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三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中書門下省勘會廣西提刑滕田勺措置捕賊有勞,诏除直秘閣。
七月十九日,诏大理少卿周自強除直秘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八月五日,诏提舉福建路市舶程佑之職事修舉,可除直秘閣、權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八日,诏起居舍人兼權給事中黃鈞依所乞除直敷文閣、權發遣荊湖南路計度轉運副使。
二十八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王秬除直寶文閣、權發遣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五年正月六日,诏太常少卿王瀹除直敷文閣、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
從其請也。
二月二日,诏尚書戶部侍郎陳良弼可除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任便居住。
三月三十日,诏直秘閣、提舉四川茶馬張松可除直徽猷閣,令再任。
四月九日,诏敷文閣直學士、知太平州吳芾除徽猷閣直學士,差知隆興府;尚書吏部侍郎周操除徽猷閣直學士,差知太平州。
五月一日,诏:「兩浙路轉運判官劉敏士職事修舉,可除直秘閣,升充副使。
」 六月五日,诏直秘閣、權發遣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沈複職事修舉,可除直徽猷閣,集英殿修撰、知建康府史正志除敷文閣待制。
七月四日,诏秘閣修撰、權知臨安府周淙,以職事修舉,除右文殿修撰,令再任。
十一日,诏中書舍人汪涓除敷文閣待制,依所乞差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八月六日,诏國子司業兼權禮部侍郎程大昌除直龍圖閣、江南東〔路〕轉運副使。
十三日,诏權知(閣)[阆]州王伯庠除直秘閣阆州:原作閣州,據《敬止錄》卷六王伯庠《西湖重修湖橋記》署銜改。
,改知夔州。
九月六日,诏大理卿沈度除直龍圖閣、知建甯府。
十六日,诏大理少卿王彥洪除直敷文閣、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從其請也。
十九日,诏趙不偈特與除直秘閣。
以父檢校少保、安慶節度使士籛遺表來上,從其請也。
二十四日,诏權知金州韓曉除直秘閣、提舉四川茶馬。
十月五日,诏尚書吏部侍郎薛良朋除敷文閣直學士、知福州。
從其請也。
十一月一日,诏直徽猷閣、權知揚州莫(蒙)[蒙]職事修舉,可除直寶文閣。
二日,诏新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趙子英除直敷文閣,改福建 路計度轉〔運〕副使;新發遣廣州吳南老、新發遣婺州李衡并除直秘閣,差遣如故。
四日,诏左奉議郎胡铨除集英殿修撰、知漳州。
二十一日,诏敷文閣(侍)[待]制、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撫使兼知成都府晁公武,敷文閣待制、知泉州王十朋,并除敷文閣直學士。
六年二月二十九日,诏尚書金部員外郎呂企中除直敷文閣、淮南轉運判官兼淮西提刑、提點常平茶鹽兼措置屯田,填見阙。
三月九日,诏尚書戶部侍郎楊倓依所乞除龍圖閣待制、提〔舉〕佑神觀,仍奉朝請。
十二日,诏直秘閣、兩浙路轉運判官姚憲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
四月一日,诏尚書度支員外郎蔡洸除直秘閣、差權知鎮江府。
十六日,诏敷文閣待制、知平江府徐除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從其請也。
二十二日,诏集英殿修撰閻安中除敷文閣待制、知遂甯府。
二十九日,诏尚書工部侍郎姜诜依所乞除徽猷閣待制、知甯國府。
同日,诏尚書度支員外郎張松除直顯谟閣、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五月十五日,诏直秘閣龔茂良除直顯谟閣、權發遣江南西路計度轉運副使。
閏五月三日,诏尚書工部侍〔郎〕周淙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七日,诏降授右朝奉大夫、尚書戶部員外郎劉敏士除直顯谟閣、知溫州。
同日,诏大理卿兼皇子恭王府直講李浩除直寶文閣、 權發遣靜江府。
