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三三

關燈
,權發遣開封府判官、尚書屯田員外郎、館閣校勘虞太熙為集賢校理。

     四年七月七日,崇文院校書元耆甯為館閣校勘、勾當杭州洞霄宮,令随侍父绛緻仕。

    耆甯校書未二年,特恩也。

     八日,通直郎、館閣校勘、權監察禦史裡行滿中行直集賢院兼侍禦史知雜事。

     同日,通直郎、監察禦史裡行朱服為館閣校勘。

     八月十三日,知秀州華南縣、館閣校勘邢恕為史館檢讨。

     十一月九日,朝奉大夫、直史館蹇周輔為集賢殿修撰、河北都轉運 使兼措置籴(使)[便]。

     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通直郎、館閣校勘範镗為集賢校理。

     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朝散郎、守尚書左司郎中吳雍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

     七年二月三日,奉議郎、陝西路轉運使範純粹直龍圖閣、知慶州。

     六月五日,權發遣河東路轉運使、朝散郎苗時中直龍圖閣、知桂州。

     二十四日,朝請大夫劉忱直龍圖閣、知潭州。

     七月二十四日,權發遣江淮等路發運副使蔣之奇直龍圖閣蔣之奇:原誤作「蔣之琦」,據《宋史》卷三四三《蔣之奇傳》改。

    。

     八年五月十八日,奉議郎、〔吏部〕員外郎文及直龍圖閣、知同州吏部:原脫,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六補。

    。

    及,彥博子,以彥博乞免兩鎮節度使,故有是命。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四日,草澤程頤言:「蒙恩授宣德郎、秘書省校書郎。

    臣昨蒙恩授西京國子監教授,方再辭免,未獲進見,遽有除命,不敢祗受。

    伏望令臣入見。

    」從之。

     五月二十二日,判大名府韓绛乞寝子宗師直秘閣之命。

    從之。

     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左谏議大夫鮮于侁除集賢殿修撰、知陳州。

    中書舍人曾肇言:「檢詳條制,自侍郎至谏議大夫除外官者,并與換待制,即朝廷擢用及責降者不用此例。

    今來鮮于侁以疾乞郡,累章得請,即非責降。

    所除集賢殿修撰,慮違定制。

    」诏候一年取旨。

     三月二十八日,诏職事官許帶職。

    紹聖二年四月二日罷。

     (二)[三]年五月十二日,朝奉郎、考功員外郎歐陽棐為集賢校理、權判登聞院。

    先是,除棐實錄院檢讨官,言者論棐之失,故有是命。

     十 六日,新知荊南府唐義問除集賢校理。

     四年二月十二日,左中散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閣王汾為直龍圖閣、知明州。

     同日,朝奉郎、權知曹州韓宗古為集賢校理、知潞州。

     三月十四日,朝散郎、江淮等路制置發運副使路昌衡為直秘閣、權知廣州。

    二十八日,改知潭州。

     二十八日,朝議大夫、直秘閣、知潭州謝麟為直龍圖閣、知廣州。

     七月十二日,中散大夫、充集賢校理、蔡河撥發王哲為直秘閣、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八月十日,權河東路都轉運使、直龍圖閣範子奇為集賢殿修撰,充河北路都轉運使兼外都水使者。

     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秘書省著作佐郎兼侍講司馬康直集賢院、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宮。

    以疾請也。

     十月六日,知梓州周尹為直秘閣。

     六年正月十九日,左朝奉郎、集賢校理、荊湖北路轉運使唐義問為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五月十二日,秘書省校書郎黃裳供職及二年,為集賢校理。

