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制七

關燈
拜表例 【宋會要】 宋朝之制,每正、冬不受朝。

    及郡國大慶瑞、奉上尊号、請行大禮,宰臣率文武(郡)[群]臣或并内諸司使、三班、諸軍将校、蕃夷酋長、僧道、耆老等詣東上合門拜表,西京留守率留守司百官五日一上表起居。

    車駕巡幸,東宮、留守司百官每五日一上表起居。

     太祖幹德二年,诏有司議定表首原有眉批:「『表首』以上五行與上條重複,可節。

    」按此眉批宜在後文《拜表儀》第二段(《儀制》七之一四)之上。

    。

     真宗景德三年正月朔,宰臣率文武百官、内職、将校、契丹使詣合拜表。

    故事,中書章表皆舍人為之,東封後朝廷多慶禮,舍人或領他務,宰臣議擇館(合)[閣]官,得盛度、路振、劉筠、陳越、夏竦、宋绶分撰表奏,仍先奏聞。

    自後中書表奏或多雜撰。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十九日,禮(部)[儀]院言:「準诏參詳太祖、太宗加谥禮畢,百官拜表進名儀式者。

    伏以慶成喬嶽,歸美祖宗,雖系孝思,實為吉禮,比之初上廟号谥冊,理有不同。

    按唐朝修八陵及遷懿、獻二祖禮畢,并皆稱賀。

    欲望其日禮畢,許百官詣〔東〕上合門拜表稱賀。

    」從之。

     二年十二月承天節,群臣詣〔合〕門拜表獻壽。

    時以晉國長公主薨,罷會故也。

     四年二月十七日二月:原缺,據《長編》卷七五補。

    ,車駕幸汾陰,判天雄軍寇準遣官詣行在〔上表〕起居,特命降诏答之。

    其它州遣官至行在者亦然。

     五年閏十月二十四日五年:原缺,按大中祥符惟五年有閏十月,據補。

    ,詳定所言:「冬至日,樞密使以下〔詣長〕春殿、百官東上合門拜表稱賀。

    今月二十九日,皇〔帝上〕 齋于文德殿,欲望其日并于文德殿門外行拜表之禮。

    」從之。

     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命殿中丞、集賢校理宋绶随迎奉聖象使修撰章表。

    是年丁謂充奉祀制置使,複命绶。

    七年,王旦充兖州朝修使,命左正言、直集賢院夏竦。

    天禧元年,王旦兖州太極觀奉上寶冊,向敏中西京奉安太祖聖容,并命左正言、集賢校理宋绶。

    幹興元年馮拯充真宗山陵使,天聖元年拯赴西京奉安真宗聖容,并命大理評事、館閣校勘李淑。

    嘉佑八年,韓琦充仁宗山陵使,命桂州臨桂縣令曾炳。

    治平四年,韓琦充英宗山陵使韓琦:原作「韓王音」,據本書禮二九之四七改。

    ,命許州司理參軍王汝翼:皆充修撰箋表。

     十月二日,元德皇後升祔太宗廟室,百官拜表稱賀。

    九日,群臣詣東上合門拜表稱賀亳州大清宮枯桧複生。

     七年正月二十一日,臣詣東上合門拜表賀亳州靈芝、白鹿。

     二月,诏建南京,知應天府馬元方請五日拜表,如西京之制,從之。

     幹興元年九月十三日,西京留司禦史台上言:「當京分司官太子賓客韓援近上表謝遷秩,進奏院以無例通下。

    欲望自今分司緻仕官凡受國恩,皆許上表稱謝。

    」從之。

     十一月,诏合門日收臣僚表奏簿記發付承進司封進,仍仰合門據數開拆職位、姓名、奏狀事宜,都為一目寫錄,印書兩本,一随表奏入,一令承進司收掌。

     仁宗天聖五年十一月二日,以滑州天台埽成,宰臣率百官班崇德殿拜表賀皇帝,又詣内東門拜表賀 皇太後。

     嘉佑元年二月二十四日,以聖體康複,宰臣率百官詣東上合門拜表稱賀。

     神宗熙甯四年二月五日,诏中書門下罷上表賀老人星見。

     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宰臣率文武百官詣東上合門拜表賀克複交趾李幹德。

     元豐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哲宗即位,未改元。

    太常寺言:「來年正月朔拜表賀太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遼國人使當赴内東門立班稱賀。

    」從之。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八日,禮部尚書韓忠彥等言:「今參詳如有祥瑞、邊捷,宰臣已下紫宸殿稱賀皇帝畢,赴内東門拜表賀太皇太後。