六月四日,诏宗正少卿胡襄除直徽猷閣、權發遣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太府少卿朱商卿除直敷文閣、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
六日,诏太常少卿趙彥端直寶文(殿)[閣]、知建甯府。
十四日,诏新權發遣揚州王佐除直寶文閣。
二十七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沈樞除直寶文閣、權福建路計度轉運副使。
八月二日,诏淮南路轉運判官兼淮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俞召虎除直秘閣。
四日,诏左朝散郎、新知漳州劉度除秘閣修撰。
七日,诏:「直敷文閣、知臨安府、主管兩浙西路安撫司公事姚憲,招收阙額禁軍,措置有方,除直顯谟閣。
」 十九日,诏戶部尚書曾懷除龍圖閣學士、知婺州。
從其請也。
九月十三日,诏尚書吏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胡沂除徽猷閣待〔制〕、知處州。
以沂請祠,故有是命。
十七日,诏兩浙路轉運判官呂正己除直秘閣。
以按獄視田,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二十一日,诏左朝散大夫陳良翰除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十月六日,诏大理少卿周自強除直敷文閣、福建路提舉常平茶事。
十二日,诏知泰州兼權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徐子寅除直秘閣。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十四日,诏權發遣(旴)[盱眙]軍兼沿邊巡檢使措置榷場龔鋈除直秘閣。
十五日,诏敷文閣直學士、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趙伯圭除敷 文閣學士。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十七日,诏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周淙除敷文閣待制。
以昨任京邑,績可觀,故有是命。
十二月二十日,诏權兵部尚書兼侍讀黃中特除顯谟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以中乞依舊緻仕,故有(仕)是命。
七年正月二十五日,诏權知荊門軍馮忠嘉除直秘閣。
以任勸谕戶馬同義勇教閱及制軍器有勞,故有是命。
二月二十四日,诏直龍圖閣、江南東路轉運副使沈度除秘閣修撰、甯國府長史,福建路常平茶事鄭伯熊除直敷文閣、甯國府司馬。
二十八日,诏權知安豐軍張士元除直秘閣。
以久曆邊任,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三月三日,诏直敷文閣、充江東〔宣〕撫使司參議官韋璞除直顯谟閣。
四月四日,诏葉衡起複帥淮西,可改除敷文閣待制、樞密都承旨。
同日,诏直寶文閣、權知秀州沈複〔除〕直龍圖閣、兩浙轉運副使,直秘閣、兩浙西路計度轉運副使呂正己除直敷文閣、知揚州。
二十一日,诏廬州趙善俊除直秘閣。
以善俊為帥臣,未有職名,故有是命。
二十五日,诏國子祭酒芮烨除右文殿修撰、主管台州崇道觀,任便居住。
以烨請祠,故有是命。
二十九日,诏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陶定除直秘閣。
以定按察所部,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五月十三日,诏都大提舉川秦茶事買馬趙彥博除直秘閣。
以職事修舉,從四 川宣撫使王炎奏乞旌擢故也。
六月五日,诏給事中徐良能除龍圖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以良能丐祠,從其請也。
二十六日,诏直寶文閣、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文薦除秘閣修撰、知建甯府。
二十九日,诏寶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胡铨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以铨丐祠,故有是命。