     七年正月十一日,左朝散郎、秘書省正字宋匪躬為秘閣校理。

     二月十四日,權陝府西路轉運使李南公除直秘閣。

     六月十四日,徐王府記室參軍龔原帶秘閣校理。

     九月二十二日,河北路轉運使韓正彥直秘閣、知滄州。

     十月十六日,陝西轉運使李南公直龍圖閣、知延安府。

     十八日,左宣德郎、秘書省正字陳祥道為館閣校勘。

     同日,工部員外郎遊師雄為集賢校理。

     二十二日,秘書省著作佐郎徐铎為集賢校理。

     十二月一日,集賢殿修撰、知襄州楊伋,集賢殿修撰、知河陽章衡,并除集賢院學士。

     八年二月四日,左朝奉郎、直龍圖閣、知荊南府唐義問為集賢殿修撰、知廣州。

     十九日,左朝議大夫、權尚書戶部侍郎範子奇為集賢殿修撰、知慶州。

     十一月二十九日,左朝散郎、太府卿高遵惠為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

     紹聖元年三月二日,給事中呂陶除集賢院學士、知陳州。

     閏四月十九日,權發遣河北西路常平等事陸師闵為直秘閣。

     六月二十二日,左朝請郎、權刑部侍郎杜纮為集賢殿修撰,充江淮等路發運使。

     八月二日,陝府西路計度轉運使、直秘閣穆衍為直龍圖閣、知慶州。

     六日,陝府西路計度轉運使胡宗回為直龍圖閣、權知桂州。

     八日,秘書少監、充秘閣校理張舜民為直秘閣、權發遣陝西路計度轉運使。

     九月十一日,太常少卿宇文昌齡為直秘閣。

     二年正月十二日,直龍圖閣章楶為集賢殿修撰、權知廣州。

     十四日,冀王府翊善、左朝請大夫李華除秘閣校理。

    從王請也。

     四月三日,诏:「職事官罷帶職,非職事官仍舊許帶。

    集賢院學士為集賢殿修撰,直集賢院為直秘閣,集賢校理〔為秘閣校理〕為秘閣校理:原脫,據職官一八之七八補。

    見帶職人并改正。

    」 七月十四日,秘書少監、左朝議大夫晁端彥為直秘閣、知峽州。

     八月十六日,诏朝奉郎、冀王府侍講李潛為秘閣校理。

     王以例請也。

    其諸王府翊善、侍講、記室參軍,今後仍舊隻除已帶職人。

     十月七日,權兵部侍郎王古為集賢殿修撰、充江淮荊湖等路發運使。

     八日,右司郎中毛漸為秘閣校理。

     十二月二十二日,朝奉郎、充秘閣校理、權知河中府遊師雄為直龍圖閣、知秦州。

     三年四月四日,兵部郎中韓宗古為秘閣校理、諸王府翊善。

     十月三日,秘書監王子韶為集賢殿修撰、知明州。

     十八日,權發遣江淮荊浙等路發運使呂溫卿加秘閣校理。

    以戶部言其職事修舉也。

     四年七月十九日,光祿卿程嗣恭為直秘閣、知揚州。

     二十一日,鴻胪卿呂溫卿為直秘閣、權發遣江淮等路發運使。

     元符元年正月三日,朝奉郎、新除權發遣河北路計度轉運副使呂升卿加直秘閣。

     十七日,承議郎、直龍圖閣、熙河蘭岷路計〔度〕經略安撫判官锺傳特除集賢殿修撰,賜金紫。

     三月十三日,朝散郎、直秘閣、知潭州張舜民為直龍圖閣、知青州。

     同日,朝散大夫、權廣南西路計度轉運副使程節為秘閣校理、知潭州。

     七月二十二日,江淮荊浙等路發運副使呂升甫為直秘閣江淮荊等:疑有脫文,似當作「江淮荊浙等路」。

    。

     十二月三日,太常少卿張商英為集賢殿修撰、江淮荊等發運使。

     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朝請郎、知海州陸佃為集賢殿修撰、知蔡州。

     五月二十八日,奉議郎、權陝府西路轉運判官李王惠加秘閣校理。

     三年二月十二日,降授承議郎 楊畏為集賢殿修撰、知襄州。

     同日,朝奉郎文及甫直龍圖閣、知陝州。

     三月十五日,降授承務郎、添差郴州茶鹽酒稅周常為宣義郎、直秘閣、知滁州。

     十七日,朝奉大夫、知潭州溫益,朝請大夫、新判南京國子監岑象求,并直龍圖閣。

     同日,承議郎、新除尚書司封員外郎傅揖,朝請郎朱绂,并直秘閣,乘驿赴阙。

    皆潛邸舊僚也。

     二十五日,朝請郎、知袁州王古為集賢殿修撰、知潤州。

     四月三日,朝請郎董敦逸為朝奉大夫、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二十一日,朝請郎、知兖州王欽臣為集賢殿修撰、知颍昌府。

     二十三日,朝散郎、知滁州朱服為集賢殿修撰、知廬州。

     六月十九日,朝散大夫、太府少卿賈種民直龍圖閣、陝西路都轉運使。

     七月十九日,朝奉郎、提舉南京鴻慶宮唐義問為集賢殿修撰、知颍昌府。

    朝請大夫、知鄧州邵虒龠直龍圖閣、知秦州。

     十一月一日,朝請郎、提舉江州太平觀韓川為集賢殿修撰、知青州。

     同日,複濮州團練副使劉安世為承議郎、集賢殿修撰、知郓州。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十九日,朝奉郎、新除秘書少監張耒直龍圖閣、知揚州。

