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三四
關燈
小
中
大
,舉止山野,人皆笑之。
後數(目)[日]而卒。
璞,景德四年又遣官賜以茶絹,令吏部铨注其子從政近官,以便侍養。
真宗鹹平五年九月十六日,以終南山處士種放為左司谏、直昭文館。
放字明逸,河南洛陽人。
性沉默好學,幼能為文。
不喜幹進,與母偕隐終南山之豹林谷。
淳化三年,陝西轉運使宋維幹言其才行,诏使召之,辭疾不起,令京兆府賜錢三萬,不奪其志。
鹹平四年,又诏本府就賜缗錢五萬,以禮敦遣赴阙,複以疾辭。
至是,使赍诏書,賜絹百疋、錢十萬,就山趣召。
及至,對于便殿。
帝親撫勞命座,與語久之,館于都亭驿。
既命官職,複賜以巾笏袍帶。
踰年,表求歸山,命為起居舍人。
景德元年,複來朝。
明年,擢為右谏議大夫。
三年,以兄喪,請歸終南山營葬。
十月,複至。
大中祥符初,命判集賢院。
封泰山,拜給事中。
從祠汾陰,拜工部侍郎。
自是屢至阙下,俄 複還山者數四。
晚節頗飾輿服,廣置田産,門人宗族依倚恣橫。
王嗣宗守京兆(京),放常乘醉慢罵。
嗣宗屢責放不法,于是表請徙居嵩山天封觀側,遣内侍就興唐觀基起第賜之。
八年卒,訃聞,帝親制文遣内侍緻祭。
歸葬終南山,贈工部尚書。
笏、銀帶、束帛。
先是,帝将幸巡,令州郡搜訪遺逸。
本府以李渎及選名聞,并命召對。
渎不求聞達,以文行著稱鄉裡,乃以疾辭。
有诏本府存問之。
選年七十餘,以經傳講授,躬耕自給。
及召見命官,帝又作七言詩賜之。
時又有陝州草澤魏野,亦以疾辭,不應召命。
渎、野天禧四年并诏贈著作郎。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二十日,以河中府草澤劉選為大理評事緻仕,賜綠袍、 七月二十八〔日〕,以宣州布衣陳寬為本州島助教。
本州島言寬經明不仕故也。
十一月十五日,以京兆府草澤李遂良為秘書省校書郎、複州軍事推官。
時有言其苦心文學,不求聞達,故召試中書而命焉。
五年正月十五日,以懷安軍鹿鳴山人黃敏為本軍助教。
敏明經學,着《九經餘義》四百九十篇。
益州路轉運使滕涉以其書上,诏下兩制,晁迥等言有可采故也。
四月十六日,以邵武軍進士陳度為本軍助教。
度有文行,為鄉裡所推,以福建轉運使以聞故也。
六月二十九日,以湖州進士許既濟為本州島助教。
既濟詞學為州人所推重,兩浙轉運使得其所著《四民論》上之,故有是獎。
十一月十 五日,以永康軍進士李畋為試秘書省校書郎。
畋明經,聚徒教授,益州以聞,故召而命之。
六年七月十三日,以台州草澤蔣至為本州島助教。
至有素行,聚徒教授,其母年八十,常躬寫經典,以助其子。
至〔是〕仍賜其母束帛米五石。
十一月十七日,以梓州草澤東方自牧為本州島助教。
自牧表上所著《易論》,故有是獎。
天禧四年二月十二日,以(蜜)[密]州莒縣馬蓍山明九經楊光輔為國子四門助教,加賜束帛,诏長吏常存問之。
光輔聚徒三十年,知州王博文上言,因有是命。
七月十八日,以漢州綿竹縣助教楊曮為試國子監主簿。
西(州)[川]安撫呂夷簡言曮有名節故也。
仁宗天聖元年十月二十八日,以榮州進士楊褒、和州進士鮮于播并試國子四門助教。
益州路轉運司言「有進士文學,乞依赦文收錄」故也。
十一月十八日,以眉州進士孫褒試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言褒有學行故也。
二年八月初九日,以蜀州新津縣處士王潤為試國子四門助教,眉州草澤劉沂為試廣文館助教。
本州島各言有孝行故也。
九月十三日,以資州進士宋太和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言太和「久在育材山講說,經術有聞」故也。
三年三月十四日,以益州處士張文蔚、王處約并為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各言「高年不仕,德行可稱」故也。
十六日,以處州處士周啟明為試太學助教。
本州島言啟明「年踰七十,深隐山谷,懷抱才器,鄉裡推尊」故也。