八月五日,诏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修國史兼實錄院同修撰範成大除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
十九日,诏知全州支邦榮除〔直〕秘閣。
九月十九日,诏虞光亮除直秘閣。
二十三日,诏直秘閣、知湖州向汋除直徽猷閣,知溫州曾逮除直秘閣。
各以措置赈濟有方,故有是命。
二十六日,權禮部尚書兼侍讀劉章除顯谟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以章丐祠,從其請也。
十月三日,诏權尚書刑部侍郎兼詳定一司敕令王秬除集英殿修撰、知饒州。
以秬丐外,故有是命。
十一月二十一日,诏尚書戶部郎中、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财賦、湖北京西軍馬錢糧、專一報發禦前軍馬文字呂遊問除直顯谟閣、知襄陽府。
同日,诏直秘閣、權發遣(旴)[盱眙]軍龔鋈除直徽猷閣,差遣如故。
以鋈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八年二月一日,诏權發遣秀州丘除直秘閣。
以本路運使奏本州島和籴,不擾而辦,故有是命也。
五日,诏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趙伯圭除顯谟閣學士,再任。
以本 州士庶葉武等乞伯圭再任,故有是命。
三月二十三日,诏尚書右司員外郎兼權刑部侍郎韓彥古除秘閣修撰、知台州。
同日,诏直顯谟閣、權發遣隆興府龔茂良除右文殿修撰,仍再任。
以茂良捄荒有勞,故有是命。
四月五日,诏利州路轉運判官郭儀除直秘閣,令再任。
十一日,诏左承議郎、殿中侍禦史蕭之敏除直秘閣、權發遣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二十二日,诏集英殿修撰、知饒州王秬除敷文閣待制。
以秬赈濟有勞,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诏陳彌作除敷文閣直學士,胡仰除直秘閣。
并以捄荒有勞,故有是命。
仍令彌作開具湖南州縣協力濟辦官屬姓名聞奏。
二十六日,诏太常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兼實錄院檢讨官黃鈞除秘閣修撰、知泸州。
以鈞丐外,從所請也。
二十七日,诏敷文閣直學士、知荊南府姜诜除寶文閣直學士。
以救荒有勞故也。
五月十四日,诏尚書吏部郎中姚時行除直秘閣、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
以時行丐外,從其請也。
二十五日,诏尚書兵部員外郎高禹除直秘閣、淮南路轉運判官兼淮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六月十二日,诏:「恭奉太上皇帝聖旨,直秘閣、知徽州趙師夔特除直徽猷閣。
」 七月十二日,诏權發遣舒州兼措置淮西鐵錢許子中除直秘閣,令再任。
以子中創行措置鑄錢三十萬敷額,故有是命。
二十一日,诏知廬州趙彥 俊除直徽猷閣,候任滿日,特令再任。
二十五日,诏權發遣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公事胡堅常除直秘閣、權發遣揚州兼主管本路安撫司公事、提領(權)[措]置屯田。
二十七日,诏直秘閣、都大主管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趙彥博除直顯谟閣,仍再任。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八月三日,诏太子詹事周操除敷文閣學士,在外宮觀。
從其請也。
五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司馬伋除秘閣修撰、權發遣廣州兼主管本路經略安撫司公事。
二十六日,诏權發遣衢州施元之除直秘閣、權發遣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二十七日,诏(真)[直]徽猷閣、權發遣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公事張維特除秘閣修撰。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十月十四日,诏宗正少卿趙子英除秘閣修撰、主管隆興府玉隆觀,任便居住。
二十四日,诏權知泸州李(壽)[焘]除直寶文閣李焘:原作「李壽」,據《宋史》卷三八八《李焘傳》改。
。
十一月七日,诏權吏部尚書張津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十七日,诏甯國府司馬陳損除直秘閣、甯國府長史。