     四月二十一日,左朝議大夫、太仆卿盛次中直龍圖閣、知鄧州。

     六月二十八日,左中奉大夫、知鄭州趙令铄直龍圖閣、知河陽。

     二十九日,左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淮南江浙荊湖等路發運使胡宗回為集賢殿修撰、知青州。

     八月一日,朝奉(郡)[郎]、知壽州朱绂為集賢殿修撰。

     九月二十八日,朝奉大夫、太仆卿黃寔直龍圖閣、知秦州。

    十二月一日,朝奉大夫、知湖州徐铎為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

     十一日,權尚書戶部侍郎呂仲甫為集賢殿修撰、知應天府。

    權尚書刑部侍郎周鼎直龍圖閣、知齊州。

     十五日,朝奉大夫、知滁州範镗為集賢殿修撰、知澶州。

    權尚書工部侍郎楊康國為集賢殿修撰、知陝州。

     二十三日,複朝請郎、知濠州鄧極為(極)[集]賢殿修撰、知潭州。

     崇甯元年正月七日,朝請郎、尚書都官員外郎劉樸直秘閣、提點河北西路刑獄。

     二十日,朝奉大夫、陝西路轉運使吳憲直龍圖閣、知秦州。

     八月十四日,複左朝議大夫、知應天府呂仲甫為集賢殿修撰。

     十五日,以光祿卿向紃直龍圖〔閣〕、知颍州。

     十七日,朝散郎、提舉亳州明道宮文及甫為集賢殿修撰、知颍昌府。

    複朝奉郎緻仕锺傳直龍圖閣、知河中府。

     十二月十日,左中散大夫、新知廬州林顔直秘閣、知鄧州。

     二年三月八日,朝請郎、淮南江浙荊湖發運使曾孝序為集賢殿修撰、知慶州。

     九日,朝散郎、太府卿鄭僅直龍圖閣、陝西路轉運副使。

     四月七日,朝請郎、尚書左司員外郎董必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五月十五日,知宣州何琬奉行茶事,率先就緒,可除直龍圖閣。

     八月十五日,诏:「權通判蘭州王端究心邊事,招納有勞,特除直秘閣, 差充西路運判,免簽書,專切管勾措置招納。

    」 九月十五日,朝請大夫、直龍圖閣、提舉成都府利州陝西等路茶事兼陝西買馬監牧程文邵為集賢殿修撰、熙河路都轉運使兼川陝茶馬。

     十月二十六日,光祿卿曾孝序為集賢殿修撰、知慶州。

     二十八日,朝散大夫張恕直秘閣、知齊州。

     三年正月二十三日,朝請大夫吳安憲直龍圖閣、知鄧州。

     二月十九日,左朝議大夫、宗正少卿鄧佑甫直秘閣、知應天府。

     四月二日,光祿少卿蔡渭直秘閣、知真州。

     十五日,朝奉大夫、直龍圖閣、河北路都轉運使梁子美為集賢殿修撰。

     二十八日,起複朝請郎、直龍圖閣、陝西路都轉運使鄭僅為集賢殿修撰。

     同日,朝奉郎、河北路(指)[措]置籴便康位直龍圖閣。

     五月三日,朝請大夫、知福州王祖道直龍圖閣、知桂州。

     五日,奉議郎、新熙河路轉運副使吳擇仁朝奉〔郎〕、直秘閣。

     六月十七日,诏:「元绛被遇神考,延登近輔,以其子朝奉大夫、提點東太一宮耆甯直秘閣、提點醴泉觀。

    」 十月十六日,以朝奉郎、直秘閣、熙河路轉運副使吳擇仁直龍圖閣。

     二十三日,權發遣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胡師文計置年額上供,前期足辦,甚見才敏,可特除集賢殿修撰。

     十二月十六日,朝奉大夫、秘書監鄧棐為集賢殿修撰、知颍昌府。

    朝奉郎、知陳州石豫為集賢殿修撰、知鄧州。

     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秘書省 秘書郎黃符直秘閣、提舉訓釋經義局檢讨官。

     五月三日,光祿卿林邵為集賢殿修撰、知颍昌府。

     十日,朝奉大夫、荊湖北路轉運判官陳舉直秘閣、知荊南府。

     八月十五日,诏:「宋喬年昨委察訪熙河,付以體究一路利害。

    今條析來上,精微該博,文理優贍。

    可特賜進士出身,仍除集賢殿修撰、京畿轉運使。

    」 十九日,奉