六年,再命秘書郎。
八年三月初二日,以嶽麓山書院進士孫胄為潭州助教 。
本州島言胄「年七十餘,曾應二舉,後以養親家貧,退居鄉裡,聚生徒講說經書」故也。
九年四月二日,以簡州進士蔺融試國子四門助教。
益州路轉運司言融「以講說訓裡中,年且六十,嘗再舉進士,有鄉裡之譽」故也。
十年五月十六日,以福州進士王洵武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福建轉運司言洵武「服勤詞藝,笃志典墳」故也。
明道二年十二月五日,以眉州草澤孫康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益州轉運司言康「研精墳典,養素邱園」故也。
景佑元年閏六月十三日,以西京國學講〔書〕、進士衛景山為試國子監主簿,依舊講書。
留守言景山文行著稱故也。
九月二十九日,以濮州州學講書、進士邊智周為試将作監主簿,講書依舊。
本州島言智周服勤講學故也。
三年四月五日,以揚州布衣朱仙民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淮南轉運司言仙民「年六十,行不踰矩,耽翫墳史,窮覽無遺」故也。
五月三日,以果州進士範陶試國子四門助教。
梓州路轉運司言陶「修詞居敏,履行尤高」故也。
十五日,以濰州進士範沐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京西轉運司言沐「年六十六,學古為儒,居貧樂道,前後四舉,文行兼優」故也。
六月十七日,以永興軍講授、進士高安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陝西轉運司言安「講學甚精,實有文行」故也。
十月十九日,以資州進士謝震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梓州路轉運司言震「素習經典,實有文行」故也。
十二月十三日,以天雄軍府學教授王诰、興化軍進士茅知魏可并試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各言經行醇深故也。
康定元年十一月一日,以草澤雷子元試秘書省校書郎。
子元進封事故也。
二年四月二十八 日,以草澤郭京為大理評事、陝西都總管司參謀軍事。
知泾州滕宗諒薦京「久遊江南,任(陝)[俠],好言兵」故也。
八月十九日,以秘書省校書郎井淵為鳳州推官,益州草澤張俞試國子四門助教。
翰林學士王拱辰言淵、俞皆「西南之選,實林壑之美,望垂禮聘」故也。
後拱辰再上言,俞乞改一職官,诏為試校書郎。
俞又乞回授其父顯忠,诏可。
十一月初五日,以雄州進士劉詠為雄州司士參軍。
本州島言詠有行實故也。
慶曆二年正月八日,以京兆府草澤雷簡夫為試秘書省校書郎、陝西差遣。
陝西轉運司言簡夫有材故也。
十一月十二日,以益州草澤周式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成都府路轉運司言式「通講五經,善誘後學」故也。
十三日,以兖州草澤孫複為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直講。
資政殿學士富弼等言複經行醇深故也。
三年二月,以郓州進士李雍為試将作監主簿。
樞密直學士範仲淹言雍「夙懷儒學,嘗所師問」故也。
四年三月五日,以進士劉淳為試将作監主簿。
樞密副使韓琦言淳屢陳邊事故也。
六年二月四日,以益州進士李用章為試将作監主簿。
本州島言用章有孝行故也。
七年七月二十二日,以蜀州草澤任時為國子監主簿緻仕。
參知政事文彥博言時「博通墳典,鄉黨推重」故也。
八月六日,以汝州處士孔皎為秘書省校書郎緻仕。
皎字甯極,居龍興之龍山下。
讀書,孝行着聞 鄉裡。
近臣列薦,故有是命。
嘉佑中,召為國子直講,又起知龍興縣。
(疾)辭〔疾〕不至,乃以光祿寺丞緻仕。
五年卒,贈太常丞。