九年閏正月三日,權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楊由義除直敷文閣、福建路〔轉〕運判官。
以由義丐外,從其請也。
六日,诏尚書吏部郎中傅自得除直秘閣、福建路轉運判官。
以自得求外,從其請也。
二月一日,诏知隆興府龔茂良除敷文閣待制。
二十四日,诏提舉福建路市舶張堅除直秘閣。
以堅職事修舉,故 有是命。
三月八日,诏直敷文閣、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呂企中除直寶文閣。
以企中兼權帥司揀發本路弓弩手有勞,故有是命。
四月八日,诏:「司農少卿馮撙除直徽猷閣、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尚書戶部郎中王全福除直秘閣、權荊湖北路計度轉運副使公事,國子司業林光朝除直顯谟〔閣〕、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并以自陳補外,從其請也。
五月十八日,诏尚書戶部員外郎趙磻老除直秘閣、知廬州、主管淮南西路安撫司公事、馬步軍都總管兼提領措置屯田。
二十七日,诏:「右朝請郎、權成都府路轉運判官張揀除直秘閣,朝辭訖,不候受告之任。
」 七月八日,诏大理少卿馬希言除直敷文閣、知平江府,填見阙。
初除秘閣修撰,以臣僚論列,(興)[與]依尋常少卿補外例除職名,故有是命。
十七日,诏敷文閣待制、知泉州汪大猷除敷文閣直學士,令再任。
八月一日,诏秀王孫添差權通判婺州師龍、添差權通判平江府師垂并除直秘閣,差遣如故。
十四日,诏敷文閣待制、知太平州胡元質除龍圖閣待制,令再任。
十六日,诏樞密都承旨葉衡除〔敷〕文閣學士、知成都府,尚書戶部員外郎、總領浙西江東〔财〕賦淮東路軍馬錢糧曾逮除直顯谟閣、知荊南府。
九月十七日,诏直秘閣、利州路轉運判官郭儀除直敷文閣、利州路轉運副使。
二十三日,诏顯谟閣學士、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 趙伯圭除龍圖閣學士,令再任。
以士庶陳南一等言伯圭到任以來,聽訟詳明,持心忠厚,乞再任,故有是命。
十月四日,诏權兩浙路轉運判官呂搢除直秘閣。
以搢勳臣之後,克紹家聲,故有〔是〕命。
十六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權工部侍郎傅自修除直寶文閣、江南西路計度轉運副使。
二十六日,诏新知建甯府陳天麟除集英殿修撰、知婺州。
十一月四日,诏秘閣修撰、兩浙路轉運副使張宗元除敷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
二十六日,诏殿中侍禦史陳舉善除直寶文閣、知衢州。
同日,诏左朝奉郎、試給事中兼侍講蘇峤除顯谟閣待制、知太平州。
以峤丐外,從其請。
二十九日,诏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胡沂除龍圖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以沂丐外,故有是命。
十二月三日,诏戶部尚書楊倓除徽猷閣學士、提舉佑神觀,尚書吏部侍郎韓元吉除敷文閣待制、知婺州。
八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韓元龍除直寶文閣、權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以元龍丐外,故有是命。
以上《幹道會要》。
【宋會要】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舉士十九舉遺逸 舉士十九舉遺逸 太祖開寶三年三月十日,以處士王昭素為國子博士緻仕。
昭素,開封府酸棗人。
少笃學不仕,有志行,為鄉裡所稱。
常聚徒教授以自給,博通九經、老、莊,着《易論》三十三篇,李穆常師事之。
至是,穆薦于朝,召至,見于便殿,時年八十餘,精爽不衰。
賜座,令講《易幹》卦。
因訪以民間事,所言誠實無隐,帝嘉之。
尋辭以衰老,求歸鄉裡,故有是命。
仍賜茶藥錢二十萬,留月餘遣之。
後卒于家。
五年正月十一日,以布衣萬适為(盧)[廬]州慎縣主簿。
适,宛邱人。
少好學問,工詩,其警策多在人口。
與高錫兄弟及韓丕齊名。
丕任翰林學士,因召對,帝問曰:「卿早在嵩陽,當時輩流頗有遺逸否」丕以适及楊璞、田诘為對,帝悉令召至阙下。
诏書下而诘卒,璞既至,對于便殿,不願仕進,止賜以束帛,以此無出身,遣還故郡。
适最後至,公交車拒之不得見,寓居京師半年,僅至寒饑。
丕又罷翰林,因上言其事,故有是命。