    」從之。

     徽宗崇甯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宰臣蔡京等上表稱賀收複荊湖南北路疆土。

     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收複鄯、廓廓:原作「郭」,據《宋史徽宗紀》一改。

    ,宰臣百官上表稱賀。

     四年閏三月二十一日,禦端門納趙懷德降,群臣拜表稱賀。

     三月三十日,以牂柯、夜郎獻納王江、古州一帶地,群臣拜表稱賀。

     六月十一日,以興複解池鹽寶,宰臣以下拜表稱賀。

     政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皇帝禦文德殿親行新定皇長子冠禮,方三加冠冕,日有五色及帶氣、冠氣、承氣。

    三月二日,太師魯國公蔡京等奉表稱賀。

     六月二十一日,以霸州、保〔州〕、淯井監等處納土,宰臣蔡京已下上表稱賀。

     六年正月三日,太師蔡京等上表稱賀去年内無斷過。

     十五日,湖南掘地得金,有類靈芝祥雲,太師蔡京等拜表稱賀。

     三月十日,以開封尹奏上元之夕獄空,及路不拾遺, 太師蔡京等拜表稱賀。

     七月十五日,太師蔡京等拜表賀破湖北蠻寇黃安俊湖北蠻寇:原作「湖蠻北寇」。

    按《宋史》卷二一《徽宗紀》三載「沅州黃安後……伏誅」,沅州屬荊湖北路,此處「蠻北」二字當互倒,今改。

    。

     十月二十八日,太師蔡京等上表賀九鼎成。

     十二月三十日,太師蔡京等上表賀讨蕩晏州夷賊。

     七年二月十八日,太師蔡京等上表賀三山聖功橋大河澄清。

     四月二十八日,太師蔡京等以大理寺拟斷天下奏案盡絕,上表稱賀。

     五月二日,玉清和陽宮奉上後土皇地祇徽号冊寶。

    九日,太師蔡京等上表稱賀。

     七月二十三日,太師蔡京等上表稱賀工部直舍後地芝草生。

     八年五月十三日,太師蔡京等拜表賀讨蕩綿、茂州蕃賊。

     九月十一日,以上清寶箓宮有鶴踰數千飛繇萬歲山,曆儲祥殿,太師蔡京率百僚拜表稱賀。

    閏九月二十四日,以明堂大飨,夜有鶴十六飛旋應門之上,蔡京以下拜表稱賀。

     十月十八日,以黃锺、太聲锺一金寫而成太聲:不可通,疑當作「太簇」,黃锺、太簇均為十二律之一。

    ,即與君聲相合,金寫造時有黃雲若華蓋狀,蔡京以下拜表稱賀。

     二十六日,以十日上清儲祥宮天聖節授戒,有五鶴東來,翔集殿壇,宰臣以下稱賀。

    同日,以廣武埽水勢湍急,投禦書鐵符,實時水勢順流,文武百僚稱賀。

    同日,太師蔡京等上表賀宣示千葉仙芝。

     二十九日,蔡京等上表賀神霄宮建天甯節道場日,仙鶴翔集神霄殿。

     宣和元年三月四日,蔡京等上表稱賀安州獲商鼎六。

     四月十五日,蔡京等拜表稱賀破西賊。

     五月十二日,宰臣蔡京上表賀讨蕩西賊。

     三年五月十四日, 宰臣以下拜表賀生擒睦州方賊。

     七月七日,以兩年并無斷過大辟,太宰兼門下侍郎王黼等上表稱賀。

     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太(常)[宰]王黼以下拜表賀收複涿、易二州。

     五年四月十二日,以收複燕、雲,禦文德殿受群臣上表稱賀。

     二十三日,太宰王黼等上表稱賀撫定燕城。

     五月七日,以收複燕山、雲中兩路,禦文德殿受太宰王黼等上表稱賀。

     七年五月十七日,文武百僚、太宰白時中等以在京神霄宮瑤壇木栾上甘露降木:原作「本」。

    按木栾乃樹名,又稱栾花,見《夢溪筆談藥議》,據改。

    ,上表稱賀。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十八日,诏:「附近州縣率官吏百姓來賀,非惟各有勞費,亦重增感慕。