皇佑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益州進士房庶為試校書郎。
時修制大樂,兩制議未決,三司使田況言庶通音律,驿召進見,所言尺律與衆論不合,賜袍笏裝錢遣之。
四年五月二日,以太常丞緻仕代淵為祠部員外郎。
淵字仲顔,永康人。
天聖三年舉進士甲科,授秦州清水縣主簿,不赴,退居青城山,以著書為樂。
慶曆初,知制诰王拱辰安撫兩川,遺書欲起之,托疾不往見。
累遷太常丞,至是前知益州田況複表所著《周易指要》二十卷,朝廷優加兩官,然終不樂仕。
嘉佑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以草澤宋堂為國子四門助教。
堂,成都雙流人。
性跌蕩,不事生業,嘗拟陳子昂作《感遇》詩以諷上建儲事。
着《蒙書》數十篇、《春秋新意》、《七蠹》、《西北民言》。
頗究時務,數為近臣所薦。
至是,翰林學士趙又上其所著書,特錄之。
十一月十五日,以建州草澤黃晞為太學助教緻仕。
晞字景微,建安人。
少通經,尤深《易》學。
德性淳樸,服用質儉。
寓居京師,學者多從之。
聚書萬餘卷,讨論雠校,寝食不辍。
所著有《聱隅子》、《楊庭論》。
門弟子号曰聱隅先生。
慶曆中,石介在太學,遣諸生以禮聘召之,不至。
前後薦者,自宰臣韓琦而下三十餘人。
至是,端明殿學士李淑上言晞「贍學敏文,識亦優博。
晦名安道,笃行有守。
恬 約弗耀,見稱時流。
甚齒淹恤,宜被甄獎。
有臣寮論薦,欲望檢會,召補學官,庶令訓導諸生,敦勸浮俗」,乃有是命。
明年以疾而卒。
三年正月九日,以福州進士陳烈為安州司戶參軍。
烈字辛甫,學行淳古,頗通禮書。
近臣論薦,故有是命。
召為國子監說書,辭疾不至。
五月二十三日,以青州草澤麻仲英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知青州龐籍言仲英年高,守道不仕也。
七月二十三日,以福州進士周希孟為國子四門助教、州學教授。
知福州蔡襄言其文行為鄉裡所推也。
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以揚州處士孫侔為試秘書省校書郎、充州學教授。
知揚州劉敞、右正言吳及并薦其材行,故有是命。
治平初,以知制诰沈遘、王陶言,再命為武忠軍節度推官、知滁州來安縣。
熙甯初,又翰林學士韓維言,為常州團練推官,辭疾不赴。
十一月初八日,以河南府處士邵雍為試将作監主簿。
雍字堯夫,衛州共城人,徙居河南。
勤力讀書,著書名曰《皇極經世》。
好為詩什,有《擊壤集》。
至是,本府以遺逸聞,乃有是命。
為颍州團練推官,皆辭疾不赴。
熙甯十年卒,贈著作佐郎,赙加賜粟帛。
十二月二十一日,以應茂材異等科曾平為試太學助教。
以〔知〕郓州趙薦其材故也。
五年五月十二日,以颍州進士常秩為試将作監主簿、州學教授。
翰林學士胡宿等言其文行稱于鄉裡,故有是命。
治平初,以知制诰沈遘、王陶言,又命為 忠武軍節度推官、知許州長社縣,以疾辭。
熙甯初,诏颍州以禮申谕朝旨,敦遣赴阙。
既至,召對,命為右正言、直集賢院、管勾國子監,知谏院,為天章閣待制。
十年卒,贈右谏議大夫。
九月八日,以眉州進士蘇洵為秘書省校書郎。
成都府路轉運使趙抃言洵學行推于鄉裡,故有是命。
明年,命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修《太常因革禮》。
治平三年卒,賜其家銀絹百匹兩。
子轼、轍辭所賜,求贈官,乃特贈光祿寺丞。
六年八月十八日,以桂州進士唐子正為試将作監主簿。
知桂州吳及言其「素通邊略,孝行着于鄉裡」故也。
十月初五日,以河中府進士南宗魯為試将作監主簿。
陝西都轉運使彭思永言其文行推于鄉裡也。
英宗治平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以三班差使殿侍崔公度為和州防禦推官、國子監直講。
先是,宰臣韓琦言公度「博學多聞守道,其所為文章雄奇贍逸,當求比于古人,而時人未易得也。
向緣父奏,得此名目,遂恬晦不仕,為鄉裡諸生講說經義,一方師表」,故有是命。