适素康(疆)[強]無疾,館于太醫趙自化家。
诏下,太醫怪其色變,因而切脈曰:「君将死矣。
」适已病,猶勉(疆)[強]赴朝謝
七月十九日,诏大理少卿周自強除直秘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八月五日,诏提舉福建路市舶程佑之職事修舉,可除直秘閣、權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八日,诏起居舍人兼權給事中黃鈞依所乞除直敷文閣、權發遣荊湖南路計度轉運副使。
二十八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王秬除直寶文閣、權發遣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五年正月六日,诏太常少卿王瀹除直敷文閣、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
從其請也。
二月二日,诏尚書戶部侍郎陳良弼可除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任便居住。
三月三十日,诏直秘閣、提舉四川茶馬張松可除直徽猷閣,令再任。
四月九日,诏敷文閣直學士、知太平州吳芾除徽猷閣直學士,差知隆興府;尚書吏部侍郎周操除徽猷閣直學士,差知太平州。
五月一日,诏:「兩浙路轉運判官劉敏士職事修舉,可除直秘閣,升充副使。
」 六月五日,诏直秘閣、權發遣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沈複職事修舉,可除直徽猷閣,集英殿修撰、知建康府史正志除敷文閣待制。
七月四日,诏秘閣修撰、權知臨安府周淙,以職事修舉,除右文殿修撰,令再任。
十一日,诏中書舍人汪涓除敷文閣待制,依所乞差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八月六日,诏國子司業兼權禮部侍郎程大昌除直龍圖閣、江南東〔路〕轉運副使。
十三日,诏權知(閣)[阆]州王伯庠除直秘閣阆州:原作閣州,據《敬止錄》卷六王伯庠《西湖重修湖橋記》署銜改。
,改知夔州。
九月六日,诏大理卿沈度除直龍圖閣、知建甯府。
十六日,诏大理少卿王彥洪除直敷文閣、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從其請也。
十九日,诏趙不偈特與除直秘閣。
以父檢校少保、安慶節度使士籛遺表來上,從其請也。
二十四日,诏權知金州韓曉除直秘閣、提舉四川茶馬。
十月五日,诏尚書吏部侍郎薛良朋除敷文閣直學士、知福州。
從其請也。
十一月一日,诏直徽猷閣、權知揚州莫(蒙)[蒙]職事修舉,可除直寶文閣。
二日,诏新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趙子英除直敷文閣,改福建 路計度轉〔運〕副使;新發遣廣州吳南老、新發遣婺州李衡并除直秘閣,差遣如故。
四日,诏左奉議郎胡铨除集英殿修撰、知漳州。
二十一日,诏敷文閣(侍)[待]制、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撫使兼知成都府晁公武,敷文閣待制、知泉州王十朋,并除敷文閣直學士。
六年二月二十九日,诏尚書金部員外郎呂企中除直敷文閣、淮南轉運判官兼淮西提刑、提點常平茶鹽兼措置屯田,填見阙。
三月九日,诏尚書戶部侍郎楊倓依所乞除龍圖閣待制、提〔舉〕佑神觀,仍奉朝請。
十二日,诏直秘閣、兩浙路轉運判官姚憲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
四月一日,诏尚書度支員外郎蔡洸除直秘閣、差權知鎮江府。
十六日,诏敷文閣待制、知平江府徐除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從其請也。
二十二日,诏集英殿修撰閻安中除敷文閣待制、知遂甯府。
二十九日,诏尚書工部侍郎姜诜依所乞除徽猷閣待制、知甯國府。
同日,诏尚書度支員外郎張松除直顯谟閣、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五月十五日,诏直秘閣龔茂良除直顯谟閣、權發遣江南西路計度轉運副使。
閏五月三日,诏尚書工部侍〔郎〕周淙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七日,诏降授右朝奉大夫、尚書戶部員外郎劉敏士除直顯谟閣、知溫州。
同日,诏大理卿兼皇子恭王府直講李浩除直寶文閣、 權發遣靜江府。
