過多,材料欠缺,則燃料不能變為材料之用。
是故材料不能欠缺,倘有欠缺,必立損元氣;材料又不可過多,倘過多則有傷髒腑。
世之人倘能知此理,則養生益壽之道,思過半矣。
近年生理學家之言食物份量者,不言其物質之多少,而言其所生熱力之多少以為準。
其法用器測量,以物質燃化後,能令一格廉1(中國二分六厘)水熱至百度表一度為一熱率[今譯克(gram),下同。
],故稱“食物有多少熱率”,或謂“人當食多少熱率”等語。
此已成為生理學之一通用術語矣,以後當用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