公度辭以母老,不赴。
熙甯二年閏十一月,淮南轉運司言公度母喪,服除,複命為彰德軍節度推官、權颍州團練推官,再以疾辭。
三年,召為國子監直講,令本郡敦遣。
明年始就職。
十月十八日,以成都府進士汪通夫為試秘書省校書郎,陳汝玉除陝西判司簿尉。
端明殿學士韓绛言有士行故也。
以上《國朝會要》。
治平四年 七月十四日,以草澤李逵為試秘書省校書郎。
龍圖閣直學士趙抃言逵「行有鄉譽,學通聖經」故也。
十月九日,以進士黃君俞為撫州司戶參軍、國子監直講。
以王珪、司馬光等薦君俞「博通經藝,為諸生宗師」,又新及進士第許安世等百餘人列狀稱薦,遂召試舍人院中等故也。
神宗元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草澤程頤為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
以韓绛、呂公着、司馬光薦也。
哲宗元佑元年十月四日,诏以進士吳師仁為越州司法參軍、充杭州州學教授,尹材為虢州司戶參軍,田述古為襄州司法參軍,蘇邴為邠州司戶參軍,并除教授。
從近臣薦也。
二年四月十九日,以徐州布衣陳師道為(毫)[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教授。
從翰林學士蘇轼等薦也。
紹聖三年九月四日,诏興化軍葆光處士張弼為福州司戶參軍,充本州島州學教授。
用權禮部侍郎黃裳等薦也。
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诏以眉州進士家素為綿州司戶參軍,充眉州州學教授。
用翰林學士承旨蔡京薦也。
元符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徽宗即位,未改元。
以和州防禦推官、知壽春縣事、充楚州州學教授徐積特授宣德郎,差遣依舊。
以同知樞密院事蔣之奇言積「詞學登科,久不仕宦,退居山陽,以清節笃行為鄉裡所高。
頃奉朝命,俾就充州學教授。
博聞強識,士論歸服。
以今歲滿罷任,嘗乞緻仕,不報。
前後從官薦舉 自代者不少,欲望朝廷特與改官再任。
不惟東南士人有所矜式,且以崇獎名節,勸勵風俗」。
吏部侍郎張舜民奏積「孝節通于神明,至誠動于金石。
自少至老,風雨不渝,雖古之曾、闵不是過也。
朝廷知其賢,累任楚州教授。
士大夫知其賢,薦名于朝者,前後數十上。
其間或欲與積改官,或欲召對,皆未蒙施行。
按積今年七十四歲,雖有美官豐祿,必不能從事。
所以然者,特為朝廷士風爾。
欲望聖慈特賜指揮,檢會前後臣僚所舉,為積轉通直郎,差遣依舊,庶使朝廷有右賢尚德之風,陛下有尊德樂道之實」。
中書舍人曾鞏奏積「躬行古道,尤以孝着。
博覽載藉,兼通世務。
但以耳疾不任仕宦,傥召寘太學,使在師儒之位。
學者觀其言行,自當從化。
不然,命為本州島學官,亦足使鄉裡及鄰士人有所矜式」,故有是命。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以睦州進士王升特授壽州司戶參軍,充湖州州學教授。
以尚書左丞陸佃言升「義高行美,行年五十,讀書未娶,訪求師友,徒涉千裡。
衆經史,諸子雜家,無所不讀,雖佛經道藏,亦皆博釋。
事親孝,奉兄悌,乞依陳師道、家素等例,除升一命,處之學校,以勸多士」故也。
崇甯二年十二月五日,诏撫州布衣饒子儀為假承務郎,不理選限。
以江西路監司列薦子儀「養素鄉闾,博究史,自秦漢而下,皆着編年之書。
今年幾八十,志學不衰」,故錄之。
四年閏二 月五日,以杭州進士蔡、泉州進士呂珪并授從事郎。
至三月三十日,呂珪為通直郎、秘書省著作佐郎、崇政殿說書。
制曰:「朕特起修潔自重之士,待以不次之舉,庶幾激高風而矯奔兢之俗。
以爾世族之緒,志守不凡,超然自拔于塵垢之外。
比因賜對,奏議聞爽聞爽:「聞」字疑誤。
,有足嘉者。
肆予命汝,通(藉)[籍]朝着,莅職文館,仍侍經帷之邃,俾知儒術之道。
汝其尊爾所聞,而惟道徇思,稱予所以褒擢之意。