    除今月十四日已到行在人許令稱賀外,餘并行下,無令起發。

    」以上登極故也。

    《禮書》注:凡遇大慶典禮,奉上尊号冊寶,慶壽,冊命皇後、皇太子,修纂祖宗玉牒、寶訓、禦集等成書,幸太學、秘書省,宰臣率文武百僚拜表于文德殿下。

     二年十月七日,诏許令天下列郡依三京月旦故事,率其屬拜表。

    先是,監察禦史寇防宣谕江淮四路,每到州軍,集官吏以下設香案于鼓角樓下,伏跪受诏。

    防請以其餘州軍依三京留司故事,月旦率其屬拜表,如宣布诏書之儀,故有是诏。

     紹興九年六月七日,邠州鄉貢進士李貢等以新複河南州軍,上表稱賀,诏令學士院降诏書獎谕。

     七月七日,東京父老以複故疆,上表稱賀。

    是日,上臨軒引見遣之。

    先是,耆老以久淪僞地,讴吟思宋,土疆歸複,喜若更 生。

    初,耆老詣東京留司,乞捧表詣阙稱賀,降诏令留司接表以進。

    耆老力請,上留秦桧曰:「父老遠來,誠意可嘉,宜令入見。

    」于是诏表首河南府助教李茂松補右迪功郎,百姓寇璋、曲衮、郝璋、趙善道并補京府助教。

    内趙善道賜名道。

    餘九十九人并補諸州助教。

    内進武副尉範逸補承信郎,軍人劉青等八十三人并補守阙進義副尉。

    仍賜逐人常服冠帶有差。

    又诏:「應有似此欲詣行在捧表稱賀者,雖忠義可嘉,緣道路勞苦,深可憫念。

    仰新複諸路留司及帥臣并止令附表前來,仍乞行所屬照會。

    」 十二年閏四月二十一日,禮部太常寺言:「檢準紹興儀制令節文,諸大慶、大禮,發運、監司官、提舉、主管茶事、提點坑冶鑄錢官(司)[同]。

    諸州長吏三泉知縣同。

    奉表賀。

    今來皇後受冊畢,系大慶典禮,欲令進奏院遵依上條,遍牒施行。

    」從之。

     十二月二日,以是月朔太陽交食,陰雲不見,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

    自後日食陰雲不見,皆拜表賀。

    至二十八年,诏毋得稱賀。

     八日,太師、尚書左仆射秦桧以臘雪應時,率百僚于文德殿拜表稱賀。

    自後雪降應時,并拜表稱賀。

    至三十年冬雪,以顯仁皇後喪制,诏特免稱賀。

    隆興元年以後,并依例拜表稱賀。

     十四年二月九日,賜近臣喜雪禦宴于尚書省。

    自是每歲遇雪,即賜之,宰執率赴坐官詣文德殿拜表稱謝。

    十八日,上幸太學。

    越三日,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

     十月二十七日,上幸 秘書省。

    越三日,宰臣率百僚赴文德殿拜表稱賀。

    《中興禮書》:紹興十六年三月十九日,诏進讀《孟子》終篇。

    越三日,賜講讀官禦筵于皇城司。

    侍讀秦等翌日上表稱謝。

    十八年四月六日,禮部太常〔寺〕言:「檢照《國朝會要》,淳化五年十二月一日司天監言:其日當食,雲陰不見,占與不食同,宰臣奉表稱賀,诏付史館。

    今據太史局申:契勘四月一日太陽當食,其日自平明蒼黑雲,時時有雨,至申時一刻複雲色遮映,并不見虧食。

    依經,即同不食。

    除已拜表稱賀外,合行宣付史館。

    」诏依。

     二十年五月九日,玉牒所進《中興聖統》畢,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

    《中興禮書》:紹興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诏進講《尚書》終篇,特召宰執聽講。

    進讀畢,太師秦桧以下稱賀。

    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诏進講《周易》終篇。

    越二日,賜禦筵于秘書省,秦桧等各上表稱謝。

     二十五年五月五日,以太廟殿庭生芝草,宰臣率百僚(請)[詣]文德殿拜表稱賀。

     二十六年十月九日,實錄院進呈《皇太後回銮事實》,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

    《中興禮書》:紹興二十七年十月十六日,诏經筵進讀《三朝寶訓》終篇。

    越二日,賜講讀并修注官以下禦筵于皇城司,侍讀王師心等上表稱謝。

    二十八年三月一日,诏:「日月薄食,皆上穹垂戒,有司乃以陰雨不見,欲集班表賀,甚非朕寅畏天戒之意。

    其令百官毋得稱賀。

    」 二十八年三月八日,以國史日曆所進呈《神宗皇帝寶 訓》畢,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