六月四日,诏宗正少卿胡襄除直徽猷閣、權發遣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太府少卿朱商卿除直敷文閣、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
六日,诏太常少卿趙彥端直寶文(殿)[閣]、知建甯府。
十四日,诏新權發遣揚州王佐除直寶文閣。
二十七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沈樞除直寶文閣、權福建路計度轉運副使。
八月二日,诏淮南路轉運判官兼淮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俞召虎除直秘閣。
四日,诏左朝散郎、新知漳州劉度除秘閣修撰。
七日,诏:「直敷文閣、知臨安府、主管兩浙西路安撫司公事姚憲,招收阙額禁軍,措置有方,除直顯谟閣。
」 十九日,诏戶部尚書曾懷除龍圖閣學士、知婺州。
從其請也。
九月十三日,诏尚書吏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胡沂除徽猷閣待〔制〕、知處州。
以沂請祠,故有是命。
十七日,诏兩浙路轉運判官呂正己除直秘閣。
以按獄視田,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二十一日,诏左朝散大夫陳良翰除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十月六日,诏大理少卿周自強除直敷文閣、福建路提舉常平茶事。
十二日,诏知泰州兼權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徐子寅除直秘閣。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十四日,诏權發遣(旴)[盱眙]軍兼沿邊巡檢使措置榷場龔鋈除直秘閣。
十五日,诏敷文閣直學士、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趙伯圭除敷 文閣學士。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十七日,诏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周淙除敷文閣待制。
以昨任京邑,績可觀,故有是命。
十二月二十日,诏權兵部尚書兼侍讀黃中特除顯谟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以中乞依舊緻仕,故有(仕)是命。
七年正月二十五日,诏權知荊門軍馮忠嘉除直秘閣。
以任勸谕戶馬同義勇教閱及制軍器有勞,故有是命。
二月二十四日,诏直龍圖閣、江南東路轉運副使沈度除秘閣修撰、甯國府長史,福建路常平茶事鄭伯熊除直敷文閣、甯國府司馬。
二十八日,诏權知安豐軍張士元除直秘閣。
以久曆邊任,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三月三日,诏直敷文閣、充江東〔宣〕撫使司參議官韋璞除直顯谟閣。
四月四日,诏葉衡起複帥淮西,可改除敷文閣待制、樞密都承旨。
同日,诏直寶文閣、權知秀州沈複〔除〕直龍圖閣、兩浙轉運副使,直秘閣、兩浙西路計度轉運副使呂正己除直敷文閣、知揚州。
二十一日,诏廬州趙善俊除直秘閣。
以善俊為帥臣,未有職名,故有是命。
二十五日,诏國子祭酒芮烨除右文殿修撰、主管台州崇道觀,任便居住。
以烨請祠,故有是命。
二十九日,诏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陶定除直秘閣。
以定按察所部,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五月十三日,诏都大提舉川秦茶事買馬趙彥博除直秘閣。
以職事修舉,從四 川宣撫使王炎奏乞旌擢故也。
六月五日,诏給事中徐良能除龍圖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以良能丐祠,從其請也。
二十六日,诏直寶文閣、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文薦除秘閣修撰、知建甯府。
二十九日,诏寶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胡铨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以铨丐祠,故有是命。
八月五日,诏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修國史兼實錄院同修撰範成大除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