」 蔡縧《國史後補》雲:崇政殿說書,祖宗時有之。
崇甯中,初除二人,皆隐逸起。
蔡者以嫡子能遜其官與庶兄而不出,用其學行修飾
後數(目)[日]而卒。
璞,景德四年又遣官賜以茶絹,令吏部铨注其子從政近官,以便侍養。
真宗鹹平五年九月十六日,以終南山處士種放為左司谏、直昭文館。
放字明逸,河南洛陽人。
性沉默好學,幼能為文。
不喜幹進,與母偕隐終南山之豹林谷。
淳化三年,陝西轉運使宋維幹言其才行,诏使召之,辭疾不起,令京兆府賜錢三萬,不奪其志。
鹹平四年,又诏本府就賜缗錢五萬,以禮敦遣赴阙,複以疾辭。
至是,使赍诏書,賜絹百疋、錢十萬,就山趣召。
及至,對于便殿。
帝親撫勞命座,與語久之,館于都亭驿。
既命官職,複賜以巾笏袍帶。
踰年,表求歸山,命為起居舍人。
景德元年,複來朝。
明年,擢為右谏議大夫。
三年,以兄喪,請歸終南山營葬。
十月,複至。
大中祥符初,命判集賢院。
封泰山,拜給事中。
從祠汾陰,拜工部侍郎。
自是屢至阙下,俄 複還山者數四。
晚節頗飾輿服,廣置田産,門人宗族依倚恣橫。
王嗣宗守京兆(京),放常乘醉慢罵。
嗣宗屢責放不法,于是表請徙居嵩山天封觀側,遣内侍就興唐觀基起第賜之。
八年卒,訃聞,帝親制文遣内侍緻祭。
歸葬終南山,贈工部尚書。
笏、銀帶、束帛。
先是,帝将幸巡,令州郡搜訪遺逸。
本府以李渎及選名聞,并命召對。
渎不求聞達,以文行著稱鄉裡,乃以疾辭。
有诏本府存問之。
選年七十餘,以經傳講授,躬耕自給。
及召見命官,帝又作七言詩賜之。
時又有陝州草澤魏野,亦以疾辭,不應召命。
渎、野天禧四年并诏贈著作郎。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二十日,以河中府草澤劉選為大理評事緻仕,賜綠袍、 七月二十八〔日〕,以宣州布衣陳寬為本州島助教。
本州島言寬經明不仕故也。
十一月十五日,以京兆府草澤李遂良為秘書省校書郎、複州軍事推官。
時有言其苦心文學,不求聞達,故召試中書而命焉。
五年正月十五日,以懷安軍鹿鳴山人黃敏為本軍助教。
敏明經學,着《九經餘義》四百九十篇。
益州路轉運使滕涉以其書上,诏下兩制,晁迥等言有可采故也。
四月十六日,以邵武軍進士陳度為本軍助教。
度有文行,為鄉裡所推,以福建轉運使以聞故也。
六月二十九日,以湖州進士許既濟為本州島助教。
既濟詞學為州人所推重,兩浙轉運使得其所著《四民論》上之,故有是獎。
十一月十 五日,以永康軍進士李畋為試秘書省校書郎。
畋明經,聚徒教授,益州以聞,故召而命之。
六年七月十三日,以台州草澤蔣至為本州島助教。
至有素行,聚徒教授,其母年八十,常躬寫經典,以助其子。
至〔是〕仍賜其母束帛米五石。
十一月十七日,以梓州草澤東方自牧為本州島助教。
自牧表上所著《易論》,故有是獎。
天禧四年二月十二日,以(蜜)[密]州莒縣馬蓍山明九經楊光輔為國子四門助教,加賜束帛,诏長吏常存問之。
光輔聚徒三十年,知州王博文上言,因有是命。
七月十八日,以漢州綿竹縣助教楊曮為試國子監主簿。
西(州)[川]安撫呂夷簡言曮有名節故也。
仁宗天聖元年十月二十八日,以榮州進士楊褒、和州進士鮮于播并試國子四門助教。
益州路轉運司言「有進士文學,乞依赦文收錄」故也。
十一月十八日,以眉州進士孫褒試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言褒有學行故也。
二年八月初九日,以蜀州新津縣處士王潤為試國子四門助教,眉州草澤劉沂為試廣文館助教。
本州島各言有孝行故也。
九月十三日,以資州進士宋太和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言太和「久在育材山講說,經術有聞」故也。
三年三月十四日,以益州處士張文蔚、王處約并為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各言「高年不仕,德行可稱」故也。
十六日,以處州處士周啟明為試太學助教。
本州島言啟明「年踰七十,深隐山谷,懷抱才器,鄉裡推尊」故也。
六年,再命秘書郎。