    時玉牒所同日上《三祖仙源積慶圖》,亦拜表。

     十一月十六日,上以親制《損齋記》賜百官。

    是日,宰臣以下詣文德殿拜表稱謝。

     十二月二十一日,太學錄劉甄夫、武學正葉懷忠等恭以皇太後聖壽八十,率兩學諸生拜表稱賀。

    繼以臨安府耆老全誠富亦率鄉老進表稱賀。

    《中興禮書》:紹興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太常少卿王普等言:「勘會今來車駕巡幸,行宮官僚遇旦望欲乞于和甯門外望行在拜慰表。

    所有表文,令禮部修撰。

    拜表訖,付進奏院入遞投進。

    」诏依。

    十二月八日,禮部太常寺言:「勘會依紹興七年車駕巡幸禮例,行宮官僚五日一拜常參起居表。

    今來車駕巡幸視師,緣在恭文順德仁孝皇帝服制之内,依已降指揮,行宮官僚遇旦望日,于和甯門外望行在拜慰表。

    所有五日一拜常參起居表,欲乞權免。

    其旦望日如值雨雪或地面沾濕,欲乞免拜表,其表文入遞投進。

    」诏依。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孝宗即位,未改元。

    赦:「今來登寶位,除監司、郡守及在外侍從官以上許上表稱賀外,餘令有司毋得辄受。

    」 十月二十二日,禮部太常寺言:「會慶節在欽宗皇帝服制内,欲免上壽,文武百官赴文德殿拜表稱賀。

    」诏從之。

     十一月三日,诏:「今月八日冬至,已降指揮,宰臣率文武百僚拜表稱賀。

    是日拜表,從駕文武百僚許入出麗正門、和甯門。

    今後遇駕出拜表準此。

    」 孝 宗隆興元年十一月三日,為立皇後,文武百僚詣德壽宮拜表稱賀,次詣文德殿拜表稱賀。

     二年正月十六日,禮部太常寺言:「文德殿發皇後冊寶,穆清殿皇後受冊寶訖,宰臣、文武百僚赴德壽宮拜表箋稱賀。

    」從之。

     閏十一月二十九日,诏:「今後合立班處,如宰臣請假,依在京舊制,移親王一員過東璧押班。

    遇拜表,令執政官一員轉表。

    」《中興禮書》:幹道元年六月四日,尚書省言:「皇嫡孫降誕,宰執率文武百僚于六月五日詣文德殿拜表稱賀,次詣德壽宮拜表稱賀。

    」 幹道元年八月二十七日,禮部太常寺言:「已降禦筆手诏,皇子立為皇太子。

    檢準紹興儀制令,諸大慶、大禮,發運、監司官、提舉、(司)[主]管茶事、提舉坑冶鑄錢官同。

    諸州長吏三泉知縣同。

    奉表賀。

    今來冊皇太子,系大慶典禮,本部乞(休)[依]上件令,候皇太子受冊畢,令發運、監司、諸州長吏等奉表賀皇帝,并賀光堯壽聖太上皇帝。

    候令降指揮下日,令進奏院遍牒施行。

    」從之。

     九月二十八日,太常寺言:「已降指揮,皇太子受冊畢,文武百僚拜表稱賀,今照政和五年皇太子受冊畢稱賀典禮改正。

    今照得政和五年典禮該載皇太子受冊于庭,禮畢,太師魯公蔡京率百官稱賀,并如故事。

    尋檢照至道元年故事,冊皇太子畢,文武百僚即行稱賀之禮。

    其日文武百僚并橫行立定,班首緻詞稱賀,侍中承旨宣答。

    所有今來皇太子受冊畢,欲乞依上件典禮 稱賀。

    其稱賀儀範,并乞從禦史台、合門、太常寺一就于行冊禮儀内修定,申請施行。

    所有德壽宮拜表箋稱賀,乞依已降指揮。

    其拜箋賀皇後,緣典故未有該載,今檢照昨中宮受冊并進降制立皇太子禮制進:疑當作「近」。

    ,文武百僚詣文德殿拜表稱賀皇帝,及移班拜箋稱賀皇後。

    緣将來皇帝行冊禮畢,文武百僚就大慶殿稱賀,更不拜表,所有拜箋賀皇後,今欲乞比附前項禮例,俟行冊禮并稱賀班退,換常服,詣内東門拜箋賀皇後。

    」從之。

     二年七月五日,太常寺言:「進呈安奉《三朝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