十九日,诏知全州支邦榮除〔直〕秘閣。
九月十九日,诏虞光亮除直秘閣。
二十三日,诏直秘閣、知湖州向汋除直徽猷閣,知溫州曾逮除直秘閣。
各以措置赈濟有方,故有是命。
二十六日,權禮部尚書兼侍讀劉章除顯谟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以章丐祠,從其請也。
十月三日,诏權尚書刑部侍郎兼詳定一司敕令王秬除集英殿修撰、知饒州。
以秬丐外,故有是命。
十一月二十一日,诏尚書戶部郎中、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财賦、湖北京西軍馬錢糧、專一報發禦前軍馬文字呂遊問除直顯谟閣、知襄陽府。
同日,诏直秘閣、權發遣(旴)[盱眙]軍龔鋈除直徽猷閣,差遣如故。
以鋈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八年二月一日,诏權發遣秀州丘除直秘閣。
以本路運使奏本州島和籴,不擾而辦,故有是命也。
五日,诏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趙伯圭除顯谟閣學士,再任。
以本 州士庶葉武等乞伯圭再任,故有是命。
三月二十三日,诏尚書右司員外郎兼權刑部侍郎韓彥古除秘閣修撰、知台州。
同日,诏直顯谟閣、權發遣隆興府龔茂良除右文殿修撰,仍再任。
以茂良捄荒有勞,故有是命。
四月五日,诏利州路轉運判官郭儀除直秘閣,令再任。
十一日,诏左承議郎、殿中侍禦史蕭之敏除直秘閣、權發遣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二十二日,诏集英殿修撰、知饒州王秬除敷文閣待制。
以秬赈濟有勞,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诏陳彌作除敷文閣直學士,胡仰除直秘閣。
并以捄荒有勞,故有是命。
仍令彌作開具湖南州縣協力濟辦官屬姓名聞奏。
二十六日,诏太常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兼實錄院檢讨官黃鈞除秘閣修撰、知泸州。
以鈞丐外,從所請也。
二十七日,诏敷文閣直學士、知荊南府姜诜除寶文閣直學士。
以救荒有勞故也。
五月十四日,诏尚書吏部郎中姚時行除直秘閣、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
以時行丐外,從其請也。
二十五日,诏尚書兵部員外郎高禹除直秘閣、淮南路轉運判官兼淮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六月十二日,诏:「恭奉太上皇帝聖旨,直秘閣、知徽州趙師夔特除直徽猷閣。
」 七月十二日,诏權發遣舒州兼措置淮西鐵錢許子中除直秘閣,令再任。
以子中創行措置鑄錢三十萬敷額,故有是命。
二十一日,诏知廬州趙彥 俊除直徽猷閣,候任滿日,特令再任。
二十五日,诏權發遣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公事胡堅常除直秘閣、權發遣揚州兼主管本路安撫司公事、提領(權)[措]置屯田。
二十七日,诏直秘閣、都大主管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趙彥博除直顯谟閣,仍再任。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八月三日,诏太子詹事周操除敷文閣學士,在外宮觀。
從其請也。
五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司馬伋除秘閣修撰、權發遣廣州兼主管本路經略安撫司公事。
二十六日,诏權發遣衢州施元之除直秘閣、權發遣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二十七日,诏(真)[直]徽猷閣、權發遣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公事張維特除秘閣修撰。
以職事修舉,故有是命。
十月十四日,诏宗正少卿趙子英除秘閣修撰、主管隆興府玉隆觀,任便居住。
二十四日,诏權知泸州李(壽)[焘]除直寶文閣李焘:原作「李壽」,據《宋史》卷三八八《李焘傳》改。
。
十一月七日,诏權吏部尚書張津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十七日,诏甯國府司馬陳損除直秘閣、甯國府長史。
九年閏正月三日,權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楊由義除直敷文閣、福建路〔轉〕運判官。