八年三月初二日,以嶽麓山書院進士孫胄為潭州助教 。
本州島言胄「年七十餘,曾應二舉,後以養親家貧,退居鄉裡,聚生徒講說經書」故也。
九年四月二日,以簡州進士蔺融試國子四門助教。
益州路轉運司言融「以講說訓裡中,年且六十,嘗再舉進士,有鄉裡之譽」故也。
十年五月十六日,以福州進士王洵武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福建轉運司言洵武「服勤詞藝,笃志典墳」故也。
明道二年十二月五日,以眉州草澤孫康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益州轉運司言康「研精墳典,養素邱園」故也。
景佑元年閏六月十三日,以西京國學講〔書〕、進士衛景山為試國子監主簿,依舊講書。
留守言景山文行著稱故也。
九月二十九日,以濮州州學講書、進士邊智周為試将作監主簿,講書依舊。
本州島言智周服勤講學故也。
三年四月五日,以揚州布衣朱仙民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淮南轉運司言仙民「年六十,行不踰矩,耽翫墳史,窮覽無遺」故也。
五月三日,以果州進士範陶試國子四門助教。
梓州路轉運司言陶「修詞居敏,履行尤高」故也。
十五日,以濰州進士範沐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京西轉運司言沐「年六十六,學古為儒,居貧樂道,前後四舉,文行兼優」故也。
六月十七日,以永興軍講授、進士高安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陝西轉運司言安「講學甚精,實有文行」故也。
十月十九日,以資州進士謝震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梓州路轉運司言震「素習經典,實有文行」故也。
十二月十三日,以天雄軍府學教授王诰、興化軍進士茅知魏可并試國子四門助教。
本州島各言經行醇深故也。
康定元年十一月一日,以草澤雷子元試秘書省校書郎。
子元進封事故也。
二年四月二十八 日,以草澤郭京為大理評事、陝西都總管司參謀軍事。
知泾州滕宗諒薦京「久遊江南,任(陝)[俠],好言兵」故也。
八月十九日,以秘書省校書郎井淵為鳳州推官,益州草澤張俞試國子四門助教。
翰林學士王拱辰言淵、俞皆「西南之選,實林壑之美,望垂禮聘」故也。
後拱辰再上言,俞乞改一職官,诏為試校書郎。
俞又乞回授其父顯忠,诏可。
十一月初五日,以雄州進士劉詠為雄州司士參軍。
本州島言詠有行實故也。
慶曆二年正月八日,以京兆府草澤雷簡夫為試秘書省校書郎、陝西差遣。
陝西轉運司言簡夫有材故也。
十一月十二日,以益州草澤周式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成都府路轉運司言式「通講五經,善誘後學」故也。
十三日,以兖州草澤孫複為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直講。
資政殿學士富弼等言複經行醇深故也。
三年二月,以郓州進士李雍為試将作監主簿。
樞密直學士範仲淹言雍「夙懷儒學,嘗所師問」故也。
四年三月五日,以進士劉淳為試将作監主簿。
樞密副使韓琦言淳屢陳邊事故也。
六年二月四日,以益州進士李用章為試将作監主簿。
本州島言用章有孝行故也。
七年七月二十二日,以蜀州草澤任時為國子監主簿緻仕。
參知政事文彥博言時「博通墳典,鄉黨推重」故也。
八月六日,以汝州處士孔皎為秘書省校書郎緻仕。
皎字甯極,居龍興之龍山下。
讀書,孝行着聞 鄉裡。
近臣列薦,故有是命。
嘉佑中,召為國子直講,又起知龍興縣。
(疾)辭〔疾〕不至,乃以光祿寺丞緻仕。
五年卒,贈太常丞。
皇佑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益州進士房庶為試校書郎。
時修制大樂,兩制議未決,三司使田況言庶通音律,驿召進見,所言尺律與衆論不合,賜袍笏裝錢遣之。
四年五月二日,以太常丞緻仕代淵為祠部員外郎。
淵字仲顔,永康人。
天聖三年舉進士甲科,授秦州清水縣主簿,不赴,退居青城山,以著書為樂。
慶曆初,知制诰王拱辰安撫兩川,遺書欲起之,托疾不往見。
累遷太常丞,至是前知益州田況複表所著《周易指要》二十卷,朝廷優加兩官,然終不樂仕。
嘉佑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以草澤宋堂為國子四門助教。
堂,成都雙流人。
性跌蕩,不事生業,嘗拟陳子昂作《感遇》詩以諷上建儲事。
着《蒙書》數十篇、《春秋新意》、《七蠹》、《西北民言》。
頗究時務,數為近臣所薦。
至是,翰林學士趙又上其所著書,特錄之。
十一月十五日,以建州草澤黃晞為太學助教緻仕。
晞字景微,建安人。
少通經,尤深《易》學。
德性淳樸,服用質儉。
寓居京師,學者多從之。
聚書萬餘卷,讨論雠校,寝食不辍。
所著有《聱隅子》、《楊庭論》。
門弟子号曰聱隅先生。
慶曆中,石介在太學,遣諸生以禮聘召之,不至。
前後薦者,自宰臣韓琦而下三十餘人。
至是,端明殿學士李淑上言晞「贍學敏文,識亦優博。
晦名安道,笃行有守。
恬 約弗耀,見稱時流。
甚齒淹恤,宜被甄獎。
有臣寮論薦,欲望檢會,召補學官,庶令訓導諸生,敦勸浮俗」,乃有是命。
明年以疾而卒。
三年正月九日,以福州進士陳烈為安州司戶參軍。
烈字辛甫,學行淳古,頗通禮書。
近臣論薦,故有是命。
召為國子監說書,辭疾不至。
五月二十三日,以青州草澤麻仲英為試國子四門助教。
知青州龐籍言仲英年高,守道不仕也。
七月二十三日,以福州進士周希孟為國子四門助教、州學教授。
知福州蔡襄言其文行為鄉裡所推也。
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以揚州處士孫侔為試秘書省校書郎、充州學教授。
知揚州劉敞、右正言吳及并薦其材行,故有是命。
治平初,以知制诰沈遘、王陶言,再命為武忠軍節度推官、知滁州來安縣。
熙甯初,又翰林學士韓維言,為常州團練推官,辭疾不赴。
十一月初八日,以河南府處士邵雍為試将作監主簿。
雍字堯夫,衛州共城人,徙居河南。
勤力讀書,著書名曰《皇極經世》。
好為詩什,有《擊壤集》。
至是,本府以遺逸聞,乃有是命。
為颍州團練推官,皆辭疾不赴。
熙甯十年卒,贈著作佐郎,赙加賜粟帛。
十二月二十一日,以應茂材異等科曾平為試太學助教。
以〔知〕郓州趙薦其材故也。
五年五月十二日,以颍州進士常秩為試将作監主簿、州學教授。
翰林學士胡宿等言其文行稱于鄉裡,故有是命。
治平初,以知制诰沈遘、王陶言,又命為 忠武軍節度推官、知許州長社縣,以疾辭。
熙甯初,诏颍州以禮申谕朝旨,敦遣赴阙。
既至,召對,命為右正言、直集賢院、管勾國子監,知谏院,為天章閣待制。
十年卒,贈右谏議大夫。
九月八日,以眉州進士蘇洵為秘書省校書郎。
成都府路轉運使趙抃言洵學行推于鄉裡,故有是命。
明年,命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修《太常因革禮》。
治平三年卒,賜其家銀絹百匹兩。
子轼、轍辭所賜,求贈官,乃特贈光祿寺丞。
六年八月十八日,以桂州進士唐子正為試将作監主簿。
知桂州吳及言其「素通邊略,孝行着于鄉裡」故也。
十月初五日,以河中府進士南宗魯為試将作監主簿。
陝西都轉運使彭思永言其文行推于鄉裡也。
英宗治平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以三班差使殿侍崔公度為和州防禦推官、國子監直講。
先是,宰臣韓琦言公度「博學多聞守道,其所為文章雄奇贍逸,當求比于古人,而時人未易得也。
向緣父奏,得此名目,遂恬晦不仕,為鄉裡諸生講說經義,一方師表」,故有是命。
公度辭以母老,不赴。
熙甯二年閏十一月,淮南轉運司言公度母喪,服除,複命為彰德軍節度推官、權颍州團練推官,再以疾辭。
三年,召為國子監直講,令本郡敦遣。
明年始就職。