以由義丐外,從其請也。
六日,诏尚書吏部郎中傅自得除直秘閣、福建路轉運判官。
以自得求外,從其請也。
二月一日,诏知隆興府龔茂良除敷文閣待制。
二十四日,诏提舉福建路市舶張堅除直秘閣。
以堅職事修舉,故 有是命。
三月八日,诏直敷文閣、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呂企中除直寶文閣。
以企中兼權帥司揀發本路弓弩手有勞,故有是命。
四月八日,诏:「司農少卿馮撙除直徽猷閣、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尚書戶部郎中王全福除直秘閣、權荊湖北路計度轉運副使公事,國子司業林光朝除直顯谟〔閣〕、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并以自陳補外,從其請也。
五月十八日,诏尚書戶部員外郎趙磻老除直秘閣、知廬州、主管淮南西路安撫司公事、馬步軍都總管兼提領措置屯田。
二十七日,诏:「右朝請郎、權成都府路轉運判官張揀除直秘閣,朝辭訖,不候受告之任。
」 七月八日,诏大理少卿馬希言除直敷文閣、知平江府,填見阙。
初除秘閣修撰,以臣僚論列,(興)[與]依尋常少卿補外例除職名,故有是命。
十七日,诏敷文閣待制、知泉州汪大猷除敷文閣直學士,令再任。
八月一日,诏秀王孫添差權通判婺州師龍、添差權通判平江府師垂并除直秘閣,差遣如故。
十四日,诏敷文閣待制、知太平州胡元質除龍圖閣待制,令再任。
十六日,诏樞密都承旨葉衡除〔敷〕文閣學士、知成都府,尚書戶部員外郎、總領浙西江東〔财〕賦淮東路軍馬錢糧曾逮除直顯谟閣、知荊南府。
九月十七日,诏直秘閣、利州路轉運判官郭儀除直敷文閣、利州路轉運副使。
二十三日,诏顯谟閣學士、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 趙伯圭除龍圖閣學士,令再任。
以士庶陳南一等言伯圭到任以來,聽訟詳明,持心忠厚,乞再任,故有是命。
十月四日,诏權兩浙路轉運判官呂搢除直秘閣。
以搢勳臣之後,克紹家聲,故有〔是〕命。
十六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權工部侍郎傅自修除直寶文閣、江南西路計度轉運副使。
二十六日,诏新知建甯府陳天麟除集英殿修撰、知婺州。
十一月四日,诏秘閣修撰、兩浙路轉運副使張宗元除敷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
二十六日,诏殿中侍禦史陳舉善除直寶文閣、知衢州。
同日,诏左朝奉郎、試給事中兼侍講蘇峤除顯谟閣待制、知太平州。
以峤丐外,從其請。
二十九日,诏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胡沂除龍圖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
以沂丐外,故有是命。
十二月三日,诏戶部尚書楊倓除徽猷閣學士、提舉佑神觀,尚書吏部侍郎韓元吉除敷文閣待制、知婺州。
八日,诏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韓元龍除直寶文閣、權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以元龍丐外,故有是命。
以上《幹道會要》。
【宋會要】 選舉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舉士十九舉遺逸 舉士十九舉遺逸 太祖開寶三年三月十日,以處士王昭素為國子博士緻仕。
昭素,開封府酸棗人。
少笃學不仕,有志行,為鄉裡所稱。
常聚徒教授以自給,博通九經、老、莊,着《易論》三十三篇,李穆常師事之。
至是,穆薦于朝,召至,見于便殿,時年八十餘,精爽不衰。
賜座,令講《易幹》卦。
因訪以民間事,所言誠實無隐,帝嘉之。
尋辭以衰老,求歸鄉裡,故有是命。
仍賜茶藥錢二十萬,留月餘遣之。
後卒于家。
五年正月十一日,以布衣萬适為(盧)[廬]州慎縣主簿。
适,宛邱人。
少好學問,工詩,其警策多在人口。
與高錫兄弟及韓丕齊名。
丕任翰林學士,因召對,帝問曰:「卿早在嵩陽,當時輩流頗有遺逸否」丕以适及楊璞、田诘為對,帝悉令召至阙下。
诏書下而诘卒,璞既至,對于便殿,不願仕進,止賜以束帛,以此無出身,遣還故郡。
适最後至,公交車拒之不得見,寓居京師半年,僅至寒饑。
丕又罷翰林,因上言其事,故有是命。
适素康(疆)[強]無疾,館于太醫趙自化家。
诏下,太醫怪其色變,因而切脈曰:「君将死矣。
」适已病,猶勉(疆)[強]赴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