十月十八日,以成都府進士汪通夫為試秘書省校書郎,陳汝玉除陝西判司簿尉。
端明殿學士韓绛言有士行故也。
以上《國朝會要》。
治平四年 七月十四日,以草澤李逵為試秘書省校書郎。
龍圖閣直學士趙抃言逵「行有鄉譽,學通聖經」故也。
十月九日,以進士黃君俞為撫州司戶參軍、國子監直講。
以王珪、司馬光等薦君俞「博通經藝,為諸生宗師」,又新及進士第許安世等百餘人列狀稱薦,遂召試舍人院中等故也。
神宗元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草澤程頤為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
以韓绛、呂公着、司馬光薦也。
哲宗元佑元年十月四日,诏以進士吳師仁為越州司法參軍、充杭州州學教授,尹材為虢州司戶參軍,田述古為襄州司法參軍,蘇邴為邠州司戶參軍,并除教授。
從近臣薦也。
二年四月十九日,以徐州布衣陳師道為(毫)[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教授。
從翰林學士蘇轼等薦也。
紹聖三年九月四日,诏興化軍葆光處士張弼為福州司戶參軍,充本州島州學教授。
用權禮部侍郎黃裳等薦也。
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诏以眉州進士家素為綿州司戶參軍,充眉州州學教授。
用翰林學士承旨蔡京薦也。
元符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徽宗即位,未改元。
以和州防禦推官、知壽春縣事、充楚州州學教授徐積特授宣德郎,差遣依舊。
以同知樞密院事蔣之奇言積「詞學登科,久不仕宦,退居山陽,以清節笃行為鄉裡所高。
頃奉朝命,俾就充州學教授。
博聞強識,士論歸服。
以今歲滿罷任,嘗乞緻仕,不報。
前後從官薦舉 自代者不少,欲望朝廷特與改官再任。
不惟東南士人有所矜式,且以崇獎名節,勸勵風俗」。
吏部侍郎張舜民奏積「孝節通于神明,至誠動于金石。
自少至老,風雨不渝,雖古之曾、闵不是過也。
朝廷知其賢,累任楚州教授。
士大夫知其賢,薦名于朝者,前後數十上。
其間或欲與積改官,或欲召對,皆未蒙施行。
按積今年七十四歲,雖有美官豐祿,必不能從事。
所以然者,特為朝廷士風爾。
欲望聖慈特賜指揮,檢會前後臣僚所舉,為積轉通直郎,差遣依舊,庶使朝廷有右賢尚德之風,陛下有尊德樂道之實」。
中書舍人曾鞏奏積「躬行古道,尤以孝着。
博覽載藉,兼通世務。
但以耳疾不任仕宦,傥召寘太學,使在師儒之位。
學者觀其言行,自當從化。
不然,命為本州島學官,亦足使鄉裡及鄰士人有所矜式」,故有是命。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以睦州進士王升特授壽州司戶參軍,充湖州州學教授。
以尚書左丞陸佃言升「義高行美,行年五十,讀書未娶,訪求師友,徒涉千裡。
衆經史,諸子雜家,無所不讀,雖佛經道藏,亦皆博釋。
事親孝,奉兄悌,乞依陳師道、家素等例,除升一命,處之學校,以勸多士」故也。
崇甯二年十二月五日,诏撫州布衣饒子儀為假承務郎,不理選限。
以江西路監司列薦子儀「養素鄉闾,博究史,自秦漢而下,皆着編年之書。
今年幾八十,志學不衰」,故錄之。
四年閏二 月五日,以杭州進士蔡、泉州進士呂珪并授從事郎。
至三月三十日,呂珪為通直郎、秘書省著作佐郎、崇政殿說書。
制曰:「朕特起修潔自重之士,待以不次之舉,庶幾激高風而矯奔兢之俗。
以爾世族之緒,志守不凡,超然自拔于塵垢之外。
比因賜對,奏議聞爽聞爽:「聞」字疑誤。
,有足嘉者。
肆予命汝,通(藉)[籍]朝着,莅職文館,仍侍經帷之邃,俾知儒術之道。
汝其尊爾所聞,而惟道徇思,稱予所以褒擢之意。
」 蔡縧《國史後補》雲:崇政殿說書,祖宗時有之。
崇甯中,初除二人,皆隐逸起。
蔡者以嫡子能遜其官與庶兄而不出,用其學行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